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教育教學論文

教育教學論文

教育教學論文

  教育教學論文需要怎麼寫呢?寫大學論文是件懊惱的事情!不會寫的我們不妨來參考下範文吧!以下是小編為您蒐集整理提供到的教育教學論文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教育教學論文

  淺談教育與就業的關係

  【摘要】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是當前社會、家庭、學生關注的熱點。文章運用問卷調查、專家問詢、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與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目前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堪憂,需要教育教學做出改革,而教育教學改革又可以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情況 教育教學改革

  Abstract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family, the student concerned. Articles using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quiry, access to information, etc.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i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orrying, the need to make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omote common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Key wordseducational reform employment Students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漸步入大眾化階段,經過歷年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陡增,畢業生就業困難成為我國普通高校面臨的突出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甚至導致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大學生就業率關係到普通高校的聲譽和發展,更關係到學生本人的切身利益。高校教育教學如何針對當前的就業問題,從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出發,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成因與分析

  大學生就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密切相關。目前,我國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與調整時期,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普通高校專業結構也隨之調整。伴隨著我國加入WTO,為早日實現國民經濟趕超發達國家,國家推行經濟一體化戰略,要求高校能夠培養出更多具備全面素質的新型人才,以此來推動我國經濟騰飛,這無形中加大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加入WTO意味著機遇和挑戰並存,2008年底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我國一些重點企業的內部改革重組,行政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導致社會接收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減小。短時期的畢業生人數突然增多,加之經濟轉型的影響,使得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

  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相對滯後,影響大學生就業。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教學模式的變化相對滯後,招生人數的快速增長、專業設定與市場脫節、人才培養缺乏全面性等方面存在問題。

  一方面,高校連續擴招使得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在1998年以前高考的錄取率只有9.8%左右,自1999年起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方向從精英化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以來,全國高校的招生人數和高考錄取率都有了明顯增長。錄取率由1998年的9.8%逐漸提高到2005年的21%,在校生人數也從1998年的504萬增長到2005年的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招生人數的擴張勢必會增加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壓力,截止2010年應屆畢業生規模已經達到640萬人,加上各高校盲目的擴招和發展,自身的教學資源和管理水平達不到相應要求等因素,影響了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壓力。

  另一方面,高校部分專業設定並不符合實際需求。由於擴招的因素導致高校在課程和專業設定上一味追求多而全,卻忽略了實際就業的需求。形成了專業多沒特色、課程多不新穎、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更凸顯出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如現在我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對計算機、通訊、電氣、土木、自動化、機械等專業的需求相對旺盛,而對管理、社會學等專業的需求較少。具有熱門專業的高校就會加大招生規模,而沒有以上專業的高校會創造條件增設所謂的熱門專業來爭取生源。而高校往往忽略了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當熱門專業成為冷門時,就會造成熱門專業畢業生相對集中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大學生的整體就業情況。

  教育模式的發展相對滯後。相對於經濟的飛速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往往相對滯後。比如市場需要一些新興的專業人才,高校不能及時給予提供,往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和需求來調整學生的培養計劃,況且學科專業的建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國高校的教育模式顯得較為傳統,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培養而輕視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對於理論的學習而輕視學生在實踐環節的鍛鍊,與就業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變化脫節。所以高校對於符合實際需求人才的.培養應該是靈活的,避免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像工廠製造的產品一樣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點,降低就業市場對於大學生的認可度,使大學生的就業受到影響。

  大學生的就業觀較為傳統。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往往會受到社會、家庭以及自身成長多方面的影響。首先,選擇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是大學生就業最先考慮的條件。其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時也會考慮其工作單位所處的城市是否利於自己今後的長期發展,是否具有提升空間。再次,用人單位所處的行業的穩定性和提升空間也是畢業生會考慮的因素之一,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大學畢業生對於參加公務員考試趨之若鶩了。最後,那些找不到符合自身要求工作的畢業生多數會選擇待業,而不是先在社會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尋找更好的機會。總之,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還是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在選擇就業時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從而影響大學生的就業。

  改變大學生就業困難現狀的對策建議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很多,要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筆者認為,當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較為直接和有效的途徑。

  努力建立品牌高校。為了檢驗高校的辦學成果,高校每年將對學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進行統計,就業率已經成為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標尺。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進行選擇時,通常首先考慮的是畢業生所就讀高校的名氣,比如985院校、211院校等。而高校自我品牌的樹立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長時間的歷史積澱和數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換來的。因此,高校應該從基礎做起,注重學科建設和教學質量,發揮自身特色和專業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就業困難。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日益增強,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為國家服務,而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大眾化教育,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看待事物、分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應該更加理性。所以,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應該避免盲從,要用理性思維去看待。

  首先,大學生要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由於高校擴招致使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加上往屆畢業生未就業的人數堆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就越來越嚴峻。面對現實情況,當今的大學生們正接受就業的挑戰。挑戰與機遇往往是並存的,對於一時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學生可以先擇業,在擇業的過程中尋找機會再進行選擇,很多時候人的一生並不一定只從事一種職業,可能會從事幾種不同的職業,豐富自身的社會經歷對於鍛鍊自我能力和實現人生價值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次,大學生需要全面、正確、客觀的自我評價,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在就業過程中,由於家庭背景、社會關係的不同,就業往往因盲目攀比而造成自我的失落感。其實一個人的長期發展,自我能力永遠是第一位的,只要在就業時能樹立一個長期目標,堅定信念,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去實現人生價值。

  再次,大學生要避免從眾心理,在就業的過程中,大家往往願意選擇穩定、輕鬆的工作,其實透過認真考慮,想想自己真正想做什麼,能做什麼,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在就業過程中,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找一些未來發展空間大或者機會多的工作也許比安穩的工作更適合自己,同時也有助於自我進一步發展。

  最後,大學生要樹立自我創業和終身學習的觀念,現在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有利於大學生就業分流,更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當然,先擇業後創業也是一條可選擇的途徑,在工作崗位上認真敬業、踏實勤奮,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自主創業打好基礎,這樣在就業時就不會受到過多因素的限制,更有利於自身價值的體現。

  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個人全面能力和素質以符合社會需求。用人單位在面試和選擇過程中最為看重畢業生的個人能力和自身素質。對於受教育程度相同、專業水平相當的畢業生,用人單位大多會考察畢業生的全面能力。因此,高校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應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教學過程中。此外,高校還應培養大學生學習多方面知識的興趣,除了專業課以外,比如外語技能、計算機知識以及社會經驗都是很重要的,有的知識可以透過必修課來完成,更多的知識是透過其他課程來完成的,高校應該更多的開設各方面的選修課供大學生選擇,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培養良好的素質。

  結語

  大學生就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怎樣逐步改善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教育教學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不僅關係到大學生就業,也關係到我國高等教育和高校的發展。當前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實要求高校實行教育教學改革,而透過教育教學改革則能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二者密切相關。只有透過實施教育教學改革,高校才能不斷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需要和時代發展的合格人才;只有透過實施教育教學改革,才能為大學生就業及自身發展打好基礎,為社會和諧與經濟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