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五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關於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我的說課分為5步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是資料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分段整理資料是基本的統計活動,教材透過購買校服,引出按身高資料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設計分段方法,並經歷整理、分析的過程,感受畫正字法整理資料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簡單的分段整理資料的方法,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2)能力目標:經理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結合例項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驗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能對資料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物件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已有所體驗,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慾強等心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採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學法

  1、探究嘗試、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資料產生的過程,使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後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反思互補法:透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引導學生透過蒐集全班同學的身高資料,1分鐘拍球,城市環境等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 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教學過程:分為6 步

  (一)、激趣匯入新課

  師:今天同學們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覺也很整齊。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很快就

  要給你們換新校服了,那麼我們在換新校報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由此引出

  (測量身高)而我們做的測量身高這個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資料。

  (板書:收集資料)

  你們當初的身高記錄單,老師還替你們保留著呢。

  (出示學生身高記錄單。)

  (二)操作體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換新服之前,老師為什麼要給你們每一個人都測量一下身高呢?

  (根據身高,每一個人就可以選擇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裝廠給你們做校服,會不會給們每一個人都單純設計一種型號呢?為什麼?

  2、質疑:如果你是服裝廠的工人師傅,你將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統一成一種型號,這樣做幾個型號就行了。) 那麼你準備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幾種型號呢?(大號、中號、小號)

  老師和學生把校服的型號統一確定一下,你們認為老師的這樣的確定合適 嗎?身高120~129cm的適合穿小號,身高130~139cm的適合穿中號,身高140~155cm的適合穿大號。

  小組討論:那麼現在你們有辦法知道我們班上大、中、小號的校服各要訂做多少套嗎?

  彙報:哪個小組已經有辦法了願意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能對他這種方法作一下評價嗎?

  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種方法,就是把我們班所有同學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

  我們可以分成幾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號:120~129cm 中號:130~139cm 大號: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2)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資料呢?(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資料,填寫在這張記錄單中,根據記錄單,並完成統計表。(4)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老師建議你們一名同學來報身高,另一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數

  120~129

  130~139

  140~149

  彙報:哪一個小組願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學生上臺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啟發:剛才有的小組是用打勾(畫豎線、畫正字、數數)的方法來進行整理資料的,

  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畫正字)為什麼呢?今後,同學

  們在統計資料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整理。

  質疑:我們能不能把你們這些打勾或是畫正字等等的記錄單直接交給服裝廠呢?還應

  該怎麼辦? (板書:製成統計表)

  統計表中的“合計”起了什麼作用?

  (①反應總人數 ②檢驗分段整理的資料有無錯誤)

  4、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班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透過這張表格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合計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裝廠的工人師傅如果看到了這張統計表後,會明白哪些問題?

  (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談話:服裝的工人師傅透過這張統計表知道了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這個過程就是分析資料。

  (板書:分析資料)

  (三)回顧交流“分段整理資料”的方法與感受。

  1、 大家現在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整理出我們班大、中、小號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2、 小結:其實像這樣把身高資料進行分段整理,有助於我們快速而準確的整理資料,從而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資料的分段整理)

  (板書:資料的分段的整理)

  3、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的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

  個怎樣的統計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

  (①收集資料 ②分段整理 ③製成統計表 ④分析資料)

  (四)尋找生活中的統計知識

  統計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透過對原始資料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們解決問題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資料的分段整理”。 (學生舉例)課後,也希望同學們能注意收集生活當中的有關資訊,自覺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拓展應用,延伸發展

  談話:剛才我們利用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普遍,下

  面我們就來看幾個例子。

  1、課本100頁1題 老師還專門對二年級一班1分鐘拍球比賽成績。

  你能根據上面的資料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

  (1) 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 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 提問:這道題把資料分成了幾段?看了統計的結果你能知道哪些資訊?

  2、 師:同學們喜歡拍球說明同學們都想透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是,

  人身體素質的了好壞很多時候還跟我們周圍的環境有關係,特別是跟我們日常的空氣質量有關係,空氣質量到底會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課件出示空氣汙染短片: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麼感想?

