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除法”,教學例4,練習十三的第2、6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收集資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學生的觀察、探索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數學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知識的現實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透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商和餘數在實際情境中的含義正確寫出相應的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

  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表格。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引出課題。

  教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猜做個遊戲好不好?

  出示課件:想一想,第十六個圖形是什麼樣的?第35個呢?第98個呢?

  教師:咱們運用有餘數的除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同學們真厲害,猜得非常準確,其實這就是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

  二、嘗試問題,自主學習。

  (1)顯示例4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教師:在同學們的體育活動當中也會出現有餘數的除法的實際問題,大家請看!

  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你能根據圖中的有效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有32個同學

  生2:老師要求每6人一組

  生3: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課件同步出現: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師: 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嗎?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開始吧。

  (2)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小幫手們動作可真快!請兩位小幫手給大夥兒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說說自己的演算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

  如果有的學生沒有寫出單位,這時提問:

  師:這裡的商5表示什麼意思呢?餘數2呢?那單位各是什麼呢?(根據商和餘數的單位提問:

  教師:你們知道這裡的商5表示什麼意思嗎?餘數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組,餘數表示還多2人。)

  (3)出示練習十三的第2題。

  師:下面這道有關跳強繩的問題怎麼解決呢?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9-8=11(米) 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繩,還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決問題。

  教師:同學們,當你的練習本用完後,你一般會怎麼處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賣給廢品回收站。師:你可真會節約再利用資源。

  教師:這些紙是可以重複利用的。

  播放課件。

  看完後出示:

  據調查統計,在一所有一千名小學生的學校裡,一個月可回收廢紙約2萬張。按1000張紙重約1千克計算,賣給廢品回收站可得人民幣20元。如果同學們平時收集牛奶盒、礦泉水瓶、飲料瓶等可利用資源,可換得人民幣35元。今年我省不少地區遭受到了洪災,我們可以拿這些錢為災區小朋友做些什麼呢?

  生1:把這些錢捐給他們。

  生2:用這些錢購買學習用品送給他們。

  教師:同學們可真有愛心!

  出示課件。

  教師:這裡出現了什麼問題?你能解決嗎?

  教師:第二個問題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各小組可以先討論,再寫下各位購買方案。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表格,將自己認為最好的購買方案進行整理,填寫在表格內。開始吧!

  學生一邊討論教師一邊巡視,學生討論完填寫好表格後,老師提問。

  教師:誰願意來展示自己的解決方法?

  教師:同學們覺得這個同學的方案好嗎?好在哪裡?你認為不足之處在哪?你有什麼好的設計方案?

  學生說完後老師小結,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廢物再利用可以給我們帶來這麼好的效益,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大家可得注意回收,這樣既可以保護環境,還可以節約能源,讓我們來爭當環保節能的小公民吧!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師:三年級一班的同學們也利用廢物回收,換來了一些班費,組織大家進行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他們遇到了一些問題,請看!

  出示第6題的情景圖。

  先讓學生觀察“叢林探險”情景圖。讓學生從兩名同學的對話以及圖中的指示牌,獲得數字資訊,解決“坐車”和“租船”問題。

  師:從圖中同學們可以獲得哪些資訊?

  生:叢林探險活動每輛小車坐6人。

  生:我們班有44人。

  生:激流勇進遊戲每條船坐5人。

  師:小男孩小女孩提出了什麼問題?

  生:如果全班都玩“叢林探險”,最多可以坐滿幾輛車?會有剩餘的人嗎?

  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進”,應該租幾條船呢?

  師:請同學們自己先自個兒想想,然後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方法,並列出算式,說明理由。

  (1)坐車問題:44÷6=7(輛)……2(人)

  答:最多可以坐滿7輛車,還剩餘2人。

  提問:剩餘這2人怎麼安排呢?

  生:再坐一輛車。

  (2) 租船問題:44÷5=8(條)……4(人)

  教師:你對這種租船方法有什麼看法嗎?

  教師:你可真會發現問題。

  教師:剩下的4個人不去了嗎?怎麼辦呢?

  師:應該租幾條船呢?為什麼?

  教師:你為什麼要把8加1呢?

