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編9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關於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編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教法】

  我透過精讀課文,理解內容,主要透過展示圖片,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場景,想象作者描寫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時候搖桂花的樂趣,體會文中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作者和母親濃濃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10-15分鐘左右,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如果學習只是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將會使他們的興趣蕩然無存,課堂上表現為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說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匯入新授

  1.第一部分的教學,我在上課一開始就引入了課文的作者,琦君的資料:琦君1949年離開家鄉,身在他鄉,他卻十分思念自己的故鄉的桂花,從而引出。作者在課文開頭的一句話“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第一部分的教學也是圍繞這句話展開,讀讀這個部分,想想為什麼愛桂花,從而引出桂花香和搖花樂,兩個教學板塊。

  (在課堂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由於年齡小自制力較差,教師授課時往往許多學生的注意力沒隨著教師的思路動,而是無意識的想別的事情去了。如果教師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直接傳授知識的主要形式。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過多的分散。這時需要老師當機立斷,簡潔高效地找準切入點進行教學,減少學生由於過多的分散注意力而影響學習效果。)

  2.感受桂花香,我主要是採用品味兩句重點句子,桂花不與繁花爭豔,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和桂花開的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重點抓住“迷人,浸等”感悟桂花的香氣。這裡我採用讓學生看著課件出示的提示(自讀要求),進行自讀,自己劃句子,品讀。(在課堂中,由於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分散了學生的精力,也降低了注意力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在恰當的適合,運用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確方法,提高注意力,最終提高課堂效率。)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教學第三自然段,

  1.課文第三節的第一句:“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一個“纏”字既寫出了作者盼望搖桂花時的迫切心情,同時又把兒童對大人的糾纏耍賴的特點表現出來。學生讀文後,我問“老是纏著”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接著,我讓學生試著練習讀,把這種期待與迫切的心情讀出來。為了理解“纏”這個詞,我用情境導讀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起來就比較到位。

  (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脫離了低年級孩子的好動的特點,但是在長時間的高強度的注意力下的學習,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疲倦感。這時候他們就需要在一些課文的場景中,用表演的方式舒緩學習的高度緊張感。這也是從另外的角度來提高學習注意力和提高課堂的接受力。)

  2.課文的第三小節重點是搖花樂片段的品讀,感受搖花樂,透過讓生自己找句子,讀句子在感悟中讀出美。我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可以體現出作者搖花時快樂心情的詞句:“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你是怎麼搖的,。同學們邊讀邊表演,使勁的搖,用力的要,搖出了喜悅,搖出了幸福。讓學生帶著歡樂的心情讀文,這樣學生就自然理解了。②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讓學生看著畫面想象分別落到了哪裡,肩上手心頭上腳上這就叫滿頭滿身,這是我調動了孩子的親身體驗,想象如果你的身上各個部位沐浴著這紛紛飄落的桂花雨,你是什麼感受,隨機讓學生練習說話,從而想象作者當時的歡樂情景。突破了這一教學重點。

  接著向學生明確,沐浴著桂花雨的繽紛,享受到桂花雨帶來的快樂的除了是作者,還有父親母親,父親和母親用各自的方式表達了對桂花雨的喜愛。我讓學生分角色來讀母親和父親的描寫。在母親描寫,抓住母親的幾個動作,“洗近雙手,撮“來體會母親小心翼翼的動作是愛桂花,珍稀桂花的表現。父親的描寫。重點是體會他的那首,口占一絕。透過自讀自悟,感受詩中的意蘊。父親的詩道出了桂花雨不僅搖來了童年的歡樂,還有全家的喜悅,還有全村的豐收。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有趣的益智遊戲,把學生帶入了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願學、樂學和會學。在聲情並茂的情景中現在網路無所不有,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課件,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變難為易,使他們在快樂中獲得了知識,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母親的那句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裡的金桂“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單單讓生說是很難說清的。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說:“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麼?家鄉院子裡的這棵桂花樹,凝聚著母親的歡樂,母親的辛勞,也有母親對家鄉深深的思念,這種感情是不會因時因人因地而改變的。又透過說話練習引導學生體會到這是琦君母親對故鄉的讚美、對故鄉的思念)此時此刻,學生再去讀母親的話,自然會產生深深地情感。

