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降水的變化與分佈第一課時說課稿

降水的變化與分佈第一課時說課稿

降水的變化與分佈第一課時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降水的變化與分佈第一課時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出自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地理(20xx版)上冊第三章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佈》。本節教材講述氣候的要素之一——降水,是對氣候系統的分解學習,透過對降水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和掌握學習地理要素的步驟。

  本內容安排在學習《氣溫的變化與分佈》之後,既是對第一節天氣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又是學習第四節有關氣候知識的基礎;既鞏固上節學習的資料的定性分析,又使學生學會多形式的資料分析,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兩種形式的資料分析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客觀、全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從而讓學生建立全面認識地理問題的地理思維模式。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並結合學情等教學實際,本節的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1)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係。

  2、知道降水的概念、型別、測量方法以及劃分的等級。

  3、使用降水資料,繪製降水柱狀圖,並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律。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繪圖、分析地圖能力,判斷能力及主動探究能力。

  2、透過授課使學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關係。

  3、透過活動設計,讓學生透過動腦、動手、學會閱讀和繪製水柱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克服困難的意志,提高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多形式的資料分析,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兩種形式的資料分析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客觀、全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又是學習第四節有關氣候知識的基礎,本節重難點確立如下:

  1、教學重點:掌握降水的三種基本型別;能夠根據降水量的數字資料繪製降水量柱狀圖,並根據圖表說明降水的變化規律。

  2、教學難點:使用資料繪製降水量柱狀圖,並根據圖表說明降水的變化規律。

  四、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必須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正確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營造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將採用“學生觀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啟發、指導為輔,問題為情境,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為了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本課將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指導學生看圖、識圖、讀圖,繪圖從圖中提取有用的地理資訊,使學生學會利用資料定性判斷問題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定量分析評價的思維模式,進而掌握終身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小組交流討論法: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學會探究、學會思考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本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活動,給予學生透過觀察、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鍛鍊機會,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感悟、歸納,提升思維能力。

  3、談話法:談話法有助於拉近師生的距離,便於師生交流和溝通。本課將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透過談話法啟發學生觀察、思考,可以達到交流互動的效果。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透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所學知識,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有助於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識。

  五、說學情和學法

  1、說學情

  我校是一所初級中學,地處農村,基本為農民子女,家庭經濟較一般,家裡幾乎沒有計算機,學校的圖書室藏書量有限。學生對本節內容的學習有較為豐富的生活體驗,求知慾強,好奇心大,學習積極性高。初一學生在剛接觸到本節內容時會覺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過程,但在降水季節變化上,認知水平短缺,加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足,地理的學習方法,習慣沒有完全養成,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說學法

  教學的主要矛盾是學。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本課將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透過圖片和資料,整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並能分析、得出結論。

  2)學會合作與交流:透過小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學會合作學習。

  3)學會探究: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會探究,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使學生透過觀察、讀圖分析、思考、討論、探究、歸納得出結論,並將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培養觀察能力、讀圖分析能力、用圖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造氣氛,導新課)

  用計算機動畫音影片材料演示降水全過程。其中用電影製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動態的運動過程,說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圖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種主要形式,使學生直觀獲取,得出降水的定義。

  (學習新課)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測定

  1、降水的定義 什麼是降水?

  (在一定條件下,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總稱降水。)提出霧和霜的概念。

  (過渡)降水落到地面,我們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測定

  降水測量工具:雨量器(單位:毫米)

  教師展示降水量測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紹:雨量筒、雨量杯,講解測量方法,一般每天8時、20時各觀測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別是這個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透過圖片展示並讓學生分組討論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討論結果由學生進行小組互評,教師點評。

  (過渡)一個地方一年內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別的,並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季節變化。下面我們就降水的季節變化,做進一步學習、分析。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1、問題情境:

  你現在生活的這個地方各個季節的降水有何特點?相比較,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得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是有季節變化的。(聯絡氣溫曲線圖反映一地方一段時間氣溫的變化)

  如何直觀準確地描述一個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引出降水量柱狀圖

  2、看圖3.22降水柱狀圖,分析、回答問題,讀出降水的季節分配狀況及規律。

  承轉:我們可以透過降水量柱狀圖很直觀的反映一個地方的降水狀況,引出降水量柱狀圖的畫法。

  3.降水柱狀圖的繪製步驟

  學生利用所提供資料動手繪製降水柱狀圖,教師根據學生繪製情況選取部分作品展示並做評價,總結降水柱狀圖繪製的基本過程。

  三、課堂檢測

  透過做課本上的活動題,檢測課堂效果。繪製和閱讀降水量柱狀圖。

  四、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降水的概念,測量、影響以及變化,學會繪製降水量柱狀圖丙從中找到降水的變化規律。

  五、佈置作業,地理填充圖冊P33,一、二題,鞏固課堂效果。

  六、板書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測定

  1、定義2、測量:量雨器3、影響:生產和生活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1、降水量柱狀圖:用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2、降水量柱狀圖的畫法和閱讀。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設計的全部內容,請各位老師提出自己的寶貴建議和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