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論文

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論文

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人們觀念的進步,職業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職業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機械類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受到師生的重視。本文將從職業院校課程體系設計出發,闡述確立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原則,最後提出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具體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與其他課程有所不同,機械類課程更突出實踐性,更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要提升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必須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只有充分掌握機械操作的相關理論基礎,學生才能在具體實踐中得心應手。因此,在重視實踐的機械類專業教學的同時,教師也應給予理論教學充分的重視,並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協調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一、職業院校課程體系設計的依據

  課程體系設計的重要意義是使教師的教學更有邏輯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有序,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進行課程體系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研讀教育部下發的教學大綱,仔細研究教學大綱對某一課程的具體要求,再進行課程設計,唯有如此,教師所設計的課程體系才會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結合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的特點,教師設計課程體系的重要目標之一應當是培養集生產、服務、管理能力於一體的高水平實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設計課程體系時,必須考慮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兩大特點:首先是“高等教育”,即學生必須掌握與該課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具備相應的學科知識素養;其次是“職業教育”,即教學內容必須與社會需求相匹配,與崗位要求相適應,防止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脫離的情況出現。

  二、確立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原則

  1.以具體崗位需求為導向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職業教育的指向性強,與社會需求連線緊密。因此,在進行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時,教師要改變設計思路,將課程設計的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上,而不是過分強調學生的成績。課程設計應當包括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初步瞭解相關崗位的.具體工作、該崗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等內容。2.突出實踐的重要性在傳統的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中,許多教師忽視了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只在教學設計中突出理論課程,這種做法與職業教育的目標和理念相違背,是不可取的。在職業教育中忽視實踐的重要性,會使職業教育失去自身的特色,學生在錯誤的教學觀念指導下很難突破自我、掌握應當具備的職業技能。因此,機械類專業的教師在課程體系設計時要遵循“實踐為王”的原則,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加入社會實踐與探究的內容,鼓勵學生多體驗、多動手實踐,從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為以後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做準備。

  三、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1.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內容在課程中的佔比機械類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機械類專業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並舉,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廢,只學習理論而不重視實踐,學生所學的知識將會失去意義,而且與機械有關的知識總是處在不斷的更新中,如果忽視實踐這一環節,學生掌握的知識可能與社會現實脫節,不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如果只重視實踐而忽視理論學習,學生的實踐便只能停留在低端水平,不具備專業知識很難流暢地操作各種高精尖裝置,學生的進一步實踐必將受到阻礙。因此,在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審視不同章節知識的特點,如對一些簡單易懂的章節,可以減少理論講解的課時,在帶領學生簡單理解本章節的知識後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而對一些難以理解的章節,教師則要適當延長理論課的時間,在保證學生充分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還有的章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教師則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插入實踐探究的內容,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驗證各種理論。從宏觀角度來看,機械類專業的知識大致可分為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職業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知識,如果按照這種分類進行課程體系設計,在安排基礎的科學文化課程時,諸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英語等課程,多是為加強機械類學生的思想素質、為下一步學習奠定基礎的課程,本身實踐性並不強,教師便可以減少實踐課時的佔比,為下一階段的教學留出更多鞏固的時間。職業基礎知識的課程便是典型的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課程,因此,教師應當在這一教學階段穿插部分實踐課的內容,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到了職業技能教學階段,實踐的重要性便完全凸顯了出來,教師應減少理論課的佔比,大大提升實踐課的佔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在實踐中瞭解崗位需求與職業要求的機會。

  2.深挖傳統課程內容的同時滲透創新思想機械類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製造工藝設計的相關內容。教師在設計《機械原理》的相關內容時,很難有創新,這是由於該部分內容的識記知識較多,多是現成的理論研究結果,無論從內容還是教學方式上,教師都很難賦予新意。面對這種難以創新的課程,教師可以轉變課程體系設計的思路,深挖這些知識的內涵。在講解機械原理的相關知識時,結合最新的理論成果進行教學,教師甚至可以單獨設定一個課時向學生介紹這些傳統理論在當代機械發展中的最新應用,從而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機械設計》與《製造工藝設計》兩部分內容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在設計這部分課程時,可以充分突出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汽車設計為例,教師在設計與汽車相關的機械設計課程時,必須遵守“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教學規則。在最初的幾個課時不宜安排難度較大的專業知識,因為一開始就安排難度較大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僅不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將最初的幾個課時安排為欣賞課,向學生展示當代不同汽車的外形設計等內容,並鼓勵學生討論款型好、功能性強的車型具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優秀的汽車造型設計所具有的共性,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在簡單瞭解優秀汽車設計的特點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所總結的經驗,自己設計一款車並闡明這款車的優勢及設計的理念。學生設計這一環節的可操作性強、創新潛能大,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發揮,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授《製造工藝設計》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必定會提到不同機械裝置各自的優缺點及具體應用,在設計這部分課程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入討論、辯論等課程內容,從而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創新思維。

  3.加強校企合作,合理利用企業資源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對接社會需求最直接的方式,企業與學校不同,企業是直接面向社會經營的組織,企業對某一崗位的要求,實際上體現了社會在某一方面的需求,如果各職業院校能夠積極與企業合作,便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從而豐富自身的課程內容,使課程體系更加完整、科學。如機械類專業與相應企業進行合作,學校便可以合理利用企業已有的廠房裝置鼓勵學生進行機械操作,而不必花費大量經費重新購置機械裝置。此外,企業與學校不同,為了提升生產能力和盈利能力,企業必定會實時更新生產裝置,努力做到與時俱進,許多職業院校因經費緊張,很難做到這一點,如果學校能夠加強校企合作,便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這一特點,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高階裝置,可謂一舉多得。如此,在進行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時,教師便可以將校企合作環節加入其中,消除以往課程體系設計中所有課程都侷限於校內開展的弊端,極大地擴充套件學生專業學習的空間範圍,為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4.選擇合適的教材教材是教師設計課程體系、授課的重要依據之一,如何選用合適的教材是一門重要的學問。當前,我國多數職業院校的機械類專業用書並沒有真正做到與時俱進,甚至有部分職業院校的課本長時間不更新,這不利於建立創新、富有活力的課程體系。教師在選擇教材時,不能有“一刀切”的思想,不能盲目模仿其他職業院校的做法,而應當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教材。如果學校的師資強大,教師甚至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進行教學,以突出個性化教育的特點。

  四、小結

  總之,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在實踐中發現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透過實踐檢驗新的課程設計的實用性、科學性並不斷糾正錯誤,才能促進課程體系的完善。教師必須在這個過程中貫徹創新觀念,要充分研究本校學生的特點,同時結合中外先進的教學經驗進行課程設計,使課程體系設計不斷更新、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郭月蘭.中等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5.

  [2]牛秋林,毛徵宇,劉厚才.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機械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思考——以湖南科技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

  [3]袁小會,劉兵.英國職業教育對高職機械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

  [4]李朱鋒,顧海,孫健華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背景下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銜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