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1

  一、活動目標

  (一)透過親自實驗和遊戲來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壓力等,知道空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二)激發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

  (三)瞭解霧霾天氣,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瓶子、紙團、玻璃杯、蠟燭;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科學小實驗: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紙團吹進瓶子裡?

  2.介紹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於瓶口的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裡吹,能否吹進。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觀看影片總結為什麼吹不進。(空氣的壓力)

  (二)實驗二:不吹自滅

  1.師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師指導。

  3.小結:空氣裡有燃燒需要的氧氣,氧氣沒了蠟燭自然熄滅

  (三)總結討論

  1.空氣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2.空氣的重要性: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離不開空氣。

  (四)瞭解霧霾天氣

  1.什麼是霧霾?

  2.霧霾天氣哪裡來?

  3.霧霾對人類的影響。

  4.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不斷探索中感知空氣的存在、隱藏、壓力等,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2、鼓勵幼兒質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水,紙杯,塑膠袋,瓶子,罐子,海綿,蠟燭,吸管,肥皂水。

  活動過程:

  1、集中討論:空氣在哪裡?你看見了嗎?

  出示塑膠袋,裡面有什麼?遊戲:找空氣(空氣存在實驗)

  交流發現,老師總結:到處都有空氣,空氣看不見,摸不著。

  2、空氣到處都有,空氣還有很多秘密,一起來找找。

  (請幼兒可以先觀察一下桌面上提供的實驗材料,以滿足其好奇心)

  u空氣佔有實驗(集體做):

  實驗一:將空杯子放入水中,觀察現象?

  實驗二:將紙團塞在杯底,在放入水中,觀察現象?

  引導幼兒及時記錄觀察結果,交流分享:空氣會佔有空間(動力)。

  再試一下,實驗三:將塑膠袋套在瓶口,瓶底弄穿,放入水中,觀察。進一步理解。

  u空氣隱藏實驗(分組做)

  實驗一:不吹自滅。請一個幼兒做,其他幼兒記錄。

  實驗二:將塑膠袋,海綿,方糖等放入水中,觀察結果?泡泡代表什麼?

  總結:空氣會隱身。

  3、找出記錄較好的,讓幼兒總結空氣的秘密:空氣存在著,到處都有,看不見,摸不著,有壓力,動力。

  延伸:空氣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3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生活中空氣無處不在,空氣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但是空氣又是看不見、摸不著,很抽象的東西。《綱要》中指出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並使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空氣的秘密》,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目標:

  1、瞭解空氣的特徵和重要作用。

  2、能與同伴合作探究,並嘗試記錄。

  3、對空氣的秘密感興趣,樂意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重點:

  瞭解空氣的特徵和重要作用。

  活動難點:

  能與同伴合作探究,並嘗試記錄。

  活動準備:

  教具:氣球一個,記錄表一張,吹泡泡玩具一個、PPT《空氣的秘密》。

  學具:

  1、透明塑膠袋、吸管每人一個。

  2、裝水的箱子4個、裝有毛巾的水杯2個、記錄表3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氣球,吸引幼兒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一)瞭解空氣特點。

  1、幼兒自由嘗試在活動室的任意地方抓空氣。

  2、交流小結:空氣無處不在,到處都有。

  3、圍繞空氣展開討論:空氣是什麼顏色?什麼氣味的?

  (二)探索空氣的重要作用

  1、人需要空氣

  (1)小實驗:用吸管在水裡吹一吹,發現什麼?

  (2)捂住口鼻,體驗沒有空氣的感覺。

  2、哪些東西也需要空氣?

