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繪事隨想論文

繪事隨想論文

繪事隨想論文

  從事繪畫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其間的甘苦只有自己清楚,想要出一件好的作品必須經歷一些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艱難和困苦,所以往往有朋友問我能不能送一幅畫,我只能露出無奈的笑容,雖然自己畫得不夠出色,但每一幅作品背後都飽含了自己的心血,從開始的採風,到草圖的製作,再到完成作品,其間要經歷許許多多不能夠確定的因素,並不是每一幅畫都可以畫得出彩,有時候就像農民伯伯種地,遇到天干地旱,很可能顆粒無收。

  我在動筆畫畫之前往往是被某些東西所打動以後才會思考用什麼樣的手法和語言去表現,一幅相對好一些的作品往往是在有感動,或者有興趣,並且這種情感和興趣能夠持續到繪畫結束這種狀態下產生。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現自己並不是對所有的事物都感興趣,比如說面對南方生機勃勃的綠葉紅花我反而想畫畫的感覺就弱了下來,可能是事物本身就已經很美的緣故,也可能是其他什麼原因。相反,當到陝北採風,一種莫名的蒼涼感和悲傷感就會掠過心底,無言的感受就會湧上心頭,這個時候發現自己確實需要用畫筆去把這些無法用言語闡述清楚的東西畫出來,才會有接下來的構思、選景,反覆修改草圖,然後趁著自己的感受較強將自己的感覺投入到這一幅作品中去。有些時候我發現繪畫並不是在做加法,更多的時候繪畫是在做減法,因為每個人的氣質和愛好各不相同,所以適合自己並且能夠打動自己,每個人感覺到的.東西也會有所不同,正因為如此,大家的作品才會有區別和差異。如果能夠從始至終都帶有體驗性地去刻畫和描繪,並且採用了適當的手法和語言,這樣的作品往往效果都還可以,如果畫到中途沒了興趣或者沒了感覺,那就很麻煩,畢竟繪畫不能靠堅持來出好的作品,首先要得有真情實感,自己感動了別人看到你的作品才會產生共鳴。

  多年的學習和探索使我發現,畫種之間的相互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往往能夠使自己的作品有一些新的東西進去,產生一些好的效果,比如說我喜歡畫水粉畫,如果只是固守以前的那種蘇派色塊、聚焦透視的方式,很難將自己特有的情緒和情感表達出來。如果借用一些國畫的圖式,再借用一些版畫的語言,再或者借用一些國畫的筆法,有可能還能夠更接近於自己的感受,每一個人觀察和感知這個世界的方式和體驗是不一樣的,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我認為藝術只能夠建議和引導,是不能夠完全傳授的,正如語言往往無法傳達出真切的個人感受一樣,有些情感和體驗是無法用語言去描繪和闡述的,所以面對同樣的人或者物,不同的畫家有不同的理解、感受和表達方式,正如佛教所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才是繪畫與相片的根本區別,人的思想感情在這裡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繪畫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就很難再有所提升,這個時候往往是很痛苦的,既不想重複自己已有的東西也不能夠產生新的東西,這是一種非常尷尬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往往會選擇不再動筆去畫,去聽聽音樂,去郊外采采風,再練練書法,跑跑步,散散心,看看中國畫的畫論,說不定什麼時候可以把某些東西就可以串到一起,再加上遇到合適的表現物件,經過一番折騰和碰撞修改之後就可能會有那麼一點收穫和與以前不同的地方,哪怕是有一點點的突破,我都以為這種折騰和反覆破壞是值得的,因為不可能總是停留在過去已有的東西上反覆重複,這樣畫下去對我來說毫無意義,繪畫在這個時候就像探險,你搞不清楚下一秒、下一筆究竟會發生什麼,一切都可以在意料之外,一切也都可以在情理之中。所以在某種繪畫語言並未完全成熟的時刻,我認為往往是最有生機,最能夠打動人的時刻,因此我的很多繪畫都是處於一種未完成的狀態,因為我不知道這種狀態再進行下去是好還是壞,所以乾脆就打住停留在未完成的狀態下,這種未完成留給我一些遐想的空間,使得我產生去探索新的繪畫的動力和慾望。也許正是這種未完成或者不能確定使得繪畫產生莫名的魅力。如果一切都在常理之中,一切都在套路之內,那麼反覆的繪畫還有什麼意義呢?

  繪畫帶給我多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想象空間,我並不認為自己以後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好畫家,但是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嘗試,不斷地肯定,不斷地否定,建立再推翻,推翻再建立,只有自己的思維和意識不固化,畫面才會不斷地有那麼一點進步和提升,世界上沒有幾樣事物能夠有繪畫這樣的魅力了吧!繪畫是有形的詩,音樂是有聲的詩,舞蹈是靈動的詩,只有真正有心之人才能夠體會其中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