  8+1=9(條)

  答:應該租9條船。

  教師:你考慮得可真周到!

  教師:同學們在外遊玩的時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五、結束課題。

  教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感今天受?對自己和他人有何評價?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初步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收集資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的觀察、探索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數學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知識的現實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透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商和餘數在實際情境中的含義正確寫出相應的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出課題。

  教師:同學們,國慶節到了,學校為祝賀祖國的生日,要進行迎國慶歌詠比賽,要在校園裡拉上彩旗,彩旗是按1面黃旗,2面綠旗3面紅旗的順序組成的。

  出示課件:猜一猜,第13面是什麼顏色的?第35面呢?第98面呢?

  教師:同學們真厲害,猜得非常準確,其實這就是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咱們運用有餘數的除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二、嘗試問題,自主學習。

  (1)顯示例4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教師:在同學們的體育活動當中也會出現有餘數的除法的實際問題,大家請看!

  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你能根據圖中的有效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有32個同學生2:老師要求每6人一組

  生3: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課件同步出現: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師: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嗎?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開始吧。

  (2)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小幫手們動作可真快!請兩位小幫手給大夥兒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說說自己的演算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

  如果有的學生沒有寫出單位,這時提問:

  師:這裡的商5表示什麼意思呢?餘數2呢?那單位各是什麼呢?(根據商和餘數的單位提問:

  教師:你們知道這裡的商5表示什麼意思嗎?餘數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組,餘數表示還多2人。

  (3)出示練習十三的第2題。

  師:下面這道有關跳強繩的問題怎麼解決呢?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9-8=11(米)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繩,還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決問題。

  2、做56頁第3題。畫線段圖分析,說一說。

  四、本課小結: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五、練習作業。

  1、教材P56第2、3題。

  2、把你學到的知識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4、32÷6=5(組)……2(人)

  5

  632

  30

  2

  答:可以分成5組,還多2人。

  教學反思:

  本節課目標具體,可操作性強,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的設計是以創設開放性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春天輕輕悄悄地又來了。小朋友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怎麼樣的?

  師:你們的春天真美!汪老師眼中的春天是生機勃勃,百花爭豔。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師在黑板上先擺一朵花

  師:瞧!黑板上現在就開了一朵花!這朵花有幾片花瓣呢?

  生:5片

  (板書:5)

  師:老師再來擺幾朵!

  (2)師在第二行擺2朵

  師:看,第二行我擺了幾朵花呢?

  生:2朵。

  師:第二行用了幾片花瓣呢?

  生:10片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擺一朵花用5片花瓣,擺兩朵花要用2個5片,就是10片。

  師:2個5片是10片。(板書:2個5)

  師:10和5比,10是5的幾倍呢?

  生:2倍

  師:為什麼呢?

  生:10裡面有2個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個)

  師:說得真好!誰再來試一試呢?

  (板書:10是5的2倍)

  (請3~4個學生回答)

  (3)學生擺花

  師:如果老師給你們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能擺幾朵呢?

  生:3朵

  師:是嗎?我們同桌合作擺一擺。

  師: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們擺了幾朵?

  生:3朵。

  師:沒擺之前你們為什麼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個5片,就是15片。

  (板書:3個5)

  師:15和5比,你也能這麼說嗎?

  生:15是5的3倍。

  師:你真是聰明,誰還能再來說一說呢?

  (請個學生回答)(齊說)

  師:那為什麼15是5的3倍呢?

  生:因為15裡面有3個5,所以15是5的3倍。

  (4)練習

  師: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裡面有()個7,35是7的()倍;

  師:全體男同學來回答,28裡面有()個4,28是4的()倍。

  (5)學生擺花

  師:如果我有20片花瓣擺花,說說這樣的花我能擺幾朵呢?

  生:4朵。

  師:你是怎麼想的啊?

  預測1:

  生:因為4個5是20,所以是4朵。

  (板書:4個5)

  預測2:

  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因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師:現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幾倍,你能列算式嗎?在草紙上寫一寫。

  (5)教學除法算式

  20÷5=4

  師:我請一位同學說說算式是怎麼寫的。

  師:你們都是這麼寫的嗎?那麼20÷5=4表示什麼意思呢?

