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會唱歌的塑膠袋說課稿

會唱歌的塑膠袋說課稿

會唱歌的塑膠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塑膠袋是孩子們生活所熟悉的,“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細緻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塑膠袋的玩法,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幼兒在“玩”中獲得經驗,在“玩”中獲得展。

  二、說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我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目標是:

  1、大膽探索使塑膠袋發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藉助音樂發揮想象,並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已有經驗,體會遊戲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塑膠袋若干

  2、用於律動表演的音樂《洗澡》等

  四、主要教學方法: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我這次活動中的主要教學方法:

  (一)、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地參與活動,更應該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採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

  1、觀察法:《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第三條指出:讓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積極引導幼兒探索、討論、交流、分享觀察結果。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進行探索。

  此外,本活動還採用賞識激勵法、交流討論法,使幼兒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二)、學法

  對於各種疑惑和問題,孩子們透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究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到結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並與同伴進行交流。這使孩子學到的是如何去獲取知識,也就是學會學習。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是:

  1、獨立探究法: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獨立探究,透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獨立去嘗試、探索,事先不做示範,不直接告訴他們結果如何,而是讓孩子自己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主動建構知識經驗。

  2、愉快參與法: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孩子主動、快樂的參與,而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

  3、體驗法:幼兒時期尤其需要透過各種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來認識材料的特性。在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的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一、會變魔術的塑膠袋

  1、教師:今天,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請你看看它是誰?(塑膠袋寶寶)

  教師:塑膠袋寶寶有什麼本領?

  教師小結:塑膠袋不但可以裝東西,還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塑膠袋變成了什麼?(教師一一演示塑膠袋變魔術,幼兒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2、教師:王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塑膠袋寶寶,請你們跟它一起變魔術。

  幼兒嘗試用塑膠袋變魔術。

  3、幼兒集體交流

  教師:你用塑膠袋變出了什麼,是怎麼變的?

  幼:我把塑膠袋捲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膠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像榔頭。

  幼:來回折就像摺扇子。

  二、會唱歌的塑膠袋

  1.自由探索塑膠袋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塑膠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教師示範搓袋子,發出“沙沙”聲)

  教師: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麼方法讓塑膠袋唱歌的?

  教師:還有什麼辦法能讓塑膠袋唱歌呢?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讓塑膠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現幼兒的新玩法。)

  2.交流讓塑膠袋唱歌的方法。

  教師:你剛才是用什麼方法讓塑膠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膠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用塑膠袋給音樂伴奏。

  教師:你們想出了這麼多辦法讓塑膠袋變成了小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膠袋有節奏地唱歌吧。

  三、給塑膠袋洗澡

  教師:塑膠袋和我們玩了這麼長時間,都髒成了小花臉,怎麼辦?

  教師:讓我們聽著音樂,帶著塑膠袋跳進浴缸裡洗洗澡吧!

  (幼兒隨音樂舞動,教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如:“一、二、三,跳進浴缸洗澡了。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左邊洗洗,右邊洗洗,打個滾兒洗一洗,再翻個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來了,轉個圈兒洗一洗。洗乾淨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以此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表現清洗和晾曬塑膠袋的過程。)

  四、帶著塑膠袋回家

  教師:塑膠袋洗完澡,想睡覺了,讓我們把它送回家睡覺吧。

  以有趣的兒歌(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變成一個矮個子,回到小床睡覺咯)

  指導幼兒整理好塑膠袋,自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