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散步說課稿模板7篇

散步說課稿

關於散步說課稿模板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步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步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叫周和枝,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散步》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七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滲透著濃郁溫馨的親情。表達一個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①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②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心去發現感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分別為: 重點:①感受文章濃濃親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②透過文章淺顯質樸的語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蘊。

  難點:③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4.教學關鍵點: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

  突破方法:透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家庭生活的溫馨回憶,透過聽多媒體朗讀、學生誦讀等環節,使教師、學生、文字三位一體,使整個課堂氤氳在濃濃的親情及和美溫馨的家庭生活氛圍之中。這樣,學生就能沉浸於文字,培養了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透過組織“鮮花獻給可敬的人”這樣一個語文活動,讓學生深入文字, 透過對文字作細緻揣摩,感悟文章的語言魅力。然後透過小組討論或班級交流方式,對文字進行深刻體味,品味其蘊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字的互動。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涵,體情悟道。

  三、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活潑好動,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情境匯入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營造與文章內容相吻合的濃厚的親情氛圍。

  2.誦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理解親情美,欣賞語言美。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體現人文性。

  4.語文活動式教學法:結合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設計語文活動“鮮花獻給可敬的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學法指導:

  1、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2、在學習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屏,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掌握字詞

  2、快速搶答,梳理資訊

  三、品讀課文,尋找美點

  剛才我們初步感知了這篇課文,現在請用你的一雙慧眼尋找文中的美點,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

  (教師提示:對美文的賞讀,大處看可以欣賞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細處看可以欣賞美的詞、美的句式、美的細節等等。)

  (一)、親情美,人性美

  1、這家人在散步途中產生分歧後,誰有真正的決定權?現在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2、 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的是誰的表現?理由是?

  採用句式:我最欣賞的是___________,從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質)。

  “我”:孝順老人,不溺愛孩子;

  “我”的妻子: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我”的兒子:懂事、聰明、活潑。

  3、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你結合文中描繪人物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說說你獻花的理由。

  (二)、細節美

  A、深情朗讀最後一段

  B、問題探究:

  課文最後一句說:“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母親和兒子重不重?為何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那麼仔細”?

  2、這是一份責任,那麼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

  現在請同學們把這份濃濃的愛、厚重的責任讀出來。

  (三)、景色美(5分鐘)

  (這是一篇玲瓏剔透、短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思考:1、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朗讀) 2、從中你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小結:文中的美點還有很多,我們學在課內,但功夫在課外,希望用你的一雙慧眼還能找到更多,並學以致用,在我們的寫作課上得到實踐.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濃濃的親情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你能說說嗎?

  五、總結全文,表達祝福

  1、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

  2、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老師把下面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六、課後作業,實踐檢驗

  親情不僅僅是聲情並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

  親情不能只靠父母們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

  家的溫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

  回家以後,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你可以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寫下來,在以後的語文課上大家進行交流。

  古往今來,親情都被善良的人們代代傳唱,讓我們一起來朗讀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來結束今天的課。

  這首詩也是透過寫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兒子要出門了,母親拿她手上小小的針,來表達她對兒子濃濃的親情。所以只要我們善於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濃的親情。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六、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承前 啟後

  母親 我和妻子 兒子

  贍養 撫養

  責任

  我的課說完了,謝謝大家!

散步說課稿 篇2

  老師同學們下午好,我說課題目是《散步》。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與難點、說教法學法以及說教學程式這五個方面來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莫懷戚《散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本單元是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前兩課重在寫家庭矛盾、衝突給家庭成員造成“精神虐殺”和心靈傷害,後三課重在展現溫馨、和美家庭氛圍。五課分別從正反兩個不同角度來謳歌親情,引導學生感悟建立怎樣家庭人際關係,才能實現和諧家庭格局。本課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地位是非常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具體要求和本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他們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本課語言美;

  3、培養尊老愛幼思想感情,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揣摩本文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二是培養尊老愛幼思想感情,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教學難點是:如何理解本文具有象徵意義最後一句話。

  依據:最後一段話較為抽象,七年級學生還不具備深刻理解基礎,需要教師加以點撥。

  四、說教法學法

  本文透過生活小事和細節體現親情美,學習本文正是調動學生生活體驗以感悟親情一次極好機緣。所以我確定課堂結構為以情感為線索,貫穿對文字品味,使學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靈洗禮,從而形成正確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與教學目標密切聯絡條件下,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首先是教法:

  1。美讀引路,涵泳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如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語言美、人情美,需要採用豐富多樣朗讀形式,如聽錄音、學生跟讀、學生自由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

  2。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反映尊老愛幼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在觸動學生內心情感,激發其寫作慾望前提下,要求他們為親人寫一張賀卡。

  3。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學生朗讀、品味方法指導,體現人文性。

  其次是學法,主要有兩種方法:

  1。一是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習慣。

  2。二是朗讀感悟法。讓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五、說教學程式

  主要分為五個步驟:

  1。營造氛圍,談論親情。播放歌曲《我愛我家》,透過優美旋律和詩化歌詞,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發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字與生活有效溝通橋樑。然後請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對“家”理解。

  2。初讀課文,認識親情。

  聽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讀,整體感知文字,用簡練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行文思路,並設計一些較簡單問題,讓學生快速搶答。

  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聽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綜合概括能力,又可讓學生輕鬆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淺層直接情感交流,真正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教學理念,同時又能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臺。

  3。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讓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最美最能表現親情最有深意句子,並加以品析,說說它美在哪裡。然後相互交流心得,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內涵,以突出教學重點。最後指名朗讀文章最後一段,教師點撥,讓學生理解主旨,突破難點,並體會以小見大寫作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愉悅。在探究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誘發學生悟性,給學生充分自主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去品味語言精妙,感受親情溫馨,探究生命真諦,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4。拓展延伸,擁抱親情。家因為有了深深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親情而美好。看到莫懷戚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同學們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左右溫馨短語在賀卡上送給親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課程,因此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絡生活。設計學生抒寫對親人祝福,就是啟用學生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體驗中加深對文字解讀,形成他們對社會、人生雙向理解,獲得對生命意義和生命本質認識。

  5。總結全文,表達祝福。親愛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天空,營造一個幸福家園。下面是老師在資料中看到由本課生髮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親情。

  我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散步說課稿 篇3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以“親情”為話題,以不同的生活背景展現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理解和體會人間真情。本課計劃兩課時講完,第一課時以“積累”與“誦讀”為主;第二課時以“賞析”與“學習寫法”為主。基於“已學過”與“主題理解可能不深入”兩方面學情,所以本節課是以拓展課的形式出現的。共三個環節:一是準備環節,包括課前積累與複習(課前積累主要是課內外字詞積累、寫作素材積累和名句詩詞積累,意在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和表達能力的提高);二是賞析環節,主要是賞讀與理解尤其是對生命的認識與理解;三是習作環節,主要是“直事曲寫”意識的形式和練筆。以上是設計思路的陳述。

  第二方面談談切入點。教學中以“換題目”為切入點,由“散步”到“心靈的散步”過渡,圍繞“心靈的散步”這條主題線開展教學活動。

  第二方面主要談談方法,從教法上說意在突出三個意識,一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比如讀的能力、說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寫作能力)二是注重學法的指導(比如積累的意識、賞讀的方法、寫作思路與方法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學法上說學生要想理解就必須動腦思考,廣泛交流,會表述能說到關鍵點上。所以討論交流、獨立質疑、歸納概括等方法將用到課堂中,師是引導過渡員同學們是主角,同學們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讓同學們完成;另外這裡面也有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過程。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粗淺的認識,一定有不準確不到位的地方,懇請各位提出批評指正意見。

  ——謝謝!

散步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編者意在透過本單元的編寫讓學生了解文學家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磊落坦蕩的胸懷,從而倍加珍惜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我也想透過本課的傳授,讓學生從文章中汲取心靈甘露,重新審視自己的親情體驗,也讓他們能夠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諦所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這一學習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圍繞“人生體驗”這個主題確定的。

  2、鍛鍊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這一目標的確立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對情感意境之美的神會。

  3、在薰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這一目標是語文人文性的具體體現,是昇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過程。

  教學重點:課文理解,美點尋蹤。理解課文和美點尋蹤是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的昇華,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一個寄託體,抓住了這個重點,學生就會覺得此課受益匪淺。

  教學難點:難點: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這一難點確

  立的依據是學生涉世不深,對人生體驗的還不夠深刻

  三、說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教學容量,並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四、說學法

  葉聖陶說過:“教法的根本是學法,為此,我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朗讀法

  2、合作、探究、討論鑑賞。

  透過教師的讀、學生的自讀、品讀等方式把學生帶入文字境界,再透過合作探究、討論鑑賞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從而完滿完成本課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運用鋼琴曲的優美旋律去撞擊學生心靈,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時匯入,讓學生在美的愉悅感受中走進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這個大的環節中又包含以下幾個小的環節

  1、教師配樂範讀這個設計沿襲導語而來,同時又是承接下邊各個環節。因為學生既在教師範讀中暢遊了思緒,又解決了一些疑難字詞。在這一環節結束,再設定問題,讓學生說出應重點掌握的字詞,這樣,在對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又完成了基礎知識的掌握。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教師設定問題,解決問題。問題的設定是這樣的。

  課文中寫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這個問題的設定正是學生深入課文後的不同感受體驗。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這個問題考察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情況。

  根據文中語句分析出誰是這個家庭真正的決策者?

