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勞動節手抄報 邊框

勞動節手抄報 邊框

勞動節手抄報 邊框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先輩們把這一傳統美德傳承到我們這一代的肩膀上,我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

  勞動節手抄報篇一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是xxx。她長得雖然不太出眾,一雙小小的眼睛不用笑也就是一條縫,一張紅紅的小嘴巴真像從卡片中移植下來的。可是大家都很喜歡她,因為她非常熱愛勞動。

  她個子不高,但每次勞動粗活髒活她都搶著幹,比如說有一次拖地,老師話音還沒落,她已經拿起拖把在水池裡涮了又涮,再擰乾,然後彎下腰,前腿弓,後腿繃,“吭哧吭哧”地拖起地來。

  她勞動時非常認真。有一次,老師佈置我們擦玻璃,她搬來一把椅子,踩在椅子上擦,可還是夠不著,她就一手抓住窗框,雙腳用力一蹬,你小猴一樣躥到窗臺上,一手扶著窗框,一手擦,玻璃上發出唧唧唧的聲音。她看見有塊玻璃上有一灘墨汁,擦了好幾下還是擦不掉,呵上幾口熱氣,玻璃上有了層白白的溶液的水汽,她趁機用力擦,擦了幾下就擦乾淨了。她幹活真是認真啊!所以她乾的每一件活,都讓人無可挑剔。

  她勞動時總是主動出擊。有次,我看到牆上的瓷磚很髒,用手輕輕一摸,立刻白手變成髒手,滿手黑乎乎的。我對同學們說我們打掃一下吧。有的同學皺起了眉頭嫌髒;有的同學乾脆說我不幹;還有的同學像沒聽見一樣,無動於衷。可是她一聲不吭地拿起抹布就去擦,別的同學也不好意思了,跟著幹了起來,最後我們把瓷磚擦的一塵不染。

  今天下午,我們二至六年級全體同學進行了除草勞動。

  我們的任務是拔掉北樓樓前空地上的草。這片空地上只有十幾棵小樹,其餘的全是野草。不過看到這片雜草叢生的荒地時,同學們都非常高興。因為比起昨天我們負責的那片草地,今天的任務還不算多。

  開始拔草了。有的同學表現得十分瘋狂,像惡浪似的,東抓一把,西抓一把,那樣子,別提有多可怕了;有的邊拔邊玩,幾分鐘才拔一棵草。咦?怎麼還有人手拿鐮刀?那肯定是為了拔草而準備的。“快來‘投資’啊!”“收草工”來了!只見同學們把自己拔的草都放到了“收草工”的“包裹”裡,有的還說:“這可是‘千年人參’呢!我就免費送給你吧。”“收草工”則揹著自己的“包裹”把“寶物”倒進垃圾箱,然後接著來收草。這場面真是太熱鬧了。

  不一會兒,草就被拔完了。看著乾乾淨淨的地面,雖然同學們的手上都沾上了土,但大家都很高興。

  勞動節手抄報篇二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勞動。要發展天才,必須長時間地學習和高度緊張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臨的任務也越複雜,越重要。 —— 斯米爾諾夫

  一個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卻在工作過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樂。 —— 歌德

  從科學園地採收的`果實,如同農人的收穫一樣,常常是工作與幸運和有利的情勢的共同產物。 —— 貝齊裡烏斯

  靈感,不過是“頑強地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 列賓

  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 —— 恩格斯

  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 愛迪生

  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瞭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那一個月過的是舒服生活,就好象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 歌德

  勞動節手抄報篇三

  1961 年11 月,彭德懷回到了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烏石寨。他看著童年時代就十分熟悉的家鄉的山水草木,看著闊別多年的父老鄉親,感到格外親切。回想在戰爭年代,鄉親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承受了極大的犧牲,終於盼來了全國的解放和革命的勝利。想到這裡,彭總不由得感慨萬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鄉親們該過過好日子啦!”

  彭德懷來到了響塘區南谷公社的陳蒲大隊調查。午飯的時間到了,彭德懷沒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鍋飯,而是撇開隨同人員,獨自一人來到離食堂不遠的賀老伯家裡。剛跨進屋,迎面撲來陣陣煙霧,只見賀老伯正蹲在灶下燒火做飯。彭德懷關切地湊上去問:“老伯,為什麼不到食堂去吃飯?”

  老伯沒好氣地說:“有什麼飯吃!只因彭德懷要來調查,大隊才開食堂飯的,還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湊這個熱鬧,真是打腫臉充胖子!”彭德懷一聽,話出有因,順手將鍋蓋揭開,只見鍋裡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懷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澀的糠直刺喉頭,確實難以嚥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窩裡充滿了淚花。

  回到故居,彭德懷召開了社員大會,他說:“我是討過飯的,是餓怕了的,可那是舊社會。如今,我們當家做了主人,我們應該抓緊時機開荒種糧,生產自救,把窮隊變為富隊,不應該再有人餓肚皮了。我這次回來是當社員的,隊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話,我就邀請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說幹就幹,從那以後彭德懷就與社員一起參加集體勞動,他特別提倡開田,在工餘時間還動員侄兒一道去開田。侄兒望著兩鬢斑白的伯伯勸道:“你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還開什麼田囉?”彭德懷風趣地回答:“年老骨頭枯,正好做功夫!別說我年老,做起事來,還可以跟你們小青年比一比呢!”說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手,揮鋤猛幹起來,像個標準的老農。

  在彭德懷的帶動下,家鄉一塊塊新田被開發出來,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

  彭德懷歡歡喜喜地與鄉親們一道收棉花,種麥子,撒下了無數的汗珠。他說:“從今年起,我每年回來參加勞動一個月,別的重活幹不了,幫生產隊看牛,看湖鴨。如果不能回來,就投資一百元交隊上。”就這樣,彭德懷在家鄉立了個不計勞動報酬的特殊社員的“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