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10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花的勇氣》為略讀課文。李老師突出學生的主體,以自讀自悟為主。用閱讀提示引路,老師只作點撥、指導。記得一位名師說過:如果說精讀課文是教給學習方法的話,那麼略讀課文就是用方法學習語言文字。老師始終是在滲透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難能可貴的是緊緊抓住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學段要求。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等。老師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是以一個填空題的形式,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扒開草後看見躲藏著小花時,感到_______,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降低了難度,很巧妙。

  反覆品讀感悟作者用詞的精妙:

  李老師很重視引導學生感悟優美的詞句。如:“勇氣!改天換地、傲然挺立、神氣十足”等詞語和句子鼓勵學生也能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

  這些優美的,令人感動的句子,讓學生多讀多感悟,激發他們的靈感,並且佈置成作業去積累,語文教學很紮實。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三、設計理念

  遠端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資訊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端教育的魅力。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

  難點: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理解重點詞句。

  六、教學準備:

  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端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七、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端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透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檔案,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二)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啟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透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透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影象、影片、及文字等資訊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裡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路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啟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向大家介紹你在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朗誦寫觀潮的詩歌等)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十、說課小結

  總之,遠端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為本到以“人”為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端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一、圖片匯入,檢查預習情況

  1、 課題的揭示從敦煌莫高窟的一組壁畫開始,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主動探究學習故事的慾望。

  2、蘇教版十分重視學生課前的預習,把它作為一項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何檢查學生的預習?在字詞檢查上,我並沒有讓學生挨個把詞語朗讀一遍,而是挑選學生在預習單中反映出的難讀字音進行檢查,讓學生從中感到“刺激”,感到“快樂”。教師再根據班級孩子的反饋出來的實際情況進行正音,這樣,提高了字詞教學的效率。

  3、學生預習後,必定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對此,我透過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教會學生用兩字詞語概括主要自然段大意,之後,再讓學生學會根據段意用較為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教學伊始,我主要從檢查預習入手,瞭解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教會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脈絡,使學生立即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由於學生年齡小,概括能力較差,所以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要充分發揮,如何引導學生把故事情節用概括的語句提煉、表達出來。

  二、品讀課文,感悟人物形象

  1、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透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之後,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裡明白而不會概括。(這在我多次試教中顯現出來)對此,我索性把詞典上的意思講述出來,再讓學生聯絡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其見義勇為的特點。從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在洶湧的波濤中奮力掙扎。”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絡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接著,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2、學生從課文結尾九色鹿怒斥調達的一段話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調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 忘義”,“背信棄義”教師再讓學生默讀6、7兩個自然段,再透過朗讀、想象調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這樣學生便能抓住調達落水得救後感激涕泠(語言、動作)、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髒,加深對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

  3、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洩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閱讀,反覆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4、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透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5、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字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字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裡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後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後,老師還告訴學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儲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第一部分 說教材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調達的命,並不要他的任何回報,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洩露他的住處。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但最終受到了懲罰。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因此,在教學中要著力把課文語言的“淺”和內涵的“深”恰到好處的結合起來。學生比較喜歡這種情節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是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好教材。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設計理念

  緊扣文字,聯絡生活,放眼學生未來。在語言文字訓練上,落實“讀、說、想”;在內容感悟上突顯“利、恩、信”,兩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升。讓學生在充分地“讀、說、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從而深刻領悟文中的內涵。

  設計特色

  1、大膽打破文字,進行創造性的重組。

  2、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3、層層推進,讓學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昇華。

  4、體現“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靈活性、創造性”的個人教學風格。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積累並學會運用本課 中的成語。會用“只好”、“竟然”造句。

  2、過程和方法:自讀感悟,採取對話形式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人物形象。學會複述課文。

  第二部分 說教法和學法

  1、文字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字、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字,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努力探索。

  1)、設計合作學習時,既有明確的內容,又可以及時反饋。

  2)、採用先自主後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人交流。

  A、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透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之後,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裡明白而不會概括。(這在我多次試教中顯現出來)對此,我索性把詞典上的意思講述出來,再讓學生聯絡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其見義勇為的特點。從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在洶湧的波濤中奮力掙扎。”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絡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接著,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B、學生從課文結尾九色鹿怒斥調達的一段話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調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教師再讓學生默讀6、7兩個自然段,再透過朗讀、想象調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這樣學生便能抓住調達落水得救後感激涕泠(語言、動作)、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髒,加深對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

