查文庫>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中的“真實”與“虛構”

名人故事中的“真實”與“虛構”

名人故事中的“真實”與“虛構”

  名人故事是傳記文學的一種,它的主要閱讀物件是兒童。名人故事是以歷史上名人的事蹟激勵兒童,鼓勵他們學習名人的精神品質和美德。名人故事對兒童具有正面的榜樣作用。

  名人故事要求真實。但是,在對“真實”的具體理解上,人們還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的作者認為一切內容必須“字字有來歷,筆筆無虛言”,包括歷史細節的真實;有的作者則認為,在基本史實屬實的前提下,可以有適當的虛構;甚至還有的作者認為,語言本身有侷限性,語言敘述的歷史永遠無法“真實”。名人故事中的“虛構”,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因為客觀事實的不足。名人故事常常是一種回溯性的寫作,即作家是在某人“成名”之後,他的.歷史意義和精神價值被大家認識之後,才向前溯源,勾勒出他前後一貫的人生畫卷。由於種種原因,即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他那漫長的人生過程中,許多重要的細節總是非常模糊或鮮為人知,雖然有關回憶錄、書信和等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充,但這種補充畢竟是非常有限的。作家雖然可以蒐集到一些史實材料,但是能找到的材料還是少之又少,非常有限,許多時候就是空白,永遠不可能滿足寫作的需要。因此,名人故事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由想象來填補。如同傳記文學研究專家楊正潤認為:“對於現代傳記作家來說,還要求寫出傳主的動因,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無論材料收集得多麼完備,也不可能滿足寫作時的全部需要。比如人物之間的對話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就很難──找到史實的依據。在這種情況下,傳記作家就不得不‘用想象的火炬照亮黑暗的領域’。”((引自楊正潤著《傳記文學史綱》,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其次,是由名人故事的文學性決定的。名人故事本質上屬於文學,不同於歷史,是文學就允許合理想象。名人故事所需要再現的不是純粹的歷史事件,而是展現人的精神特質或性格特點。作家不能羅列這位名人所經歷的一切事情,而是選取最打動人的、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反映名人的某種品質的事件來敘述。在蒐集名人的故事素材後,要經過篩選、整合、加工的藝術創作過程。例如,名人故事中的對話,就是最好的作家也不能、也無必要完全還原當時的“原話”,作家需要創造性地加工。另外,名人故事的閱讀物件常常是兒童,這就需要這些故事是兒童也能理解或接受的。所以,名人故事常常也以名人的童年的故事為主,以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這些故事在創作時,語言要符合兒童接受的實際情況,用詞用句都要有所考慮。這裡的“真實”並不是“生活的真實”,而是“藝術的真實”,只要符合故事的情感邏輯和藝術邏輯即可,而不用追求全部細節的真實。那種要求故事機械地、照相式地闡釋事件的“真實”,是違背文學創作規律的。

  當然,名人故事創作中的“虛構”要有限度。名人故事的“虛構”,要建立在相關史料的基礎上,並且應該與那個特定情境中的名人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徵相吻合。在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虛構”的程度也不同。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就被認為是“七分事實,三分虛構”。而一些人物傳奇、或名人的佚聞趣事,常常無從考證,虛構性更強。例如,民間流傳的關於紅軍將領的故事。這樣的“虛構”,有廣泛的接受度,反映了老百姓的情感,似無過分追究“真實性”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