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6篇

科學教案

有關科學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透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積木、塑膠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膠瓶等;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匯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輕放入水中,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如果桌子、衣服溼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1)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3)幼兒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四)活動結束。

  三,活動延伸我們已瞭解很多東西沉與浮,,大家回家去看看還有什麼東西沉下去與浮起來。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彙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們看看手腕上的表就知道幾點了,在我們看錶的時候小朋友就很好奇,為什麼同樣的表,大人們在一會兒說六點了一會兒又說七點了。小朋友對時鐘的好奇,加上到了大班的年齡,認識時鐘也是必要的,所以設計了這次的滴答滴答轉不停的科學活動。本次活動主要透過遊戲來讓幼兒初步認識時鐘,並能讀出整點。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鐘面的構造和特點。

  2、學習辨認整點。

  3、體會遊戲時的快樂活動重點:能夠認識時鐘並能初步讀出整點活動難點:學習辨認整點活動準備:時鐘一隻,1——12的數字胸飾活動過程:

  一、引入師:今天,老師帶來了12個數字寶寶,一會兒哪位小朋友表現好,我就講給他一個數字寶寶,有數字寶寶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師先玩遊戲。師:今天呢,老師讓小朋友猜個謎語,聽好咯:有方也有圓,指標告時間,時針轉兩圈,開始新一天。小朋友猜猜這是什麼?

  二、瞭解時鐘的特點,學會辨認正點。

  1、對,是時鐘,老師今天拿來一個時鐘,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老師手上的這個時鐘,然後用你們的話告訴老師,時鐘是什麼樣子的?鐘面上有什麼呢?想好了的小朋友就請你舉手回答吧!

  2、學習認識整點。(不懂的小朋友可以舉手問老師)

  三、製作作息時間表格老師準備一個統計表格,統計幼兒的作息時間,用時鐘來表現。師:我早晨看見有小朋友遲到了,我們製作一個我們丫二班的時間表吧!那樣我們就可以避免遲到啦!我們呢也就是一位有時間觀念的大朋友了。

  事項 時間(鐘錶) 時間(數字) 起床 上學 上課 午餐 午睡

  四、遊戲:滴答、滴答幾點鐘

  1、請12名幼兒戴上1—12的數字胸,圍成圓圈扮成鐘面;教師站在圓心扮指標,並隨著幼兒有節奏的“滴答,滴答……”聲順時針旋轉。當聲音停止時,教師隨即伸出兩臂指向圈上的兩位幼兒(其中一位是12,另一位是券商任意一幼兒)。請大家說說現在幾點了。

  2、當幼兒熟悉遊戲後,指標的角色可由幼兒來擔任。

  《滴答、滴答轉不停》活動反思:活動時間要控制

  觀察記錄

  本次活動,我首先用謎語的方式引入,然後和小朋友探討鐘面的結構特點。大暴雨說:“鐘面有12個數字”,寶寶說:“鐘面有兩個指標(不要求掌握秒針),然後教小朋友認識整點。活動的第一部分就結束了,接下來我們制定了丫二班的時間表,一起討論幾點起床、上學、上課、午睡、午餐,然後指定一個時間表,在制定時間表的時候鞏固小朋友對於整點的學習,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是遊戲活動“滴答、滴答幾點鐘”,對於整點的學習小朋友基本都學會了。

  分析與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仔細地回想了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的參與程度比較好,可能和老師的獎勵有關,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保留。但是在最後的遊戲環節,由於時間不夠,就玩了一輪,有的小朋友就沒有機會在課堂上玩,感覺很失落

  調整思路

  1、將遊戲的環節留到接下來的遊戲活動時間中

  2、或者調整時間,減少開始的鐘面結構的探討時間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骨骼有初步的認識,產生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2、小組合作制用骨架,有保護骨骼的初步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體骨架模型,廢棄的X光片;

  2、大白紙,雙面膠,小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DODO問小朋友,它為什麼東歪西倒不能站起來與你們一起玩?

  二、捏捏你的骨頭。

  1、請你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捏到什麼?

  2、你們還能在身體的其它哪些地方摸到硬硬的骨頭?和好朋友一起說說。

  3、原來骨頭支撐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要是沒有了骨骼,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呢?

  三、骨頭有哪些?

  1、出示人體骨骼圖:

  師小結:人身上一共有200多塊骨頭,正是由於它們連線在一起,頭上有頭骨,我們小朋友張開嘴巴靠的是頜骨,還有手骨、腿骨,我們做事走路都要靠它們,彎彎腰,那一節一節的是脊椎,摸摸我們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腳上手上還有手骨、腳骨,正是由於這麼多骨頭在加上骨關節連在一起,讓我們變成了一個能動、能跳、能講話、能做許多事的本領很大的人。

  2、骨頭這麼重要,那我們怎麼保護它呀?