  C、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洩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閱讀,反覆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D、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透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E、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字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字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裡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後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後,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儲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作業設計

  讓學生動筆永遠沒有錯。它不僅是高效的語言訓練,更是一種高效的思維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創造性。因此,在讓學生交流過心得體會後,讓學生聯絡以往閱讀的故事,用上本課或課外積累的成語來概括人物性格。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二課時。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作用和特點。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第十一冊第二單元一篇講讀課文。它記敘了肖復興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的事;表現了葉聖陶先生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它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透過學習這篇課文,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地修改習慣。掌握修改習作的習慣。掌握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它是一篇記事的文章。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運用人物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由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2、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說真實的話,寫真實的事。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地修改自己習作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⑴體會葉聖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對作者的教育。

  ⑵學習修改作文的具體方法。

  ⑶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三、說教法

  我在設計教學時,根據修訂小學語文新大綱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重點設計“以練為主”的課型結構。因為文章的內容不難理解,學生透過讀就能領會其意思。教學時,以單元的訓練重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貫穿於課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在教學過程,教師設定懸念,啟發聯想,並透過自學,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學習修改作文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練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

  四、說學法

  1、看書學習的指導:透過朗讀課文,學習葉聖陶先生是怎樣為“我”修改習作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分組討論學習的指導:透過學習葉聖陶先生是怎樣為“我”修改習作的方法,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培養學生討論、協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具準備:投影片、紙條、例文

  六、說教學過程

  佈置預習。(預習前一天佈置)

  我在教《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前佈置學生做以下預備工作:閱讀課文找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我之所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為了培養學生愛讀課文,讀懂課文的習慣,而且在教學中增強課堂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節開展教學。

  一、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慾。

  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為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我改變了以往談話匯入的做法,利用例文引入。

  1、利用《一張畫像》設定懸念,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瞭解肖復興所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內容並理清了線索。今天,老師帶來了肖復興的獲獎稿--《一張畫像》的部分內容,大家想不想讀一讀。讓學生回答後,集體朗讀肖復興的習作《一張畫像》。透過學生讀《一張畫像》,使學生對內容有所感知,為學生學習新知做鋪墊。

  2、引入新課:讓學生讀完習作,我便提問:大家讀了肖復興的習作,覺得他的習作,覺得他的習作寫得怎樣?讓學生回答,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的同時,利用“葉聖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透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出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鬆、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⑴葉聖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⑵看了葉聖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麼那麼激動?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著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容,採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先出示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的投影片,讓學生讀,引導理解“大力氣”、“大氣候的”、“文學事業的艱鉅”這些詞的意思,以詞串講,理解句子的意思。為了使學生對句子有更深的認識,加上本人也意識到思想教育不是呆板進行的,應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教育學生無論學什麼,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氣,有恆心才能成功,否則一事無成。再用類似的方法理解“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透過這樣的教學,目的是落實雙基教學,減輕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難度。

  為了解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匯入:作者的感受這麼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那葉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習作的?我採用自學法讓學生透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透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採用讀講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三、在練習中鞏固新知,深化新知。

  課堂的修改練習是對掌握新知的延續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必須經過訓練,才能轉化為技能。因此,我講讀課文之後,根據葉聖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方法,採用師生共議--對比體會--小組討論的方法,來修改肖復興的獲獎稿的部分內容。修改訓練,層層深入形成階梯性,有目的地促進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

  1、師生共議,循序漸進。

  教學修改稿例文時,我透過師生共議從難到易的步驟,讓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接著貼上葉聖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時刪去重複、囉嗦等詞。讓學生把肖復興的習作和聖陶先為他修改後的習作做一個對比朗讀,體會這樣改的好處。設計這項師生共同修改稿子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要修改自己的作文並不難,只要認真、仔細琢磨就能修改,另外,增強學生修改習作的信心。