  生:20裡面有4個5;20是5的4倍!

  師:真行!誰能把這兩句話完整又流利地說一說!

  (3~4個)

  師小結:求20是5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

  師:這裡汪老師還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4的後面倍不用寫。

  師: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寫在草稿紙上)

  生:15÷5=3

  師:這個算式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2個人)

  師:真不錯!看來求10是5的幾倍沒問題了吧!我們一起來列算式!

  (板書:10÷5=2)

  師:同桌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師:我想聽聽你們怎麼說的,可以嗎?

  (5)小結

  師:同學們,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倍數問題,我們通常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下面跟隨汪老師走進生活,去找找生活中這樣的數學問題,去解決這樣的數學問題。

  (板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嘗試運用,解決數學問題

  (1)師:春天可是個鍛鍊身體的好季節。

  電腦出示運動圖片

  師:瞧!這裡可真熱鬧!小朋友都在幹什麼呢?

  生:拔河,跑步

  師:跑步有幾人呢?拔河的有幾人?

  師:那麼拔河的人數是跑步的幾倍呢?誰來說一說?

  生:4倍

  師:怎麼列算式呢?

  學生列式:16÷4=4

  師:誰來說說這個算式的意思?

  生:16裡面有4個4,16是4的4倍。

  師:越說越好了!

  (2)師:操場的這裡也很熱鬧,你都看見了什麼啊?

  師:數一數,丟手絹的有幾人,唱歌的有幾人呢?

  師:丟手絹的人數是唱歌的幾倍?

  師: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師:異口同聲告訴我算式

  師:這裡有兩個8,除號前的8表示什麼?除號後的8表示什麼?

  師:解釋得很清楚,求丟手絹的人數是唱歌的幾倍,列式時就得是丟手絹的人數去除以唱歌的人數。

  三、鞏固練習

  1、師:我們身邊的倍數問題還有很多,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了知道了什麼?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一個有關倍數的數學問題嗎?

  師:聽清楚了嗎?好,誰願意再來說一說!

  師:在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2、統計圖中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這是什麼嗎?認識嗎?

  生: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大家可能都認識,上學期學習統計的時候就出現過!當時同學們利用數學知識發現了這些數學資訊。那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能發現什麼新的數學資訊呢?

  師:我也發現了,你們看!

  小結:同樣一張統計圖,但隨著同學們知識的增長,發現統計圖中還有倍數關係。

  3、師:好,下面咱們走出校園到郊外去看看!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又能提出些什麼的數學問題呢?

  師:同學們不僅問題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錯,所以送你們幾個燦爛的笑臉。

  4、塗一塗,塗出倍數關係

  師:白色的笑臉有幾個?

  師:下面拿出準備好的兩支水彩筆,在笑臉上塗一塗,塗出倍數關係。

  學生塗色

  師:紅色的笑臉有幾個?綠色的笑臉有幾個?他們存在什麼倍數關係呢?

  四、拓展延伸

  1、師: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啊?

  2、師:最後我再來考你們一道題目,小朋友今年6歲了,媽媽36歲了,你知道媽媽的歲數是小朋友的幾倍嗎?

  生:4倍。

  師:這麼快怎麼知道的啊?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去年媽媽的歲數是小朋友的幾倍呢?

  生:7倍

  師:你怎麼算出來的呢?

  3、師:在美好的春天,聽著同學們這麼精彩的發言,我感到特別的溫暖。希望同學們趁著好季節多出去走走,去發現更多身邊的數學問題。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透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裡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裡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小棒、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1、師生做拍手遊戲。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擺一擺:

  (1)第一行擺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是多少?

  (2)第一行擺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是多少?

  3、小結:我們剛才一起復習了有關“倍”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以有的知識出發為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做好知識上的鋪墊。

  二:合作探究新知

  1、要求學生用4根小棒擺一個正方形,再在第二行擺2個正方形,說一說第二行擺2個正方形用的根數里有幾個一個正方形的根數。

  2、(1)擺飛機,數一數用幾個小棒擺出一架飛機?

