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1

  一、指導思想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體。基礎課程指出,應在語文課堂進行探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並在其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本課的教學設依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條件,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擬人故事法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有創造性地進行文字學習。

  二、教學背景分析

  本班學生因為生源流動性過大而造成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學生本身素質條件有限,主動學習能力較差,見識面窄,口語表達能力不強。針對這一現象,我將在本節課採用興趣調動法,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結合本課擬人手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我採用課件的圖片和聲音吸引學生,讓他們在增長見識的同時產生好奇心理,以一種身臨其境的方式產生自主的探究心理。能為蟋蟀先生出什麼謀劃,幫什麼忙,這將成為學生自發學習的動力。動物是學生的所愛,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在心底的憐愛裡自然而然地有種說話的慾望。而我課前的隨意性談話,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放鬆學生心理,能給學習程度偏差的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形成一種學習氛圍。而這之前的《鯨》以及四年級時學習的《麻雀》等文章,已經給學生奠定了一定的動物知識,我將在這種基礎上採用對比和提示的方式進行分析學習。本節課為該課第1課時,主要學習課文總體內容,我採用分三步走的方式進行交叉學習,打破傳統的逐段學習法,達到讓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的:

  1、過學習課文,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熟悉這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學習本文寫作方法,知道擬人、比較、比喻等說明方法。

  3、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過程。

  教學難點:

  人文理解,從蟋蟀的身上學習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獎品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互動交流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今天的打扮怎麼樣?誰來評評看?(學生自由評議,老師引導學生在評議時說出理由和根據。)

  是啊,對他人的稱讚,有時候真的是最好的禮物,但必須知道,有藝術的稱讚才是美好的。今天我們一起看看,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是怎樣稱讚蟋蟀的?(板書“蟋蟀”)

  這一環節的設計著重於學生的口語表達與交際練習,在不露痕跡的對話練習裡放鬆學生的心理壓力,滲透語文來自生活,生活即是語文的觀念。

  (二)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1、按教師平時要求,自讀完課文後完成相應的自然段劃分、生字詞圈畫、不理解處做記號的自我練習。

  2、課件出示生字詞,進行學習效果檢查,之後臨時聽寫詞語“慎重”和“隱蔽”,目地在於指導學生注意“慎”字各“蔽”字的筆畫和筆順,幫助學困生學習記憶這兩個生字。

  驟雨隱蔽住宅丟棄乾燥住址慎重樸素挖掘搜尋

  鉗子整修隨遇而安毫不可惜隧道研究耙掃粗糙巢穴

  2、找出課文裡稱讚蟋蟀的句子。

  3、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指導朗讀句子。

  這一環節著重在引導學生初步的自學能力,學習從字、詞、句這些基礎知識去學習語文,掌握最起碼的語文工具與基礎。

  (三)課文內容學習

  (1)蟋蟀的選址要求

  1、擬人化引入課文內容:蟋蟀先生如何能獲得法布林這位大作家的讚譽,請讓我們看蟋蟀先生是怎樣經營他的地產業的。(課件展示卡通蟋蟀先生,並利用音樂背景做自我介紹“我的出名不光由於我的唱歌,還由於我的建築才能和我別具一格的住宅”。)

  2、他先找到規劃局,希望對方能按他的要求提供一個地皮,那麼蟋蟀先生會有什麼要求呢?請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請找到答案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並試著變成第一人稱方式加以述說練習。

  4、(課件出示蟋蟀先生與局長對話畫面)學生模擬蟋蟀先生和規劃局局長進行配音對話訓練,允許學生自由發揮,但老師要稍做提示,不要脫離主題。

  (2)蟋蟀住宅的挖掘過程

  1、那麼蟋蟀先生他們是怎樣建房的,讓我們一起到他們工地看看。學習課文第8至10自然段。

  2、初冬時候,暖烘烘的太陽照在身上,一向喜歡動物,特別是昆蟲的法布林先生站在洞口,饒有興致地看蟋蟀先生的動工過程,最後他都有些不耐煩了。為什麼?