  2、實踐練習,固新長智。

  教學這個環節時,我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採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充分討論練習,修改肖復興(未經葉聖陶修改的)習作的第四、五自然段。目的是透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嘗試到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新知。

  四、總結。

  本節課的設計是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按照學生能力的不同程度進行安排的。我採用了讀講結合的教法,以及自學法、練習法等,來體現教學設計的四個特點:

  ⒈突出教學的重點、擊破難點。

  ⒉注重引導,歸納修改習作方法,讓學生能夠修改自己或別人的習作。

  ⒊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⒋面向全體,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鳥的天堂》是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象,讓學生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於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目標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點,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單元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對大榕樹和群鳥歡鬧情景的描寫。

  (2)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

  (3)使學生領悟作用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本文的重點是寫作用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難點是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出大榕樹的特點。

  二、學生分析六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他們的思維也比較活躍,因此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透過自學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且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並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為了體現精讀課文的特點,我善於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善於在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交流。透過同學間的合作,把學生的理解與體會逐步引向深入,並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激發演算珠學習興趣。

  四、教學流程

  (一)質疑匯入、提示課題。

  (二)瞭解大榕樹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

  1、初讀課文後填空:我們知道作者兩次來到,第一次到了。

  2、自由讀描寫大榕樹的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大榕樹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透過學生的思考、討論、交流總結出大榕樹的特點。

  3、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能說明這些特點的句子,想想為什麼?

  (三)瞭解鳥的特點,朗讀課文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看到了鳥,這兒的鳥又有什麼特點?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默讀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這部分,同時看多媒體,邊看邊總結板書。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感悟文字深層次的情感。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五)板書設計樹鳥的天堂茂盛、大、綠、生命力強(靜態)色鳥聲(動態)動五、教學反思從整體上看,這節課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比較強烈,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非常透徹,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學生對重點句子理解不透,有待今後的進一步努力。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盤古開天地》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專題是“神話傳說”。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形式,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神話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其熱愛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的情感。《盤古開天地》想象豐富,脈絡清晰,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圍繞“創造”這個中心,講述了一個叫盤古的巨人,用斧頭開天闢地,用身體頂天蹬地,最後化作萬物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造”等詞語。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瞭解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美麗宇宙的過程。有感情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培養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能力,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3、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博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的故事內容,培養想象力。

  2、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四、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課我主要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同時輔以“點撥法”等。

  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我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獨立探究、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透過“讀讀、劃劃、想想、說說、寫寫”的方法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走進神話

  上課前播放動畫(幻燈出示),盤古開天地的過程,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上動聽的音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這時,再由學生感興趣的神話故事的主人翁盤古為話題引入課題,使學生一開始就處在一種輕鬆和主動的學習氛圍中。

  (二)初讀感知,提煉中心

  《新課標》一再強調:“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基於這一理念,當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劃出生字,然後多媒體第一頁顯示帶拼音的生字,小老師帶讀。第二頁顯示去拼音生字,開火車讀。第三頁將生字帶入詞語再次開火車朗讀。重點解釋月字盤的字和什麼有關。最後詞語掌握了,進入課文。請學生默讀課文,並提出閱讀要求(幻燈出示):①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不懂讀的字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和同學。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讓學生在朗讀中提煉中心,這是一種讀書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懂得把厚書讀薄,同時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三)圍繞中心,自讀自悟

  “深入學習課文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帶著問題來讀書。”當學生找出中心句後,我讓學生圍繞中心句提問題,接著梳理問題,板書:創造前、怎麼樣創造、創造後。分佈討論:盤古開天地之前宇宙是什麼樣子的?請同學們閱讀第一自然段,重點理解“混沌”一詞,在學生回答不明確時,藉助字典裡的解釋讓學生選擇,學生一目瞭然。板書:混沌一片。上完第一自然段之後我導讀引入問題:在這混沌之中,盤古一睡就是十萬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醒了。盤古是怎樣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美麗的宇宙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閱讀第二自然段,劃出相關句子,指名來讀。重點指導“掄起”和“猛劈”的語境,板書:掄起和猛劈。讓學生透過自由朗讀,個性閱讀,體驗閱讀,從字詞讀到內容讀再到感情讀,層層遞進,環環緊扣,使學生在品讀中明白宇宙成形時天與地的不同,體會盤古開天闢地的艱難和決心。

