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彙編7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彙編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目標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過程和方法: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精神。

  教學重,難點:

  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學會字詞、讀通課文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題,但五年級的孩子真正要透過學習課文去學習和理解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精神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如何使學生知道課文為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為題”,並學習竺可楨先生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透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想,教學目標的達到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光靠老師用語言來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現出來的,網路教育資源以它獨有的優勢和特點,為這一類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幫助,使學生在老師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的文字情境中進行自然有序、輕鬆愉快地學習。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利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一)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首先我讓同學們齊讀整篇課文,從整體上去了解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同學們整體,全面的去了解了課文之後,提出問題,“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來,邊跑邊喊,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在提出問題之後,同學們會更積極的思考問題,引導同學們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逐層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鍊並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以後閱讀和理解課文的同時,去學會積極的思考問題和先從整體去把握而後逐層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二)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疑,思之始,學之端。”從整體上去了解課文之後,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在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 “作者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再提出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孩子發現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是清明節)。這樣,同學們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並且使同學們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想去了解為什麼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並且引導同學們帶著興趣去學習接下來的課文。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後針對問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並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並且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的同時,提出全文的重點句:“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讓同學們分析,為什麼竺可楨爺爺是快步,又為什麼是興沖沖。在詞語的分析中去體會和了解一個科學家對待學術問題的嚴謹的態度和認真的精神,以及在學術問題研究中所得到的快樂。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所表達的主題的同時,啟發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在研究中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和態度。

  接下來讓同學們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並討論

  1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用了排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

  2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擬人,形象生動,同時也襯托出竺可楨爺爺發現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的喜悅心情)

  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很多的修辭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會了解適當的運用修辭方法使文章增強表現力,也更真切而細膩的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在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學會恰如其分的運用適當的修辭方法去表達情感,並學會運用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表現力的方法。

  (四) 細緻分析, 品讀主題

  在整體上把握了課文之後,從細小處對課文進行更細緻的分析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切的認識和體會。

  1 “大概”“也許”是什麼意思?

  2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3 你認為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什麼?

  以上三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在對整篇課文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激發內心的情感去思考問題,並 深刻理解科學家在對待科學的問題上的嚴謹的態度和認真精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同時,瞭解這篇課文的主旨和作者想要同學們學到的道理和精神。使文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得到充分的體現。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在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採用了細讀悟理 精讀悟情的學習方法,向學生們提供自學材料,並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進行小組交流反饋。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主題。使學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讀中解惑悟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並在輕鬆氛圍中去體會到深刻的道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小學是一個人一生當中致關重要的階段。從小學到的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努力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很輕鬆的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大道理。培養學生快樂的學習,並在學習中不斷的得到更多的快樂。

  五。作業設計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只有課後不斷的思考和鞏固,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回報。因此,我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後的溫習和鞏固。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閱讀竺可楨所寫的科學文章。讓學生在瞭解一個科學家在學術鑽研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學生學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並在以後學習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塌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

  《語文園地三》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練習課。本園地共包括我的發現、讀讀認認、我會填、我會讀、口語交際、展示臺、寬頻網七個內容。

  二、學習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認知學習情況,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把引導學生運用規律自主識字以及我的發現中詞語的內在聯絡作為本園地學習的重點,把創設情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作為本園地學習的難點。

  三、學習目標:

  根據課標對低年級學習目標的要求,學材內容的分析和學生學習認知的情況,我來陳述一下本園地的學習目標的制定:

  1、透過自讀、互讀等多種形式認讀,發現每組詞語的內在聯絡,說出每組兩個詞語的形式及意思的不同。

  2、藉助拼音,讀準“讀讀認認”中生字的音,透過不同形式的認讀,認清字形,在比較反義詞的過程中,瞭解字義,並進行口頭組詞或說句子。知道運用反義詞來認識生字,積累反義詞。

  3、回憶學過的課文,根據課文的學習,想想詞語的意思,選擇與之搭配的恰當的詞語寫下來,並積累這些短語。

  4、藉助拼音,讀準古詩的字音,藉助插圖或錄影,感受草原美景,再透過範讀,自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讀出節奏,讀出感情,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5、透過觀察家鄉風景,查閱家鄉文化,物產等資料,把觀察和了解到的情況透過畫畫,拍照,寫話等形式記錄下來,積極參與“誇家鄉”口語交際活動,向同伴介紹家鄉時,做到句子完整,意思清楚明白,聲音響亮,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組成一段誇家鄉的話寫下來。