  3、空氣的本領

  分組實驗:《毛巾溼了嗎》

  三、結束部分

  到戶外玩吹泡泡的遊戲,進一步探索空氣的秘密。

  延伸活動

  1、將活動材料投放在科學區,進一步探索空氣的秘密。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查閱資料,瞭解空氣被汙染的情況。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4

  設計意圖:

  本活動選取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氣作為載體,讓他們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空氣的存在。透過實際感受,知道空氣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條件,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大班階段重在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探索興趣,運用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動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探究興趣,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

  教學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儘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嘗試的機會,每一環節都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無拘無束地參與討論,大膽嘗試,獲得經驗。

  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的特徵: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瞭解空氣的重要性。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能積極主動與同伴合作、討論、實驗,共同佈置科探區域環境。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透明塑膠袋。

  2.每組提供:裝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紙片、毛巾、記號筆、彈珠、裝水的盤子、蠟燭、打火機、硬幣。

  3.教師示範圖示、畫板四塊、記錄表格共八張(二張/四組)。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教師空手抓空氣。

  你們猜,我在幹什麼呀?你也來試試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2.幼兒自由嘗試抓空氣。

  3.教師示範裝空氣。

  出示塑膠袋:我有一個寶貝(塑膠袋),我用這個寶貝試試能不能抓住空氣。

  誰也想試試?(啟發幼兒嘗試用工具來抓空氣。)

  4.幼兒自由嘗試抓空氣。

  現在你們每個人來拿一個塑膠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氣,待會告訴我:你的空氣是在哪裡抓到的?(暗示幼兒:空氣無處不在。)

  5.圍繞空氣,展開討論。

  你的空氣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氣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味道的?

  請所有幼兒一起聞一聞、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氣特徵(無色、無味、無形狀、摸不著、看不見)。

  (提問步步展開,讓幼兒瞭解空氣特徵。)

  二、遊戲“身體需要空氣

  1.教師以空氣的身份說:雖然我無色、無味、摸不著、也看不見,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東西都離不開我!你們相信嗎?現在請小朋友跟我一起玩個遊戲:閉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麼感受?(呼吸困難、很不好受……)

  張開嘴巴,放開手後有什麼感受呢?(舒服一點……)

  (教師以激趣的方法開啟幼兒,幼兒透過共同遊戲,發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看來我們的身體需要空氣,沒有空氣我們就無法呼吸了。

  2.還有什麼東西需要空氣呢?(請1-2名幼兒回答。)

  3.幼兒自由分成四組,討論並記錄。

  我們來個比賽,四人一組來找一找“誰需要空氣”,你可以自己動腦筋想,也可以到我們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麼東西需要空氣。找到後就把它們畫在記錄表上,比比哪組找到的東西最多,好嗎?(與原有主題環境互動。)

  4.討論:請每組幼兒介紹畫好的記錄表。(幼兒協商討論、參與積極。)

  三、魔法空氣

  我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空氣在發揮作用。而且空氣還有魔法哦!它能讓很多東西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你們相信嗎?(教師積極主動地發起與幼兒積極主動地發起並重。)

  (一)教師出示實驗示範圖介紹實驗材料,講解實驗要求,並將圖示張貼在表上,供幼兒在表格上作記錄。

  1.空氣能讓水不從杯子裡流出來。誰想嘗試一下它的本領?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實驗材料:空杯子、硬/薄紙片、水、盆。)

  3.集中討論、分析實驗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小結:在這個實驗裡,空氣沒有從上往下壓,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紙片,氣壓很強,壓住了水,讓水不能從杯子裡流出來。薄紙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氣託不住。而厚紙片不能持續很長的時間,因為紙片會被水泡軟。(幫助幼兒總結成功經驗。)

  (二)教師出示實驗示範圖,幼兒再次實驗

  1.空氣還能讓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溼呢!想不想試試?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實驗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討論、分析實驗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小結:杯子裡看起來什麼東西都沒有,其實除了毛巾,空氣佔滿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時,水進不去,毛巾不會被打溼。如果你是斜放到水裡的話,水就會把裡面的空氣擠走,再把毛巾打溼。(幫助幼兒總結成功經驗。)

  (三)實驗“取彈珠”

  1.有個彈珠掉到水裡去了,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把彈珠拿出來而保證手不被打溼?誰能幫幫我啊?(幼兒:用夾子夾、戴手套……)

  師:可是我現在沒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這些材料:蠟燭、打火機、杯子、水、硬幣。不知道誰能用那些材料幫忙,幫我把彈珠取出來而保證手不會被打溼?