  (2)指導學生擺飛機。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針對學生回報擺的結果),誰能根據你擺的飛機,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猜一猜,引出一個數裡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也就是他們擺的根數是老師擺的幾倍。

  (4)如果再擺一架飛機,這時飛機根數是老師擺的幾倍?

  (5)回報結果,讓學生在探究中找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裡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像剛才擺飛機就是求15裡面有幾個5,15裡面有3個5,也就是15是5的3倍。說明“倍”是一種關係,不是單位總稱,所以3後面什麼也不用寫。

  3、看一看,比一比(出示課件)

  (1)蘿蔔3個,茄子6個,茄子的個數是蘿蔔個數的幾倍(6裡面有幾個3)。

  (2)蘿蔔2個,茄子6個,茄子的個數是蘿蔔的個數的幾倍(6裡面有幾個2)。

  [設計意圖]:讓學生由生活中的食物聯絡到倍數關係,因為數學本來就來源於生活。

  (3)擺圓片(動手操作)

  a、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8個○。

  b、第一行擺3個○,第二行擺9個○。

  4、考考你

  8裡面有()個48是4的()倍

  12裡面有()個312是3的()倍

  24裡面有()個624是6的()倍

  42裡面有()個742是7的()倍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教學例3

  (1)仔細看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2)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怎樣解決“唱歌人數是跳舞人數的幾倍。

  (3)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5)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根據學生的思路解決)

  2、引導學生做一做

  [設計意圖]: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參與,獨立思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

  3、歸納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裡有幾個另一個數,只是說法不同,用除法計算。

  四、鞏固深化

  1、練習十二(第1題)要求學生認真看圖(1)圖中有些什麼動物?(2)分別是多少隻?(3)獨立分析解決,小鹿的只數是小猴的幾倍?(4)為什麼這樣列式?(5)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

  2、獨立完成第2題

  3、觀看課件拓展

  (1)觀察各種書籍的本數。

  (2)完成題中的問題。

  (3)還能提出問題嗎?

  五: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本課時,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體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裡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採取擺一擺、比一比、考考你等學習形式。學生在快樂,輕鬆的探究中學習掌握了本課時的知識,達到預計的目的。不足之處,是教師的巡視不夠,導致學困生沒有落到實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探索先進的教學經驗、製作學生喜歡的課件。儘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l00頁的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0、14、15、16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理解解決問題的每一步過程。

  2、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在不斷探索和創造的氣氛中努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

  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理解每一步過程解決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計算。

  72÷4÷3 96÷2÷6 135÷3÷5 168÷7

  2、解答問題。

  (1)學校圖書館買來《海底世界》系列叢書24本,放在3張閱覽桌上,平均每張放幾本?

  (2)商店裡有90千克蘋果,平均分裝在6個水果箱裡,每個水果箱裝多少千克?

  (3)學校有60個同學參加運動會團體操表演。表演時平均分成二個方塊,每個方塊有多少人?

  二、經歷探究,獲取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圖,讓學生在情境中觀察解決問題。

  (1)觀察影象,收集資訊資料。

  ①一共有60人表演團體操,②平均分成2個方塊,③每個方塊裡又分成5個小圈。(或一共有10個小圈),④也可能出現,每個小圈有6人。

  (2)提出問題。

  讓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依據以往的知識,結合”舊知鋪墊”的準備題,可能提出:①每個方塊有多少人?②每個小圈有多少人?③也可能提一共有多少個小圈?

  (3)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對同學們剛才提出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然後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解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①60÷2=30……每個方塊有多少人。

  30÷5=6……每個小圈有多少人。

  可以把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嗎?透過引導,得出60÷2÷5=6(人)

  ②5×2=10……每個方塊有5個小圈,2個方塊有10個小圈。

  60÷lO=6每個小圈有多少人。

  (4)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在說的過程中,加深理解,並獲得成功體驗。

  三、鞏固運用

  1、課本第100頁的“做一做”。

  這是一個圖文結合的情境題,要提醒學生認真觀察畫面。

  (1)收集資訊資料。

  (2)明確要解決什麼問題,確定第一步要解決什麼問題。

  960÷6÷8=20 960÷(6×8)=20

  先解決“一共可以裝多少盒”,或先解決“一箱裝多少個杯子”,再解決可以裝幾箱。

  2、練習二十三的第10、14、15、16題。

  ①認真審題,收集資訊資料。②獨立解決問題,並能說出每一步解決了什麼問題。③列綜合算式計算。完成後,展示解決方法。

  四、課堂練習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14、15、16題。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29頁的例3及練習六的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2、透過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絡,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

  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絡,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具準備:

  課件、作業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玩什麼遊戲?

