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施工方案> 有關施工方案集合8篇

施工方案

有關施工方案集合8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施工方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施工方案 篇1

  一、水利施工專案管理概述

  水利施工專案管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內容:首先,工程施工編制,其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在施工編制管理中,承包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之間應建立良好的協調關係,雙方進行相互監督。在編制工程施工方案過程中,有關人員應全面瞭解工程專案情況,根據工程狀況,完成施工方案的編制。其次,工程施工階段的管理,其具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施工前期的準備、管理施工過程、施工完成後的驗收。其中,會審簽訂各型別圖紙方案、準備施工材料、裝置、確定施工單位、規劃工期計劃等工作都需在前期準備中完成。在施工中期管理中嚴格監管施工過程,使施工順利完成,並確保施工質量。在施工後期管理中,質量檢查是關鍵工作,要認真核實工程質量。最後,工程竣工後的管理,其主要工作即是施工後期管理,包括檢查施工工期、工程質量、造價成本、材料報告等。

  二、水利施工專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安全問題

  在水利專案管理中,安全問題至關重要。然而,在目前的一些水利施工專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在安全機構設定方面,其與施工企業模式不相符,並缺乏統一的監管機構,同時一些水利工程企業並沒有建立獨立的安全管理部門,沒有專門人員對安全施工進行監管。因為管理上的疏忽使得施工場地中必然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由於水利施工地點較為偏遠,專案規模大,在施工過程中,就需要各部門的支援、配合。然後,在施工場地中,常見到裝置不完善,材料、裝置隨意堆放,場地混亂的現象,這種狀況常引發安全事故。在安全管理人員配置方面,管理人員的數量少、素質低,對安全管理缺乏認識,管理水平不足。同時,由於施工人員多為農民工,並未受過安全教育、崗位培訓,常忽視一些安全隱患,容易造成危險操作,影響施工安全。

  (二)專案經理部組建、管理問題

  在目前的水利施工專案管理中,專案管理責任制不夠完善,對專案經理缺乏認識。一些企業將專案經理視為下屬,企業領導任意支配、指導專案經理,並對其工作內容進行任意干涉,影響工作的開展。同時,專案經理的素質較低,在專案管理中,不重視團隊協作,以領導的姿態下達命令,佈置任務,對工作缺乏全面瞭解,與工作人員的溝通不足,影響意見反饋。此外,一些專案經理僅將工作侷限於技術指導方面,工作效率不高。在專案經理的設定中,存在設定不合理等問題,對於一些施工內容繁多、工藝複雜的專案而言,一些企業未能建立專門的、獨立的專案經理部,工作人員缺少,職工不明確,降低管理效率。而對於一些簡單的專案,一些企業卻組建規模較大的經理部,從而造成財力、人力的浪費。

  (三)質量問題

  在專案質量管理中,質量成本管理是一項重要工作。在管理中,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應確保成本的合理性,避免資金浪費。然而,在目前的管理中,對質量成本管理上的缺失,常造成成本提高、經濟效率降低的現象。其次,在專案技術方面,由於技術較為落後,施工人員技術能力不足,對質量管理造成困難。此外,還存在檢測手段落後、監控措施不完善等問題,多數水利部門並未建立專門的質量監管機構,缺乏監控手段,僅憑主觀印象評定工程質量,缺乏先進的監測儀器,監測主觀、不準確。

  三、整改水利工程專案管理的方案

  (一)加強安全管理

  首先,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對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落實,明確職員分工,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各級人員上,並對各級人員進行制度約束,確保管理的合法性、規範性。其次,對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實施安全教育培訓,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增強安全知識。以此在具體工作中,確保工作人員注重自身安全,並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進行安全施工。最後,對安全巡視任務進行落實。由於水利施工條件艱苦,環境複雜,施工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外在因素。在安全管理中,巡視人員對施工環境進行全面勘查,瞭解施工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並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以此對施工現場進行有序控制,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降低安全損失。

  (二)完善專案經理管理工作

  合理設定專案經理部是水利施工專案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專案管理順利開展的基礎。對於施工企業而言,建設專業的專案管理部,選擇高素質的專案經理,建設高水平的管理團隊。對於專案經理部的管理人員而言,應全面瞭解管理工作要求,合理分配任務,加強任務合作,並積極提高自身素質,為專案管理服務。如對於水利工程而言,在水利施工前,組建專案經理部,選取合適的專案經理,並對其賦權,使其成為責、權、利的主體。對於專案經理而言,根據具體施工情況,制訂專案總控制計劃與階段性計劃,對工作量與工作內容進行劃分,確保施工進度的合理性。同時,專案經理應對一些問題親自決策,決策資源調配、裝置採購、人事任免、合同變更等。此外,對於專案經理應充分發揮自身權利,最佳化資源配置,組建專案班子,對人員進行排程,使一切因素為施工服務。在專案經理部組建中,應根據專案的具體狀況進行,對於多領域、多工種、多部門的專案,需要工作能力較強的經理,工作團隊以混合工作隊為主。

  (三)認真抓好施工質量管理

  施工質量是工程的根本,建設高質量的水利施工專案是施工企業的主要任務。在施工質量管理中,管理人員應根據具體工程狀況,編制合理的施工組織計劃,並制定嚴格的施工技術規程。在施工規範的基礎上,結合施工情況,制訂合理的工期進度、技術方案等。首先,應建立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在此基礎上佈置質量計劃、實施質量計劃、驗證質量計劃。在一項水利施工專案開展時,在質量管理中,應結合施工編制,由專案總工編制、制訂質量計劃,對工序、分佈工程、單元工程等過程進行控制。其次,根據分工控制質量,質量管理人員實施質量計劃,當發生質量缺陷時,應及時查詢原因、提出措施,進行整改。最後,由專案技術負責人對質量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定期驗證,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分清責任人,使其承擔責任,並給予相應處罰。此外,還應加強材料採購、技術交底、機械裝置等,確保材料質量,採購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並確保技術人員、機械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確保施工質量。

  四、結束語

  在經濟效益、社會環境保護的需求下,水利工程建設逐漸發展。在水利施工開展中,應根據施工專案管理中存在的施工安全、質量、專案經理管理等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整改方案,提高專案管理水平,確保施工質量的全面提升,以此促進我國水利建設的長遠發展。