  6、藉助口語交際和寫話,把自己收集到的家鄉資料展示出來,進行詞語接龍游戲,在展示和遊戲中感受家鄉和祖國的美。

  7、透過查閱地圖,上網收集,瞭解我國各省市和不同民族,和同伴交流自己感興趣的民族,服飾,生活習慣或各省市的地理位置。

  四、評價方案:

  針對以上制定的學習目標,我採用如下的評價方案:

  1、針對學習目標1,透過自讀、指名讀、同桌互查的、拓展練習的形式來評估,95%的學生能說出每組兩個詞語的意思不同。

  2、針對學習目標2,透過反覆讀詞,說說詞語在詞義上的聯絡,在交流、練習中,傾聽觀察評估學生對反義詞的掌握。90%的學生能認讀、填寫反義詞、說反義詞。

  3、針對學習目標3,透過不同形式練習,在讀、說、練寫中,觀察瞭解評估學生對短語的掌握情況。90%的學生達到會正確填寫補充短語。

  4、針對學習目標4,透過自讀、齊讀、分句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來評估,93%的學生做到把詩歌讀出節奏,讀得流利有感情。

  5、針對學習目標5,透過課堂觀察、小組交流、在班上說的形式來評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90%的學生會把話說完整,句子說通順,使聽的人聽明白。

  6、針對學習目標,6,透過課堂觀察、小組交流、指名在班上說的形式來評估,90%的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會積累展示自己課外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

  7、針對學習目標7,透過課堂觀察、小組交流、指名在班上說的形式來評估。90%的學生初步具有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五、導學法:

  有了明確的目標,再配以適當的教法、學法,定能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插上翅膀。本園地我運用的導學法有引導法創設情境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交流法

  六、課前準備準備:

  這節課的課前準備有:

  1、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2、學生準備口語交際時用的收集到的風景名勝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3、中國地圖。

  七、教學過程:

  在本園地的七個練習內容中,今天我主要來說一說口語交際的設計訓練:

  (一)瞭解家鄉。(課前準備)

  課前在家人的幫助下,蒐集有關家鄉的歷史、名勝、風景、特產等方面資料。資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或照片。可以查閱資料、可以參觀遊覽、可以調查訪問。積累對家鄉更多的感性知識。自由選擇其中一個方面去搜集資訊,進行整理,可以把特產帶到課堂上讓大家進行品嚐。

  【設計意圖:要誇家鄉,不僅要對家鄉有感性的認識,還要對家鄉有更多深層的瞭解。在上課前,佈置學生在家人的幫助下,蒐集有關

  家鄉的歷史、名勝、風景、特產等方面資料。資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或照片。可以查閱資料、可以參觀遊覽、可以調查訪問。使學生積累對家鄉更多的感性知識。】

  (二)激趣匯入。

  1、播放《誰不說咱家鄉好》的磁帶音樂,並出示歌詞,學生欣賞。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雲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綠油油的果樹滿山崗,望不盡的麥浪閃金光,豐收的歌聲響四方,幸福的歌聲千年萬年長。

  2、誰願意來說一說,這首歌是怎樣誇家鄉的?

  3、是啊!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呀!熱愛家鄉的心情是一樣的,可大家熱愛的家鄉卻是各不相同的。課前,我們已經走進了美麗的家鄉,瞭解家鄉的風光、家鄉的變化、家鄉的物產。今天咱們要開個小小的聯歡會,主題就是《誇誇我的家鄉》。把你搜集到的資料展示出來吧!

  【設計意圖:音樂也是資訊社會中資訊呈現方式之一,這樣匯入,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在內容上也切入主題。可謂一舉兩得。】

  (三)示範引路,搭建說話平臺

  1、展示資料誇家鄉

  分組交流整理收集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說特產以示範引路

  大家交流得很熱烈,我們知道新鄭大棗美名揚。我特別喜歡吃大棗,我們先來把新鄭的大棗介紹一下吧!說說它是什麼樣?怎麼吃?什麼味道?