  2、看完這個只有一個人的建築公司開工過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讓學生說說讀後感想,體會蟋蟀的吃苦耐勞精神。

  (3)蟋蟀住宅的特點

  1、房子建好了,我們一塊去參觀參觀蟋蟀先生的住宅,可好?學習課文第5至第7自然段。(板書“的住宅”)

  2、男女同學分句讀完後,請學生概括蟋蟀住宅的特點,可用自己的詞語表達,也可藉助課文裡的詞語進行表達。

  3、請學生把剛才表述過程中的關鍵詞語板書到黑板上。這一環節因為按事件發展過程學習,讓學生髮現作者寫作過程並不完全按照事件進展過程來進行,自己體會其中的寫作目的,不明之處,將留待下節課教師做具體解析,造成一個“帶有問號”的課堂質疑效果。

  4、拓展訓練咱們有幸隨著法布林先生的筆調認識了蟋蟀先生,並觀摩了他的整個地產業經營程式,你認為從一個商家角度來評價,你會給他什麼評價? (精明、精幹、實幹、勤勞、踏實……)蟋蟀公司為了加入現代市場競爭,現向社會徵集地產廣告語,有幸入選者,將獲得一份驚喜大獎。來吧,孩子們,別錯過良機喲!廣告語評選。(個別作品投影欣賞,時間若不夠則上交老師,下節課通報評選結果)這個環節的訓練著重在於拓展學生思維,把語文課延伸到生活實際裡,讓學生體會學習是為了運用,而生活處處是語文。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透過以上環節的課堂預設和準備,學生將為這節課的不同之處而顯出特別的興奮與新鮮。詞語的學習過程裡,我還會要求學生選用自己能理解的詞語口頭造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句子,既可以溫習課文內容,又可以提煉課文線索。課件的設計和擬人故事情節的設計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學生的表演慾望和表達慾望,也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了文章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而這樣的課堂,老師應該上得比較輕鬆,他只是一個組織者,一個串詞過渡的導演罷。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程式豐滿而不失靈動。這才是基礎教育所想實現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方式,這才是探究、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等15個詞語,摘抄把蟋蟀當作人來寫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4、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住宅、隱蔽等15個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2、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設計理念】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過程,學習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們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來越漂亮了。今天,我們就一塊來說說有關“住宅”的話題。

  (板書:住宅)

  誰來向大家誇一誇自己的住宅?

  (指名學生)

  說得真棒,看來你平時一定是一個善於仔細觀察的孩子。現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誰呢?

  板書:(蟋蟀)齊讀課題。讀了課題,有沒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學生質疑,師整理歸納。

  二、整體感知,解決問題

  1、生自讀課文,瞭解蟋蟀的住宅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要求:

  讀課文的同時自學生字、詞,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上記號。

  2、隨機檢查自學情況。

  3、解決問題:

  ⑴一般來說,我們人類住的地方叫住宅,動物住的地方,叫窩、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種昆蟲,為什麼這裡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⑵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的住宅為什麼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

  4、小組合作學習讀課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寫蟋蟀住宅特點的有關段落:

  每組派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⑴選擇住址方面:

  排水優良,有溫和的陽光,說明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板書:選址)

  ⑵住宅是什麼樣子的,找出有關詞語。

  (提示採用擬人的手法)

  ⑶住宅的特點有哪些,找出有關段落和詞語。(板書:特點)師小結,生齊讀5、6兩個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點。

  三、動手實踐,鞏固新知

  畫畫蟋蟀的住宅,並同桌間介紹一下。

  第二教時

  一、複習課文

  1、自讀課文,鞏固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2、本文圍繞蟋蟀的住宅寫了哪兩方面的內容。

  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畫出不理解的生詞,討論詞義:

  聯絡課文,學生理解哪個詞的詞義就講哪個詞,重點指導學習“隨遇而安”。

  ⑴隨遇而安,從字面看是什麼意思?

  (隨便找個地方就安頓下來)

  ⑵課文中誰喜歡“隨遇而安”,從哪兒看出的?誰不喜歡“隨遇而安”,從哪兒看出的?

  2、瞭解蟋蟀是怎麼建房的:

  ⑴作者分幾個層次來寫蟋蟀建房的過程?說說每個層次的意思。

  ⑵找出描寫蟋蟀建房的句子。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⑶作者能夠把蟋蟀建房的過程寫得如此生動具體,說明了什麼?