施工方案 篇2

  一、工程數量

  本合同段共有285×250雙孔箱涵52.5m/2座,285×250雙孔箱涵60m/2座,300×250箱涵101.4m/1座,450×300箱涵210.4m/1座,鋼筋混凝土圓管涵182m/2座。

  二、隊伍及工期安排

  計劃安排三個涵洞隊伍施工,每隊42人,共計126人,開工後如力工不足從當地徵召。涵洞一隊施工285×250雙孔箱涵52.5m/2座,285×250雙孔箱涵60m/2座;涵洞二隊施工300×250箱涵101.4m/1座,鋼筋混凝土圓管涵182m/2座;涵洞三隊施工450×300箱涵210.4m/1座。

  工期安排:20xx年10月28日~11月26日30天施工準備;20xx年11月27日~20xx年2月4日70天施工工期。

  三、施工方法

  1、鋼筋混凝土圓管涵

  1.1基礎工程

  基坑開挖採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基坑檢查合格後,鋪築碎石墊層,小型振動壓路機分層壓實,壓實度達到95%以上。基礎混凝土在管節安裝前後分兩次澆築,重點控制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及管基混凝土與管壁的結合,及時進行養護。

  1.2涵身施工

  涵管由定點廠家預製,檢驗合格後運至工地後,準確計算管涵全長與管節的配置以及端牆的準確位置,從下游開始安裝,使接頭面向上遊安裝,每節涵管緊密相貼於已鋪好的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勻。

  管節裝卸、運輸、安裝過程中採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節損壞或產生裂紋;涵管裝卸、安裝機具及存放場地必須得到經監理工程師的許可,安裝時嚴格按規範規定操作。

  1.3接縫

  按設計要求安設介面橡膠圈並用M10砂漿填塞接縫抹角,接縫寬度不得大於1cm,介面處要平整。禁止加大接縫寬度來滿足涵長的要求。

  1.4臺背、涵頂填土

  涵洞完成後,當涵洞砌體砂漿或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方可

  進行回填土,回填土要符合質量要求,涵洞處路堤缺口填土從涵身兩側不小於2倍孔徑範圍內,同時水平分層、對稱地填築、夯(壓)實。用機械填土時,除按照上述規定辦理外,涵洞頂上填土厚度必須大於1m時,才允許機械透過,且在使用震動壓路機碾壓時,禁止開動震動源。

  嚴格控制分層厚度和密實度,設專人負責監督檢查,檢查頻率每50m2檢驗1點,不足50m2時至少檢驗1點,每點都要合格,採用小型機械壓實。回填土的分層厚度為0.1~0.

  2m。壓實度全部要達到95%。

  2、鋼筋混凝土箱涵

  2.1基礎處理

  採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開挖前注意做好防排水設施,開挖按變形縫設定跳槽開挖,必要時做好臨時支護工作。

  基底須整平夯實,並做基底承載力檢測,若達不到150Kpa,則需換填碎石或砂礫。

  基底滿足設計要求承載力後,按設計要求立模施作混凝土墊層。

  2.2底板及側牆鋼筋綁紮

  在墊層上測量放線並畫出鋼筋佈置大樣及立模邊線,然後綁紮底板及側牆鋼筋,綁紮側牆鋼筋時在外側用鋼管搭設臨時支架以防鋼筋籠變形。鋼筋主筋保護層為3㎝(牆身鋼筋靠內模側綁雙峰式墊塊),底板下層筋保護層為4㎝,鋼筋錨固長度為35d,搭接長度為42d,鋼筋搭接接頭百分率不大於25%。

  2.3內支撐及內模施工

  內支撐採用φ50鋼管搭設,縱橫向布距不大於1m,豎向布距不大於1.2

  m,頂部用可調託撐頂縱梁,縱梁上佈置橫樑,橫樑上為頂模。內支撐的橫向鋼管應與內側模在橫豎帶節點處用鋼管卡子連線(內外模的橫豎帶均採用雙根鋼管),起到橫向內支撐作用。內模採用1.5㎡的大平面模板製作,表面要求光潔無錯臺,模板接縫加貼密封膠條。

  2.4綁紮頂板鋼筋、立外模

  頂板鋼筋底墊雙峰式墊塊,嚴格按規範及設計要求綁紮,支撐箍筋應適當予以點焊,保證上層鋼筋網片不變形。

  外模採用普通鋼模板組拼,外模的固定採用φ16拉桿內外對拉,並以圓木或鋼管輔助支頂。

  2.5混凝土澆注

  混凝土採用商品混凝土。灌注入倉採用吊車配合下料漏斗進行,振搗採用插入式振搗棒。

  2.6變形縫處理

  箱涵涵身每隔10~18米設變形縫一圈(包括基礎),凡地基土質發生變化以及地基填挖交界處,均設定變形縫,縫寬2~3㎝。變形縫橡膠止水帶採用QZ5—400型橡膠止水帶。

  箱涵在變形縫設定處,外圍砼應加厚一圈,加厚尺寸為25㎝。在變形縫設定處內側鑲嵌3㎝厚油浸軟木板,外側填塞止水密封膏。為了保證整個變形逢豎直且在一個截面上,立模堵頭處須立分離式兩塊模板(夾緊止水帶),並與內外模板以螺絲桿連線,油浸木板對應中空管處用膠貼上在堵頭鋼模上。

  2.7箱涵兩側臺背、涵頂填土

  回填與圓涵相同。

  四、質量及安全保證措施

  1、質量保證措施

  1.1涵洞機械挖基時預留20cm人工開挖清理,達到設計標高後,檢測其斷面尺寸、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經監理檢查合格並簽字後才可進入下道工序。

  1.2對鋼筋要檢查其出廠證明,並進行抽檢,合格後方可使用,鋼筋在使用前進行調直、除鏽、去氧化皮;電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焊接頭要經過試驗合格後才允許正式作業。

  1.3鋼筋在安裝時必須採用鋼筋限位,鋼筋先劃線後綁紮,豎向主筋和橫向水平分佈鋼筋按照設計位置要求綁紮牢固,形成規範施工,嚴格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1.4混凝土施工腳手架及支撐要搭設牢固,模板做到橫平豎直,杜絕跑模現象發生;搗固設專人進行作業,嚴格分層厚度、布點振搗,防止出現蜂窩、麻面。

  1.5涵洞工程砌體圬工施工時,要認真選好石料,砂漿嚴格按照配合比拌制,採用擠漿法砌築,層間搭接滿足砌石規範要求,砌體要大面朝下,禁止立砌。砂漿飽滿,灰縫統一採用凹縫。

