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六年級《比應用2》教學設計

六年級《比應用2》教學設計

六年級《比應用2》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比應用2》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是學生在基本掌握了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後而進行的綜合練習,它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按比分配問題有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數,用份數求出每一份的方法來解答;二是把比化為分數,用分數乘法來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識來解答。現在教材一般用第二種方法為主,因為學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數的關係,並掌握分數乘法實際應用的基礎上,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方法,而且也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絡。

  練習課是以學生獨立練習為主的課型,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伸。在教學中,一是要注意發揮練習課的檢測評價功能,主要檢測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思維發展的水平;二是要注意發揮練習課激勵功能,因為練習過程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感受到問題解決後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三是要注意發揮練習的思維訓練功能。思維訓練離不開數學的學習,而數學的學習主要是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的訓練,在訓練中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笑笑讀一本書,已讀的頁數和未讀頁數的比是1:3

  問:你能變換一種說法嗎?

  問:如果笑笑繼續讀,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設計意圖】

  回顧前面的比、分數之間的關係

  2、看圖說話

  鹽:

  水:

  問:透過線段圖你讀出什麼資訊?

  現要調製這樣的鹽水140克,需要鹽和水各多少克?

  獨立思考

  歸納:這是一個基本的把兩個量的和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應用題,即和比分配

  和比分配

  140÷(1+6)

  一份的量

  3、用120釐米的鐵絲做一個長、寬、高的比是3:2:1的長方體框架。這個長方體框架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

  小組討論

  120÷4×(3+2+1)

  和

  一份的量

  4、兩地相距480千米,甲、乙兩輛汽車同是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3小時相遇,甲、乙兩輛車的速度比是9:7.甲、乙兩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獨立思考

  480÷3÷(9+7)

  速度和

  一份的量

  問題:

  1、比較2、3題有什麼共同點?

  2、第1題為什麼不用這樣做?

  歸納:它們都是典型的和比分配應用題

  5、小明期中考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分是95,語文、數學成績的比是3:2。小明語文、數學的成績分別是多少?

  問題:誰有想法了?

  95×2÷(3+2)

  和

  一份的量

  問題:1、這和3、4有什麼區別?

  2、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所有有關比的應用題都是這樣的

  6、一塊長方形的地,長比寬多24米,長與寬的比是5:3,這塊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獨立思考,彙報自己的想法

  差比分配

  24÷(5-3)

  長與寬的`差長與寬相差的份數

  一份的量

  歸納:典型的差比分配應用題

  對應量除以對應的份數就是一份的量

  7、五、六年級的同學參加植樹活動,五年級植樹120棵,五、六年級植樹的棵樹比是2:3.六年級植樹多少棵?

  問題:這和前面的應用題有沒有區別?

  (已知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部分比

  120÷2

  一份的量×3

  3份的量

  問題:誰有不同的想法?

  120÷×

  (單位1是-------)

  120÷

  (單位1是-------)

  120×

  (單位1是-------)

  回顧:1、這幾道題有什麼共同的解題方法?

  (先求一份的量,再求幾份量)

  2、今天講的應用題你認為可以分為哪幾類?

  3、你有什麼收穫?

  挑戰自己:

  笑笑讀一本書,已讀的頁數和未讀頁數的比是1:3.如果笑笑再讀12頁,這時讀的頁數和未讀頁數的比是1:2.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提示:抓住不變數

  板書設計

  和比分配差比分配部分比

  140÷(1+6)

  一份的量

  120÷4×(3+2+1)

  和

  一份的量24÷(5-3)120÷2

  長與寬的差長與寬相差的份一份的量×3

  480÷3÷(9+7)

  速度和

  一份的量

  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