  (說明:蟋蟀──認真工作、堅持不懈、辛勤勞動;作者──仔細觀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這樣寫把本來比較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使讀者產生親切感,引起閱讀的興趣。)

  4、齊讀課文,整體梳理課文內容。

  三、歸納總結,掌握方法

  四、作業設計

  1、抄寫文中把蟋蟀當作人來寫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為題,用第一人稱介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過程。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隨遇而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擬人的習作方法。

  3、學習蟋蟀那種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透過重點句段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難點: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激趣匯入

  1、聯絡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

  2、教師引導:大家的家又美觀又溫馨,聽得老師都想去參觀一下了。不過老師這也有一間“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稱之為“偉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1、結合課前預習,解決生字詞,教師指導。

  2、請學生快速讀課文,思考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麼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它是怎樣修建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隻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

  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覆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

  (3)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1)小“蟋蟀”們彙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如何建造。

  (2)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

  3、再讀課文,談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請學生們展示課前蒐集成果。

  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於作者的相關資料。

  (2)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暢所欲言。

  (五)小結作業,收束課堂

  最後是本節課的小結作業環節,教師對本堂課的學習進行小結,一方面總結收穫,另一方面鼓勵學習積極性,為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課下則請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習性。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4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經過,讚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課文開門見山地引出說明物件。接著,從蟋蟀對住宅的選擇寫起,由內而外地寫出了住宅的特點。最後,具體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表達上,通篇採用擬人的手法,又運用比較、列舉數字、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蟋蟀的特點。課文生動而富有兒童情趣。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造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方法。

  3、有感情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經過。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

  四、教學難點:

  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見過蟋蟀嗎?知道它的俗名嗎?(也叫蛐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蟋蟀也有自己的家,有家就要有住宅。今天,我們學習《蟋蟀的住宅》這一課,就是講蟋蟀的住處的。(板書)“蟋蟀”兩字怎麼寫,老師忘了,誰幫老師一下?接下,學生說字形,老師板書“蟋蟀”,全班學生在手心上寫一遍。

  2、師:小傢伙雖小,但人緣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領?(好鬥、唱歌、建住宅)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評議,著重糾正字音和讀破句的地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導讀準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驟”是翹舌音,“擇”是平舌音。

  三、練習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幾段?

  2、討論分段。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討論。

  (1)蟋蟀出名有幾個原因?

  如果把第二句話改為“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住宅,還由於它的唱歌。”行不行?為什麼?(幫助學生體會到:如果用“不光……還……”寫句子時,“還”後面的內容應該是強調的重點。課文中的這句話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蟋蟀住宅的話題。)

  (2)蟋蟀的住宅和其他昆蟲的住宅有哪幾點不同之處?結合課文具體說一說。(課文中強調了兩點,一是慎重選址,二是自己挖掘。)

  3、齊讀第一段。

  五、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討論。

  (1)人們為什麼對蟋蟀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2)“柔弱”是什麼意思?根據你對蟋蟀的觀察,說說蟋蟀的挖掘工具怎麼樣。

  3、把第一、第二段連起來讀一讀。

  六、佈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23、蟋蟀的住宅

  特點微斜的門口地面平整

  偉大的工程平坦的平臺簡樸衛生

  建造建、修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5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1)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學情分析

  我班的學生在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對周圍的事物能夠有意識的去觀察、去思考,並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能夠獨立識字,瞭解文章大意,進行質疑,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較簡單詞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達上很有特點,採用了擬人、比喻、比較、列數字等方法來介紹蟋蟀的特點,而這些寫法是學生難以關注和運用的。

  3、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的第二組教材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積累好詞佳句,用小練筆和說話的形式學習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

  評價任務

  評價一:帶著你的疑問再讀課文。

  評價二:蒐集關於描寫昆蟲的文章讀一讀,並寫讀書筆記。

  【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

  聽寫生詞,同位互相檢查,及時改錯,必要時集體訂正:

  回顧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過渡:同學們能提出問題,說明你們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下面請大家細讀課文,找出答案並在小組內交流。

  互動研討:

  1、作者為什麼把蟋蟀的洞穴稱做是“住宅”呢?這是運用了什麼修辭寫法?

