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作文教學要使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教師應當在提高自身寫作功底的同時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分享了初中作文的教學論文給大家閱讀!

  初中作文教學論文1

  一、指導學生積累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於當前的初中生來說同樣適用。這主要是因為初中生的年齡尚小,接觸社會的機會有限,倘若僅以其所接觸到的生活經驗作為寫作素材往往不夠理想。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必須多閱讀,透過大量的閱讀積累間接經驗,為自己的寫作鋪平道路。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並在日常的作業中多為學生布置一些閱讀賞析、摘抄詞句的作業,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量和詞彙量就會與日俱增。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暑假等假期時間,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作業,並要求他們做好讀書筆記。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庫就會不斷充實起來,一旦需要,這些資源儲備就會立刻“跳”出來,寫作時自然就會得心應手。

  二、先說後寫,動筆成篇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字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葉聖陶先生的這段經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書和寫的關係。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學生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但在寫作時卻無從下筆,不是語言描述詞不達意、條理不清,就是思維混亂、不知所云。針對這一情況,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努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比如,在寫作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先把要寫的內容說出來,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然後再依據這一思路寫下來;或者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演講,培養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將“說”和“寫”聯絡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大大的提升。

  三、作文教學貴在因材施教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樣有所不同。怎樣才能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幫助他們提高寫作能力一直是廣大語文教師積極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因材施教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比如,對於具備一定寫作能力的學生,教師應多在選材角度、思維方向、立意技巧、謀篇方略方面給予點撥;對於寫作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應多給予審題思路、選材角度、結構入格、語言表達方面的指導;對於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多指導一些記敘要素、寫作結構等基礎的寫作方法。透過分層指導,既可以保證優秀學生在考試中拿到高分,又可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得到基本分,從而使全體學生向“我手寫我心”的境界靠攏。

  四、作文評改應師評、生評相結合

  在傳統的作文批改中,有的教師非常注重“精批細改”,不僅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有的教師一味地進行籠統評改,學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這兩種做法都較為極端,學生只能沿著教師的評改思路走,無法發揮作文評改的應有價值。我認為,教師在給學生評改作文時,應做到具體、明確,既不能過細過精,又不能太過籠統,要有助於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此外,教師還應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從格式、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中心、選材、文章結構、表達方式、語言等方面對其他同學的作文進行點評。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互相借鑑,逐步增強學生作文能力。

  五、結語

  以上幾點僅是我在教學中總結的教學經驗,當然作文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仍有待於廣大語文教師在日後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勇於開拓、積極創新,不斷為作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樂學、善學,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初中作文教學論文2

  一、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積累素材,學以致用

  大部分學生面對寫作無話可說,造成這一現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學生“胸中無墨”。調查研究表明,很多中學生除了透過語文教材、語文課堂的接觸之外,很少閱讀或根本不瞭解課外書。其實,語文課外書的閱讀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寫作“啞巴”的問題。古今中外流傳下來的優秀書籍,必有其流傳的理由和價值。一篇好文章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寫作手法,學生如果能夠認真廣泛閱讀,必會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當然,閱讀要講究正確的`方法。一方面學生要端正閱讀的態度,如果把閱讀當作學習任務,帶著功利消極的情緒去閱讀,那麼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閱讀應該帶有一定的學習目的性,在閱讀的時候,要著眼於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將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的。另外,學生要注重學以致用,閱讀並不單單是一種欣賞,更是一種學習,只有從中有所想,有所得,才能真正達到閱讀目的,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準。

  二、引導學生多說多想,多寫多練,以練促學

  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說話口若懸河,有著極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但是一遇到寫作,能說會道的口才就變得蕩然無存,寫出來的東西也平淡無奇。這種情況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書寫速度趕不上思維的進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說的時候,腦中所想便可脫口而出,不會造成想和說的時間誤差。可是很難有人能將想和寫的速度保持統一,想和寫一旦存在時間間隔,就會打斷思考的內容,延緩反應速度,造成寫作障礙。二是缺少寫的機會。初中作文課一週安排一次,有的學校兩週才安排一次作文課,遇到考試的時候,教師也會把作文課變為習題課,學生真正能夠寫作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因此,增加中學生寫作機會應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應該在每講完一篇課文後就給學生布置一個與課文相關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在寫作前結合課文多思考,多總結,然後在既定的時間裡完成寫作任務。經過大量的寫作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和寫作能力必然會得到很大提升。

  三、初中作文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中學生正處於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常常表現得較為敏感。此時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寫作以批評為主,無疑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學生會感到失落焦急,對寫作的熱情急劇下降,甚至於畏懼作寫作,把寫作當成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要以表揚鼓勵為主,無論學生的作文質量高低與否,教師都要善於發現文章中的閃光點。就如人的長相一樣,再醜陋的人也必定有其美麗之處,寫作也是這個道理。也許學生在作文的整體佈局上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是其景色描寫得惟妙惟肖;也許學生的作文偏離了寫作主題,但是其表現手法卻運用得恰到好處。教師要善於抓住作文中的亮點,給學生真切的肯定,並委婉地指出問題所在,讓學生在積極樂觀的心態中接受自己的不足,揚長補短。這樣既可以找到問題,又不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做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總而言之,教師只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脫離壓抑的課堂,走進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並結合生活實際多讀多說,多寫多練,學生必然會提高寫作熱情,達到“思如泉湧筆生輝“”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