  談話: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空氣質量有了一些瞭解,我們生活的城市----諸城,它的空

  氣質量情況又如何呢?上網調查一下我們諸城某一年某一個月的空氣質量記錄嗎?你能根據汙染指數的分級規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資料嗎?再根據整理的資料完成統計表,填寫完統計表後,根據統計表說一說你覺得諸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麼?作為一個諸城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諸城的環境做些什麼?

  整理好了以後我們明天來彙報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瞭、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瞭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資料的分段整理

  收集資料 分段整理 製成統計表 分析資料

  五、設計理念

  A、重視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匯入,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我創設學生做校服的情境,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同時讓學生調查環境汙染情況,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經歷“資料收集,資料整理,統計製表,分析資料”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資料上,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優化出畫“正”字的方法 。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說課內容:

  說教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數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寫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算盤上萬以內數打下基礎。(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學習萬以數四則計算創造條件,也能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讀寫打下基礎。

  課本編排了2道準備題,2道例題和6道習題。準備題主要複習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十進關係。例4透過計數器講數的組成,由於讀數就是把數的組成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也是讀數的基礎。例5是透過數中間不帶0,中間帶0,未尾帶0,中間未尾都帶0等7個數。講怎樣讀數,並概括出讀數的4條方法。試一試中的4個數,包括了讀萬以內數的各種情況,練一練中的第2、3、5題主要練習正確理解數位和位數,第1、4題是把數的組成和讀數結合起來練,第6題主要練習讀實際資料。

  說本節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讀數,難點是帶0的數的讀法,因為0在讀寫中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讀數時,0在數中間要讀,但不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而0在數的末尾都不讀。關鍵是讀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萬以內的數,包括一萬。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理解數位意義,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和千,鞏固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3、透過具體資料的讀數,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程式設計:

  (一)準備練習:

  1、十里面有()個一,一百里面有()個十,

  ()個一百是一千,()個一千是一萬。

  2、我們學過哪些計數單位?

  意圖:新課前充分複習舊知,能喚起回顧,引起舊知表象再現,為新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

  (1)在計數器上拔364,問:它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2)在計數器上拔4356,問:它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意圖:利用數的組成,引出數位表,利用數位順序,為讀數奠定堅實的基礎。例4的教學主要是藉助計數器,以突出數位的作用,為讀數做好準備。

  2、教學例5。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數位順序表,分層教學,分三層次,中間帶0讀法,末尾帶0讀法,中間和末尾都帶0的讀法。

  (1)請同學們自編幾個有0的三位數的四位數。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請學生分類(按0擺放的不同位置來分並說說分類的現由)

  分3類:中間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間末尾都是0:5080

  意圖:這種分類練習既有趣味性,又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下面學習化難為易,便於學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數也就不同的含義。

  (3)讀中間帶0的數。

  請一生讀一讀中間帶0的數,強調:如3013008為什麼301中間有一個0,3008中間有兩個0,他們都讀一個零呢?

  請學生概括出: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

  試著寫幾個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的三、四位數。

  (4)讀末尾帶0的數,強調:如100007303800

  為什麼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找出草稿紙上這種型別的

  數。

  (5)掌握中間或末尾帶0的讀數方法。

  (6)透過讀數找出讀數的方法。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7)試讀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結合讀數的方法:看題、討論、回答。

  A、萬以內數的讀法,從()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B、千位是幾就讀(),百位上是幾就讀(),十位上是幾就讀(),個位上是幾就讀()。

  C、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

  意圖:這樣安排遷移自然,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讀數法則,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明白不但怎麼讀,而且明白為什麼這樣讀,在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過程中還要絲絲入扣,學生積極性就高,參與意識就強。

  (三)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是怎樣學到的?再次鞏固讀法。

  (四)鞏固練習:

  1、說出計數器上的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並讀出來。

  例:372120439300強調若數位上沒有珠子,那麼這個數位上數的組成就不用說。

  2、讀出下面各數,並抽幾個說說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例38670945082007200600090509800

  3、先把三個數808300讀一讀,再比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麼不同?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數

  四位數

  提問:比最大的三位數大的數是幾?999個後再加1個數是多少?你還能提出幾個什麼問題?