  3、指名說,示範介紹。

  4、聽了你的介紹,老師真想吃啊!我們新鄭不但大棗聞名。具茨山,鄭風苑,軒轅故里等風景名勝,還有龍湖的櫻桃等特產也很出名。你想向大家介紹什麼呢?

  【設計意圖:教師以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本次交際活動可以從說特產入手,也為學生歸納整理自己收集的資料提供了參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一種很自然的狀態下進行了雙方的交際行為,從原來零碎的語言到能有序、連貫的述說,無不體現著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優秀學生介紹家鄉特產的示範解說,為下面要進行的人人參與誇家鄉做到了很好的引路。在不知不覺當中化解了學生交流學習的難點。】

  (四)小組活動,充分交流。

  1、分組相互介紹(一人發言後,其他同學可自由補充)

  2、小組派一位代表在班上交流介紹。

  教師適時提些問題,如:具茨山,軒轅故里,鄭風苑在新鄭的什麼位置?有些什麼景點?美在哪?等隨機指導學生怎樣把事物說具體,怎樣說更吸引人。

  【設計意圖:分小組交流給了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成了評價和被評價的兩個主體,他們的直接對話,坦誠交流,比起教師的評價來,更容易接受。從而使學生的介紹透過補充和評價逐漸達到完善,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悄然中進行了語言訓練,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五)動筆寫作誇家鄉

  1、剛才,我聽了你們的介紹非常的感動,為你們的博學多識,也為你們對家鄉的熱愛。下面請拿出你們的紙和筆,把自己介紹的內容和聽到的、看到的有關內容加以綜合,組成一段誇家鄉的話寫下來,也可以給自己的畫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還可以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達你眼中的家鄉。

  2、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誇家鄉。

  3、把寫好的話,畫好的畫與你的夥伴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動筆誇家鄉”以靈活多樣的寫作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廣闊的個性發展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誇家鄉的過程中又一次經歷了情感的歷程。“與夥伴交流分享”讓學生學會了欣賞,感受自己與別人成功的喜悅。】

  (六)昇華情感,課外延伸

  同學們,我提議大家在課餘時間用各種方法去收集有關家鄉的歷史、名勝、風景、特產等方面資料,更全面的去了解家鄉。

  【設計意圖:當今社會是資訊社會,這節課這樣設計,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極大的豐富了資訊量,並把課內外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帶著資訊進課堂,又帶著資訊出課堂。落實目標5】

  八、本園地學習的設計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解讀,制定了明確具體可行性強的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及兒童的認知水平,老師創設情境,藉助圖畫,兒歌,對對子游戲等,讓學生透過觀察,練讀,展示交流等,在輕鬆,民主,尊重,平等的交流中,身心愉悅,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的快樂學習成長。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生命活力的展現天地。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的《陶罐和鐵罐》。我想從以下幾點進行本節課的說課。

  一、說設計理念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時要“以讀為本”,摒棄對課文內容的繁瑣分析,給學生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讀、思、悟、議”的學習方法滲透其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課堂40分鐘“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

  二:說教材分析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後,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根據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語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體現這一理念,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匯入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第三環節:細讀品味,內化情感

  第四環節: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第五環節: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下面我就依據這五步 ,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得以落實:

  第一環節:複習匯入

  (透過複習字詞,讓學生憑藉對兩個的罐子的瞭解,從詞語中各選擇一個來形容它們的性格。既是為了複習,也是為了讓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這樣設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讀、小聲讀),讀時注意: 讀準音、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後評一評,教一教對方。

  ( 這“評”與“教”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教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能力。同時,檢查了生字和課文的朗讀。)

  第三環節:細讀品味,內化情感。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2---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圍繞“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讓學生先自由讀,找一找、劃一劃,找出鐵罐奚落的話,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著課件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瞭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四環節: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陶罐和鐵罐最後發生了什麼變化?由四人小組討論,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參與小組的討論,給予引導和點撥。這樣,組內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啟發,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大家集思廣益,形成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群體意識。)

  第五環節: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透過以上的品讀,文中那優美、鮮明的詞句已不知不覺地儲存在學生的記憶倉庫中了。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積累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表達。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環節,由學生自由選擇:

  (1) 我想對陶罐說:

  (2) 我想對鐵罐說:

  (3) 我想對自己說:

  (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出自己心裡想說的話,珍視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前提下的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說板書設計:

  19、 陶罐和鐵罐

  謙虛 傲慢

  ↓ 許多年後 ↓

  光潔如新 無蹤無影

  板書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交流的情況和老師引導的情況完成的。抓住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語言的揣摩和感悟,又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可謂“一石三鳥”。

  以上是本人對這節課的初步的教學思路,當然,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不能與課前預設的完全一樣,要隨著學情的變化而即時調整。只有把握學情,教服務於學,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第29《掌聲》這篇課文。

  設計理念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不僅包含了字詞句篇的掌握和揣摩,也包括了感知與理解文字所蘊藏的人文精神。這二者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應該注重語文學習過程中母語的學習,引導學生感知豐富多彩的祖國語言文字。從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生與文字三者間的互動與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人文情感。

  一、說教材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生動地敘述了身患殘疾的小女孩英子有一次不得不在全班同學的目光中上臺講演講,但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憂鬱自卑走向開朗樂觀的一個感人故事。課文以小英從自卑到樂觀的情感變化以及同學們的掌聲兩條主線貫穿全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信任與關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文章的語言樸實,卻深入地刻畫了人物的動作、心理,讓人領悟到那份真愛,令人十分感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①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1個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文章的重點詞語。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並掌握以掌聲以及英子的情感變化為主線的寫作手法。

  2.過程目標:運用朗讀、討論、對比等方式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抓住重點詞語以及人物的語言、心理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目標:理解愛的力量,懂得鼓勵需要鼓勵的人、關愛需要關愛的人,深出自己的友愛之手;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理解同學之間要相互關愛。

  本節課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內容:掌握字詞,初讀感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內容:透過朗讀、討論、提問等方式體會小英情感變化及其原因,理解同學間的關愛,獲得情感共鳴,提升情感認知。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從“英子的變化”切入,透過英子的變化產生了疑問,進而延伸到掌聲。教學過程由“走近英子,瞭解英子”——感悟掌聲——昇華掌聲——課外拓展”的環節組成,突出了掌聲。

  (二)說學法

  學生在思考、朗讀、閱讀、小組交流中體會掌聲,體會情感,內化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直切主題

  師:昨天老師讀了《愛的小詩》這首詩歌,被它深深地打動了。現在,你們誰願意來讀一讀呢?(生讀) 讀得真好,讀出了感情,大家能給他一個鼓勵嗎?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來讚揚他(全體鼓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這樣包含著鼓勵與讚賞的掌聲對我們來說,是很多的。今天,讓我們走進《掌聲》這篇文章,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梗概

  1、 把握字詞,做好鋪墊。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讀字音。

  2、 全班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劃出來。(2)帶著問題讀課文:文章主要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初步感知,設定懸念

  1、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要求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2、 文中透過哪幾部分棉寫了故事的發展變化?要求學生在書本上劃分並回答。(講故事前——講故事時——講故事後——幾年後)(板書)

  3、 理解課文,語言訓練。小組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複述各段落的主要情節,串接成文章的主要內容。

  4、 設定疑問:在故事中,英子發生了什麼變化?要求學生回去思考。

  三,指導書寫

  四、佈置作業

  1、 寫課後的生字詞並掌握下來。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談話匯入

  1、 聽寫文中生字詞,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2、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英子的故事,也看到了英子身上的變化。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英子,更全面地去了解她。

  二、走近英子,瞭解英子

  1、提問學生:透過學習,我們知道英子以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英子後來又變得怎樣了?(學生回答)接下來學習第一和第四自然段,理解重點詞“默默、總是、早早地、最後一個、憂鬱”。

  2、學生自主疑問:是什麼讓英子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英子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在英子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感悟掌聲,理解課文

  1、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提問:“終於”表明了什麼?