  (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造成了課堂注意力分散,課堂效率不高。教師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與情感體驗的展開,不但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求知慾,及時反饋和調控教學節奏,而且還能增強師生的感情溝通,強化學習重難點,達到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和靈感智慧的目的。陳瑞老師在評價中應用南風效應和羅森塔兒效應來應對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現象。南風效應用就是溫和的方法處理一些事情,會比強硬的手段更有效。羅森塔爾效應---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因為人們的頭腦中事先就存在著一種定勢,這種定勢給人以心理暗示,影響別人的表現。)

  最後一部分我把琦君在鄉愁中的一段話搬到了課堂中,讓生好好的品讀,感受作者心中的思鄉情。昇華課文主題。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說明文單元,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抓住課文的要點,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是試著加以運用。《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是本單元的第四篇課文,略讀課文。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說明文,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人見人煩的“灰塵”原來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作者在講述灰塵的作用的同時,還向讀者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瞭解,才能更加正確地認識,才能趨利避害。

  本文共六個自然段構思精巧、別具匠心。“假如沒有灰塵”這一設問從課題開始反覆出現了四次,“作假設”成為這篇說明文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文章以此為題起到了吸引讀者,引起讀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覆出現是為了強調說明灰塵的重要作用。結尾處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而文中這樣反覆地出現“假如沒有灰塵”也使得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節奏更加緊湊。本文除了“作假設”還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篇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文章的4-6這三段結構相同,都是先介紹灰塵特點,再具體說明灰塵作用。

  二、學情分析:

  由於這是本單元最後一篇說明文了,學生對於本單元課文中的說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能夠從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說明方法,並且分析出使用效果。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所以應以學生自學為主。由於,“作假設”這種說明方法在本單元其它文章中體現不明顯,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應充分引導學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事物”這一哲理,學生在自悟中很難體會到,也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效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溼漉漉、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4、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體驗“作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

  解決方法:品讀語句、隨文批畫、設計填寫表格、討論交流

  五、教學思路: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2、閱讀導語,明確要求

  3、默讀課文,自學批畫

  4、檢查效果,課堂討論

  5、感受哲理,總結全文

  6、討論收穫,拓展延伸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板書:灰塵。

  2、灰塵有哪些害處?

  3、師:確實,灰塵是一種令人討厭的東西。對吧?所以,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那麼,同學們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補全板書課文題目:12﹡假如沒有灰塵 課件:課題)我們的世界會面臨什麼樣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們來讀讀12課:《假如沒有灰塵》,假如沒有灰塵,是否對我們的生活絕對有利?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①給自然段標上序號,生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思考:假如沒有灰塵,我們的世界會怎樣?找出書中相關句子,作上記號。(課件:思考)

  ②說一說:用書中的話說一說假如沒有灰塵,我們的世界會怎樣?(課件:句子)

  ③我們先來檢查一下大家對生詞的掌握情況。檢查詞語認讀情況。(課件:我會記的詞語)

  (三)、依照提示,先共同學習最後一段,再讓學生自學討論完成表格。

  ①談話: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我們一起來看看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課件:表格)

  ②師生共同學習最後一段。

  A指名朗讀。

  B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C在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時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③學生默讀課文,分組完成表格。

  ④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教師巡迴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四)、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彙報時,要透過讀表現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五)、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

  ①灰塵在自然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整個天空將始終是蔚藍色;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溼漉漉的;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無法欣賞到晚霞朝暉,(課件:晚霞朝暉),觀賞到閒雲迷霧(課件:閒雲迷霧),領略到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課件:彩虹日暈)。,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麼單調啊!其實灰塵的作用還止如此呢!這裡有份材料,讓我們瞭解一下。(課件:灰塵的另一面)

  ②灰塵有著它的兩面性。你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網路,糖,可以補充身體的糖份,好吃,但卻引起肥胖損壞牙齒。)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板書: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今後我們無論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點,還應該看到它有好處的另一面。

  (六)、作業。

  請以“灰塵的自述”為題寫一篇文章,告訴人們它的兩面性。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透過學習,總結生活中對愛的點滴感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

  教學重點:從父母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定位主題,透過閱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激情匯入1、同學們,人的一生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評價,它們會給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配樂朗誦)

