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讀後感兩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兩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兩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人與海讀後感兩篇1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覺得,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蜜蜂沒能採到花蜜一樣,我讀過很多書,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十分簡單卻又回味無窮的故事:一個年邁的老人已經84天沒有打到一條魚了,以前跟他一起打魚的小夥子因為父親的命令離開了他。但他仍不認輸,決定出海捕魚,在第85天終於捕到了一條身長十八英尺,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但好景不長,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雖然老人只拖著大馬林魚的骨架回來了,可他卻憑著他那不屈服於失敗的精神,成功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海明威因為在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和死亡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中,同時也由於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這一稱讚,對於海明威來說是當之無愧的。可想而知,海明威為世界文學開啟了一扇光輝的大門。

  故事的老人拎著一條馬林魚的骨架回來,他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但他依然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雖然失敗,卻仍然戰勝了自己。他是一個永遠都不會被打敗的勇士,是一個真正的超越了自我的人。我在他的面前,顯得多麼渺小,我從來沒有挑戰過我的極限,遇事都只會求助他人或是逃避。其實人是有自己的極限的,是可以挑戰自我的。不論聖地亞哥失敗或者勝利,他都是挑戰過自己極限的第一人,是永遠站在大海中一艘小小的'船上即將揚帆遠航的人。

  人是有上進心的,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因此改變自己。我們要走的路就是一片汪洋大海,無數次的抉擇,無數次的挑戰都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知。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所收穫的,我在讀完這本書後,也才認清自己,原來我在聖地亞哥面前是這麼渺小,我也要向他學習,多讀書,挑戰自己的極限。

老人與海讀後感兩篇2

  失敗,在許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戰勝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定屬於你。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個敢與失敗作鬥爭的例子。

  《老人與海》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翁一次特別的打魚經過。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後,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運地捕獲到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那條馬林魚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條魚,那條魚比他的小船還要長2英尺呢!馬林魚的身體大,力氣自然也大。它拖著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艱難考驗。大馬林魚在大海上奮力掙扎,企圖逃回大海。老人為了制服馬林魚,精疲力竭,皮開肉綻,但他並沒有向大馬林魚屈服。他憑著頑強的意志,終於把大馬林魚扎死,拴在了船頭。然而,幸運並沒有出現,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一群嗅著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與已經皮開肉綻的老人展開了殊死博鬥。最後老人的命雖然保住了,但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拖回去的最終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謝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