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巧推棋子》教學設計

《巧推棋子》教學設計

《巧推棋子》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巧推棋子》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巧推棋子》是四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有關"力與運動"的一個教學環節,本課是透過讓學生參與和體驗比較感興趣的推棋子游戲活動,體會到摩擦力的存在、學會判別摩擦力的方向、透過觀察與思考分析摩擦力大小與光滑程度之間的關係等知識,透過課堂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體會摩擦力的存在,學會善於利用摩擦力更好地便捷於日常生活。

  二、課堂教學環節

  激趣匯入:

  師:各位同學,提起遊戲,相信很多同學都喜歡吧,那麼大家都玩過哪些有趣的遊戲呢?今天,老師給同學們推薦一項非常有趣的遊戲——巧推棋子,大家有沒有興趣參加?(板書:巧推棋子。)

  學生興趣非常高,紛紛舉手表示樂於參加遊戲活動。

  師:怎樣推呢?今天這個遊戲可是有一定規則的,請大家翻開書本,一位學生主動舉手讀規則,其他同學邊看邊記:

  1、用一隻手將棋子推出,棋子停留在對應的分值區即為本次得分,如果棋子滑出分值區線框外的範圍則不能得分。

  2、要求棋子是滑動而不是滾動。

  3、每人可以推三次棋子,最後將三次得分加起來,就是遊戲總得分。

  教學過程:

  第一步:瞭解摩擦力

  活動一:巧推棋子

  學生分組進行遊戲,每5人一組:

  1人負責推棋子。

  2人負責觀察。

  1人負責記錄得分。

  1人負責棋子的擺放。

  遊戲過程中,各組參與遊戲活動的學生興趣高漲,按照遊戲規則認真操作。教師巡迴指導,一方面檢視學生推棋子的方式,一方面糾正出現的錯誤操作方式,,學生對於推棋子游戲興趣非常濃厚。對於得分比較高的遊戲小組教師讓學生說說透過什麼方法取得了較高的遊戲得分?(生答:掌握好力度和方向)

  師提出問題:是什麼使棋子慢慢停下來的?學生思考,教師相機引導,得出結論,師評價,得出摩擦力的概念和相關知識。

  第二步:探究與摩擦力大小的有關的因素

  活動二: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

  第二次推棋子游戲:在粗糙的桌布上推;

  學生繼續分組進行推棋子游戲,遊戲過程中學生髮現第二次推棋子和第一次的感覺有所不同,棋子運動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

  師提出問題:透過兩次不同的實驗,大家體會到什麼?

  生甲:我感覺第一次推棋子的時候棋子滑動的快些……

  生乙:墊了粗糙的桌布後,想把棋子推到相應的位置好像難度增加了不少……

  生丙:兩次用的力大小差不多,但是棋子運動的距離相差比較大……

  師:大家觀察的很仔細,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之所以棋子兩次實驗中運動情況發生了變化,是因為我們更換了物體運動的接觸面,第一次是在比較光滑的平面上推,第二次換成了比較粗糙的桌布。第二次棋子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比較大,所以我們發現棋子的運動情況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們可以得出試驗結論:響摩擦力的因素和物體表面光滑程度有關。

  第三步:瞭解生活中的摩擦力

  1、學會辨識生活中不同的摩擦力,學生認真觀察課本48頁圖片中的物體,分辨哪些是加大摩擦力,哪些是減小摩擦力(學生積極回答,教師進行評價和更正)。

  2、說一說我們周圍還有哪此現象與摩擦力有關

  3、想一想: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摩擦力的存在將會是怎麼的情景呢?(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想象力)。

  生甲:如果沒有摩擦力,我們站在地面上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會摔跤(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生乙:如果沒有摩擦力,有些東西我們就拿不穩,會從手中掉下來……

  師: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看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摩擦力,其實摩擦力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

  第四步: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都參與了巧推棋子的有趣遊戲活動,同學們表現的.都很積極,也很認真。透過兩次不同的遊戲,我們感受到了生活中摩擦力的存在,而且摩擦力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很多事情。大家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正確辨別不同型別的摩擦力,有時候我們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候我們需要減小摩擦力,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摩擦力和我們平日的生活息息相關。

  板書設計:

  4、巧推棋子

  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摩擦力:與光滑程度有關

  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三、課後反思

  透過巧推棋子,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在兩次不同實驗自主學習獲得知過程中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學會了辨別摩擦力的方向,最後歸納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和課堂氛圍,我有以下幾方面課後反思:

  1、選擇學生喜愛的趣味遊戲進入教學環節,讓學生初步認識摩擦力。

  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引入快樂激趣的遊戲話題,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出示的遊戲規則也讓學生們躍躍欲試。兩次遊戲實驗中,主要透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教師做好巡查和指導,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和探究新知。

  2、讓抽象的知識和日常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

  教學過程中,主要透過兩次不同的推棋子游戲讓學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用力的方向相反,是一種起阻礙作業的力。在此基礎上,學生對於課本中圖片展現的不同摩擦力有了一定的判別能力,能夠比較準確的說出是增大摩擦力還是減小摩擦力,知道了摩擦力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3、學會知識的運用

  科學課的學習,主要是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利用學到的知識為自己服務。學生能夠辨識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並能學會合理增大或者減少摩擦力,更好將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