  2、那麼,作家巴迪舒爾伯格小時候得到的評價是什麼呢?(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課題)這樣的評價給巴迪的一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九課。(齊讀課題)

  【教學開始,用詩歌引入,透過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1、課前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作家巴迪舒爾伯格的相關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一兩個學生髮言即可)老師這兒有一些他的相關資料,誰來幫老師讀一讀?(出示課件,指名讀)

  2、好,透過交流,你們認為巴迪現在是個怎樣的人物?(學生自由發言)

  【透過預習檢查,讓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三、設定懸念,精讀課文

  1、是啊,現在的巴迪已經成為一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現在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的那一句話最能表明現在的巴迪是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說出,全班朗讀)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獲得了一項國際大獎。當巴迪接過獎盃,主持人問他,此時他最想感謝的人是誰。你們猜,巴迪會感謝誰呢?(根據學生髮言,板書)

  3、如果主持人接著問,為什麼要感謝這兩個人,巴迪要怎麼回答。你能幫助回答嗎?彆著急,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還得把巴迪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好好讀讀。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5、已經有答案的同學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後桌的同學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師相機指導朗讀。

  【在教學中不把重點放在死摳詞句上,而給學生留下較多的“空白”,便於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對於文章的重點,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突出朗讀感悟和領悟表達的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7、演課本劇,感受真情。

  【採用演課本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經歷自主與合作的探索過程,獲得知識與技能,併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8、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題寫一寫:

  ①“精彩極了”是母親對我的( ),母愛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親對我的( ),父愛像( )。

  【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愛。

  1、師導:是啊,母親的“精彩極了”是一種鼓勵的愛,父親的“糟糕透了”是一種嚴格的愛,這兩種不同的愛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麼,你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這兩種不同的愛了嗎?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

  2、播放課件,激發學生髮言的慾望。

  3、好,誰先想到了,舉手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

  【拓展延伸有利於幫助學生髮揮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群體資源將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業:

  以“感恩父母”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1、寫作訓練分析:

  本冊教材習作訓練,把一件事寫清楚,安排了兩次(第一、三單元)。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落實在把一件事情寫完整,即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第三單元側重把事情的經過部分寫具體。教材安排了本單元(第五單元)看圖寫話訓練,是為了配合把事情經過寫具體的訓練。

  2、本作文指導課分析:

  這次看圖作文訓練,基本習作要求與第三次習作訓練相同,都是“比較具體地寫出事情的經過”,但是訓練的角度不一樣。這次是看圖作文,一要仔細觀察畫面,瞭解圖意;二是要發揮想象,化靜為動,以想象來彌補圖畫的內容。這兩點是本單元訓練的新要求。本課時先指導學生口述作文,第二課時再指導書面作文。

  3、本課時的重點、難點。

  (1)重點:仔細觀察插圖,比較具體地把事情經過說清楚。

  (2)難點:依據圖畫,展開合理想象。

  二、說學情分析,目標制定。

  課前瞭解班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作文能力,老師按能力的強弱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優生佔30%左右;中等生佔55%左右;能力弱者佔15%左右。

  為此,制定課時教學目標也可分為三個層次。優生能具體流利地把事情經過說清楚;中等生能完整、較具體地把事情經過說清楚;能力弱者,只要求完整,較具體地把事情經過大致講完整,把事情經過的一個片斷說完整清楚。

  三、說課前準備。

  課前,師要估計到能力弱的學生的口頭作文,特別是發揮想象是難點,有些同學會無從說起,無話可說。因此,可在課前協助中下生去收集有關愛惜糧食的故多,可以是偉人方面的或日常生活方面遇到的事。並指導他們試說。

  教師準備若干個愛惜糧食方面的故事。

  四、說課堂操作程式。

  1、本課時的操作程式是:

  2、最佳化操作程式,變作文教學的單一性、刻板性為多樣性、趣味性。從激發學生的興趣著眼,多渠道地指導學生觀察、想象、訓練學生的口述作文能力,讓學生把口述作文作為一件趣事。

  ①引入新課時,用自制投影片,引出古詩《鋤禾》,明確寫作內容和寫作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把要求學生髮揮想象的部分處理成兩大塊:一大塊是一家三口吃飯時的對話;另一大塊是門外農民在烈日炎炎下種田的情景。

