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鄉土人情閱讀答案

鄉土人情閱讀答案

鄉土人情閱讀答案

  無論在什麼時候,要想擺脫令人煩惱的胡思亂想,不妨去求助於書本。書本總和藹可親地歡迎你。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鄉土人情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過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土情結。

  (2)人生旅途崎嶇修遠,起點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見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鄉土。他從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中開始體會愛。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融化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輩輩都植根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悲歡離合的家。在聽祖母講故事的同時,就種在小小的心坎裡。鄰里鄉親,早晚在街頭巷尾、橋上井邊、田塍籬角相見,音容笑貌,閉眼塞耳也彼此瞭然,橫豎呼吸著同一的空氣,濡染著同一的風習,千絲萬縷沾著邊。一個人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調定向定位,要經過千方百計的探索,前途充滿未知數,但童年的烙印卻像春蠶作繭,緊緊地包裹著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紋,一輩子附在身上。

  (3) 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草窩。 但人是不安分的動物,多少人仗著年少氣盛,橫一橫心,咬一咬牙,揚一揚手,向戀戀不捨的家鄉告別,萬里投荒,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事業,富有浪漫氣息。有的只是一首朦朧詩,為了闖世界,多數卻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許多稚弱的童男童女,為了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著眼淚打發出門,去串演各種悲劇。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隨著他們。浪蕩乾坤的結果,多數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黃金、美人、虛名、實惠,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4)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百餘年來,許多人依然不得不離鄉別井,乃至漂洋過海,謀生異域,出國華工不下千萬,足跡遍世界。美國南北戰爭以後,黑奴解放了,我們這些黃皮膚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勞、廉價的特質,成了奴隸勞動的後續部隊,他們當然做夢也沒有想到什麼叫人權。為了改變祖國的命運,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發軔於美國檀香山。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很多曾在法國勤工儉學。改革開放後的出國潮,洶湧澎湃,方興未艾。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我們第一代的華僑,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兒育女,卻世代翹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都做了慷慨的奉獻。

  (5)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科學進步使天涯比鄰,東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靈相通,地球會變得越來越小,但鄉土之戀不會因此而消失。

  (文章有改動)

  1.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過28個字)(4分)

  答:_①父母親族的愛②家鄉的山水草木③悲歡離合的家史④鄰里鄉情

  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別家鄉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4分)

  答: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氣息,為追求理想開創事業去闖世界.②多數人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為維持最低生活被打發出門

  3.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6分)

  答:.①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並深化了鄉土情結的內涵.②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應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答案:【 AC 】

  A.本文以不會褪色的鄉土情結開篇,開門見山;以鄉土情結的形成和表現為主線,脈絡清晰;以不會消失的鄉土之戀結篇,首尾呼應.

  B.第二段寫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故鄉的山水草木、鄉鄰的音容笑貌……這一切決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動,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遠離鄉土的遊子們孤苦無助的境遇.

  D.“鳥戀舊林,魚思故淵;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的比喻,舊典活用,極富新意,為中華民族安土重遷這一傳統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據.

  E.最後一段,寫鄉土之戀不會因科學的進步、東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變小而消失,筆法生動具體、細緻人微,讀來發人深思,回味悠長.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土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