  2、 對,她內心掙扎了很久,她並不想上臺講故事,但新來的老師不知道她的情況,要求全班同學都要上臺講故事。當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時,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1) 師鼓勵學生自主發問: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的嗎?有問題想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生問:為什麼她把頭低下去了呢?)誰能告訴老師?(生答)

  (2) 上去還是不上去呢?英子耳旁有兩個聲音在嚷嚷:一個在說上去吧,另一個則說不要上去。你們認為英子該上去還是不上去呢?教師要求男女生組成兩隻小小的辯論隊,男生是正方(上去),女生是反方(不上去)。開始辯論,各自說說上去與不上去的理由。

  3、 師:大家各有各的道理,都說得很不錯。(1)英子是怎麼表現的?誰來找找這句話並讀出來,要有感情地讀出來。出示句子:英子猶豫了一會。。。

  (2)再次提問朗讀,要求讀出猶豫的心情。

  (3)小組合作討論一下:英子為什麼猶豫呢?(不自信、怕人嘲笑。。)

  對,英子很不自信,她沒有勇氣,心裡很矛盾,所以她猶豫了很久,大家試試一個成語來表達英子的矛盾,這個成語是(生答:猶豫不決)回答得真不錯,英子太猶豫不決了,她的動作是慢吞吞的。

  4、出示句子: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是熱烈而持久的。

  (1)師:看,同學們飽含著鼓勵的目光;聽,多麼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她很感動,老師看到了,你們也看到了。如果此時你是英子,你想對大家說什麼?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學,你又想說什麼?現在請你們來扮演英子和班級同學,先想想看要說什麼。(生:。。。師旁白:英子熱淚盈眶地說。。)

  (2)提出問題:多麼感人的'場面啊!聽了英子和同學們真實的感人的話語,你們感受到了什麼?(同學們的鼓勵)同學們用什麼來鼓勵英子?(掌聲)那麼,這掌聲代表了什麼?(鼓勵、敬佩。。)生答,師相機板書。

  4、 學生齊讀:“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熱烈的掌聲。”

  提問:這次的掌聲又包含了什麼呢?

  討論:英子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對待象英子這樣的人,對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訓練語言:老師代表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並向大家說聲:謝謝!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與鼓勵!你們想對英子說些什麼嗎?把老師當作英子,對著英子說出來吧。

  四、昇華掌聲,掌聲傳遞愛

  1、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裡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學生質疑: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這裡的“一搖一晃”跟前面的“一搖一晃”有什麼不同?英子的情緒又有什麼不同?(生答:由憂鬱到激動)是什麼使英子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呢?(掌聲)

  3、 白了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了嗎?(掌聲)英子在這掌聲中感受到了什麼?(信任、鼓勵、讚揚、愛。。)。從這兩次掌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五、課外拓展,愛的昇華

  師: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幾年後,英子給我來信,信中說道:(齊讀)我永遠不會….

  提問:從英子的來信中你們明白了什麼?(生答)對,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骨氣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昂起我們的頭來。下面請讀課外文章《昂起頭來真美》。

  小組討論:1、什麼事情讓珍妮發生了變化?

  2、老師的那句話:“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讓珍妮感受到了什麼?

  3、透過這個小故事,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英子在掌聲中感受到了愛,其實,不單單掌聲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方法去鼓勵別人、關心別人。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縱橫聯絡,說教材

  《三個兒子》是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誇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著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媽媽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敘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根據"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透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為什麼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這篇課文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說教式做法,也不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字,在多形式的閱讀活動中,引領學生與課文進行真實的對話。在閱讀中思考、發現,進而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啟發聯絡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1、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我主要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最佳化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此環節教學中,同學們透過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體會。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透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願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3、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專案多元。透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字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說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在此間,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字、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

  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和激勵性語言的評價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同時在課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我想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1.文章結構。

  文中有三次“親切、舒服”,體現了文章感情深化的三個層次:

  (1)引入初進大興安嶺;

  (2)描寫“嶺、林、花”及由此產生的感想;

  (3)林場所見,頓悟“興安嶺”的含義。

  2.本課教學內容的選定。

  全文以“引入”、“嶺、林、花”、“感想”三塊劃分,設計為三課時。本節課為第二課時,教學內容以體會景為主,只滲透情感。也就是透過教學“嶺、林、花”,體會大興安嶺的那種柔美,朦朧感受作者在字裡行間中流露出的一些真情實感。這種設計,也是符合本單元教學訓練重點的考慮。

  3.設計思路及指導思想:

  (1)教學觀念大膽突破、創新實踐。

  全課力求體現一種“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情感體會來替代老師對文章內容單一講解”的主流教學思想。透過有目的,有層次的讀,整句整段的讀,重於情感體會的讀,來形成以讀為本的特點,和學生由“讀通—讀熟—讀懂—想讀、想體會”的層次。

  貫穿全文“嶺、林、花”三方面的,是同一個問題“你體會到什麼?從哪兒體會到的?”這兩個問連起來提出,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說出一段完整的話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要求。這也是啟發式教學最有力地措施、表現!