  ③把兩大塊片斷作為一個訓練點放手讓學生口述,特別是放手讓中下生訓練。學生分角色說全過程(表演形式),這是第二個訓練點。也可分為兩部分:先自由組合在位置上說;再教師指名或學生隨意組合上講臺前表演。讓優生充分發揮應有的才能,讓中下生得到啟示。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④作文技法指導,側重兩方面:

  一是詳略得當。有些學生會不分主次,把事情的起因說得很長。所以特別要強調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並付之於指導過程,這是本課時的重點。

  二是對話時,對提示語在話的前面、中間、後面(即對話的幾種型別)的指導。不光要讓學生理解對話的幾種型別,而且要指導學生寫好提示語。學生口述作文時,對話的提示語往往很簡單,如只說,“媽媽說”、“爸爸說”、“我說”。這樣就不易理解人物的神態、心理和感情,就不能很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文章就不生動了。

  要加強指導對話中的提示語,如“媽媽溫和地問”、“爸爸嚴厲地呵斥”、“我含著眼淚小聲辨解”等等。

  對於其他方面的作文技法指導,如遣詞造句等,可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有重點地加以指導。在指導過程中,可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

  五、說教學方法。

  1、變重形式輕內容為堅持從內容入手,邊指導邊實踐。

  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偏重寫作形式,忽視寫作內容的啟發,導致學生寫作內容貧乏。為改變這種狀況,本課時從指導學生觀察、構思入手,指導學生想象,開拓學生的思路。如看圖時,指導學生想想並講講自己知道的或爸爸、媽媽、老師講過的愛惜糧食的故事,能力弱的學生則把課前收集到的故事說說,這樣,讓學生言之有物。在這個前提下,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與方法。

  2、變師指導作文為學生自能作文。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師講,生聽;師出題,生寫:師修改,生看,……。為了解決這一弊端,我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教師儘量少說,大量讓學生說。學生講得好的故事、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培養學生獨立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述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頭修改作文能力。

  3、先說後寫,從口頭作文到書面作文。

  本課時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口述作文。如讓學生說故事;說片斷;對說;扮演角色表演等,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內容豐富,氣氛活躍,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訓練。“不怕學生胡說八道,就怕學生閉口不言。”特級教師張化萬說過“口頭作文若能持之以恆,會讓學生達到出口成章的程度”。我在教學中把口頭作文技能順利地遷移到書面作文上去,收到了較好效果。

  4、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個性培養,分層遞進教學,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品質。

  教師心中已給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制定目標時又分為不同層次,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分層遞進教學,做到各方面心中有一定尺寸。操作過程中,分層施教,也是本課時的特點之一。所謂分層施教,就是教學分合有效,動靜結合,學生全體參與,各得其所。如把整幅圖先分成兩個片斷,引導中下生說,又引導把整幅畫的內容說具體,發揮合理的想象,一會兒又讓學生自由大膽地對話,扮演角色表演等。讓中下生有話可說,讓優生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分層施教過程中,還注意分層評價,分層提高,分層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品質。

  5、注意德育、美育等學科的滲透,使教學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功能。

  本課時除了完成作文指導外,還有一個育人方面的要求,就是讓學生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並能在行動中落實。在操作過程中特別注重這一點。如開頭揭題時引出《鋤禾》一詩,就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的道理,在學生口述作文過程中也始終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告訴學生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

  6、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採用直觀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情趣。

  如開頭的引題,兩次觀察畫面,作文技法的指導,都製作了投影片,採用了電化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第五組最後一篇課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裡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本文共有5個自然段,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總寫:只有兩句話,總體概括介紹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突出她環境的惡劣及她的藝術價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分寫:第2-4自然段,選取了莫高窟中的三個典型代表“彩塑”、“壁畫”、“藏經洞”來記敘,寫得形象、生動、逼真,再現了我國古代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喚起讀者對我國藝術珍品的熱愛之情。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總寫:以作者的感受總結全文,突出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引起讀者的共鳴。文中生動、傳神的詞語和優美、靈活多變的句式也很多。所以,《莫高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生字新詞,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三、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1.教學重點:讀書指導,抓住重點詞句,瞭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2.教學難點: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四、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共振,和課文一起心跳。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五、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本節課中將採用“情景教學法”、“閱讀感悟法”、“直觀教學法”、“揣摸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說學法

