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有關高一英語說課稿範文

高一英語說課稿

有關高一英語說課稿範文

  英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學好英語對於我們走出去有很大幫助。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有關高一英語說課稿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設計思路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分級總體目標中高一學生在閱讀技能方面的要求是

  1.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資訊;

  2.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

  3.能根據閱讀目的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

  4.能根據上下文線索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

  根據這些要求,本課教學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談論漫畫的形式,啟用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

  2.運用略讀,尋讀和細讀等閱讀策略,指導學生歸納中心句和搜尋相關資訊;

  3.透過討論和辯論的手段深化學生的德育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小組合作、辯論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教學材料是根據一篇題為"The Value of Preparation"的原汁原味的英語短文改編的。由於現有學生的英語水平,要理解一些地道的詞彙和句型,對學生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教學前,教師先對原版的材料進行了修改和整合,使其符合現有學生的閱讀水平。改寫後的文章圍繞"準備的價值"這一主題開展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文章主要講述了工作前的準備很重要這一論點及為什麼很重要的三點論據。由於我考慮到要訓練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推理能力,因此把原文中的最後一段進行刪除,改為讓學生根據上下文來進行推理,文章接下來會寫什麼內容。這一話題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具有時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學主題。

  二、學生分析:

  由於現有學生的水平,而且教學內容是一篇比較抽象的議論文,因此學生學起來會比較枯燥。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努力營造一種輕鬆活潑的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討論在人的一生中如何做好準備,加強他們的學習動機,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現在有些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不知為何而讀書,認為"讀書無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轉變學生的思想,明確學習目的,是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項教學任務。

  三、三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關於總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高一學生實際,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1. 學習一些相關的單詞、短語和句式,如:axe, sharpen, essential, efficient, _disibledevent="http://blog.eastmoney.com/Billups9o1/blog_110427030.html"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高中英語作文範文英語(English)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也是事實上的國際交流語言。英語屬於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並透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由於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彙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根據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計算,英語可能是世界上第三大語言,但它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二語言。世界上60%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語書寫的,上兩個世紀英國和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準國際語言。,現在就得為自己的將來做好 計劃和打算。深化學生的德育教育,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2.透過開展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積極與人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培養其團隊精神。

  (三)學習策略: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學習,有效交際、資訊處理、英語思維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這一課的重點有兩點:

  1.新課標要求在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能夠深化學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已有知識談論如何做一個有準備的人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影片介紹楊威經過十多年的準備和磨練終於圓奧運金牌夢的例子啟發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要想擁有美好的人生,現在就要做好準備。然後讓學生談論現在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樣的準備。

  2.就一堂高一的閱讀課而言,教師必須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本堂課中就如何在課堂內容貫穿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尋找文章段落中心句、細節的相關資訊,以及從相關資訊做出推理和判斷的能力,是重點之二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透過三個不同的閱讀策略來體現:一是略讀尋找文章段落中心句,而是尋讀理解文章細節,三是再讀推理判斷。

  3.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和組織結構是這一課的難點之一。因為議論文是高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種寫作體裁,而且近幾年高考的寫作也是以議論文為主,既然是"含蓄而充滿機智的",就絕對不是扮猴子裝恐龍這麼簡單。你必須要由心出發,思緒要走的比別人快,用巧思安排佈下誘因,讓你的聽眾隨著你主導的思路漸漸且自發性的領悟,而發出會心的一笑。不是會講笑話就算懂得幽默,要知道笑話只是一條條釣好的魚,並不能代表你是個釣魚高手。幽默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後天養成的,頭腦靈活度、思想多元化、笑話庫存的累積都會使你更有效的培養幽默感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強化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本課是一篇很好的議論文範文,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貫徹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和組織結構,然後課後佈置一篇議論文的習作進行鞏固,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4.本課的難點之二是就"現有的社會背景下有沒有必要讀大學"進行辯論,這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檢測。而我們現在的高中學生平時缺少的就是這種口頭的語言操練。因此在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教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話題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將有利於更進一步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符合了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理念,同時這也是德育教育的滲透。