  1.6沉降縫、防水層嚴格按照設計以及施工規範要求施工,達到無滲漏。若發現滲水應及早返修。

  1.7涵背填土嚴格按規範要求施工,兩側對稱夯填。涵頂填土厚度大於1m時,方可允許施工機械透過,防止混凝土出現開裂等人為破壞。

  2、安全保證措施

  2.1施工現場必須設定配電 箱,且進出電纜線要有套管,電線進出不混亂。嚴禁使用花線或塑膠膠質線,導線不得隨地拖拉或綁在腳手架上。

  2.2現場機械裝置嚴格按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作業,杜絕違章作業,嚴禁酒後操作機械裝置。

  2.3開挖基坑時,應根據設計的邊坡開挖,做好臨時支護工作防止塌方。配備抽水裝置,防止因水浸泡引起邊坡坍塌、漏電事故發生。

  2.4模板安裝時,內外要支撐牢固,搗固人員應戴絕緣防電手套;拆除模板時,應按規定的程式進行,模板、材料、工具不得直接往下扔。

  2.5高空作業,必須系安全帶,周圍設防護欄,人員走動要小心,嚴禁患有恐高症、心臟病,近視眼的人進行高空作業。

  2.6加強現場治安防護工作,施工現場的佈置符合防火、防汛、防爆、防雷電等安全規定的要求。

  2.7現場設定的照明燈具、護欄、圍欄、警告標誌經常維修,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並在有危險地點懸掛規定的安全警示標牌。

施工方案 篇3

  1、測量放樣:用全站儀放出擋土牆邊線,劃出開挖範圍,釘好樁位,在施工場地附近佈置控制樁。

  2、清理基坑及基底處理:根據測量放樣的基坑施工範圍和設計深度進行開挖。牆基應置於可靠的岩層上,且基礎埋入基岩強風化層1~2m,如基底於設計不符,報請監理工程師變更施工方案。

  3、模板安裝

  a、模板製作:鋼模板宜採用標準化的組合模板。組合鋼模板的拼裝應符合現行國家規範標準。各種螺栓連線應符合有關標準。鋼模板及其配件應按標準的加工圖加工,成品經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b、模板安裝:模板與鋼筋安裝工作應配合進行,防礙綁紮鋼筋的模板應待鋼筋安裝完畢後安裝。安裝側模板時,應防止模板移位和變形。基礎側模可在模板外設立支撐固定。澆築在混凝土中的拉桿,應按拉桿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採取相應的措施。對小型結構物,可使用金屬線代替拉桿。模板安裝完畢後,應對其平面位置、頂部標高、節點聯絡及縱橫向穩定性進行檢查,合格後方可澆築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時,若發現模板有超過允許偏差變形值的可能時,應及時糾正。模板在安裝過程中,必須設定防傾覆設施。

  4、混凝土生產及運輸

  a、混凝土攪拌:拌制混凝土配料時,各種衡器應保持準確。對骨料的含水率應經常進行檢測,雨季施工時,應增加測定次數,據此調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拌和物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運至現場不得有離析泌水現象。混凝土採用罐車進行混凝土的運輸,使澆築工作不間斷。並使混凝土運輸到澆築地點時仍保持均勻性和規定的坍落度。因運距較遠混凝土運至澆築地點後應在罐車內再次攪拌1~2分鐘後,再進行混凝土施工。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進行施工。

  b、混凝土的澆築:

  凝土澆築前,應對支架、模板、鋼筋、進行檢查,並做好記錄,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後方可澆築。澆築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積水應清理乾淨。模板如有縫隙,應用海棉條或雙面膠填塞嚴密,模板內應塗刷脫模劑(不得使用廢機油等油料)。

  混凝土澆築時,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不能漏振和過振。混凝土澆築應按一定的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築,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築完成上層混凝土。混凝土分層澆築厚度不宜超過30㎝。砼施工一層後,人工進行片石擺放,按規範要求擺放完成後,再進行下一層砼施工。砼從高處直接傾卸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以不發生離析為度。當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透過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等設施下落;傾落高度超過10m時,應設定減速裝置(在串筒的不同高度設多向擋板)。在串筒出料筒下面,砼堆積高度不宜超過1m.

  澆築應連續進行,如因故必須間斷時,其間斷時間應小於前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或能重塑的時間。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築之前確定,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和彎矩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對混凝土裸露面及時進行修整、抹平,待初凝後再抹第二遍並壓光或拉毛,當裸露面面積較大或氣候不良時,應加毛氈進行防護,但在開始養生前,覆蓋物不得接觸混凝土面。

  片石摻加前應清除表面的雜物、泥土等。片石摻入量一般不超過總圬工體積的25%,施工控制在20%,摻入時不可亂投亂放,石塊應分佈均勻,淨距不小於100mm,距結構側面和頂面的淨距不小於150mm,石塊不得接觸預埋件,不可直接接觸基底、模板。

  5、混凝土的養生及模板拆除

  澆築完成後,應在初凝後儘快覆蓋和灑水養護,覆蓋時不得損傷或汙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在有模板覆蓋時,應在養護期間經常使模板保持溼潤。養護標準以經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溼潤為主,養護天數不少於7天。模板拆除:模板拆除應按設計要求的順序進行,設計無要求時,應遵循先支後拆,後支先拆的順序,拆時嚴禁拋仍。卸落支架和拱架應按擬定的卸落程式進行,分幾個迴圈卸完,卸落量開始宜小,以後逐漸增大。在縱向應對稱均衡卸落,在橫向應同時一起卸落。拆除模板,卸落支架和拱架時,不允許用猛烈地敲打和強扭等方法進行。模板、支架拆除後,應維修整理,分類妥善存放。

  6、沉降縫設定

  沉降縫按照設計位置設定,擋土牆施工時,按沉降縫位置分段施工,擋土牆施工完成成,沉降縫用瀝青麻絮沿內、外、頂三方填塞,深入10~20cm。

施工方案 篇4

  一、目的與要求

  目的:

  畢業設計的目的是綜合運用課程所學知識進行整體的設計,加強理論聯絡實際,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問題和實際設計的能力。在系統地學習建築功能分析、各部分尺寸確定、平立剖設計、建築物體組合和建築構造後,讓學生掌握從方案制定到建築施工圖繪製的整個過程,並把平時各環節知識融會應用,為今後進行較複雜建築的設計和研究奠定基礎。

