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爸爸的童年散文

爸爸的童年散文

爸爸的童年散文

  我今年已經8歲了,生活在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裡。我經常問爸爸小時候的故事。爸爸說:“你要想真正瞭解爸爸的童年,就跟爸爸回老家去,看看爸爸童年生活的地方。”爸爸的老家在農村,離省城不到200裡地,我都8歲了,還從來沒有回去過。

  今年春節,我的願望真正實現了。大年初二,我早早就起來了,因為今天是我回老家的日子。一塊回去的還有爺爺、奶奶、大伯和涵哥哥。一路上我都很興奮,問這問那。爸爸一邊開車,一邊耐心地給我介紹。過了大約一個小時,我們就到了老家的縣城。爸爸說他在這裡上了三年的高中,現在的縣城已經比當年變化了許多,路多了,樓高了,縣城漂亮了。可我卻覺得這裡比省城小多了。我們先去縣城看望了四奶奶和亮叔叔,還見到他家的小妹妹。待了一會我們就走了,繼續往老家的方向開去。我問爸爸:“還有多遠啊?”爸爸說:“快到了,大約還有三十里地,半小時就到了。”我們沿著從山頂上開出來的盤山路,一會開上了山頂,拐了幾個彎後,又沿著窄窄的山路往下奔去。在過山頂的時候,我往車外看了一眼,好險啊!路的一側是山,另一邊就是懸崖了。

  下了山坡,車開到了比較平坦的道路上,但比剛才來縣城的路又窄了些,路旁是一些低矮的石頭房子,不時地有一些泥土路從馬路上伸出去,一直延伸到兩邊的村裡去了。路兩邊還不時有些賣年貨的,招呼著過往的行人。我還看到掛在木架子上賣肉的。爺爺告訴我,農村人串親威時,都會割上一大塊肉,這代表很貴重的禮物。我感到很好奇。以前只知道買肉都是往超市,或者去市場。

  不一會兒,我們又拐到一段更難走的土路上。看樣子正準備修路,挖出來的土堆在路邊,還有石子。因為頭幾天剛下過雪,氣溫比較低,有的地方還結著冰。爸爸把車速降了下來,車還是左右搖晃著。爺爺囑咐我坐好了。看來這回真的快到了。

  在土路上開了有五六分鐘的時間,過了三四個路口,爸爸拐彎,把車開到了一條往村裡去的路上。這條路還不錯,全是水泥的,比較平坦。路的右邊是大片的莊稼地,左邊是一些房子。我正看得起勁呢,爸爸把車停了下來,說到家了。

  啊?到家了!我趕緊下了車,看看了周圍,都是一些石頭蓋的房子,有的是新的,有些很破舊,房子周圍種著很多樹,有的地方還種著莊稼,應該是麥子吧?路的兩旁還堆著一些東西,我問爸爸那是什麼?爸爸說,那是農民收的莊稼杆,冬天可以用它們喂牲口,以前的時候,還可以用它們來燒火做飯。現在生活好,農村也不燒了,都改成燒煤取暖做飯了。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還是不能理解。

  在村口,我先跟著爺爺奶奶進了一個小門,看到他們和兩位比爺爺奶奶年齡還大的人說話,爸爸和大伯也和他們打招呼,很高興的樣子。爸爸把我叫到前面,說:“快叫爺爺奶奶。”我聽話地叫了聲爺爺奶奶好。他們笑咪咪地摸著我的頭說:“這是小申吧?”我心想:我又沒見過他們,他們怎麼知道我的名字?這位爺爺奶奶家裡很暗,傢俱也舊了,屋裡還點著個爐子,上面燒著水。我沒見過。接著,又過來一個人摸我的頭,爸爸讓我叫大伯,大娘,我也叫了。爸爸給我介紹說這是凱大伯。他家裡還有個小男孩,比我長的高,黑黑的。我叫他哥哥,他叫我弟弟。我覺得小哥哥還不錯,想跟他玩,可是他也不主動說話,我也不好意思說。

  趁大人說話的時候,我一人跑到院子裡,啊,還真好玩。院裡有樹、菜園子,在一個角上還壘了個小石頭屋。我走過去一看,裡面有幾隻雞,在裡面一邊吃東西,一邊走來走去。看見我來,都停下來,好奇地看著我,我抬手想跟他們打招呼,不知為什麼,它們卻都跑了。