  2、“隨遇而安”什麼意思?(指導學生讀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話)

  3、“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恰好照應了課題“住宅”一詞。讀著這句話,你還會想些什麼?(隨機板書;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

  4、指導朗讀,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過渡:作者不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不覺得有點太誇張了?默讀文中相關段落,想一想為什麼?(學生可能會結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來回答,引導學生抓住修建時的動作詞來理解)

  5、你對這個工程的設計者、施工者怎樣評價呢?(學生可能發出讚歎或發表自己的感受)用什麼語氣讀這句話?(指導讀)

  三、積累佳句,感悟寫法

  1、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這與他的細緻觀察是分不開的,文中哪些地方講述他是怎樣觀察的,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2、文中採用大量的擬人寫法,說明了什麼?你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找出相關的語句多讀幾遍,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再摘抄下來。

  四、總結佈置,拓展延伸

  1、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感受或啟發?

  2、科學家法布林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堅持長期細心觀察的敬業精神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平時,我們每一個人也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從小培養耐心細緻的觀察習慣,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板書設計】

  7、蟋蟀的住宅

  選址:排水優良、溫和陽光(不隨遇而安)

  特點:外部:向陽、隱蔽、乾燥、彎曲、有門、有平臺(工程偉大)

  內部:牆壁光滑、地面平整、簡樸、清潔、衛生

  時間:秋天動工

  建造方法:扒、搬、踏、推(不辭勞苦)

  整修:冬季不時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乾燥、舒適

部編版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6篇)6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並能夠識記課文中的生詞及片語:住宅、隱蔽、棄去、慎重、住址、挖掘、搜尋、驟雨、粗糙、簡樸、乾燥、鉗子、耐煩、寬敞。

  2、明白並重述蟋蟀造房子的過程。

  3、懂得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蟋蟀造房子給我們帶來的感悟。

  (二)教學重點:

  1、生詞的領會掌握。

  2、細節理解蟋蟀造房子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1、匯入:利用多媒體展示蟋蟀的特性及生活環境。讓學生對蟋蟀產生濃厚的興趣。(引出“住宅”一詞,並把它寫在黑板的最左邊。)

  2、讓學生細緻閱讀課文。

  3、在學生看書的過程中,板書寫上以下問題(寫在黑板的右邊):

  (1)一般昆蟲對於它們的隱蔽所是才去什麼樣的態度?

  引導學生做出回答:臨時的,所以對於棄去毫不吝嗇。

  (在黑板的最左邊依前面的序往下寫上“隱蔽”“棄去”兩詞)

  (2)對於隱蔽所,蟋蟀是怎麼樣選擇的?

  引導學生回答: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自己一點一點挖掘

  (在黑板的最左邊依前面的序往下寫上“慎重”“挖掘”兩詞)

  (3)作者現在為了研究蟋蟀,他做了什麼事?

  引導學生回答:搜尋起它們的巢穴(在黑板的最左邊依前面的序往下寫上“搜尋”一詞)

  (4)為什麼有驟雨的時候隧道會幹得很快?(繼續寫上“驟雨”一詞)引導學生回答:它是傾斜的。

  5、蟋蟀屋子裡面是怎麼樣的?

  引導學生回答: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乾燥,很衛生。

  (在黑板的最左邊依前面的序往下寫上“粗糙”“簡樸”“乾燥”等詞)

  6、蟋蟀是如何把房子裡的土塊搬掉的?

  引導學生回答:用鉗子。(繼續寫上“鉗子”一詞)

  7、我對於蟋蟀造房的過程,產生了什麼樣的態度?

  引導學生回答:不耐煩。(繼續寫上“耐煩”一詞)

  8、請同學們回答:蟋蟀自己造房子,是足夠寬敞的嗎?(寫上“寬敞”一詞)

  引導學生回答:是。

  (1)歸納中心:蟋蟀的造房過程表明了它們對生活的細緻和熱愛,當然還有它們那孜孜不倦的求完美的精神。

  (2)叫學生讀一遍左邊的詞語。

  (3)作業:識記黑板右邊的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