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從小漁村到大上海說課稿

從小漁村到大上海說課稿

從小漁村到大上海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從小漁村到大上海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概述

  本課是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上海一家人”中的第三篇課文,透過上海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繁榮的大上海的教學,突出上海依託海港,聯通全國和世界這一特點。

  教材從港口發展的角度,簡明地描繪了上海數百年的歷史,以及它擁有的燦爛的明天。全課由“交流會”、“歷史坊”和“新視窗”三個塊面構成,分別說明、展示了“上海地理位置的優勢”、“上海從小漁村發展為現代大都市”和“上海港的明天更加美好”三方面的內容。其中,“上海地理位置的優勢”是理解上海港發展歷史的基礎。第二部分“上海港的發展”是重點內容。第三部分“上海港的明天”為擴充套件內容。

  二、教學策略

  教學時擬採用“現在――過去――現在”的方法,即從上海優越的地理位置著手,瞭解特殊的地理位置對上海的對外交流和經濟發展的好處,再回顧上海從小漁村發展到大上海的大概過程,最後透過現在上海港翻天覆地的變化,瞭解港口的發對上海城市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作為一個上海人的自豪感。

  教學目標:

  1、認識上海的市花、市標,瞭解上海簡稱“滬”的由來。

  2、初步瞭解上海依託港口,從“小漁村”到大都市的發展過程,為家鄉的發展而自豪。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港口的發展對上海城市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知道上海優越的地理位置

  媒體播放歌曲《東方之珠》,聽後讓學生說出這是什麼地方。

  板書:上海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了解我們生活的地方“上海”。

  1、在前面《家鄉的土地,家鄉的人》的課文內容中,我們已經知道了上海在中國版圖的位置,現在請同學們看媒體,誰上來指一指?

  那誰能用方位準確地說一說?上海在中國版圖的東部。

  出示上海大圖:引導學生觀察得出上海附近有長江,東海這兩大水域。

  我們把緊鄰海的部分稱為“海岸線”,因為在東部,所以是東部海岸線。

  媒體介紹:

  有人作了這樣形象地比喻:綿延的東部海岸線就像一把滿弦的弓,蜿蜒的長江猶如一支待發的箭,上海就處在這箭與弓的支撐點上。

  上海的地理位置是如此的特殊。

  2、小組交流

  討論:上海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好處?板書:交通便利、氣候適宜……

  A交通便利;(剛剛同學們觀察了地圖,知道它周邊的水特別多,這對於那時水陸比陸路快的年代來說,上海的交通還是很便利的,)

  b氣候適宜。(就以崇明島來說,它就有一個美稱:“東海瀛洲”,這的空氣很新鮮,許多鳥兒都在這安家,相傳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有利的條件,便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們來投資(如:辦廠、做生意等),使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板書:經濟發展

  這些都歸功於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因為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便於與長江沿江地區有便捷往來;上海東部是海,便於與沿海各省市以及其他地區和國家開展交流。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從小漁村到“大上海”)這個課題,共同瞭解一些上海依託港口發展的歷史。

  板書:7、從小漁村到“大上海”

  二、活動二:瞭解“滬的來歷”。

  1、為什麼說它是小漁村呢?主要是上海在開埠時,面積只有2萬平方米,就是指現在的豫園一帶。既然是小漁村,他們那時候的生活便離不開捕魚。

  說到捕魚,同學們想到的捕魚工具是什麼?

  (圖片出示)可是這裡卻比較特殊哦,這個便是他們的捕魚工具,誰能來告訴老師它叫什麼名字?

  板書:“扈” 解釋什麼是“扈”

  後來,上海人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也稱為“扈”,隨著漢字的演化,“滬”代替了“扈”。

  板書:滬

  上海的簡稱是什麼?