  不能劇烈撞擊,不然會骨折斷裂。多吃含鈣的東西,像牛奶、骨頭湯……多運動,這樣小朋友骨頭的本領會越來越大……

  四、我的骨頭這模樣。

  1、觀看X光照片,找出是人身體上啊一部位的骨頭

  如果不小心骨頭受傷了,那我們要到醫院裡去X光照,看這就是骨頭的照片,能找得到哪裡是骨頭嗎?我這裡有許多張骨頭的照片,你們能猜猜看,這是人身上哪個地方的骨頭?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猜猜看。

  2、師示拍手臂的骨頭照片。

  我現在也來給這個娃娃的骨頭拍張照,我想給他手臂的骨頭照相,看我把白紙剪成一條後放在娃娃手臂上貼在胸口,哇,照片拍好了,你們想不想也給骨頭拍照呀?

  3、引導幼兒用剪貼並測量長短的方法,給娃娃身體上照相不過和好朋友一起給娃娃骨頭拍照的時候要當心,別剪到手上噢。

  4、幼兒展示自己貼出來的骨架,並講講貼了哪些骨頭。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對於自己的身體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為此我們產生了“有用的身體”這一主題活動,為幼兒創造了一個學習一情境,幫助他們瞭解身體。本次活動是這一主題背景下的一個子活動:骨骼啥模樣。透過活動使幼兒對骨骼有初步的認識,產生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在小組合作制用骨架中產生保護骨骼的初步意識。

  那如何將內隱的骨骼以直觀的方式巧妙地外顯出來。首先,我請幼兒摸一摸,捏一捏自己身上的骨頭,感覺到骨頭是硬硬的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出示骨骼分佈圖,將看不見的東西更直觀形象的顯現在幼兒面前,並請幼兒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骨頭。其次,我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看X光片,他們互相爭議、探討最後猜出這是身體上哪部分的骨頭。最後,二二合作,用剪貼白紙條的方法給娃娃照張“X”光片,在照“X”光片的時候,幼兒透過在娃娃身上測量確定骨頭的長度;骨頭間的相互比較,確定哪塊骨頭是要粗一些的,並用一個圓圈作為骨關節將骨頭連線起來。幼兒在剪貼中一方面獲得了成功感,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們探索骨骼的興趣。

  本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一直是高漲的,但如果能在保護骨骼這一環節採用多媒體的形式,將一些易使骨骼受傷的現象用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將更易激起幼兒保護骨骼的情感。

  小百科:骨頭骨組織由活細胞和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混合構成,正是這些礦物質使骨頭具有堅實的物性。骨頭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長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顱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規則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兩種組織構成:堅硬的密質骨在外,多孔的松質骨又稱海綿骨在內。長骨中的大腿骨,或稱股骨,中間填滿稱為黃骨髓的脂肪。

科學教案 篇4

  運動著的世界

  教學目標:

  1、能夠提出三個以上自己感興趣的有關運動的問題。

  2、能夠從提出的問題中選出自己認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並能說明自己選擇的理由。

  3、能夠透過多種途徑查閱到一隻三角有關物體運動的資訊,並且能製成資料卡片。

  4、能夠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種運動形式的奇妙。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提出有關運動的問題,學習查閱資料製作卡片。

  教具準備:反映各種物體在運動的.圖片和錄影資料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播放運動錄影

  談話:風在吹、水在流動、人在走路、魚在游泳,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著的世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給學習《運動著的世界》。(板書課題)

  評:通過錄像引起學生探究運動而你的興趣。

  2、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的物體具有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在生活中你們知道哪些物體在運動?他們是怎樣運動的?

  學生討論,彙報討論結果。

  你們還能舉出那些有關物體運動的例子?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嗎?學生討論,彙報討論結果。

  關於物體的運動,你們還想知道什麼?把它們記錄下來,並且在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上作出標記。學生思考,並且記錄自己的問題。

  學生彙報,幫助學生意識到關於運動有許多問題,也許我們今天還不能夠很好解決,但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大,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許多問題的答案將會被發現。

  評: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說出更多的物體的運動形式。

  指導學生學習蒐集有關運動資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運動的知識嗎?那麼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蒐集有關運動的資料。你搜集資料嗎?你有什麼好方法?

  學生討論蒐集資料的方法,彙報討論結果。

  鼓勵學生透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收集材料資料,教師可以結合自己查閱資料的經驗,把自己在報紙上說晚上和網路上查閱資料的經驗與同學交流。比如,如何透過標題查閱資料,如何進行快速閱讀,教師要特別對學生如何在網上查閱資料、選擇資訊進行指導,並要提醒學生及時將有用的資訊記錄下來。

  你知道怎樣記錄蒐集來的資料嗎?你有什麼方法?

  評:知道學生在網上查閱資料的技巧。

  教師指導:把自己才查閱到的資料記錄下來並製成卡片是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請你參閱書中的資料卡片和自己設計一個資料卡片,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看看誰設計的資料卡片最好!

  學生討論並設計資料卡片格式。

  請你在下課後收集有關物體運動的資料,並且把它做成資料卡片,看看誰製作的資料卡片最好!誰的資料最完整、最準確!

