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通用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一、以“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為指導,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二、學習本文透過人物語言、行動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三、領會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

  二、透過分角色朗讀,領會人物性格,理解主題思想。

  教具:錄音機、投影儀、小黑板等。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簡介作者、作品。

  二、熟悉故事情節,初步領會人物性格。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介紹作者,小說背景

  馬克思、恩格斯書“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絡,”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揭示此主題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法國十九世紀末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他出身於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參加了普法戰爭。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為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深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他的小說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說。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佈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如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好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二、聽錄音範讀課文,同時思考問題

  1、菲利普一家為什麼每帶星期天就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父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是什麼?

  2、接到于勒叔叔的兩封信後,全家人是如何評價于勒的?

  3、在去哲爾賽的旅行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4、在旅行返回中,全家人為什麼改船隻?

  明確:班級討論,參考“課文點評”中的段評部分,具體的旁批可暫不引用,在分析文章內容,人物性格時再作參考。

  盼于勒開端

  贊于勒發展構思巧妙

  遇于勒高潮情節曲折

  躲于勒結局

  中心線索——于勒的貧富變化

  故事情節安排巧妙,以于勒淪落、暴發、再淪落為線索展開情節:先寫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然後出其不意地安排船上的突然相遇,于勒的窮困潦倒再度成為全家人恐怖的緊張情節,故事大起大落,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三、分析景物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第一次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歡快的心情

  第二次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上船時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佈置作業

  1、作品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要人物是誰?

  2、思考:青年小公務員向二姐求婚這件事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第二課時

  一、分析作品題目與主要人物

  二、分析人物性格,以菲利普夫婦為主

  三、分析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並分析文章

  講述:這篇文章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要人物是否就是于勒?作家對於于勒的描寫採用的是什麼手法?回答,明確: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虛寫和略寫的,他表示主要人物。

  “我”早作品中起什麼作用呢?回答,明確。“我”作為敘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角度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在“我”的身上寄託著作家的褒貶,愛憎和喜怒哀樂。然而,作品對“我”的描寫也沒有多少筆墨,他也不是主要人物。

  此外,菲利普的兩個女兒,女婿,顯然是次要人物。寫他們是情節發展的需要,有深化主題作用。在情節的發展中,因為婚事才引起旅遊,也才有發現于勒的機會;在反映主題方面,小公務員看了信,相信自己也會攀了富親而闊綽起來,這從另一方面在更深的意義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本質,即婚姻關係也是金錢關係。

  作者著意刻畫的是菲利普夫婦。對夫婦虛偽、自私、貪婪、冷酷,有著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他們雖然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但他們的靈魂以被資本主義社會腐蝕透了。于勒三次變化著的身世,使菲利普夫婦的態度也變化了三次。

  菲利普夫婦反覆無常的變化,原因是金錢。富在天涯盼相聚,讚詞滿口“骨肉情”;窮到眼前不認親,驚恐咒罵“避瘟神”。在那個社會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二、小說在對人物刻畫中也注意了細節描寫

  1、作者安排吃牡蠣這一細節有什麼作用?

  明確:有意表現菲利普欽羨闊氣,風雅,想擠進上流社會的心理狀態,同時為後文吃牡蠣,遇上于勒,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作好了準備。

  2、小結結尾,安排了一個“十個銅子”小費的細節,有什麼作用?

  安排這個細節,不僅表明于勒地位的低下,生活的艱辛,也表現了孩子的純潔和善良,同時菲利普夫婦的嘴臉南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世態炎涼,也充分冰箱了作者對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純粹金錢關係的批判態度和憎惡之情。

  三、辨析詞語

  1、恭維恭敬

  2、鄭重慎重

  3、端詳端量

  4、闊氣闊綽

  四、完成課後練習四

  五、按“積累與聯想”七,寫一篇短文。要求:按人物性格,聯想合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小說的三要素,提高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多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分析小說的情節結構把握小說的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從多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握小說主題。

  【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設計】

  一、匯入

  激匯入,引起學生對親情的感受:

  親情是人事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詩人說,親情是一首恬靜的田園詩;畫家說,親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音樂家說,親情是一首優美的輕音樂。但是親情也時時經受著考驗,在金錢、榮譽、利益面前,我們是否依然能夠守護親情,關愛親情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題目、作者。

  二、作者簡介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莫泊桑及其小說特點的材料。

  師用多媒體明確莫泊桑及其小說特點。

  三、繪聲繪色講故事

  1、瞭解課文內容:

  師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大家聽。注意語言簡潔準確,講清小說的三要素,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梳理小說的情節。

  生講故事。

  師評價所講故事,是否講清了小說三要素,按照怎樣的順序講述的。

  2、提煉課文內容:

  問題: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這篇小說的情節,你覺得用哪個字最合適?

  生互相討論,大多數學生認為用“變”字,也有一部分認為用“錢”字,找出重點情節共同梳理故事:

  盼于勒贊于勒見於勒躲于勒

  富窮窮

  四、各抒己見評人物

  內容:師生共同分析菲利普夫婦的形象,並且學習從多個角度刻畫形象的方法。

  1、問題:菲利普夫婦態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菲利普夫婦是怎樣的人?(透過前後態度的對比)

  這種性格在哪一情節表現最為突出?

  師生交流討論問題。

  明確:原因是多方面的,菲利普夫婦很窮,怕于勒再來拖累他們;虛榮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金錢的原因;其他原因。

  虛偽、愛慕虛榮、自私冷酷、唯利是圖等等。

  在見於勒這一情節最為突出。

  2、重點研讀二十五到三十八自然段:

  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從哪些方面刻畫菲利普夫婦的形象的?

  生透過具體的例子分析從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

  問題:透過語言、動作、神態揣摩人物心理。

  師用多媒體打出典型的句子。

  生透過典型的句子揣摩人物心理。

  五、惟妙惟肖演故事

  生分角色朗讀上一環節重點研讀的部分,學生進一步揣摩人物心理。

  生評,師評。

  六、探根求源識主題

  分析:這是篇經典小說,對於這篇小說的主題普遍認為是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但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逐漸淡化了僅僅從政治、階級的角度去分析人物時,這篇小說的主題就更深刻。另一方面,這篇小說反映的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在資本社會存在,其他社會形態也存在。為了深入挖掘小說主題,就要在若瑟夫這一人物身上尋找突破口。

  師引導學生重點研讀二十九到四十九這幾個自然段。

  問題:若瑟夫遇到叔叔于勒時有怎樣的反應?(與菲利普夫婦對比。)

  怎樣理解若瑟夫心中默唸的三句話?

  作者想透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師生交流討論這三個問題。

  明確:若瑟夫先是觀察叔叔,心裡默唸,給叔叔小費。

  三句話強調于勒與自己的親緣關係。

  告訴我們兒童的純真、善良,呼籲保持一顆童心。

  總結:在金錢與物質的世界裡,把于勒這些人推入了人生悲劇的深淵,也扭曲了菲利普夫婦這些人的精神,使他們淡漠了對人的愛和同情。但人與人之間除了利益關係,還有親人之間的關愛,朋友之間的友愛,普通人之間的愛這些美好的關係。

  七、設身處地話感想

  假如你是若瑟夫,你見到分別了十年之久,窮困不堪的于勒叔叔時想說些什麼呢?

  生自由述說自己感受,進一步深化小說的主旨。

  八、名言警句記心間

  師生共讀卡耐基、茨威格有關親情的名言。

  結束語:同學們都有一顆善良、純潔的愛心,希望在過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後,我們依然童心不改,愛心如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3

  一、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於小說,應該能運用簡潔的語言理清其脈絡,品析人物的言行,窺探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而提煉小說的主題,表明自己的看法。還應該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的啟迪。

  遵循課標中的指導思想,在設計《我的叔叔于勒》時,我著重研究如何將資訊科技手段與課堂教學更好地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構建一種新的語文教學模式。