  本課教學共六大環節:

  一.情景引入;

  二.理清內容層次;

  三.學2自然段(“嶺部分”);

  四.學3、4自然段(林);

  五.學5自然段(花);

  六.結尾總結。

  教學一開始就是默讀全文並思考,以此分清內容。緊接著齊讀2-5自然段,理清層次。在學習2自然段的“嶺”時,也是透過學生朗讀體會特點,在回答中再讀再體會這樣來理解的。突破這部分難點後,又以老師的小結激情再讀,更深一步體會。

  第三至五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分別設計了3個、3個、1個教學點。第三部分的主要訓練點是“體會嶺的多”、“體會嶺的溫柔”、“體會作者的情”,三個教學點是以讀為主;而第四部分的三個訓練點“理解綠顏色的多”,“理解為什麼大興安嶺,被稱作林海”和“理解寫法”,則主要採用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模式,力求體現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創新。分頁標題#e#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本課重要指導思想。

  學生創新,首先老師應有創新。因此在教案設計,教學細節處理的考慮上,頗下了一番功夫。

  “創新從質疑問難開始。”於是本課採用了局部質疑問難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處理問題。在第四部分最大限度地發揮、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回答不求唯一,允許發表不同見解。老師對於問題的答案,是以尊重學生的各自見解為基礎,進行總結定性的,而非事先預備。

  老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設計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讀,一步一步地體會景中流露出或激發出同感產生的那種情。老師的講解在文中安排所佔比例僅有,屈指可數。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體會讀,讓學生說感想,表達見解。

  並且,此部分的教法和教學流程設計是靈活的:隨學生而應變。採取以學生讀“體會最美,最喜歡的句子”來引出三個教學點,相機對三個教學點作出不同形式的處理—有設問、有討論、有朗讀指導。學生的理解明顯地輕鬆到位。

  文章結尾部分設計了“用一句話表達自己感想或者讚美林海”這一環節。既是在反饋學習情況資訊,也是在創新思維,是設計的一個擴充套件訓練——全課的高潮。

  另外,縱觀本課還設計了、包含了一個學習方法的指導:先在講第三部分“嶺”時,提出學習方法——1.讀書;2.體會特點;3.批註特點;4.體會作者感受。再在第四部分的教學引入時,有意地提到“同樣的”用剛才的方法自學。最後,過度到第五部分自學。使學生透過本課學有所獲。

  實際上,整個過程主線就是:充分相信六年級學生的能力,儘量放手讓學生透過自讀自悟結合交流討論,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一種理解文章的學習方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要說的課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組課文《掌聲》第二課時。

  我今天的說課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展開: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效果,說板書設計。

  先來說說教材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透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訓練重點,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情感。

  2、深入理解課文,懂得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領會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關懷和鼓勵的。難點是透過感悟語言,揣摩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樣,就能在有效訓練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使三維目標有機達成。

  整節課我的預設與生成中,力求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全心全意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

  再說教法

  中年段的閱讀教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級的詞句教學給予鞏固和運用,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進段、篇的教學,讓學生對佈局謀篇有初步的認識。在操作模式的五個環節中,我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品讀為主,讓學生在個性飛揚的讀書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深切關愛之情,感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真諦。

  第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劃劃、議議。透過創設情景感知詞語的意思,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機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體現新課標提出“以教促學,順學而導”的思想。比如: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不斷透過讀去感悟,揣摩,體會,學生表現出“個性化的讀書感悟”。

  第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新課匯入,複習生詞

  首先,我用設定情境的方法匯入課題。“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聽課,老師有點緊張,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老師不那麼緊張嗎?”學生很自然的就給老師以掌聲。老師接著說:“我聽出來了,這是你們給老師鼓勵的掌聲。這掌聲真是讓老師信心百倍啊。那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9課《掌聲》。”由於老師初來乍到,並不熟悉同學,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和學生溝通、交流,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既營造了和諧的師生氛圍,又自然地引出課題,板書課題的同時讓學生隨之書空,強調“掌”字的寫法,如:最後一筆是豎鉤而不是彎鉤。複習生字詞是對上一節課所學內容的檢查,用開小火車的方式,注意提醒孩子咬準字音,重點指導“勵”字的書寫,先範寫然後展示兩名同學的作品,並請學生做評價。這樣設計的意圖為後面的閱讀品味掃清字詞的障礙,也是體現紮紮實實教語文的課改理念。

