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禮儀常識> 春節遵守的文明禮儀

春節遵守的文明禮儀

春節遵守的文明禮儀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春節正是對孩子進行親情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的大好時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春節遵守的文明禮儀,歡迎閱讀借鑑。

  春節是親人們大團圓的節日,正可以利用這一機會讓孩子體味親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培養孝心、感恩之心。

  根據傳統,晚輩要向長輩拜年,以表達對過去一年養育的感謝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頭上的問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還可以讓孩子透過一些實際行動來表達感情。比如,飯後洗碗擦桌,幫老人削個蘋果剝個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間,與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親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來的。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既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又能讓他們享受到自己的行動營造出來的親情氛圍。

  春節期間,孩子們會跟著爸爸媽媽去探親訪友做客人,也會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受歡迎,春節期間,可以來一個“文明禮儀強化培訓”。

  文明禮儀常識

  第一部分:見面

  1、“尊位”的基本習俗

  “尊位”是在生活禮儀中表達尊敬的重要環節。在不同的活動中,“尊位”各有不同。

  中國傳統的做法是“以左為尊”,將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側,以示尊敬。我國古人認為“左吉右兇”,《禮記》中說:“左為陽,陽,吉也,右為陰,陰,喪所尚也”。在我國漢代,尊位是根據方向確定,其中“東向”座位最尊(即坐西朝東),其次是“南向”座,然後是“北向座”,最後是“西向”座。

  2、乘車時,哪個座位是“尊位”?

  以五座小臥車為例,“尊位”的確定主要依據司機的身份而定。

  如果司機是專業司機,不具備主人身份,則後排右側靠窗的座位是“尊位”,其次是後排左側靠窗處,再次是副駕駛,最次是後排中間的座位;

  如果主人是司機,則“尊位”在副駕駛座位,其次是後排右側靠窗處的座位,再次是後排左側,最次是後排中間。

  3、迎、送賓客的.禮儀細節

  迎接賓客時應該注意:起身相迎、雙目相視、熱情而有禮。

  送賓,特別是重要賓客時應該注意:要特別注意目送賓客遠行離去,如果可能要完全從視線中消失,這樣才能達到送賓之意。不能馬上抽身返回,或者立即從事其它事務,否則會被視為無視或敷衍。

  作為賓客,在離去時,要注意回頭招手示意。表示感謝。如果是乘車離去,應搖下車窗揮手示意。

  4、初次見面禮節

  自我介紹:一般而言,年少的應向年長的、男士應向女士先主動自我介紹。聽者應認真記錄對方的資訊,特別是姓名等。

  給他人介紹:介紹者應對將要介紹的人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比較準確和清楚的瞭解。一般而言,應該將年少的人先介紹給年長的人,將男性先介紹給女性,將未婚者先介紹給已婚者。被介紹雙方要面帶微笑,目前注視被介紹的對方,專心聆聽介紹內容。如果是一對一介紹,應從座位上起身站立表示敬意。

  5、如何與初次見面的人交換名片

  東方人非常重視遞送名片的禮儀。遞送時不但應面對遞送的物件,必要時還可以站立欠身,並且儘可能雙手遞送,名片上的文字朝向對方。如果對方是外國人,還應將外文字面朝上。

  收到名片要先詳細輕聲閱讀,必要時重複或者讚頌一下其中部分內容,然後恭敬地放入名片夾、筆記本或錢夾中,或者順序排放在桌面上,以便使用。避免將名片隨意扔在桌面,或放入後褲兜。

  6、握手

  握手是當今社會交往中運用最廣泛、最頻繁的一種致意禮儀。握手時一般由長者、女士、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起立,目光注視對方,面帶微笑(嚴肅或傷感的場合,應表現出嚴肅或傷感之情),用手適當,應是真“握”,而不是“碰”手,上下輕搖三至五秒種。

  握手時注意:一般情況應摘下手套;應避免用溼手、汗手、髒手與人握手,剛上衛生間也不宜與人立刻握手;大多數伊斯蘭教國家,異性之間往往不握手。

  7、禮儀距離

  出於種種的原因,在潛意識中,每個人周圍都有自己的一個私人空間領地。這種“領地”的範圍,根據交往物件、個人生活背景、社會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總體來講,以身體為中心,大約半米左右之內的空間都有很大可能被潛意識歸為這個“領地”範圍。因此,與人交流應該保持這個半米左右的禮儀距離。這種禮儀的距離同時還避免了體臭等異味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以保證交流活動的成功進行。

  第二部分:餐飲禮儀

  1、用餐的開始

  一般有兩種方式可以表示開始。一種是主人舉杯致辭並提議大家乾杯,並以此宣告宴會的開始。這種致辭即可以是一、兩句表示歡迎、感謝等的祝酒詞,也可以是一段比較簡短的講話;另一種方式是主人請主賓用餐,或者為客人夾菜表示宴會的開始,其它人就可以跟進。

  2、用餐時的致辭與祝酒

  一般習慣於在宴會開始前就發表講話,客人也可伺機在主人講話不久進行發言。 祝酒一般在就餐前,或者至少在熱菜之前。祝酒時,往往主人先祝酒,然後由客人回應。

  祝酒詞方面,一般都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不宜長篇大論。

  3、餐具的用法

  中餐具與西餐具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兩點:一是碗,二是筷。中餐的碗可以用來盛湯、盛飯,在進餐時,可以手捧飯碗就餐。筷子則應注意要及時放回筷架,或者放在餐盤上。不能直接插放在飯中、菜裡。如果餐盤中有菜,筷子也擺放在盤上,則表明還在進行,沒有吃完。如果湯是單獨由帶蓋的湯盅盛放的,表示湯已經喝完的方法是將湯勺取出放在墊盤上,把盅蓋反轉平放在湯盅上。

  4、進餐禮儀

  進餐體現一個“讓”的精神。用餐開始時,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讓餐,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表示宴會開始。在進餐過程中,新菜上臺,一般先讓主人、主賓或年長者先用。

  夾菜時不應在菜盤中左挑右選,不能一次夾取很多。

  進食時,要細嚼慢嚥,閉口嚼食。吃菜喝湯時,要避免發出太大的聲音。喝湯吃主食時,可以端起碗。

  在有些海邊或打魚為業的地區,吃魚時不能翻動魚身;在有些地區,餐桌上的茶壺嘴不能對著人,而應衝外。

  5、入座禮儀

  入座時,主人首先請賓客入座,客人應待主人示意後入座,一般要同主人一起落座。陪同應等到主人或賓客入座後再座,座位分配應服從主人安排;

  一般陪同或低職人員在正式的會見、會談中,應靠椅面前部坐,應隨時起立。

  入座離席時,講究“緩坐緩起”。在宴會、會談等有臺桌的場合,最好遵循左進左出的出入方式。

  女士乘坐小臥車時,應先坐在車位上,然後將腿腳收進車內。

  男士乘坐小臥車時,應先把一條腿邁進車內坐下,再將另一條腿收進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