  2.幼兒分組嘗試實驗,教師不引導幫助,設定懸念讓幼兒探索。(設定足長為科探區作準備,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

  四、師幼共同佈置科探區

  我們把這個實驗的材料放到探索區去做實驗,我們一起想辦法找答案。

  我們一起來佈置“空氣的秘密”吧!你們需要老師幫忙嗎?(以幼兒為主,充分考慮他們的需要。)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5

  活動目標:

  1、透過親自實驗和遊戲來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壓力等,知道空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激發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實驗的興趣。

  3、瞭解霧霾天氣,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瓶子、紙團、玻璃杯、蠟燭;課件

  活動過程:

  一、科學小實驗: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紙團吹進瓶子裡?

  2、介紹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於瓶口的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裡吹,能否吹進。

  3、幼兒操作,師觀察指導。

  4、觀看影片總結為什麼吹不進。(空氣的壓力)

  二、實驗二:不吹自滅

  1、師介紹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師指導。

  3、小結:空氣裡有燃燒需要的氧氣,氧氣沒了蠟燭自然熄滅

  三、總結討論

  1、空氣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2、空氣的重要性: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離不開空氣。

  四、瞭解霧霾天氣

  1、什麼是霧霾?

  2、霧霾天氣哪裡來?

  3、霧霾對人類的影響。

  4、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

  活動反思:

  《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無處不在的空氣,在幼兒眼中蘊含著許多“小秘密”,空氣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空氣的秘密》這一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霧霾天氣更是難以理解,但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環保教育又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這個知識點是個難點。對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過程中以“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和“不吹自滅”兩個小實驗進行探索,實驗一是“放在瓶口的紙團能用嘴把它吹進瓶子裡嗎?”,這個環節根據幼兒的經驗覺得非常容易吹進瓶子裡,而結果卻讓幼兒很吃驚,不管是使勁還是輕輕吹都無法把紙團吹進瓶子裡,從而在親身體驗中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壓力;實驗二是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觀察瞭解空氣中有燃燒需要的氧氣。這兩個環節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

  最後環節,抓住了今年的社會關注點“霧霾”,雖然“霧霾”對我們南方城市來說是少見的,可以說對我們而言是較遙遠的,但在現代社會里對治理霧霾又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本次活動後半部分從瞭解什麼是霧霾?霧霾天氣哪裡來?到霧霾對人類的影響。最後討論對霧霾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這幾個環節中讓幼兒多方位瞭解關注“霧霾”,讓幼兒知道從小這樣做的重要性,達到對幼兒從小進行環保教育的效果。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大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學空氣的秘密教案6

  【教材分析】

  世間萬物都離不開空氣,空氣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大班幼兒對生活中的有趣現象充滿好奇,經常玩一些與空氣相關的小遊戲,在玩中很多問題會引發他們的猜想,如:為什麼塑膠袋會鼓起來?裡面到底有什麼?一連串的“為什麼”激發了幼兒探究“空氣”奧秘的興趣。為了讓幼兒親身感知到空氣的存在,本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在操作實踐中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流動的特性,探索空氣的`秘密,體驗空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的作用及會流動的特點,瞭解空氣流動形成了風,空氣能傳播各種氣味,空氣壓力作用能產生各種有趣的現象。

  2.能運用吹、扇、裝、聞等多種方法探究、發現空氣的存在,主動探究、自主發現空氣是有力量的。

  3.萌發“從我做起,淨化空氣”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大型吹氣玩具(如塑膠吹氣動物)、塑膠袋、氣球、吸管4?5根、水1盆、硬紙板等每組1張、空氣清新劑1瓶。

  2.“幼兒學習材料”——《身邊的科學》。

  【活動建議】

  1、玩遊戲“親親小臉蛋”,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迅速開啟大型吹氣玩具的氣孔,對著幼兒的小臉蛋輕輕放氣,引導幼兒體驗氣流吹在臉上的感覺。

  提問:臉上有什麼感覺?猜一猜,是誰在親你的小臉蛋兒?