  5、書P72頁第6題,讀出下面各數。

  6、擺數遊戲,請你用2個8和2個0組成一個四位數。

  擺出只讀一個0的四位數。

  擺出不讀0的四位數。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又緊密相關,這說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透過聽、看、想、說等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1、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核心”,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採取:個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讓學生小結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今天這節上可以說的東西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說角的特徵、說操作過程、說判斷的理由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透過演示學生操作的學具、老師的教具以及板書等,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示範,讓學生知道怎麼說。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中,

  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說。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這節課中鄒老師在學生認識了頂點和邊後,加以示範性的說明並配合手勢,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規範了頂點和邊。在之後學生找生活中的角並說一說的時候,也給與了師範性的演示。透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3、動手操作,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動手操作是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做一些角,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可以達到統一和諧。在製作角後的交流中學生也有很多親手指一指的機會,透過讓角變大、變小的操作學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差,往往是肚子裡知道卻說不出怎麼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維過程表述出來。教材在教學各個內容時安排了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的活動,其目的是使學生透過操作增強感性認識,逐步達到抽象化。說一說就是要藉助語言,把想的過程明確、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學生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是密切聯絡的,增強語言的培養就是增強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4、學會傾聽,成為數學語言的中介

  我們低年級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裡說話最初都是需要高階“翻譯”的,這個翻譯從哪裡來?就是我們的老師。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更不同於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教強的邏輯性,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說老師在課堂裡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學生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中介,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回答問題更是殘缺不全,在平時的上課中,認真傾聽學生髮言,及時收集資訊、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力求使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準確。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一、 說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因此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它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較我的感性認識,也能初步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根據上述“三角形的認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規律,以及我校協同教育實驗的有關理論,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 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分類能力。

  3、 養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自激勵的“四自”能力及小組協作能力。

  重點是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徵,並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難點是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準備的教具與學具有:電腦軟體、小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圖片。

  二、 說教法、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傑認為:“邏輯——數學的真理……並非是由客觀物件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於物件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於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

  現問題,“創造”新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同教學模式,體現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展統一論。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四有”有機結合論。“協同學習”強調系統內在的自主組織性,協同教育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透過教師的“四導”(導向、導行、導評、導勵)培養學生的“四自”(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發展。

  (3)“協同效應”強化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針對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本節課透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 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結合本校的協同教學實驗,我把本節課分為四個聯合會進行教學。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目標定向

  這一階段,教師透過創設情景激情引趣,複習舊知,提問設疑等手段,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為學生學習新課作知識上、方法上、心理上的準備,然後在教師引導下,確定學習目標。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抓準知識的生長點去引導。在《三角形的認識》中,學生已有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和角的分類的知識

  (電腦演示),這些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與“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當老師出示紅領巾問:紅領巾的外形是什麼圖形?當學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後,我馬上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板書),對於三角形你認為應該學些什麼?由於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懂得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角的分類等知識,所以,他們很快便自行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①什麼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②它有什麼特點③怎樣分類?這樣,在目標定向這一環節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階段:操作實踐,探求新知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把數學學習看作一種活動,他反覆強調:“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幾何形體的教學又是實驗直觀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能力,透過對圖形的特徵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的驗證,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1、 引導操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三角形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時,我要求同桌的同學配合分顏色圍圖形,他們圍出了以下這樣的一些圖形:

  紅 色 綠 色 橙 色 紫色

  紅色、綠色、橙色圍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把這些小棒都看作是線段的話,你能說說什麼是三角形嗎?由於學生有了活動、實驗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並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邊、頂點和角等(電腦演示),透過觀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板書)。透過讓學生判斷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 ) ( ) ( )

  2、 操作演示,應用新知

  生活處處有數學,“任何的一個數學知識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學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認識後,我請他們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學生都很踴躍地舉手發言,但如何把這些生活原型再現於課堂,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呢?我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原理再現在學生的面前,並提出了這樣的一

  個問題:“為什麼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麼特徵呢?”然後讓每組的同學都拉一拉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徵(板書),再透過修椅子的活動錄影得以證實,這樣,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

  3、 小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進行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更使邏輯思維正確地進