  要求:

  1、瞭解別墅的不同分類,並著重瞭解獨棟別墅的設計特點。掌握獨棟別墅設計的基本原理,要求學生對建築室內外空間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訓練其空間設計及組合能力。

  2、學習以建築物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有關建築功能、構成、造型等方面的問題,初步掌握形式美的原則。

  3、瞭解建築型別的特點,創造既滿足各項功能及技術要求,又滿足心理要求的居住空間。

  4、建築與自然基地及環境應有機結合。

  5、瞭解人體工程學,掌握室內傢俱的一般尺度與佈置,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空間的各項要求。

  1、學習靈活多變的小型居住建築的設計方法,在妥善解決功能問題的基礎上,體現別墅建築的特點,力求方案設計富於個性和時代感。

  2、在平面佈局和體形推敲時,要充分考慮其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徵。

  3、開闊眼界,透過閱讀相關資料,瞭解別墅設計的基本方法,借鑑有益的創作手法,創造出宜人的室內外環境。

  4、各部分作法正確、完整無遺漏,日照關係正確、無矛盾,符合建築設計規範要求和房屋建築製圖統一標準。

  二、 設計任務書

  1、設計任務:某人員在市郊購得一處開闊地(詳見地形圖)。擬建造一棟別墅,作為家庭(夫婦與孩子共3或4人)居住之用。(家庭成員年齡、工作性質、性格愛好、宗教信仰等自擬。)

  2、設計要求:

  (1)總體佈局合理。包括功能分割槽、主次入口位置、停車位、室外活動場所、以及與環境、綠化的結合等。

  (2)功能組織合理,佈局靈活自由,空間層次豐富。使用空間尺度適宜,合理佈置室外環境及室內家居。

  (3)造型優美,尺度親切,具有良好的室內外空間關係。

  (4)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採光通風條件。

  3、建築組成及要求:

  (1)總建築面積控制在300㎡內(按軸線計算,上下浮動不超過5﹪)。

  (2)面積分配(以下指標均為使用面積)。

  A、主要房間及面積要求

  ★客 廳:1間,25-30㎡,會見朋友、賓客用 ★起居室:1間,25-30㎡,家人及近親光臨用

  ★書 房:1間,25-30㎡,主人閱讀、小孩學習用

  ★餐 廳:1間,12-20㎡,家庭使用,可容納8人餐桌 ★廚 房:1間,10㎡以上,中餐烹調,需方便送餐至餐廳

  ★主臥室:1間,18㎡以上,雙人房,附自用浴廁

  ★兒童房:1間,18㎡以上,單人房,附自用浴廁

  ★客臥室:1間,15㎡以上,單人房或雙人房,附自用浴廁 ★保姆房:1間,12㎡以上,單人房,附自用浴廁 B、次要用房

  ★洗滌間:1間,面積自定,放置洗衣機、洗衣池及烘乾機等

  ★車 庫:1間, 面積自定

  ★貯藏間:1間或1間以上,面積自定 交通聯絡部分(過廳、走道、樓梯) C、室外用地

  ★停車位:可停放1-2輛轎車

  ★兒童遊樂場地:面積自定、軟質鋪地 廁所、浴室、洗手間等附屬用房; 交通聯絡部分(過廳、走道、樓梯);

  其他輔助房間。例如:工作間、健身房、琴房、溫室、露臺、陽臺、游泳池、車庫等由設計者自行考慮設計。

  4.建築功能要求:

  (1)層數:2~4層,層高:3.0米;

  5、圖紙內容及要求:

  (1)圖紙內容:

  ★總平面圖1:300(全面表達建築與原有地段關係及周邊道路狀況)

  ★首層平面1:100(包括建築周邊綠地、庭院等外部環境設計。

  要求:應註明各房間名稱(禁用編號表示);首層平面圖應表現室內外聯絡方式,畫剖切標誌;各層平面均應畫室內傢俱、衛生裝置佈置,並註明標高,同層中有高差變化時亦須註明。)

  ★其它各層平面1:100或1:200

  ★立面圖(4個)1:100

  ★剖面圖(2個)1:100

  ★外觀透檢視1-3幅(圖幅不小於A3)及室內透檢視若干(根據表達需要自定)

  ★建築實體模型一個(需拍照存檔),比例不小於1:100(包括建築、院落及周邊關係)

  1、各層平面圖:1:100

  2、立面圖:1:100

  要求:四個立面,製圖要求區分粗細線來表達建築立面各部分的關係。

  3、剖面圖:1:100

  要求:應選在具有代表性之處,應註明室內外、各樓地面及簷口標高。

  4、節點詳圖:1:20或1:50

  要求:應詳細表示勒腳、散水、明溝、防潮層、窗臺、樓地面、屋面、牆面、踢腳、防水層、屋面排水方式的構造做法。

  5、樓梯平面圖1:50或1:100

  要求:應表示各層樓梯踏步、平臺、梯井的尺寸。

  6、設計說明:

  要求:應能準確表達設計構思,所有文字應用仿宋字或方塊字整齊書寫,禁用手寫體。

  A、設計構思說明

  B、技術經濟指標:總建築面積、套內實用面積等。

  (2)圖紙要求

  ★電子版列印圖幅不小於A3(297mm×420mm )(A2(594mm×420mm)。

  ★手繪圖紙要求圖線粗細有別、運用合理,文字與數字書寫工整,要求採用尺規手工繪圖,彩色渲 染(水彩或馬克筆)。

  ★電腦透視圖表現手法不限su、3d等均可。

  7、地形圖: (1)用地條件說明

  ★該用地位於市郊某別墅區。用地周邊環境良好,有高大喬木及良好景觀。

  ★該用地南側有一條8m寬主幹路。東側為社群中心景觀。

  (2)地形圖

  三、 教學進度與要求

  第1周: 設計基礎理論講授及設計任務書講解; 學生查閱、收集相關資料。

  第2周: 參觀別墅。

  第3周: 提交一草方案(初步構思與表達)2-3個; 第一次草圖檢查、講評,確定發展方案。

  第4-5周: 進行第二次草圖設計; 針對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調整;

  提交二草方案(平、立、剖面及空間與結構關係草模)。

  第6周:深化設計,推敲完善、進一步細化方案,提交三草方案。

  第7周:提交正圖。

  第8周:提交模型。

  四、參考書目

  1、《建築設計的構思方法》宮宇地一彥 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建築設計資料集1·3》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建築師作品集與《世界建築》、《時代建築》等建築雜誌中有關別墅設計的文獻和例項