  同學們,不僅這個字代表了上海,還有一種標誌也能代表哦!那就是上海市市標。

  2、自學書上P32的內容,知道上海市市標的樣子、由哪幾個圖案組成及含義。自學完成後,和同桌交流,按要求得星星。

  出示填空:

  上海市市標由()、()和()的圖案組成。三角形如輪船的螺旋槳,象徵()。背景是迎著早春盛開的.市花白玉蘭,象徵()。

  指名說一說。

  媒體出示圖片市標和沙船的圖片:

  作為一個港口城市,上海這座城市與海、船等密切相關,因此,古老的沙船也就成了上海的標誌之一。所以市標的主體部分則是沙船的圖案,而沙船更是印證了上海依託港口發展的歷史。

  剛剛你們自學的內容中有這樣一句話,告訴了我們沙船的繁榮:

  到清朝初年,上海港已擁有沙船3000多艘,被稱為“沙船之鄉”

  瞭解了這麼多,現在老師和你們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段來看小漁村到“大上海”的過程。

  三、活動三:學習從小漁村到大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同學們看這幅圖片,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困苦的,但兩個時間段卻讓這不起眼的小漁村,依託地理位置的優勢,使經濟得到了發展,城市得到了建設。

  (1)學“歷史坊”。

  出示:上海原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依託地理位置的優勢,經濟逐步發展。700多年前(公元1292年)前,建立縣城,到160多年前(公元1843年)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如今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大都市。

  通商:互易商貨,多指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

  知識補充:上海成為對外通商口岸,源於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闢廣州、上海等為對外通商口岸。

  板書:大

  (2)回顧上海港的鉅變。

  現在請同學們看一些珍貴的照片,衙門告訴了我們上海港發展的過程,他們分別是1949年前的碼頭和20世紀後期的碼頭以及21世紀的碼頭的景象,

  1、看圖,小組合作討論完成表格:比較1949年前的碼頭和20世紀後期的碼頭以及21世紀的碼頭有哪些不同?

  2、指名交流。

  3、媒體出示:

  老師也羅列了一些資料:

  20xx年11月30日,上海港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準箱,標誌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向前邁出一大步,上海跨入了千萬等級世界集裝箱大港行列。

  上海港和世界400多個港口有貿易運輸往來。

  每月有1400個航班駛往世界各地。

  現在每天運往世界各地的集裝箱達到3、1萬標準箱;透過上海海關發出的商品幾乎覆蓋了全國各地。

  小節:這足以證明,上海在全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

  讀了這些,生活在上海的你們自豪嗎?

  現在的上海發展有著飛一般的速度,現在我們一起展望上海港明天的樣子。

  四、活動四:展望上海港的明天。

  1、在小組中學習P34“上海的明天”等內容(出示),並交流。

  2、媒體出示老候船樓倒塌圖片:

  原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的老候船樓在3秒鐘內轟然倒塌。

  3、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效果圖

  位於北外灘的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將建成國際客運碼頭,設定三個國際大型旅遊船泊位。

  4、上海的船舶工業將從黃浦江邊向長江口搬遷,建造多個造船基地。到20xx年,上海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

  5、出示:上海港全景和上海港的早晨圖片。

  6、小結:同學們,為了使上海港更美麗,你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為上海港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哦!

  五、活動五:透過作業來鞏固我心中的上海港。

  出示作業單:

  7、從小漁村到“大上海”

  一、課中練習(得星數:)

  說一說:

  能說出上海市市標的組成和含義。

  二、課後作業:(得星數:)

  說一說:

  向爸爸、媽媽介紹上海的簡稱“滬”的由來。

  三、學習評價

  課中練習由夥伴評,課後作業由家長評。

  (看書本說出市標含義、“滬”的由來的得一顆星,能不看書本說出“滬”的由來的得二顆星,在此基礎上,又能說出市標其中一個圖案的含義的加一顆星,以此類推,說出二個圖案的得四顆星,三個圖案的得五顆星。)

  學習了這麼多,我相信你們會永遠記住這一切,也會繼續以上海的飛速發展而自豪。

  板書:

  7、從小漁村到“大上海”

  交通便利

  氣候適宜......

  小漁村(大)上海

  (扈)經濟發展(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