  1、用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

  2、注重以讀為本,提倡自讀自悟、自主合作、自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透過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解讀文字,獲得思想啟迪。

  七、教學流程

  一、 激趣匯入

  課前組織教學談話:(讓學生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學生說)老師也很喜歡旅遊。有一個地方令老師非常的嚮往,但是一直都沒機會去。所以,今天我想誠摯地邀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去,不過老師希望大家在旅途中能有出色的表現,能接受我的邀請嗎?好,現在咱們就馬上出發,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18課,一起走進《莫高窟》,一起走進祖國西北邊陲的莫高窟。(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檢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需要認識和會寫的生字詞語,要求學生正確認讀。第二部分為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第三部分為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佛”。

  2.檢查書寫生字,讓學生從紅色字型裡面選一個容易寫錯的字,上臺描紅。做到以學定教。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讓學生提煉出關鍵詞板書到黑板上)。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同學們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

  三、研讀交流

  1、品味“彩塑”

  讓學生自讀課文邊讀書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讀自悟。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臥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後,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閱讀體會彩塑的惟妙惟肖,學生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昇華。然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遊人們無不嘖嘖稱讚。如果你是遊客,會怎樣嘖嘖稱讚?如果你是外國遊客,又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這裡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透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薰陶,在語言的海洋裡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讓學生帶著問題“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在組內合作學習,然後以組為單位彙報學習成果。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群,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描寫飛天的句子,一步步引導學生讀出層次感。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資訊科技的優勢,透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

  3、體味“藏經洞”

  “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資訊”丟擲話題,讓學生勾畫。並結合著出示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著,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著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四、整體感悟

  同學們,莫高窟的文物已經所剩不多了,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投身於保護敦煌,研究敦煌的歷史使命中去,因為——

  (出示最後一自然段)齊讀。

  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五、課外拓展

  1.引導學生課後蒐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詢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為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2.讓學生把課堂上的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後寫下來,以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打電話》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並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裡行間充滿幽默、誇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後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囉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稿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則是學習的難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根據上述目標,結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和閱讀地位,我認為運用大問題分塊引領教學時效性會更強,教學塊面也會比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運用大問題引領教學。

  問題一:這篇文章中的兩個角色,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麼?

  這一問題首先幫助學生概括了已知的簡單的內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兩個角色寫的,然後給了學生一個思考方向,那就是會選擇哪個角色。這一選擇背後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文章說話量上的瞭解和說話內容上的理解。預計學生從量上談原因會說甲說得多,乙說得少,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內容上談原因可能會說甲說的話有意思,會逗人發笑;乙說的不太好笑;甲說的話標點運用特別豐富,乙說的話標點不太多;甲說的話裡有很多語氣詞,乙說的沒有……我想,學生會依據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有很多比較,對文章有了初步的個性化的理解。

  問題二:在這篇文章中,你讀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有意思的語言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相聲的首要意義無非是想讓觀眾開懷一笑,那麼它的語言上必定會有引人發笑的地方。這一問題正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讓學生浸潤在語言中感受相聲語言的幽默、風趣、詼諧等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推斷,學生會抓住“喂……喂……怎麼不說話,哎呀,拿倒了!”“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等句子來談自己感覺到的有意思,學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讀的形式來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機地把相聲語言幽默、風趣、誇張、諷刺的特點滲透進去交流,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有意思,還能瞭解到有意思的語言是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寫的。這還不是內容教學的全部,還應該在學生說過笑過之後激發他們的思維:作者在逗引我們發笑的同時又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有了衝擊思維的問題,學生才會反覆地咀嚼語言,明白其中隱含的意義。

  問題三:同樣是對話,你覺得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大家靜靜地回憶,細細地比較。

  這一問題主要落腳於對這一篇相聲稿總體上的把握,瞭解其特點。透過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的比較,引導學生去發現,同樣是對話,訪談和相聲不一樣,前者所談內容主次不明顯,平等交流,後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語言上儘管比較口語化,但用詞還是挺講究的,有些地方還是書面味兒很濃,而後者完全是為口頭藝術的需要而創編的,因此,全口語化,文字中還保留了好些口頭禪。這些特點的比較、發現,為學生試著演相聲做準備。