  結束後我再次引讀: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展開多媒體,學生讀下半段“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這一環節是本段的重點,我打算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請學生來發現句子中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第二步理解兩個清的區別;第三步指導朗讀,朗讀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師生配合,男女生合作、帶動做朗讀等等。在這天地分開之前,輕而清,重而濁的東西是一片混沌,再次理解“混沌”一詞。告訴學生今後遇到不懂的詞語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結合上下文來理解。這一段上完之後再全班齊讀一遍。

  最後指導生字,重點指導“創造”,我在黑板上範寫,指導個別筆畫,留五分鐘給學生寫字。

  (四)細讀品味,感悟精神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打算分三步來完成。

  第一步:體會“開天闢地”的艱難。

  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過:“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盲目地讀,要讀得有層次,讀得有目的。”遵循這個指導思想,這裡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朗讀,抓住“掄斧猛劈”、“緩緩”、“慢慢”等詞,讓學生透過自由朗讀,個性閱讀,體驗閱讀,從字詞讀到內容讀再到感情讀,層層遞進,環環緊扣,使學生在品讀中明白宇宙成形時天與地的不同,體會盤古開天闢地的艱難和決心。

  第二步:體會“頂天蹬地”的頑強。

  這部分的教學,我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幻燈出示)理解“頂天蹬地”的意思,接著讓學生角色體驗,變身盤古,邊讀課文邊做“頂天蹬地”的動作,最後是談感受。等學生對“頂天蹬地”有了切身體會後,我激情導讀“一百年過去了,一萬年過去了,十萬年過去了……”學生一次又一次接“盤古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盤古頑強堅定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逐漸清晰,此時,無須太多的分析與講解,師生都已經和文字進行了高度的對話。第三步:體會“化作萬物”的無私。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莫過於琅琅的書聲”,我將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幻燈出示),這段話語言生動,想象豐富,讀來琅琅上口,我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師生讀、同桌讀、男女生讀等,邊讀邊談感受,邊讀邊想象畫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礎,再透過這段話的朗讀和想象,盤古無私奉獻的精神得到了淋離盡致的體現,神話的特色也得到了彰顯。

  (五)綜合訓練,拓展昇華

  為了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本課我設計了三個訓練專案。

  1、想象創編

  葉聖陶曾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語文學習的目的就在於透過一定數量的範例語言讓學生獲得一種語言遷移能力,達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因此,學到這兒,我設計了“我當小小的神話家”的寫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句式想象寫話:盤古的()變成了()的()。這樣,以讀帶寫,以寫促思,透過讀寫結合,盤古的精神將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2、練習複述

  複述能力是閱讀能力、記憶能力與說話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複述課文被列為中年級的訓練重點。可是對於剛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之後,我帶領學生看著板書一起小結本課層次,接著出示畫面(幻燈出示)讓學生在畫面的引領下練習複述,板書、畫面、教師的適時點撥,能起到架設橋樑的作用,使學生順利地學會複述課文。

  3、激情說話

  為了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昇華,我讓學生根據課件提示“我想說……”說一句自己最想說的話,給他們一個傾瀉清感的渠道。

  六、說板書設計

  靳家彥說:“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濃縮的教學思路,板書設計在於精而準。”根據這個理念,我設計了這個板書: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陳xx老師的`文體意識很強,教師只有關注文體,才能精準地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並由關注教學內容轉向關注言語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將自己對劇本教學的解讀深入淺出地轉化為教學內容,而且將此教學內容又有效地轉化為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板塊二中,陳老師首先讓學生品讀劇本對話,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物的形象,然後嘗試著表演。學生在有趣的表演活動中,會對課文的語言、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揣摩、內化、重組、建構,而後以外顯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這一言語實踐中不著痕跡地得到了訓練與提升。劇本蘊含的語文知識就有效地轉化為學生聽說讀演的語文能力。在表演中,教師巧妙機智地把握學習動態,教師不是活動的局外人,而是學生學習的夥伴,表演的合作者,老師表演的管家既給學生提供了範例,又增添了課堂趣味性,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充滿了兒童情趣,這是一種角色與行為的轉化。管家送禮時的語言秘密和公儀休拒絕收禮時的巧妙機智,這種語言的智慧教學,沒有硬生生地塞給學生,而是讓學生代替公儀休解釋給子明聽,這就使劇本的智慧語言又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秘密,這是識與能的有效轉換,這也是學生學習的生長點。