  這個問題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研讀文章的一個環節,學生所找答案必然圍繞“我”如何解決散步分歧展開。這樣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後,教師再點處這就是中年人的責任,本文所設難點不攻自破。一個完美的結局點染了尊老愛幼這個不置可否的主題。到此為止,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是濃濃的愛撐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從而鋪設了學生人生體驗的橋樑。教師順勢倒入下一環節。即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學生會再此環節中暢所欲言,交流親情體驗,加深對文字的解讀,昇華自己的情感價值觀。

  第三個大的環節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在這個環節中,將激趣----學法點撥------品讀------交流相融合,並且向學生出示了何謂美點尋蹤,這樣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對文章進行賞讀,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個環節

  讓學生把這一節課的收穫談出來,老師給了一個提示例句,同學仿說,各抒己見,表達真情實感。

  第五個環節作業寫一篇日記,題目《記錄點滴真情》

  最後一個環節小結

  在總結過程中點撥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再把本課主題進一步拓展,讓學生珍愛自己的親人,珍愛自己的生命。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

  出示板書

  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批評和指正。

散步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散步》,作者莫懷戚。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設計、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散步》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課。

  這篇課文寫的內容是: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 這篇課文的特點是:選擇充滿愛的內容——一家人在田野間散步;運用充滿愛的語言——平淡自然但卻感人細膩,以小見大;表達充滿愛的情感——兒子。對母親的孝敬之情。

  二、說學生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選擇個性化的內容,運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個性化的情感,加深對親情的認識和體會,提高語文素養。

  初一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對散文的內容選擇、語言運用、情感表達等已經有一定的瞭解;在情感上,對親情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需要採用的學習方法:誦讀法、體驗法、探究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方面:第一,能說出內容選擇的特點和方法;第二,能闡述語言 運用的特點和方法;第三,能解釋以小見大手法的運用和效果。

  過程與方法方面:第一,能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誦讀涵詠的方法;第二,能在體會課文情感的過程中運用入情體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第一,能體會作者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尊老愛幼的美德。

  其中的教學重點是:能闡述語言運用的特點和方法。 教學難點是:能解釋以小見大手法的運用和效果。

  四、說教學方法

  我將採用提問法、講授法、點撥法、多媒體展示法等服從於學生學習需要的方法。

  五、說教學設計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匯入

  我將設計如下匯入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它體現了一種道德規範,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平時的圍桌吃飯,生病時的噓寒問暖,成功時的擁抱、失敗時的安慰。生活中任何意見小事都能透出濃濃的親情。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和情感。目的是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三步、一研習個性化的內容

  這個環節我將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邊閱讀邊思考本文寫了什麼內容?這些內容有什麼總的個性化特徵?。從而體會文章充滿愛的故事情節。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整體的感知力。

  第四步、二研習個性化的語言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讓學生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以小組的形式互相賞析品評。最後

  說說本文語言有哪些特點?表達效果是什麼?又有什麼總的個性化特徵?讓學生在討論和分析中體會文章語言的特點,即一個“愛”字,從而培養他們敏銳的判斷力。

  第五步,三研習個性化的情感 讓學生四讀課文,說說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又有什麼個性化的特徵?並透過和課後練習中的“三代”一文進行比較,進一步理解本文的妙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透過比較感受本文充滿愛的情感美,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和體會。

  第六步、總結課文,拓展訓練

  我將和學生一起總結文章個性化的內容、語言、情感。並在課後佈置寫作訓練,讓學生模仿本文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找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寫一個片段。

散步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學語文l O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裡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五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透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兩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寫“袖、粼”2個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詞語,瞭解一家三代在田野裡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標:在品味文中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細節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的生活態度,提高人文素養。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裡,被愛包圍著,

  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透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發自內心的產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難點。

  二、設計理念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充分體驗,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匯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於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同學們,在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畫面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麼?學習步驟是先把這個語句用“一”畫出來,再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並將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體驗,讀出意蘊。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好角色,讀出扮演人物的內心和情感。表演時儘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語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也可以向劇中人物提問題。並評選出最能體現尊老愛幼這一主題的優秀小組。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並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透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註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節:品味語言,學習借鑑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於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四個環節:迴歸生活,昇華主題

  1、同學們,由這個尊老愛幼的和諧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諧社會呢?以“在我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和諧社會需要….”為話題進行交流。

  2、真情行動,建設親情。親情不是聲情並茂的訴說,更應落實到行動。回家以後,同學們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腳、聊聊天……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記下來。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m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四、教學反思: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努力做到了既傳承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精華,又積極滲透現代語文教學理念。但是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本課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不能拘泥於備課時設計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在實際操作中應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要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巧妙採取相應的對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二是在每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脫離文字,一切觀點都要落實到對文字的朗讀與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僅要求數量更要追求質量,要努力營造情境,將學生的情感凝結到一個高度,真正感動身心。

散步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a、教學重點: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

  教師還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於擴大教學的容量,並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於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後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一)、如何匯入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築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於新知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

  (據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字中去,理解文字、品味語言而不要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