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日記> 師恩如山校愛似河心情日記

師恩如山校愛似河心情日記

師恩如山校愛似河心情日記

  人的一生中可能有諸多個母校,然而作為啟蒙教育的小學卻永遠是居首的。人生的第一課自這裡開啟,學涯的第一步從這裡邁出,人生中的許多“第一”都在這裡書寫。因此,小學母校最為人敬仰更令人懷念。

  欣聞我的第一母校———貴池實驗小學(原名池州師範附屬小學)六十週年大慶,作為她的`學子,我倍感興奮,記憶的閘門徐徐拉開,感恩之心油然升起。

  我是1960年畢業的,推算起來應該是母校的第五屆畢業生。那個時候是共和國艱苦的年代同時也是激情燃燒的年代,我們不但在課堂上學習文化知識,更有大量的時間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社會活動中,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曾在清溪村做坩堝大鍊鋼鐵通宵夜戰,在牌樓鄉大山上採茶換取口糧,去十里崗參加“雙搶”螞蟥爬滿一腿……少年時代的磨鍊成了我們那一代學子最原始的精神財富,一生相伴,終身受用。

  人生的少年時期是最為純真的,而小學校園生活更是充滿關愛,師生同學之間真情相擁。見我家境貧寒,學校免了我的學費,母親感激涕零。我走進教室的第一天第一課便是識寫“開學了”三個字,因為當時尚未推廣簡化字,這繁體“學”字有十多劃之多且筆序複雜,我不開竅總寫不好,老師不厭其煩,手把手教了一遍又一遍,以致日後我看見繁體“學”字,就像見到一位久違的老朋友。

  老師待生如子,校園如家園。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老師,但小學老師在我們的心目中是最為淵博最為親和的。同學聚會每每談起,許婉如、黃翠媛、張江華、趙璜、陳達智、劉滿香、張毅……一個個影像從我記憶庫裡疊疊而出迎面走來。許婉如老師為檢測我們的乘法口訣竟忘記了吃中飯,她的啟發式教學法受到教育界一致肯定,曾獲“優秀教師”稱號。為備考,黃翠媛老師每天晚上拎著點亮的汽油燈(當時學校尚未通電)送進教室;她日後擔任了銅陵市“實小”校長,成為省特級教師。張江華老師與我們在棗園裡席地而坐講評作文……往事不是風,一件件一樁樁浮現眼前,成為雋永悠遠的回憶。“實小”的教師始終是全縣小教隊伍中最為優秀的群體,因此,在歷屆全縣考評中均名列前茅。

  母校走過了一個甲子。六十年來,你用知識奠定了每個學子日後事業的堅實基礎,你用智慧編織著每個學子美麗的憧憬,你用風範樹立了一代代學子崇高的人生理念。如今,區內外、市內外乃至省內外國內外的精英翹楚中都有貴池“實小”人,在政企科技的頂峰上都有“實小”的校友,他們都為母校是“實小”而自豪。

  師恩如山,校愛似河。

  六十年校慶日,集結號又吹響,先鋒隊隊歌再次唱起,我們莊嚴地在隊旗下重新列隊接受母校的檢閱。敬禮,祝母校永遠青春,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