  薛法根老師說,教師要有效地挖掘文字的價值。而文字的價值一是課文字身蘊含的價值,二就是在文字語言背後蘊含的語文教學價值。這是一篇獨幕劇,它的語文教學價值是什麼?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劇本的特點,是在劇本的閱讀中感悟其本身的思想情感,引領學生的精神在不斷地生長。劇本還有一個重要的語文教學價值就是仿寫劇本,教師在教學最後,讓學生改編劇本,這是一種高層次的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的轉化。這也是我們學習語文、學習語言的終極發展目標—運用語言,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鄂教版第七冊第六單元的習作《我的好朋友》。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課標也要求他們能觀察周圍的世界,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本次習作《我的好朋友》是本單元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心心相知的伯牙子期、一見如故的愛因斯坦與小女孩、情深意重的山和海,都是編者在有意引導學生感知“朋友”的話題,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朋友人人都有,但如何指導學生選擇他和朋友之間的一件典型事例,突出朋友的特點,則可能會讓學生頗為頭疼。基於此,我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欣賞漫畫激趣匯入

  古人云:“趣濃勞輕,樂此不疲。”興趣是學生作文的一種內驅力。課伊始,教師出示了有趣的人物漫畫,讓學生猜猜他們是誰。人物漫畫是採用誇張諧趣的手法凸顯人物的特點,在看是不經意的一猜中,既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又為學生在習作時抓住人物特點進行描寫作好了鋪墊。

  二、審清題意明確要求

  這一環節,我們借泡泡語的提示,從外貌、愛好、事例等幫助學生把握本次習作的重點,明確習作範圍,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三、抓住特點描述外貌

  首先,我們回顧畫家抓住人物特點把畫畫得活靈活現的方法,讓學生讓學生明確,只要抓住好朋友的特點,就能把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

  緊接著,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機引導學生不僅要抓住特點觀察,而且要觀察有序。

  四、再現事例突破難點

  “從讀學寫,讀寫結合”是指導學生下筆成文的一個好方法。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絡,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長期以來,我們關注外面的精彩,卻忽視了身邊的美麗;挖掘外面的金子,卻忽視了身邊的寶藏。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欲將步子放慢一點,走得踏實一點,讓作文教學回歸課本,以力求透過課文這個載體,進行學生寫作訓練,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以提高。

  因此,我們透過分析本單元教材,喚醒學生的記憶,讓學生知道可以用一人一事,一人多事等方法來寫人。

  五、下筆成文展示自我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並非無事可做,教師要巡視,瞭解學情,留心學生好的開頭,好的選材,好的語言表達。為評講做好準備。

  六、激勵評價習作分享

  此環節我們設計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賞評方式,教師將巡視過程中積累的評價素材展示出來,透過評講潤物細無聲地再次對習作技巧、選材、語言進行指導,促使學生再思考,教與學呈螺旋式上升。讓學生在互相賞評片斷、自評的過程中,體驗在作文課堂中的成功感。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想象、交流,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火燒雲的絢麗多

  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

  (二)、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

  大膽想象,培養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

  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摘抄優美詞句,積累語言的良

  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

  三、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和想象作者所描繪的多彩畫面,感悟火燒雲的絢麗多姿和豐富多變。

  四、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二)、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透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五、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可將本節課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舊課,談話匯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出示彩圖,再現上節課所學的課文內容,複述火燒雲上來時大地的變化和下去時的特點,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合作探究,分塊閱讀,讀中感悟,積累運用。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採用了情感朗讀法,透過精讀細講、釋疑拓展、想象體會,引導學生透過合作探究,瞭解作者所描繪的充滿了大膽神奇想象的火燒雲景象,並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在這一環節,我們設計了利用悠揚的鋼琴音樂作為背景,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雲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雲。

  (四)、作業設計:

  本節課的作業設計是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和學生學習的高度自主性。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所述事物的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