  4、《建築設計資料集》(第二版)

  5、《別墅》,清華大學出版社

  6、《住宅設計原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7、《民用建築設計通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8、《別墅建築設計》,天津大學出版社。

  9、《世界建築》、《建築學報》、《建築師》等相關建築書籍。

  10、《雙層別墅450例》、《別墅彙總500例》、《豪華別墅200例》 (美)美國住宅設計公司 編

  11、《別墅建築設計》,天津大學,鄒穎、卞洪濱編

施工方案 篇5

  本技術交底適用於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採用鬆散、板狀保溫材料和現澆整體保溫的.屋面保溫層工程施工。

  1、材料要求

  所用材料的表觀密度、含水率、導熱係數等技術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應有質量證明檔案。鬆散的保溫材料應使用無機材料,如選用有機材料時,要先做好材料的防腐處理。

  (1)鬆散材料:爐渣或水渣粒徑一般為5~40mm,不得含有石塊、土塊、重礦渣和未燃盡的煤塊,表觀密度為500~800kg/m3,導熱係數為0。16~0。25W/m。k。

  (2)板狀保溫材料:外觀整齊,厚度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使用前應按設計要求檢查其表觀密度導熱係數,含水率及強度。

  A、泡沫混凝土板:表觀密度不大於500kg/m3,抗壓強度應不低於0。4Mpa。

  B、加氣混凝土板:表觀密度為500~600kg/m3,抗壓強度應不低於0。2Mpa。

  C、聚苯板塊:表觀密度為≤45kg/m3,抗壓強度應不低於0。18Mpa,導熱係數為0。043W/m。k。

  2、主要機具

  一般應備有鐵鍬(平鍬)、木刮槓、水平(準)尺,手推車、木拍子等。

  3、作業條件

  (1)鋪設保溫材料的基層施工完,將預製構件的吊鉤、拖拉繩等清除乾淨,殘留在構件外表的痕跡

  應磨平,抹入砂漿層內,經檢查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2)有隔氣層要求的屋面,應先將基層清掃乾淨,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規定,鋪設隔氣層。

  (3)鋪設隔氣層的基層表面,應乾燥、平整、不得有鬆散、開裂、起鼓等缺陷。

  (4)穿過屋面和牆面等結構層的管根部位,應用豆石混凝土填塞密實,將管根固定。

  (5)鬆散、板狀保溫材料的運輸、存放應注意防潮,防止損傷和汙染,雨天作業要防止水浸或雨淋。

  4、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基層清理→管根堵孔、固定→彈線找坡度→鋪設隔氣層→保溫層鋪撒(設)→拍(刮)平→填補板縫→檢查驗收→抹找平層

  (1)基層清理:預製或現澆混凝土的基層表面,應將塵土、雜物等清理乾淨。

  (2)鋪設隔氣層,應按設計要求或規範規定鋪好油氈隔氣層。

  (3)鋪設鬆散保溫層:

  1)鬆散保溫層如採用爐渣或水渣,應經篩選,嚴格控制粒徑,鋪水泥焦渣要加水預悶。

  2)鬆散保溫材料應分層鋪設,並進行適當壓實,每層鋪設的厚度,應不大於150mm,其壓實的程度及厚度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完工後保溫層的允許偏差為+10%或-5%。

  3)鋪設水泥焦渣層前,應根據設計要求的厚度拉線找出2%的泛水坡;鋪設1:6水泥焦渣,最薄處為30mm;鋪設順序應從一端開始退著向另一端進行,要振搗密實,表面用木槓刮平,用木抹子粗抹一遍。

  4)幹鋪加氣混凝土板或聚苯板塊等保溫材料,應先將接觸面清掃乾淨,板塊應鋪平墊穩,分層鋪設的板塊,其上下兩層的接縫應錯開,各層板間的縫隙,應用同類材料的碎屑嵌填密實,表面應與相鄰兩板的高度一致。

  5)已鋪完的鬆散、板狀保溫層要平整,不得在其上面行走運輸小車和堆放重物。

  如設計要求採用倒置式屋面,其防水層要平整,不得有積水現象,保溫層使用憎水性膠結材料,要用機械攪拌均勻;對於簷口抹灰、薄鋼板簷口安裝等項,應嚴格按照施工順序,在找平層前完成。

  5、質量標準

  (1)保證專案:

  保溫材料的強度、表觀密度、導熱係數和含水率以及配合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規定。

  (2)基本專案:

  1)鬆散的保溫材料:分層鋪設,壓實適當,表面平整,找坡正確。

  2)板狀保溫材料,應緊貼基層,鋪平墊穩,找坡正確,上下層錯縫碰嵌填密實。

  3)整體保溫層應拌合均勻,分層鋪設,壓實適當,表面平整,找坡正確。

  (3)允許偏差專案:見表3/1。

  6、成品保護

  (1)油氈隔氣層鋪設前,應將基層表面的砂粒、硬塊等雜物清掃乾淨,防止鋪貼時損傷油氈。保溫(隔熱)層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次

  專案允許偏差1

  整體保溫層

  表面平整度

  無找平層5mm

  有找平層7mm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2保溫層厚度

  鬆散材料整體+10δ/100-5/100

  板狀材料±5δ/100且不大於4mm

  用鋼針插入和尺量檢查

  3隔熱板相鄰高低差3mm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注:指保溫層厚度。

  (2)在已鋪好的鬆散、板狀或整體保溫層上不得直接行走運渣(塊)小車,行走線路應鋪熱墊腳手板。

  (3)保溫層施工完成後,應及時鋪抹水泥砂漿找平層,以減少受潮和進水,尤其在雨季施工,更要及時採取措施。

  7、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保溫隔熱層功能不良:保溫材料表觀密度過大,顆粒和粉末含量不均勻,鋪設前含水量大,未充分涼幹。使用前的材料應嚴格按照有關標準選擇,加強保管和處理,對不符合規範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2)鋪設厚度不均勻:鬆散材料鋪設時移動堆積,找坡不勻;抹砂漿找平層的方法不當,壓實過程中擠壓了保溫層,分層鋪設時,應掌握好各層的厚度,認真進行操作。

