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析的論文

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析的論文

關於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析的論文

  論文摘要:高職語文教育專業在面對基礎教育語文學科不斷的革新和調整的同時,還要應對基本的就業方向與多向性的自主擇業的市場機制。據此,該專業建設要對課程內容、結構、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研究,既突出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又進行就業寬口徑的拓展。具體就是要把課程改革作為突破口,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師資隊伍建設,以此形成語文教育專業發展的良性迴圈機制。

  論文關鍵詞: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就業導向;能力本位

  隨著國家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是廣大高職院校一致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無疑是最重要的著力點。毋庸諱言,目前整個培養小學師資的師範教育類專業受到自主擇業的就業形勢和高職高專院校專業整合的影響,它應有的亮色正日趨黯淡。以課程建構為突破口,加強它應有的內涵而不是淡化它的專業特色,強化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以提高基礎教育就業競爭力,讓經過語文教育專業訓練的學生真正在職業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不斷研發融入新的課程內容,變革教學方式、方法,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和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擴大就業空間,是高職語文教育專業主動應對,謀求發展的有效探索。

  一、語文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

  近幾年高職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就業取向主要是較為邊遠的鄉鎮初中、小學語文教師,較為發達的城鎮小學語文教師及各行各業相關的文職工作。

  我們綜合中小學語文教師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及該專業層次的生源大多是農村學生等因素,結合一些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對同類專業課程設定和教學情況的意見,借鑑國內外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該專業的課程改革,首先要考慮的是縮小過去本科翻版的專業課的學習領域,將學科本位轉變為就業導向和能力本位,對語文教育專業課程進行全面的最佳化整合,使之向基礎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同時配置適當的適合專業崗位群的課程,突出針對性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其次改造已有課程構成、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方式方法。擬把現有的具有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壓縮版”的課程整合為五大模組:公共課模組、職業技能拓展模組、漢語言教育模組、文學教育與寫作模組、中小學語文教育技術和方法模組。透過不同模組的組合,可以及時實現小學師資或初中師資等專業方向的調整和更新。形成區域性的個性化的課程。比如在漢語言教育模組融人廣東粵語和普通話課程內容,提高國語水平;在文學教育與寫作模組融入南粵文學成果研究與寫作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教育文化建設的自豪感和獻身鄉土的意識等。同時開發宜於現代初中、小學語文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課程,在專業課拓展上增設兒童文學教育和創編、現代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發展研究(注重案例探討)、中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和技能實訓課(微格教室全真模擬研討)等。增開對學生文化素質和就業有所拓展的課程:國學典籍導讀(自編教材)、秘書職業資格培訓、口才階梯訓練(自編教材)、應用文寫作等,這對於基本是農村生源的專業學生是全新的和全方位的素質及能力的挖掘和提高。

  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我們力革的重點。我們研究國家對中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發展的動向,緊扣中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和發展趨向,進行基礎教育大文學觀、大語言觀、大教學法觀的教育,既注重了知識技能的貫通,又能很好地可持續地協調知識技能點的輕重取捨。在中小學語文課的發展指向上,探索專業課教學方式最新變革。比如文學教育與寫作課模組,透過教師引導——教,師生對話討論——說,前後研讀作品寫小論文或摹寫和續寫——寫,朗誦改編表演經典作品片斷——練,打破教師一言堂,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於一爐。而其中的寫作教學內容也本著“理論夠用、重在技能”的原則進行內容的改革和課堂教學方式的革新,重點引導學生能夠判定指導寫作,加強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對拓展性課程本著拓寬學生專業學習的口徑就是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的原則,注重課堂實訓和課外實踐。

  二、教師水平的提升是課程科學建構的重要因素

  教師是預先設計的靜態制度課程向實施過程中動態體驗課程轉化的設計主體,是課程開發和教材建設的主體。逐步提升教師課程和教材建設的意識及能力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特點,決定了高職教育是一種需要不斷探索創新的教育,同時又是非常個性化的教育,即所謂職業教育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各個地方需因地(區域)制宜、因人(生源)制宜、因“財”制宜。專業建設及其課程建設必須要有原創性的東西,尤其是變動比較活躍的語文教育專業。抓住這一活躍性特性關鍵是教師的努力。我們初步形成了課程建設一教材建設——教師校本自我教育提高的良性動態機制。如果說教師對專業課程教材主要是在內容和教學方式上最佳化整合,固本強基,那麼對能覆蓋全院其它專業的文化素質技能課程更要求教師用“高水平”去“征服”學生,佔領慢慢在失去的“陣地”。要求教師能進行針對性的教材創編,比如我們創編的人文素質課程和《國學經典導讀》,教師融講授、誦讀、探討於“一堂”,取代大學語文課,效果良好;文化素質訓練課“高職人才口才訓練”和教材《口才訓練教程》,強調教師能示範、學生能實踐的階梯式訓練,深受眾多專業學生的喜愛。透過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大大提升了本專業教師的科研教學技能水平,學生增強了自信、就業競爭力和地區及行業的認可率,最終形成專業品牌。   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新的課程建構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實現階段性目標和可持續發展。這種更新和提高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課程創新和教材創編形成的教師校本教育,即課程改革與校本教材編著、修訂與校本教師提高的一種不問斷的良性互動機制。課程改革目的又和本專業人才市場變化形成互動,最終錘鍊學生堅實的適應就業市場的良好的職業技能,從而也不斷錘鍊了教師。二是讓教師不問斷地到一些中小學調研,剖析職業崗位知識技能,掛職鍛鍊,進行課題研究,做“雙師型”的教師;同時到重點院校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最前沿的學術訓練和研究,做高素質的教師。因為只有教師真正改變了,提高了,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