  五、說教法

  1.教法分析:圖片展示,創設情境,活動深入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學生獲得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需創設特定的情景,使學生透過聯想和想象,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啟發學生思維達到教學目的。

  2.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具體教學步驟

  (一) 漫畫匯入,激發興趣

  活動方式:呈現一副漫畫。漫畫上一個人正用一把鈍的斧子砍樹,卻是在做無用功。引導學生思考,要砍下這一棵樹,必須首先把斧子磨鋒利。從而引出"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也正是本課的主題??在做事之前做好準備將有助於工作的開展,提高效率。"Preparation is essential."

  設計說明:這一步驟的重點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活動形式之一:按照新高考的自選模組的命題方式,教師將本文的四個段落的中心句挖掉,然後給學生5個相關的句子。要求學生在快速閱讀課文的過程尋找出本段落的中心句。然後再根據這四個中心句互相之間的關係,把它分為兩個部分,從而把握文章的總體篇章結構。

  設計說明:新高考的實施出現了很多新的命題形式。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貫穿一些新高考的題型,不能到了考試之前為了考試而進行純粹的練習,必須結合到日常的教學中。同時,這一活動的設計,能夠讓學生快速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大意,從而有利於下一步的語言教學活動。

  活動形式之二:理解型活動

  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後,教師透過一些理解型練習幫助學生克服詞彙障礙,引導學生操練有關的閱讀微技能,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如理解詞彙意義、捕捉相關資訊、理解篇章結構和領悟言外之意等。主要是通過幾個有關文章細節的問題和幾個猜測詞義、推理判斷的選擇題,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提高閱讀的技巧。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為切入口,啟用閱讀思維,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有素訓練學生篩選資訊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強化,讀後活動。

  活動形式:在整體感知文章後,nike shox,引導學生參與讀後鞏固活動。在讀後鞏固練習中教師將課文內容編製成完型填空,讓學生進行訓練,使語言形式操練和閱讀理解活動有機結合,較好地體現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即有利於學生鞏固、深化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

  設計說明:讀後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是資訊的輸出和反饋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課文,而且能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思想內容,air force 1,透過讀後活動進行語言的內化和遷移,近代英語在莎士比亞所處的時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1800年左右。隨著不列顛對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佔領和殖民,當地語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的發展。,從而使語言技能綜合化。

  (四)拓展遷移,思想教育。

  活動形式:從奧運冠軍楊威十年磨一劍,終圓奧運金牌夢引入到"作為中學生,現在我們如何能使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作好準備"這一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因為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必然會講到上大學這一點,然後繼續拓展到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下,很多人認為讀大學無用,組織學生就"當今到底要不要上大學"進行辯論。辯論結束後教師適時地進行點評,在當今的社會,上大學也許並不是唯一成才的途徑,但卻是我們融入社會、為人生做出規劃的最佳途徑。提出"Preparation is essential."和課堂的開頭相呼應。

  設計說明:讀書是為了明理。這個活動的設計,無論是討論還是辯論,都是為了讓學生明白,無論當前社會的就業情況如何,我們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水平,以便能更好地適應將來更激烈的競爭。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五):課後小結,作業佈置。

  在討論和辯論的基礎上,佈置學生課後以"Is studying in college necessary?"為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寫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學生用黑板上已經呈現的議論文的組織框架進行寫作。

  七、課堂板書設計

  上課:將黑板劃為左右兩塊,左邊是幾個重要的詞彙,右邊板書議論文的框架結構,中間是學生辯論的得分統計。

  引言: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準,就是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關於課程改革的決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觀,具體到英語學科就是要整合發展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素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開展課堂探究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我的教學設計裡,每一個教學活動中都有情景創設,學生探究,學生處理問題和鞏固訓練等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