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二十一世紀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最新論文

二十一世紀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最新論文

關於二十一世紀管理會計的創新與發展最新論文

  進入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會計學術界大力倡導實證研究方法。實證研究作為一種與傳統的規範性研究特點迥異的研究流派,其特徵主要表現在:

  (1)強調經驗總結的重要性,崇尚歸納推理。

  (2)廣泛採用實驗、問卷調查、採訪、實地研究和歷史文獻研究等業已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資料蒐集方法。

  (3)打破會計研究就會計論會計的格局,注重學科間的相互滲透。

  (4)廣泛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進行定量分析,且要求精益求精。

  早期的實證會計主要是對會計資訊與資本市場的關係問題研究,後來又轉向研究會計選擇的動機及考慮的因素,到70年代末實證會計研究興盛起來,80年代即已成為會計研究的主流學派。目前我國會計界對實證會計方法存在著不同的看法,這裡既存在人們的認識問題,也受客觀事物規律性暴露得不夠充分的影響。筆者認為,實證研究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鑑的範例,但在實證會計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做法並非盡善盡美,我們在選擇研究方法時,特別是在推崇某一種方法時,要防止走極端,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管理會計的角度來看,實證研究比規範研究在解釋和預測管理會計實踐方面更具有理論價值。鑑於管理會計學屬於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顯著的靈活性,實證研究在管理會計領域較有用武之地。目前實證會計方法在我國不少先進企業中已有廣泛的實踐,尤其是在目標成本管理方面,實證會計方法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但是,這種研究也有其侷限性。因為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實證研究主要是以經濟計量學為主要技術手段,且經濟計量學方法基本上屬於“線性分析”的範疇。而實際中對一些管理會計系統變數關係的“線性假設”缺乏客觀依據。再加上這種研究方法忽視了管理會計系統中社會人文因素對研究變數的影響,使得管理會計資訊和管理決策之間的相關性降低,甚至消失。為了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和現實需要,更好地解決現代管理會計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我們應當提倡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採用“實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

  “實地研究”方法主張到企業組織的實地去觀察瞭解實際的管理系統是如何執行的、管理會計技術在實際系統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旨在彌補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間距,從而保證“理論指導實踐”的生命力。一般地講,管理會計中的實地研究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專案選擇。這是實施實地研究的第一步。一個高質量的專案就是這項研究的良好開端。

  (2)進行實地研究設計,包括針對選定的管理會計研究專案選擇研究現場、採用實地方法(直接觀察法、自然實驗法、訪談調查法等)蒐集研究專案所需的資料及創造性的使用其他方法對各種變數資料進行補充分析。

  (3)對實地研究資料的表達與解釋。

  (4)對實地研究結果進行評估。

  “案例研究”則是研究人員透過對一些成功企業經營管理的`有關資料的蒐集、整理,寫出詳細的研究報告和有關分析結果,並以此指導管理會計實踐和管理會計教學的一種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可以充分體現管理會計學科的特徵:從實踐性來看,管理會計所涉及的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每時每刻都會遇到的問題,如預測、決策、規劃、控制等,而“案例研究”正是建立在企業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透過分析“實踐”、討論“實踐”、總結“實踐”,來指導“實踐”;從學科性質來看,管理會計是在廣泛吸收現代管理科學、運籌學、系統理論和資訊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結合體。“案例研究”就是對那些成功的運用上述多學科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典型企業的研究,它可以充分揭示眾多學科在實踐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完成會計管理目標的。此外,管理會計要解決的是企業不同時期、不同經濟環境下發生的問題,因而其方法靈活多樣,因地、因時、因事而異,“案例研究”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它的結論是在特定條件下,採用某種方法確定的,因而並非任何條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標準。它給實踐者提供的是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展示的是變化多端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新世紀新的經濟和管理環境下,我們相信管理會計必將大有作為。如何在新環境下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是每一個會計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對這一課題做出的思考,不過是引玉之磚,希望引起廣大會計工作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郭道揚。二十世紀管理會計的產生與演進[J]。理論探討,1999,(3)。

  [2]餘緒纓。簡論當代管理會計的新發展[J]。會計研究,1995,(7)。

  [3]潘飛。九十年代管理會計研究成果及未來展望[J]。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