  三、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是落實課程改革的手段

  根據語文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及崗位群、人才層次和專業型別,在課程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探索創新。我們務必要改變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問教室的教法,在更為廣闊的具體的實踐中,用更靈活的方式方法,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高技能的準職業人。

  我們注重模組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究。例如,把普通話訓練、教師口語訓練、古漢語教學和現代漢語教學形成為一個語言教學模組,使課程內容相互生成互動,融匯一體,讓學生對整個教學模組的知識基礎有一個較為系統、通透的理解。模組內的教師切磋合作教學,而模組與模組之間也打通聯絡,專業教師相互聽課、評課、研討,共同組織學生綜合素質訓練比賽活動。課堂教學更多地用多媒體課件、專題研討、對話辯論、學生教學演講等方法,挖掘理論課中的職業技能因子,給學生一種示範作用。比如《論渤教學中古代文學教師邀請古漢語教師、教師口語教師、教學法教師等與學生座談對話進行教學,朗誦、交流、感悟、發掘;現當代文學課的作品教學常邀請寫作教師、古代文學教師和外國文學教師到課堂和同學們座談對話,挖掘作品中包含的寫作創新元素、傳統文學元素和外國文學元素等。這樣打破了教師各自授課的框架,多學科教師形成一堂課的立體教學和訓練架構,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觀和教學智慧能力。各科教師在一起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同時,由於知識資訊容量大且輕鬆活躍,知識教學和技能培養雙管齊下,也加強了學生的思維智慧訓練,刺激學生在主題探索的基礎上,同時吸收更多同一模組跨課程的知識資訊並形成職業技能訓練的豐富性,形成知識鏈、課程教學鏈。

  再者,語文教育專業許多課程的文化知識性和技能性有它的特殊性,不能分而教之。如口才訓練課對語文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可以組織諸如作家關注民生的現實意義的演講專題,蘇軾的人生觀中的積極性辯論,訪談本地文化名人故居,還有模擬求職現場的自我表達,競選校長的競職演講等等,讓學生參與到設計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使課堂不在是千篇一律的講堂,而是課程教學方式多姿多彩的課堂。

  四、課程改革要相應改變教學評價方式

  課程結業考試在注重職業技能教育的語文教育專業不應成為學生成績認定和教學評價的主要形式,應有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即根據課程不同設計不同的過程評價方式,杜絕死記硬背的一次性終極評價。學在平時,練在平時,考在平時,形成一種即時“練功”、即時收穫的教學評價導向,學生真正在課程中展示自己、發展自己,形成自我價值和情感認同,同時得到老師同學即時認同,積累一種正面學習的效應。這對高職語文教育專業大多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農村生源學生來說,是一種素質、心理、技能、理論等多向度的訓練,特別是對他們的職業崗位能力心態的培養異常重要。

  所有的師範教育專業都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指導和評價。課堂內外,校內校外均應有更多的時空讓老師去面對學生,直面每個學生各個層面的問題,因材施教,形成個性化的教學,個性化的考評。比如文學教育與寫作模組課,採取教師講授探討後,進行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誦讀,課外寫賞析文章、背誦經典作品比賽、作品改編及編演等訓練。考試可讓學生選擇上述不同的形式,既發掘了學生多方面的才幹又形成了個性化的評價。教學和評價均著力側重全面錘鍊學生,讓學生更多地唱主角,加大學生平時成績比例,特別是職業技能性較強的課程,每次課都要對學生進行考評,不斷進行定位提升。改變考評方式也許就真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畢業時也一改單一的業論文寫作為語文教育教學論文寫作、口頭和書面問答、教學技能測試、課程實踐大作業、畢業實習及實習報告等多樣的教師職業技能評價方法。

  總之,語文教育課程建設任重道遠。課程的科學建構,方式方法的創新,其著眼點是學生,關鍵點是教師,突破點是現有課程的整合和就業為導向的課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