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電算會計的論文:論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

電算會計的論文:論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

電算會計的論文:論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

  一. 引言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屬於全面風險系統重的,能夠對企業的各種活動起到良好的監督和管理作用。會計資訊的質量則是會計的相關資訊滿足明確和隱含的需要能力的各種特徵的總和。因此,在會計核算中,內部控制起著對資料和賬目進行監督的作用,會計資訊質量的高低對於企業的決策具有引導作用,高質量的質量資訊為企業領導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保證。在市場經濟體制深入執行的社會下,會計資訊失真的現象屢見不鮮,影響了企業的發展與穩定,嚴重的話還能導致企業的破產和倒閉。因此,需要加強內部控制來提高和改善會計資訊的質量,從而推動企業的健康有序的經營。

  二. 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的涵義及關係分析

  1. 內部控制的涵義

  所謂內部控制就是企業的相關部門為了保證資產的完全和可靠而採取的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定的規章制度。在企業的經營中,內部控制是企業的自我檢查與調節,從實踐中來檢驗執行系統是否正常,以保證他們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避免風險的發生。

  2. 會計資訊質量的涵義

  會計資訊質量就是相關的.資料和報表來表明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的實際情況的程度。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根據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對於財務報表的不同需要,會計資訊質量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3. 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之間的關係

  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的統一目標都是為了使財務報表能夠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內部控制能夠突出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顯示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它的提高加強了會計核算的透明度和真實性,它們相互作用促進會計核算的質量的改善。

  三. 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的現狀

  1. 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

  隨著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我國國有企業透過改革成為上市企業,但是股市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無法達到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之間相互制約的良好有效地治理結構,高層控制著股票,導致無法在市面上自由流通,也就是說監事會無法發揮較好的作用,即使出現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能及時得到制約。

  2. 企業內部制度缺乏必要的執行力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上也出現了較大的問題,有些企業的管理層過度追求眼前利益,對貨幣資金進行有效地管控,導致對資訊系統缺乏總體的制約,不重視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建設,有的雖然在制度上有相關的介紹和說明,但是沒有進行具體的實施,缺乏執行力,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難以使內部控制發揮有效的作用。

  3. 審計監督系統不太完善

  企業的經營活動需要進行審計,企業的內部審計應該由獨立的第三方來進行,能夠對企業的各項活動和工作效率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但是由於我國缺乏對這方面的政策規定,致使有些企業無法開展有效的內部審計工作。因為缺乏獨立性,就容易在審計者和被審計者之間出現問題,從而無法對各部門的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

  四. 加強內部控制,提高會計資訊質量

  1. 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治理結構的合理與否對內部控制有著很大影響,它直接決定了內部控制實施的條件和基礎。為了營造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需要建設良好的企業董事會制度,發揮監事會的功能,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加強企業的綜合管控。在企業中,建立獨立於第三方的審計委員會,發揮有效的監督,確保執行力,從而促進企業內審的有效開展。

  2. 實施科學有效的會計控制體系

  為了提高企業會計的資訊質量,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應該建立預防為主、查處為輔的方針政策,抓好對關鍵內容的監督和控制,並設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可靠性。在企業的部門設立上應該將不相容的職務進行分離,讓各種權利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牽制,在制度上規避徇私舞弊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企業會計控制體系的實施。

  3. 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與監督機制

  企業的內部審計實際是對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進行的再控制,以便更好的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的監督,對各項活動的合理性進行有效的評價,控制企業的相應風險。從每種意義來說,企業的監督機制主要是為了維護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提高會計資訊質量,以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五.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內部經營環境的好壞影響著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而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的好,就可以從措施上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的方向嚮導,促進整個企業的發展。

  以下就是電算會計論文:論內部控制與會計資訊質量,本文就企業領導者和相關負責人應該認識到兩者的密切的關係,也認識到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有助於企業建立健全監督機制,保證會計資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