  評: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資料卡片的設計和製作過程,讓學生體驗到獨立完成資料卡片製作的樂趣。

  3、本課小節: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4、板書設計:

  課後小記:

  有了問題之後,還要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已經找到了,那麼該如何來實施呢?小朋友被難住了。此時小小的挫折與剛獲得的成功體驗形成了一個小小的落差,促使學生要找到驗證假設的方法。這就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習成為他們的一種內在需要,他們渴望教師給予幫助。教師在此時介入指導,對學生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會很珍惜這種幫助的,這比老師提前灌輸給他們要強得多。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瞭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護骨骼、促進骨骼生長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圖

  文字卡:支撐、保護;好習慣、有營養;

  三、活動過程:

  (一)我的支架

  1、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小學生是怎樣坐的?是什麼讓我們的身體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頭,捏上去什麼感覺?(硬硬的)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頭?

  4、小結:骨頭長在皮膚和肉的裡面,我們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種機器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骨頭。

  (三)看X光片,認身體部位(腿部、胸部、腳部)

  1、這裡有幾張X光片,你能認出這是什麼地方的骨頭嗎?說說它們的樣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訴幼兒骨骼的名稱。

  2、你還知道身上有哪些骨頭?

  (三)人體骨骼。

  1、看了這張圖,你能知道些什麼關於骨頭的知識?(老師可先示範:看了這張圖,我知道人的手臂由兩部分骨頭組成,上面一根、下面兩根)

  引導幼兒關注: 腿部、頭部、胸部、腹部、手、腳

  2、對你不知道的地方提問,相互解答或老師解答。

  3、人體有這麼多的骨頭,骨頭有什麼用呢?(支撐身體、保護內臟)

  出示文字卡:支撐、保護

  小結:有的骨頭能支撐我們的身體,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頭;有的骨頭能夠保護內臟。比如:肋骨

  做幾個動作,感受骨頭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覺骨骼的保護作用:頭蓋骨、肋骨。

  4、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骨頭,到底有多少塊骨頭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數一數圖,估計一下。

  大人有206塊,為什麼有那麼多?看看手骨圖,知道人體的有些部位是有許多小骨頭組成。

  小朋友的骨頭在不斷地長

  4、骨頭在長,會有什麼變化呢?(長長、合併、變硬)

  (三)讓骨頭長得好

  1、怎樣讓骨頭長得好?

  2、如果骨頭受傷了,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受傷?

  3、師幼共同小結,提升:喝牛奶、曬太陽、運動、坐得直、站得穩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春夏季是易發病的季節,也是容易感染細菌的季節。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因勢利導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今年,出現了手足口疾病,而且情況非常嚴重,如何對幼兒進行愛清潔,講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對防範疾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就顯得十分重要。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愛清潔的活動,如:有趣的肥皂、洗手、漱口等活動。《有趣的肥皂》這節活動是透過讓幼兒玩一玩、摸一摸、做一做等方法,讓幼兒瞭解肥皂的外形特徵及它的用途,並瞭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確洗手的方法。在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及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建立良好的的衛生保健常識,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用肥皂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2、透過幼兒的自主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徵及用途。

  [活動準備]各式各樣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各種舊玩具、舊手絹等;吹泡泡玩具瓶(與幼兒人數相等);“我愛洗澡”音樂及磁帶、錄音機;盛玩具的小筐若干;乾淨毛巾(與幼兒人數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個,小方布一塊,剪好的小紅星若干。

  [活動過程]

  1、《我愛洗澡》音樂,老師與幼兒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1)老師吹泡泡引起幼兒興趣。

  (2)出示肥皂並請幼兒描述。(請幼兒自由發言)(3)出示多種多樣的肥皂,讓幼兒觀摩。老師引導幼兒觀察肥皂形狀、顏色、氣味,並用手摸摸,說出感覺。(幼兒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

  2、幼兒自由玩肥皂、髒玩具等,老師引導幼兒尋找肥皂的小秘密。(幼兒在玩中發現肥皂的小秘密:用手搓能產生泡沫,能溶在水裡、能使髒東西變乾淨……)。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老師適時獎勵。

  3、引導幼兒正確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兒講衛生。

  老師:孩子們,誰來告訴我你平時是怎麼樣洗手的?幼兒講述自己洗手的方法。老師:“想想怎麼樣才能把我們的小手洗的更乾淨?”(與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4、幼兒自由吹泡泡,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把各種玩具用清水沖洗乾淨

  [活動點評]此次活動幼兒對“玩肥皂”極感興趣,透過自主的探索,發現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裡,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藥味,搓在手上會起很多的小泡沫,能除菌……玩玩樂樂中瞭解了肥皂的用途,並學會了如何正確地用肥皂洗手。活動過程中發現:

  (1)個別幼兒只顧玩玩具而忽視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對此,教老師應適時引導;

  (2)用肥皂洗塑膠玩具不太合適。其次,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儘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灑到地面上,培養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附兒歌:洗手歌小朋友,來洗手,捲起袖,淋溼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裡洗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