  2、引導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尋找空氣,感知空氣的流動。

  (1)提問:你知道空氣在哪裡?你用什麼辦法證明它的存在?引導幼兒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尋找空氣。

  (2)用塑膠袋找空氣。將塑膠袋張開口,然後猛地紮緊,塑膠袋鼓了起來,說明空氣跑了進去。

  (3)用氣球找空氣。吹氣球,氣球鼓了起來,說明空氣跑了進去;將氣球對準幼兒的臉蛋慢慢放氣,幼兒會感到一陣風,這說明空氣又跑了出來。

  (4)用吸管找空氣。將吸管在空中吸一下,迅速插人水中,產生的泡泡說明空氣來過了。

  (5)用硬板找空氣。對著硬紙板吹氣、吸氣,臉上會有一陣風吹過,這就是空氣流動形成的風;扇動硬紙板,請幼兒再次感知空氣的流動與存在。

  小結:原來空氣就在我們身邊,空氣無處不在。

  3、引導幼兒透過嗅覺感知空氣流動能傳播各種氣味。

  (1)請幼兒感受空氣的流動為生活帶來的芳香氣味。

  在活動室裡悄悄地噴上空氣清新劑,引導幼兒聞一聞、說一說:你聞到了什麼氣味?你最喜歡空氣為我們帶來哪些香味?如:花香、飯菜香、糖果香、水果香……

  小結:原來空氣是流動的,能夠為我們傳播各種氣味。

  (2)請幼兒回憶生活中遇到過的難聞的氣味,討論出現難聞氣味的原因,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提問:生活中你有沒有聞到過難聞的氣味?出現難聞氣味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減少這些難聞的氣味?

  小結:空氣的流動也會傳播難聞的氣味,如工廠煙囪冒出的煙味、垃圾味、農藥味……這是因為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汙染了空氣。保持空氣新鮮的方法有很多,如不隨便扔垃圾、不亂排放髒水、多植樹種花、少開車多步行……

  4、瞭解空氣的作用,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1)請幼兒閉上嘴巴,捏緊鼻子,感受憋得喘不動氣的感覺,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會喘不動氣。

  小結:因為身體裡缺少空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覺,說明人離不開空氣。

  (2)幼兒經驗遷移:除了人類需要空氣外,還有什麼也需要空氣?

  小結:除了人類需要空氣外,動植物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事物都需要空氣。

  5.引導幼兒完成實驗“倒不出來的水”、“浸不溼的手帕”,感知空氣是個“大力士”。(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紙,邊講解演示邊引導幼兒討論。

  先往玻璃杯裡倒滿水,蓋上卡紙,然後把杯子倒過來。

  提問:會有什麼現象發生?鼓勵幼兒大膽猜測並動手操作實驗。

  小結:將卡紙蓋在倒滿水的杯子裡,把杯子倒過來水也不會倒出來。

  (2)出示一個放有手帕的空杯子,引發幼兒猜想。

  提問:如果把杯子扣到盆中,手帕會不會溼?為什麼?

  鼓勵幼兒動手嘗試,要求幼兒把手帕塞到杯底,杯子要垂直放到水中。

  小結:杯中充滿空氣,當杯子垂直放入水中時,杯子裡的空氣把水頂了出來,所以杯中的手帕不會溼。空氣可真是個“大力士”!

  【活動延伸】

  結合《身邊的科學》第11頁,引導幼兒繼續探究、記錄空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