施工方案 篇6

  [摘要]某工程為帶上蓋開發的地鐵車輛段,其跨度大,轉換結構多,型鋼柱、梁、剪力牆數量多,分佈廣,且其型鋼與外包混凝土,鋼柱、鋼樑、鋼板剪力牆與鋼筋的避讓與連線是工程施工難點,鋼筋與型鋼的連線主要採用“繞”“穿”“焊”的方式。當空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鋼筋繞過型鋼;在開孔率可控的範圍內,鋼筋穿過型鋼;兩者均無法實現時,鋼筋透過預製的連線板與鋼結構焊接。如何合理地設計“繞”“穿”“焊”的覆蓋範圍,是解決本工程施工難點的關鍵。透過三維模型,可直接反映出該節點的鋼筋與鋼筋之間,鋼構與鋼筋之間的關係。型鋼剪力牆結構鋼筋接頭形式與施工方法基本相同,但比型鋼框架結構更為複雜。

  [關鍵詞]BIM;鋼筋;型鋼剪力牆

  1基於BIM的方案設計要求

  對於複雜的型鋼剪力牆節點,施工過程中的難點在於需要在施工開始前進行合理的施工方案設計,以便施工時各項環境要素滿足施工條件,避免出現因節點設計不合理導致的施工難度增加。正因為如此,這一環節需要耗費大量的工作且經過交底後依然可能受限於施工工藝、施工順序等因素而無法順利施工。工程上通常的做法是利於BIM技術對施工節點進行提前模擬,利用BIM技術視覺化的特點,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透過工程中實際用為的BIM技術案例,來探討該項技術對工程的支撐。

  2工程例項與BIM模型

  2.1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於北京市北安河車輛段廠區,總用地面積約30萬m2,由地鐵維修庫及住宅開發等部分功能組成,地鐵維修庫由咽喉區、運用庫、聯合檢修庫3部分組成,基礎採用樁基礎,無地下室。本工程結構底標高–4.600m,頂標高14.150m,採用框架剪力牆結構。鋼結構集中在咽喉區、運用庫以及聯合檢修庫,用鋼量約4萬t。工程採用型鋼混凝土,主要鋼構件型別為組合柱、十字形、H形、圓管及鋼板牆組合結構,最長鋼柱13.15m,最大截面尺寸為組合柱2900mm×800mm×30mm×50mm,單體最大重量約28t,鋼材型號均選用Q345B。

  2.2關鍵技術難點與特點分析

  本工程為帶上蓋開發的地鐵車輛段,跨度大,轉換結構多,型鋼柱、梁、剪力牆數量多、分佈廣,其中型鋼柱1311根,型鋼樑2235根,型鋼剪力牆132片,其規模較大且罕見。其施工難點有以下5方面。(1)型鋼斜撐與型鋼柱斜交形成K形節點,斜撐部位梁鋼筋與斜撐外露型鋼節點複雜,型鋼柱頭部位框架樑鋼筋與型鋼柱連線部位多,連線節點多。(2)框架柱鋼筋與型鋼柱連線主要採用焊接連線,儘量避免使用鋼筋聯結器,以免因聯結器將鋼筋位置固定死,導致鋼筋不能靈活調整。(3)柱頭部位鋼筋較密,且存在多根框架樑相交於同一柱頭的現象,導致多層鋼筋互相重疊,鋼筋與H形鋼柱連線及鋼筋標高的控制難度很大。(4)柱鋼筋儘量繞過型鋼樑,在柱底生根部分鋼筋無法避免與型鋼樑連線時可使用鋼筋聯結器,並在鋼樑上下翼緣板之間設定連線板。(5)鋼筋直徑大,柱主筋一律採用直徑40mm的,構造筋採用直徑16mm的,梁主筋採用直徑25mm,32mm的,導致鋼筋間距較小。樑柱、牆柱節點鋼筋根數較多,所有樑柱節點均存在抗剪託座及預應力筋,節點處最多時鋼筋根數達120根。預應力筋須滿足自身預應力束佈置規範。

  3複雜節點施工方案設計

  3.1問題分析

  (1)在組合鋼柱或牆連柱中,型鋼截面較大,部分型鋼在水平方向突出牆柱豎向主筋介面,導致柱外側箍筋及內圈箍筋與型鋼碰撞,須在型鋼上預留箍筋孔洞。(2)鋼樑上下翼緣板寬度範圍內柱豎向主筋與翼緣板相撞,無法透過。鋼柱寬度範圍內梁主筋與柱翼緣板或柱腹板相撞,無法透過或不滿足錨固長度。(3)鋼柱插入承臺內部,承臺鋼筋籠水平鋼筋與鋼柱翼緣板及腹板相撞,利用開孔透過。(4)柱豎向鋼筋與地梁託座上翼緣板相撞,無法落地,利用鋼筋聯結器連線。(5)地樑上下鐵主筋與鋼柱翼緣板或腹板相撞,利用連線板連線。(6)柱箍筋與斜撐腹板相撞,箍筋無法穿過,柱箍筋與(7)鋼柱外圈箍筋與鋼板牆腹板相撞無法透過箍筋利用穿孔穿過.(8)梁拉筋遇鋼樑腹板利用開孔透過.(9)預應力筋與對向鋼樑腹板或混凝土梁鋼託座腹板相撞,利用開孔透過。(10)勁性樑上下鐵主筋與斜撐加勁肋板相撞無法透過或錨固,梁端頭箍筋與斜撐腹板相撞利用連線板焊接.(11)斜撐節點內部箍筋及拉筋與斜撐腹板相撞,利用開孔透過,(12)樓板內預應力筋與鋼板牆腹板相撞,預應力筋利用開孔透過.BIM技術就是結合了Tekla及魯班鋼筋視覺化的特點,對施工中的節點進行提前模擬,並根據模擬的情況對節點鋼筋排布,鋼結構節點構成進行最佳化調整,以達到合理實現複雜節點施工的目的。