  問題四:透過對這一則相聲內容上的瞭解和語言上的比較,現在,你覺得相聲有什麼特點?老師建議你結合電視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從形式上和內容上以及語言特點上等各個方面自由地來說說。

  對相聲特點的梳理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瞭解相聲,為講相聲做更充分的準備。在交流的過程中,伺機告訴學生“說學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關相聲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淺層的理性認識的高度。

  最後,請學生與同伴合作,選取課文中的一個片段排練,並在課堂上指名兩三組表演。課外,佈置學生蒐集或創編一個相聲片段,在“回顧拓展三”的“展示臺”中再顯身手。

  以四個大問題引領,從內容和寫作特色等板塊對相聲稿這種語言體裁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有了綜合性的瞭解,而且化了解為理解,落腳到相聲的表演。我想,學生經歷了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就已經與相聲這門陌生的藝術牽手了。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及特點:

  這篇文章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四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於透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簷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裡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異。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臨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裡邊了……等等。

  選擇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透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透過人物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朗讀與理解,揣摩人物思想情感變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會作者竊讀的滋味。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劃出並且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竊讀時心理、動作的語句,體會與理解作者竊讀的滋味。

  教學難點:揣摩人物情感變化。

  三、說教法: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齊讀、賽讀、小組讀、男女學生賽讀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小組的集體智慧、自主學習、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小組內成員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學法:

  教給學生學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上課前給學生講好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心到、眼到、口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高爾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則格言進入題目解讀、由竊讀的意思進入文字學習。

  (同學們:偉大的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林海音孩童時代那奇特的竊讀生活吧。首先、看看題目、竊字的原意是指什麼

  竊讀又是什麼意思連起來、竊讀記可以解釋為……)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讀書的名言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字,做到由已知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

  (二)、整體感知

  快速默讀全文,找一找:作者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竊讀的。試著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出來。讓學生初讀一遍課文,鍛鍊他們的閱讀理解歸納能力。

  (過渡語:好的,下面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找看作者究竟是怎樣竊讀的?並試著用一兩句話概括。四人小組交流)

  貼在大人身邊來竊讀

  下雨天竊讀

  飢腸轆轆地竊讀

  (三)、品讀賞析

  (過渡:透過剛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時候想出了許多方法來竊讀。那麼有誰能很快找出課文中集中體現作者竊讀時心情的語句呢?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1、學生小組合作劃出描寫作者竊讀時心理活動、動作等詞語或語句,並簡單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自己小組內各成員的各種觀點,交流他們各自喜歡的段落,擴大他們的思路。

  追問:作者又是如何表現他的快樂和恐懼的?

  2、學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四)整體把握,情感昇華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吃飯長大,是指身體對物質的需求,讀書長大,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熱愛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六、設計思路

  文字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學生的小組討論環節,讓學生時刻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都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思維活動,都在為本小組的榮譽貢獻自己的力量,並且學生始終都在自我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使用多種學習方法。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異國風光的美麗和獨特。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內容,受到威尼斯獨特地理風貌以及文章語言美的感染,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

  2、從品讀精彩片段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事物的。

  3、認識威尼斯小艇的特點和作用。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師:上課前,請同學們先看幾張圖片,同時我要考考大家,看誰的觀察力好,誰的記憶力好,看完後,告訴老師你們都看到什麼?(播放:課件)

  生:有船、水、建築。

  師:那麼這是什麼地方的生活環境呢?它就是有名的義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課件*2)。這是老師在網上搜集的資料,

  誰來幫老師讀一下?

  師:既然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圍著,那麼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麼?生:小艇。(播放:課件)

  二、整體感知新課。

  師:這節課我就來學習第13課《威尼斯的小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注意:艇是後鼻音。

  師:假如讓你來寫《威尼斯斯的小艇》你會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呢?(小艇的樣子、作用等)。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本課的作者: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他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師:請大家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標出段落。

  三、 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

  2、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播放:課件)

  3、課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麼?

  四、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引入第二段)

  2、指名讀。

  3、小艇有哪些特點?課文是用什麼修辭手法來描寫的?