  二、學習課文,品詞品句

  1、教師範讀全文,學生劃出文中受感動的地方。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透過教師入情入境的朗讀,把學生帶進一個感人的故事當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情節。

  2、學生小組合作,把受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伴聽,並彙報哪些句子最讓小組同學感動。每個人的閱讀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透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分享各自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感悟領域,形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字對話的“課場”,實現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3、導學文章的重點段落——英子的來信,引出前文相關內容的學習。這個環節採用一語突破,變序質疑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每個人都不同,就以英子的來信為突破口,提出兩個質疑“英子為什麼覺得同學們會歧視她?”“是怎樣的掌聲給了英子如此大的鼓勵?”接著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把學生放置到情境中,透過品讀三個重點句子、理解關鍵詞語,啟發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與人物同歡笑共悲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個重點句為:(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2)“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3)“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第(1)句話,讓學生走近人物的內心,瞭解人物的性格是文靜,同時板書。

  第(2)句話,重點理解“猶豫”一詞,讓學生邊讀邊悟,先質疑“英子為什麼猶豫啊?”總結學生的回答解釋猶豫,“英子不願意別人看見他走路的姿勢,但是不上去又是對新老師的一種不尊重。正是這種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的心境就叫做猶豫。”這個時候學生的理解已經水到渠成了。

  第(3)句話,聯絡上下文,重點理解“注視”一詞,並用“終於”說一句話。我設計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詞語“注視”,先質疑“什麼叫注視?”請一名同學回答,回答完後讓他看看四周,並告訴他全班幾十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從而更深一層的瞭解什麼是注視。

  導學文章的重點段落這個環節是採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教學策略,正是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課改理念。

  4、迴歸整體,深層感悟英子變化的緣由,透過對兩次掌聲含義的理解來詮釋英子從文靜猶豫到活潑開朗並微笑著面對生活的原因。

  掌聲含義的出現是隨著學生的理解而呈現出來的,正是這樣的“順學而導”以學生為主體,始終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動,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在不同角色的轉換中來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愛。這樣既加深了對人物的印象,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思維的發展。在對掌聲含義的理解當中,學生的認知、理解、感悟能力是不斷髮展,螺旋上升的。

  三、遷移拓展,昇華情感

  (1)讀完了英子的來信,你們有什麼想對英子說的嗎?

  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進行語言訓練。訓練是達成語文學習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的必經之路。現在語文新課標裡所說的語文學習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東西都不能夠離開訓練。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探究,情感的薰陶,都應該透過一定的語文實踐和訓練去實現。當學生的情感已經是蓄勢待發,這時就應該在語言形式上予以指導。因此這裡設計的“說”實際上是語言實踐運用的過程。透過這個環節的訓練,不失時機的讓學生的語言得到內化運用,真正落實了紮實的課堂教學。

  (2)師生齊聲朗讀《愛的小詩》。在款款深情的朗讀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情操得到陶冶,價值觀得到內化。“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水到渠成。

  四、課堂總結,內化感受

  對本節課的總結性結束語,“愛,是一陣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在充滿愛的世界裡多給別人掌聲。”這個環節透過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總結,再次昇華情感。

  五、設定作業,說寫結合

  我設定的作業是請同學們把對英子說的話整理好,給英子回信。讓孩子們再次審視人性的真善美,讓人性與語言的魅力永遠盪滌學生的心靈。

  總之,整節課都是以英子的信為主線索,牽動全文。透過以讀帶悟理解重點句子和詞語來達到情感的迴歸和昇華。學生對學生精彩回答所做出的評價用掌聲貫串整個課堂,情境與文字結合,加深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鼓勵。

  第五,說效果

  可以看到,透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透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透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

  這個板書設計,我把英子的性格變化以及主題簡單呈現出來,這樣簡單明瞭的設計的讓人對文中的線索一目瞭然。

  結束語:這節課的設計我的力求體現課改理念,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因此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如何把課改的精神落實到課堂中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當中,將是我不懈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