  我正玩得高興。爸爸來叫我,說要回家。我想爸爸的老家是不是也這個樣子呢?我們把車停在這個爺爺奶奶家,走著往家裡去。順著村裡的道路,我跟在爸爸後面,左右地看著。一會我們爬上了一個山坡,從一個小門裡穿過去。爸爸加快了腳步,一邊催促我快點走。我們來到一個小院裡,看樣子沒人住,是幾間土房子。門鎖著,已經沒了顏色。爺爺奶奶和大伯哥哥他們在院裡到處看看,爸爸把我叫過來,指著西邊的幾間土房子告訴說:“這就是咱家的老房子,我就是在這裡出生的,一直住到6歲。你爺爺買了新房子才離開這裡。”爸爸說這話的時候,眼裡好象有淚水要流出來。爸爸還說:“在小時候,你爺爺在外地上班,奶奶下地幹活的時候,我還沒起床,就把我鎖在屋裡。等我醒了時候,找不著你奶奶,就在屋裡哭,可是沒有用,奶奶聽不到,也回不來。哭累了,就一個人在屋裡的地上自個玩。如果想尿尿了,沒辦法,就順著門縫往外尿。有時鄰居的奶奶聽見了,就過來幫忙開開門,帶我去他們家。”我在一邊聽著爸爸說,一會看看老屋,一會看看爸爸,心裡想:爸爸小時候還幹過這種事呢。

  爸爸又帶著我在院裡轉了轉,一一給我介紹了一遍。院裡有棵老槐樹,現在也老了。爸爸說,小時候,在春天的時候,他經常上樹摘槐花吃,吃到嘴裡,甜甜的。其實也不全是為了吃,主要是好玩。大了以後,爸爸見了槐花,就會想起小時候摘槐花吃的事。後來和我媽談戀愛的時候,還給我媽摘過槐花呢。

  從小院裡出來以後,又沿著一條小路下了坡。一邊走爸爸一邊給我介紹說,這幾處房子都是他大爺和叔叔家的,不過現在大多不在這裡住了,只有我大爺爺一家還住這裡。很快我們又到了一處老房子。這個房子比剛才那個要新,還壘著院牆,青磚壘的大門還挺好。爸爸說,這也是咱的老房子,爸爸在這裡住了14年,度過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時代。爸爸和大伯在大門口先放了一掛鞭炮,說是喜慶喜慶。然後奶奶打開了大門。

  進了大門,我先看到一大片竹林,雖然是冬天了,可是葉子還是綠綠的。有的已經長到大門口了。院子裡,到處積滿了雪,還有被雪壓斷後掉落下來的樹枝。院子挺大,四周都有房子。爸爸給我介紹了堂屋,廚房,柴房,還有他上學時住過的西屋。由於長時間沒人住,西屋的`門已經掉了下來,裡面的東西從外面就能看到:有幾個大缸,說是盛糧食的。農村真神奇,糧食怎麼放在缸裡呢?不都是放在面袋裡嗎?爸爸領我看的時候,爺爺和大伯把屋裡的一張床抬到堂屋裡,說是怕屋塌了把床砸壞了。奶奶則在堂屋裡收拾著一些衣物。堂屋裡,由於長時間沒人住,也落滿了灰塵。在屋裡我也看到了一個火爐子,還有一臺縫紉機。爸爸說,小時候,奶奶就是用這臺縫紉機給他和大伯做衣服。一直到爸爸離開家到外地上學,爸爸沒買過一件衣服,全部是奶奶自己做給他們做著穿。那時候爸爸經常穿的就是奶奶做的綠軍裝,高中和初中畢業相上都是這身打扮。

  奶奶自豪地指著牆上的獎狀給我說:“看見了嗎?那些獎狀大多都是你爸和你姑姑的,著不多每學期都能領到獎狀。”由於我爸爸學習刻苦,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我聽了以後,心裡有點不好意思,都上二年級了,我才領了一張獎狀。可是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我爸小時候可強多了。

  出了堂屋,爸爸指著門口的一個長方形石頭桌動情地說:“這是我小時候用過的書桌。每天放學後,趁著天亮,抓緊在這上面把作業做完了。因為那時候沒有電燈,如果做不完,晚上只好在煤油燈下寫作業了。”由於石頭桌子不平整,爸爸就找些舊本子墊在下面,認認真真地把作業做完。奶奶說,我爸爸小時候學習從來不用大人催,做不完作業都不吃飯。我聽了更不好意思了。現在我的生活條件好,學習條件更好了,每天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寫作業,可以平整的書桌上學習。可是放學後我卻先想著玩會電腦,大人不催就不想去做。到了初中,爺爺家的條件好了一些,家裡有了電燈,爸爸才不在石頭桌上寫作業。可是每天放學後先寫作業再玩的好習慣爸爸一直堅持著。

  看了爸爸小時候的生活環境,聽了爸爸小時候刻苦學習的故事,讓我很敬佩爸爸,心裡決心向爸爸學習。以後放學後我都要自覺地先做完作業再去玩,而且要少玩電腦,多擠出些時間來看書,長大後也成為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