  4、你還能把小艇比作什麼?

  5、這一段是寫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寫小艇內部結構的,誰來 讀一下?

  五、 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裡面也很舒服,但這都離不開什麼呢?

  2、指名讀。

  3、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播放:課件)

  4、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5、你可以把這幾個關聯詞加入課文中去嗎?

  雖然……但是…… 不管……總……

  即使……也…… 不僅……而且……

  六、 學習課文最後兩段。

  1、人們都利用小艇做什麼事呢?下面我來測試一下大家的聽力和記憶力怎樣。

  2、可見小艇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課件)

  3、除了課文中寫到的一些事情,你認為人們還會利用小艇做些什麼事情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

  七、 總結。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實美的地方又何止一個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於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中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你就會感到生活充滿了快樂。

  2、請大家帶著對威尼斯小艇的喜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把課文再讀一遍。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這個故事,首先發表在1853年的《丹麥曆書》上,講述了一顆小豌豆在一座小樓的窗臺裂縫裡發芽、長葉、開花;房間裡住著一位病得很厲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頑強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氣,戰勝病魔,小豌豆從中得到了快樂。學生透過閱讀,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潑、熱情、樂於幫助別人的精神。這種精神隨著著名的童話故事而自然的滲透在學生的心中,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這個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記中寫道:“這個故事來自我兒時的回憶,那時我有一個小木盒,裡面盛了一點土,我種了一根蔥和一粒豆。這就是我的開滿了花的花園。”

  二、學情分析

  學生即將畢業,但從他們平時的學習相處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很自私,對別人的困難很冷漠。希望透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們能從小豌豆助人為樂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學會關心,學會幫助。

  透過四年多時間的學習,學生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習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透過相關的預習自學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可分別就字詞的音形的難點和部分詞義可透過預習反饋加以檢測,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課前,教師可適當佈置預習作業,促使學生藉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開展預習工作。本單元教學目標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時需注重方法指導,並在課內加以落實。

  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可透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該年段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不強的特點,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小豌豆長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長好了”

  這句話的內涵。

  方法與過程:

  繼續學會在閱讀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養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生長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讚賞小豌豆有理想,熱情,樂於助人的精神。

  四、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透過理解,體會小豌豆用自己的長大滿足小姑娘的願望,幫助小姑娘戰勝病魔的信心,表現小豌豆助人為樂的美好品質。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設計時,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本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情景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本課的主題,在匯入新課時,聯絡學生的生活積累,藉助多媒體資訊科技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設定恰當的教學環節,引發共鳴,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去。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難看出,學生自主學習是課堂的主旋律。新課標強調過程的體驗,強化方法的習得。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字詞教學目標的達成主要透過課前預習,課內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反饋,教學過程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主識字,自我發現,大膽質疑,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決疑難。對於文字的深入理解,則透過文中多處細節描寫的研讀中漸次達成的。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精心閱讀獲得感悟,並透過規範的表達促使其思維的發展,加深文字的理解。更需要教師在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透過巧妙地引導,層層深入,不斷拓展思維的深度,拓寬思維的廣度。文中關於“你喜歡這顆小豌豆嗎?為什麼?”這個問題,教師請學生完成閱讀新體驗3的填空練習:讀下面句子,想想劃線部分與後面句子之間是什麼關係。再照樣子寫一寫(多可憐的小姑娘!小臉兒瘦瘦的,黃黃的,全身一點力氣也沒有。(1)多麼可愛的小豌豆! (2) ! )先指導學生讀懂例句之間是概括和具體的關係,可以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內容或語句,補寫完整,第二句要學生聯絡自己的聲活或閱讀,寫兩句同樣的句子。第二個問題:從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小姑娘“從心底裡感謝他”?“小姑娘會對小豌豆說些什麼?”指導學生想像練習:小姑娘對著小豌豆微笑,充滿感激地對它說:“( )”再讓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對話,讓學生聯絡課文,找出有關語句,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課文,也突破了難點和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教學環節力求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理解和感受文字所承載的價值內涵,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格薰陶。

  3、注重學生想象力、創新精神的培養

  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會對小豌豆說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和“學編故事“這一拓展性作業,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