  2、豐富多彩的遊戲可以鍛鍊身體,開發智力,所以吸引了很多同學參加。老師昨天就看到一些同學在高高興興的做遊戲,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學習新知:

  1、認真觀察,根據圖上的資訊可以提什麼數學問題?怎樣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內交流。

  2、彙報:(有15個同學做遊戲,平均分成了3組,每組有幾人?)(有15個同學做遊戲,每組有5人,可以分成幾組?)將提前寫好的例題貼在黑板上。如果學生提出了“有3組同學在做遊戲,每組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時,直接讓學生解答。

  3、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自己做在作業紙上,找學生板書。

  4、由板書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寫的。並透過生生交流的形式解決以下問題:

  ①、 為什麼這樣列式?(有15個同學做遊戲,平均分成了3組,每組有幾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②、 15÷3=5表示什麼?(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③、 為什麼單位名稱是人?(因為最後求得是每組有幾人?所以單位名稱是人。)

  ④、 第二題為什麼用除法?(有15個同學做遊戲,每組有5人,可以分成幾組?就是求15裡面有幾個5?所以用除法。)

  ⑤、 15÷5=3表示什麼?(15÷5=3表示15裡面有3個5。)

  ⑥、 為什麼單位名稱是組?(因為最後求的是可以分成幾組?所以單位名稱是組。)

  5、透過觀察、思考我們解決了三個問題,你能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小組裡討論討論。彙報。

  小結:由於這兩個問題講的是一件事,所以都用除法;而且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都是有15個同學在做遊戲,所以算式中被除數都是15;第二個已知條件和問題交換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數和商交換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義不同,一個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另一個表示15裡面有3個5。

  6、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找出了三者之間的關係。由於喜歡做遊戲的人比較多,所以人數發生了變化,我們來看看!

  7、出示主題圖:學生讀題。你們會解決嗎?誰來說說?

  根據彙報板書,說說想法。(15+3=18(人)18÷3=6(人)

  3÷3=1(人)1+5=6(人))

  怎樣列綜合算式?(15+3÷3 3÷3+5)

  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要加括號?

  小結:所以當我們列綜合算式的時候一定要看看需不需要加括號。

  指綜合算式,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得是什麼?

  8、由於有的同學有事,所以人數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示主題圖:如果來得不是3人,而是1人,平均分成三組行不行?(不行,因為來的只有1人,將這個人分在哪一組,都會造成有多有少的現象,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行。)

  9、既然平均分成3組不行,那你認為平均分成幾組比較合適?小組為單位,藉助小棒先擺一擺,再交流並列出算式。

  彙報: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4份,每組有4人。算式是16÷4=4(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2份,每組有8人。算式是16÷2=8(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8份,每組有2人。算式是16÷8=2(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16份,每組有1人。算式是16÷8=2(人)

  10、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知識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除法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你們掌握了嗎?那老師考考你們!出示練習六的第1題和第2題。 學生讀題,口答。

  2、為了激勵同學們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小刺蝟準備運蘋果獎勵給大家。

  3、大家一起來看小刺蝟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怎樣解答?你幫小刺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獎勵你一個大蘋果。第二個問題誰會解決?

  4、同學們得到了小刺蝟的獎勵,高興嗎?老師還有一個想法,剛才我們都是口頭解決的問題,你能講問題寫在紙上嗎?出示主題圖,要求將問題寫在作業紙上,再解答。

  四、課堂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什麼樣的題用除法計算?

  五、板書設計:

  用除法解決問題

  有15個同學做遊 有15個同學做遊戲,

  戲,平均分成了3 每組有5人,

  組,每組有幾人? 可以分成幾組?

  15÷3=5(人) 15÷5=3(人)

  答:每組有5人。 答:可以分成3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