  3.2施工方案設計

  3.2.1型鋼框架結構(1)型鋼柱與混凝土梁相交梁鋼筋連線方法。根據框架樑與軸線的角度及H形鋼柱的特點,框架樑鋼筋與型鋼柱連線方式主要採用兩種:當梁縱向鋼筋與H形鋼柱腹板垂直相交時,可採用直螺紋聯結器與型鋼柱連線;此種情況梁水平鋼筋的位置被鋼筋聯結器的位置固定牢固,柱鋼筋施工時應提前預留好梁鋼筋的位置,放置梁水平鋼筋施工時,被已施工的柱鋼筋阻擋而無法施工。當梁縱向鋼筋與H形鋼柱翼緣闆闆垂直相交或與H形鋼柱斜向相交時,採用與連線板焊接的方式與H形鋼柱連線。採用連線板連線時,當梁鋼筋上鐵或下鐵為上下兩排時,需為上下排鋼筋分別預留一塊連線板,其中上排鋼筋預留連線板長度為20mm+5d(d為鋼筋直徑),下排鋼筋預留連線板長度為20mm+5d+20mm+5d,以達到二排鋼筋也可直接與連線板焊接的目的。(2)梁鋼筋與型鋼柱採用連線板的連線方法。鋼筋混凝土柱存在大量箍筋需與鋼柱、鋼樑、型鋼剪力牆交叉的情況,通常採用穿孔和焊接連線板兩種方式施工。一般情況下采用穿孔的方式穿過型鋼樑腹板及型鋼剪力牆,但在箍筋加密區或會導致被開孔的構件截面削弱過大時,可採用設定1塊與型鋼相垂直的焊接連線板進行連線。3.2.2型鋼剪力牆結構型鋼剪力牆結構鋼筋接頭形式與施工方法基本相同,但比型鋼框架結構更為複雜。由於鋼板剪力牆的連續性,導致鋼筋只能穿過鋼板剪力牆或與之焊接,無法繞過。本工程與鋼板剪力牆連線的鋼筋主要包括梁、柱、板及預應力鋼筋。其中梁鋼筋主要集中在柱身範圍內,此部分鋼筋均採用開孔穿過方式與鋼結構連線。柱與鋼板剪力牆連線的鋼柱主要為柱箍筋,因箍筋間距較密,通常情況下僅一肢箍筋穿過鋼板剪力牆時可在鋼板剪力牆上開箍筋孔解決連線問題;若數量較多,鋼板剪力牆斷面開孔率超過25%則須按設計要求進行補強。板鋼筋僅在設計方有特殊要求時按需求穿過鋼板剪力牆,其他情況可將鋼筋延伸至鋼板邊緣後斷開。本工程利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在施工開始之前就對型鋼、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進行建模,細化施工節點,將全部施工部位按1∶1的比例在模型中建立出來,將理論上的空間位置實現視覺化,將複雜節點實現視覺化,使施工管理人員可以輕而易舉的從實體模型中判斷施工節點的合理性及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對於車輛段這種複雜的系統工程,只保證單專業自身的合理性是遠不夠的,各系統之間的配合才是工程是否能順利實施的關鍵。目前國內利用BIM技術進行直接設計的相對較少,但可以進行深化設計,利用BIM技術進行技術交底,讓現場人員更直觀地瞭解圖紙意圖,提前控制施工問題,也為各專業互相配合提供了一個低起點的條件,為工程順利施工提供保障。

  4綜合效和優勢分析

  透過對勁性結構中鋼結構、鋼筋、預應力整體深化,同時採用BIM技術建模,模擬複雜節點構造,進而在施工上改進了施工方法及順序,節約了返修損失,同時節約了下料,加快了施工進度,節約成本。本工程因成功的採用整體深化及BIM技術,致使整個工程超過1萬個構件不重不漏,製作廠預製了數百萬個鋼筋孔,避免了施工現場開洞。綜合統計,BIM技術的應用,減少了返工成本及工期成本約150萬。

  5結束語

  本文基於某市政車輛段的複雜節點進行了BIM應用分析,透過工程的應用,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勁性鋼結構施工模擬分析是工程施工時的重點,透過模擬分析,可以避免很多後期施工中無法協調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避免鋼筋與鋼結構碰撞、避免預應力鋼筋與鋼結構碰撞、避免鋼結構超出混凝土面。(2)提高工作效率,減小複審工作量。應用BIM技術一方面可以提高施工單位的效率,另一方面由於其視覺化的特點,可以使其他相關單位人員快速檢測施工單位對施工方案的設計,以便及時溝通,並予以反饋。(3)提高專案綜合效益。運用BIM技術在計算機中模擬專案的建造,將所有的問題前置解決,從而達到縮短工期、節約成本的目的,取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為專案的良性發展提供可能。

  參考文獻

  [1]高峰,王幸來.BIM技術在複雜節點施工方案設計中的應用[J].宜賓學院學報,20xx,17(6):20–24.

  [2]徐伶薈.BIM技術在複雜專案施工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xx.

  [3]趙佔軍.BIM技術在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管理[J].建築技術,20xx,47(6):567–570.

施工方案 篇7

  一、工程概況:

  (1)工程名稱:喀什月星上海城一期酒店工程

  (2)建設單位:喀什月星上海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3)設計單位:上海浦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4)監理單位:新疆高新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5)建設地點:喀什西域大道196號

  (6)結構形式及層數:喀什月星上海城一期(酒店),主要建築,一棟為22層五星級酒店(酒店塔樓兩側為22層住宅),其中地下1層,地上22層;高度77.8米,層高:主樓一層3.5米和4.2米

  (7)主要結構型別:混凝土框剪結構;

  (8)建築面積:總建築面積約11.8萬m

  二、塔吊選型

  根據建築物高度、平面尺寸、料場及道路佈置、施工需起吊重量等因素的綜合考慮,本工程擬選用QTZ40塔吊用作結構施工階段垂直運輸的主要機械:

  起重力矩400KN.m;最大額定起4000kg;

  有效工作幅3~47m 最大幅度額800kg

  度 定起重量 自由高度 30m 附著高度 100m 起升速度

  二倍率: 變幅速度35/24m/min

  69.4/34.7/6.9 m/min

  迴轉速度0.75/0.375結構自重 24100kg

  r/min頂升速度0.5m/min工作溫度-20℃~+40℃

  工作電壓380V±5%50最大工作風250N/m2

  Hz壓 主肢材料規140*140*12 標準節尺寸 1.5*1.5*2.格 mm 2 m

  三、塔吊定位

  本工程酒店及裙房全部擬使用QTZ40塔吊,使用數量5臺, 地基處理

  塔吊基礎持力層為場區內土層的第二層:粉土層,該層地基土承載力滿足QTZ40塔吊承載力需求。 塔吊基礎施工

  1、QTZ40塔吊的基礎尺寸、配筋及預埋件。

  2、塔吊基礎各構造層:

  3、按圖示尺寸和深度開挖塔吊基坑以後,沿塔吊基礎開挖面四周人工挖掘一條環形截水溝及小集水坑,防止水流浸泡地基土。碎石墊層及素砼墊層施工完畢後,即可開始砌築塔

  吊基礎磚胎膜(120牆)。胎膜砌築完畢後,在外側回填土壤之前,先於截水溝內填充碎石,製作盲溝(頂部覆蓋塑膠膜)實施排水,再行覆土夯實。夯土時要用力適中,防止將磚牆擠壓傾覆。

  四、其他

  1、5臺塔吊基礎分開工先後做出。

  2、建築物塔吊基礎均位於基坑外4m。

  3、塔吊基礎頂標高不得高於室外場坪設計標高。

  4、基礎施工完畢後,要加強保溫、保溼養護,並製作標養和同條件抗壓試塊,達到設計強度後方可通知按拆單位安裝塔吊。

施工方案 篇8

  一、工程概況

  興茂·悠然南山一期高層(1#、2#、3#樓)為安徽興茂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重慶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主體已施工完成,現進行室內、外抹灰及裝飾裝修工序, 為明確防暑降溫工作流程和管理,預防人員中暑和其他因高溫而引發的意外發生,保證員工的健康和安全,確保本工程施工活動安全、順利開展,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的隱患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特製本專案高溫防暑施工方案。

  二、編制依據

  GB4200-20xx《高溫作業分級》

  GBZ/T189.7-20xx《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 GBZ1-20xx《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GBZ2.2-20xx《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 安徽省氣象災害預警訊號及防禦指南 本企業相關管理程式

  三、編制範圍

  本方案適用於興茂·悠然南山一期高層(1#、2#、3#樓)專案20xx年度夏季防暑降溫工作。

  四、管理組織及職責分工

  防暑降溫工作組:略

  五、高溫作業分級:

  按照工作地點WBGT指數和接觸高溫作業的時間將高溫作業分為四級,級別越高表示熱強度越大。詳見表1:

  注:WBGT指數亦稱溼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單位為℃。詳見GB4200-20xx《高溫作業分級》。

  根據表1分級內容,對現場所有作業內容進行分級識別高溫作業群體,並制定相應的防暑降溫措施,見附表2。

  六、高溫中暑預防方案:

  1、防暑降溫工作啟動

  (1)防暑降溫工作啟動指令:

  當工程進入高溫季節,專案檔案員負責收集檢查氣溫變化情況,當氣溫最高達到32攝氏度時,及時告知專案專職安全員、專案經理,提醒專案經理啟動防暑降溫工作。

  (2)防暑降溫工作計劃編制:

  防暑降溫工作計劃由專案安全員負責提出實施意見,專案技術負責人、生產經理等應參與其中的修訂,對防暑降溫工作提出補充改進建議,工作計劃經專案經理最終確認後實施。

  (3)防暑降溫工作關閉指令:

  當秋季後晴天室外氣溫連續監測低於32度,專案檔案員可向氣象臺查詢是否高溫季節結束。並向專案專職安全員、專案經理反饋,提醒專案經理釋出防暑降溫結束指令。

  2、氣象資訊的收集和釋出

  (1)收集:

  專案檔案員負責定時接收安徽省六安市氣象真實資訊資料,及跟蹤氣象臺有關當天露天溫度訊息,並轉呈專案負責人及安全負責人。

  (2)釋出:

  專案檔案員每天透過網路通訊群組及時向專案部成員及施工單位釋出收集的氣象訊息。

  生產經理負責每週工程協調會同時佈置施工內容同時佈置防暑降溫安排。

  3、防暑降溫措施的基本要求

  (1)作息時間調整:合理調整施工現場作息時間,施工隊員工上午上班時間改為 6:00從生活區出發,下班時間為 11:00 ,下午16:00開始上班,下班時間為 18:00 ,這樣可以避開高溫露天作業,並保證員工有充足的午休時間。

  (2)施工現場防暑降溫措施:

  A、露天作業點:室外工程及其它露天高空作業必須錯開高溫天氣或採取防曬措施進行,防止因高溫作業發生二次事故。

  B、高空作業: 當遇到不可避免的高空作業時,作業隊負責人必須向專案部專職安全員提出申請,由專案部確定當天作業時間,旨在避開中午高溫時刻施工。同時確保各項防曬措施、勞動保護措施到位後方可施工。單體作業人員一次作業時間不得超過1個小時,班組長為當天作業任務的責任人,每半小時檢查一次作業人員狀態,並報專案部備案。

  C、接觸高溫作業點:如屋面瓦施工、外牆保溫、外架拆除作業、欄杆安裝、外窗安裝,必須設定專人監護,同時施工負責人必須每小時進行一次高溫作業點巡視,檢查作業人員狀態,及時安排人員休息。

  D、各類操作棚內:各班組長為所屬操作棚防暑的責任人,必須每小時進行巡視,檢查作業人員狀態,合理安排人員休息。

  E、中午未回生活區員工:中午未回生活區人員安排在指定地點或臨時休息點進行休息,禁止安排在露天曝曬。

  (3)施工現場休息點設定及飲水安排:現場設兩個休息點,一個在勞務辦公室,另一個在專案部會議室,均配置飲水點。

  (4)防暑降溫藥品發放:

  施工現場設定一個防暑降溫發放點:現場庫房處配備消暑涼茶茶水、中暑應急藥物隨時為需要人員發放。

  防暑降溫藥品

  (5)防暑降溫工作日常檢查制度:專案部高溫期間必須開展高溫作業點的防暑降溫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1、防暑降溫措施的落實情況;

  2、高溫作業人員的精神狀況;

  3、施工單位中暑應急準備情況。檢查期間發現的不符合情況,必須及時糾正,在未得到整改情況下禁止施工。

  4、應急和培訓

  (1)應急措施:

  設立應急資訊牌、應急報警流程等,(工地醫療急救電話:0564-3333120;專案部電話:15928618318)

  (2)培訓和教育:

  各施工班組在每天早班會期間應落實針對各高溫作業點作業內容開展防暑降溫措施交底,確保施工人員掌握高溫作業點防中暑知識。 專案部高溫季節應至少組織一次防暑降溫專項培訓活動,確保施工單位掌握防暑降溫要求及中暑急救知識。

  5、午間加班申報:

  中午11:00至16:00期間若需要在施工現場加班,必須提前申請,經專案專職安全員審批後上報專案經理同意後方可實施。中午加班申請表見附表3。

  6、其他:如發生中暑事件,按工程《應急手冊》進行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