  行,概念必須明確,而要做到概念明確,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透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內涵”。接著,再引導學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個個事物,當“一個個事物”多得不用列舉,或者不必要列舉時,可以用一類類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狀各種各樣,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不勝一一列舉,但可以按它的內角或它的邊分類。這節課我們先按角對三角形分類,上課前,同學們都剪了一個自己認為最特別的三角形,我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的角,並分別在角內寫上角的名稱,然後在小組中,把同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類,看可以分成幾類,然後讓小組彙報,有的說:“三角形的角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的”,“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的”及“三個都是銳角的”。除了這三個情況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透過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況的三角形,然後我再請個別小組把他們組中的三角形,按這三類分好,貼在黑板上,接著讓同學對第一類三角形進行起名,然後再透過比較分析,得出“鈍角三角形”這個既簡單又能突出這類三角形特徵的名字。最後讓學生利用這一起名的方法,給另兩類三角形起名。

  至此,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依從一定的規律,以三角形的載體,透過自己運作,進行了一次邏輯思維訓練,然後透過閱讀課本和觀看電腦演示,系統一整理已學的知識,再讓他們在組內說說學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透過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猜猜是什麼三角形,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個角是銳角的就不能確定它是什麼三角形,

  必須是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才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階段:互測互評鞏固深化

  這一階段,主要透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並進行相應的基本性、提高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與檢測,使學習得以鞏固,並在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照目標檢測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與調節(邊電腦演示)。最後,我出示了一組拼組圖形(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拼組圖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並讓他們利用組內的三角形拼組一些有趣的圖形,說說這些圖形分別用到了哪些三角形。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聰明才智能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鍛鍊。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系統建構

  這一階段的總結評價是必要的,是對整一節課在知識上、方法上、態度上的總結與評價,應充分引導學生自評,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此外還應對本節學習的知識質穎解惑,把舊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中。形成知識網路,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準備。

  至此,結束整節課的教學,在設計過程中,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歡迎批評指正!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學設計理念

  1.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體現數學無處不在。透過為學生創設龍舟比賽的場景,把學生帶入現實生活中去學習數學;透過手勢學習口訣,激發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 經歷過程,全員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經歷主動編寫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特別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兩個關係的處理上。

  3. 精心組織,滲透方法,體現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始終在主動地進行觀察、推理、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滲透了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內容簡析

  1. 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表內乘法(二)中的《9的乘法口訣》。

  2. 知識基礎和作用:本節課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義和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所以9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採取遷移類推的方法。

  乘法口訣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後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必須熟練掌握。

  3. 對教材編排的理解:教材首先出示9條龍舟,每條龍舟上有9個人這樣的喜聞樂見賽龍舟場面引入;接著透過在數軸下面的空格里填數,讓學生做9的連加練習,寫出乘法算式,是為了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最後總結9的乘法口訣,加深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書上練習十九的1-7題是應用9的乘法口訣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形式比較活潑。

  4.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 透過觀察,掌握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初步熟記9的乘法口訣,會用9的乘法口訣求積,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

  (3)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和合作的意識。

  5.教學重點是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難點是記憶口訣,正確確定每一個積。

  三、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和採取的教學方式

  依據教學目標,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 自主探究,編制口訣

  這一環節分為三個層次進行,一是蒐集資訊,二是處理資訊,三是獨立編寫口訣。

  教師在匯入中渲染端午節龍舟比賽的場景,同時出示龍舟圖,透過這個場景,讓學生收集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會蒐集並提出每條龍舟上有幾個人?也可能蒐集2條龍舟有幾個人?3條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參加比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第二個層次是處理資訊。根據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在處理資訊時從兩方面處理,一方面是在數軸上填寫連加的結果,邊看圖邊推想,這樣的形式呈現,提高了抽象程度,滲透點與數一一對應的關係。在學生彙報時,教師1個9是9,2個9相加是18,3個9相加是27……9個9相加是81,處理資訊的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獨立寫出9的乘法算式,根據連加的結果寫出得數。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感知連加結果的特點。

  這時有了編制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編制9的乘法口訣就水到渠成了,依據學生學習情況,放手讓學生自主編制口訣,將過程填在書上,親身經歷口訣的產生過程,然後在全班展示交流。總結出乘法口訣後,引導學生說出一句口訣可以寫兩個乘法算式。學生完成第84頁右邊算式的填空。

  從上面三個層次設計基本達到了圖、式、口訣三維一體,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活動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