  教材簡介: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是本單元第三課。課文通過於勒的故事,著重刻畫了菲利普夫婦的醜態,引發我們對社會人際關係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儲備點: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

  能力培養點:透過人物的個人簡歷來梳理故事情節:

  理解透過人物的情態、語言、動作來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體驗點:體會拜金主義對人性的扭曲:

  樹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觀。

  三、對教學物件的分析:

  本課是九年級上冊的課文,學生已經有了學習語文的獨特體驗,也具備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有很強的表達慾望。

  四、對教學理念的思考及教學方式設計

  本節課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融入學習當中,努力創設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機會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注重教與學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給予激勵性評價,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獨特感受,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作為教學組織方式。

  五、對資訊科技應用的思考及設計: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有利於激發和支援學生想象的情景,如用溫馨的親情畫面激起情感,利用資訊科技手段檢測預習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情景。

  教師不侷限於使用資訊科技,還應該鼓勵學生超越多媒體所展示的內容。

  六、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匯入

  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組畫面。看過之後,你有何感想?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課文《我的叔叔于勒》。

  展示課題

  看畫面,談感受,讀課題。

  運用溫馨的圖片,喚醒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的興趣,為後面學習打下基礎。

  課前熱身

  大螢幕展示作者資料和需要掌握的字詞(需要學生回答的先隱藏起來。)

  學生搶答

  迅速地瞭解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梳理情節

  大螢幕展示于勒個人簡歷的相關內容,待學生歸納後,出示課件。

  根據教師的提示,快速瀏覽課文,準備搶答,填寫于勒個人簡歷。

  以于勒為線索,瞭解故事情節。

  品析人物

  教師提問:在於勒身世變化的同時,他的親戚變沒有?其中,誰給你的印象最為深刻?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並用兩三個詞語概括其特點。

  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找出描寫印象最深刻人的語言、神態、動作的語句,和周圍的同學交流,可以讀,也可以演,並說說理由。

  讓學生自己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中去品味人物,得出他們自己的感受。

  提煉主題

  教師提問:1、本是兄弟,關係怎麼會忽好忽壞呢?

  2、作者想通過於勒的遭遇告訴我們什麼?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展示板書。

  學生可以立刻回答出:這一切都是因為——錢。

  結合自己的社會經歷,談出最深刻的感受。

  和教師一起完成板書。

  運用資訊科技手段,表達自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昇華感悟

  教師提問:此時此刻,你想對我們文中的人物說點什麼?你想對誰說?

  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

  引導學生認識拜金主義對人性的扭曲,樹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觀。

  拓展延伸

  請充分挖掘你的想象力,續寫語段:

  哲爾賽島到了,菲利普一家正準備下船,這時,突然從背後傳來一聲:“喂,菲利普!”………

  發揮想象,續寫語段。(課後完成)

  在充分認識人物的基礎上,用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方法,加深理解。

  七、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與教學整合可以是教師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並照顧到每一位同學,在本課的課前熱身和梳理情節的教學環節中,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資訊科技手段在創設情景方面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氛圍,有了資訊科技的支援,課前熱身就“寓學於樂”,提高了學習興趣;有了資訊科技的支援,梳理情節就由難而易,品析人物就因繁就簡,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課程理念。“資訊科技”這一現代教學手段,在最佳化教學結構、激發興趣、啟用課堂、調動學生多個感官等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勝,再加上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指導,有助於實現讓所有學生參與學習,讓所有學生有學習興趣,讓所有學生學有所獲,更能體現課改精神。

  教學點評

  1、在新的各科課程標準中,普遍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層面的教學目標,體現了中小學教學目標綜合化、多樣化的趨勢。《我的叔叔于勒》這一案例從教學目標的界定、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資訊科技的運用等方面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原則。

  2、《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根據有關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了全面的、綜合化很高的教學目標,透過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對課文情景的理解。為了引導學生實現上述目標,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而且各任務及其教學環節切換比較自然,引導學生在教師幫助下自主學習,學生參與熱情很高,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積極學習、理解、和體會。

  3、本案例體現了利用資訊科技支援上述多種教學目標,並服務於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的原則:

  利用資訊科技突出顯示文學常識和生字詞,可以快速地檢查預習情況。

  利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支援學生髮言。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設計板書,深化主題。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進一步瞭解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結構。

  2、欣賞小說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理解人物形象;體會小說精妙的藝術構思。

  3、理解小說的深刻主題;對“金錢關係”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教學重點】

  透過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匯入

  從前我們學過“每逢佳節倍思親”,也學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這些詩都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思念親人的感情。中國傳統文化中,親情是絕對的重頭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親情也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我們很遺憾的是,在莫泊桑的筆下,于勒作為菲利普夫婦親兄弟,卻被他們冷漠地躲開並拋棄。這是為什麼?

  二、初步認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按情節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2、請同學們複述故事。

  3、思考下列的題:

  ⑴于勒是怎麼一個人?菲利普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⑵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于勒,這是什麼原因?讀了這篇小說,你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小組討論思考題,推薦代表發言。

  1、試結合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是哥嫂心目中的“流氓”﹑“壞蛋”,是全家人的“恐怖”,終於被“打發”到美洲。後來,據說在那裡發了財,來信說,要“賠償”哥哥的損失,並回法國和哥哥“一起過快活的日子”。於是,他一下子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子後,重又淪落成一個窮光蛋,在船上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又重新成為哥嫂的“恐怖”,終被棄之家外。

  2、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明確: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這個“發了財”的﹑“好心人”的于勒一旦回來,“境況就不同了”。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盼望于勒回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訂了上千種計劃”,“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3、小說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明確: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四、鞏固提高

  假設在船上于勒認出了菲利普夫婦,請你設想一下眾人的反應。

  五、課後小結,拓展延伸

  小說要藉助形象表現主題。于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作者從他身上形象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的價值標準和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小說的情節和矛盾衝突緊緊圍繞于勒展開。因此,本課時先從分析于勒的形象入手,可順應學生閱讀心理流向,也為其他人物性格的分析及主題的理解做了鋪墊。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小說故事情節,理解作者構思的巧妙。

  2、疏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變化,揭示小說主題。

  3、透過文章主題的挖掘,感受當時社會的道德和價值取向。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故事情節,疏理文章中人物的變化。

  難點:結合現實社會、自身生活經驗理解小說的主題。

  [教學設想]

  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教師關鍵要引導學生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蘊。在分析人物性格時,力求創設情境,要抓住一個“變”字,透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認清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價值觀。本課適宜採用啟發式、討論式、誦讀式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跳讀課文,感知內容及故事情節,把握文章主題。

  第二課時:

  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心理描寫,掌握塑造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手法;掌握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裝置]:

  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課

  以鄭智化的flash動畫《蝸牛的家》引入,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本文。

  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有關小說中“我”的主要情況。

  2、摘錄文學常識:莫泊桑。

  3、回顧小說的相關知識,提示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

  4、跳讀課文,攝取資訊。

  從故事情節入手,分析情節的變化,掌握故事情節的層次。即:

  盼于勒贊于勒見於勒躲于勒

  和作探究:

  1、以故事情節入手,分析人物的變化。

  揮霍無度經商發財窮困潦倒

  趕于勒盼于勒見於勒躲于勒

  2、再讀課文,找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前後的不同方面的變化。

  態度上:

  稱呼上:

  分析“變”與“不變”

  變的:(1)于勒的經濟地位在發生變化。

  (2)菲利普夫婦的態度和稱呼在變。

  不變的:菲利普夫婦的觀念沒變,即:金錢至上的觀念沒有改變。

  提示主題:

  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婦的金錢至上(認錢不認人)的觀念。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人與人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對聯:

  十年思盼,天涯海角,同胞好似搖錢樹

  一朝相逢,近在咫尺,骨肉恰如陌路人

  以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評語來揭示文章主題。

  質疑解惑:

  1、學生針對文中不理解的問題說出來,大家共同探究分析。培養語文概括能力。

  2、教師也可以提問:

  A、文中的主人公是誰?

  B、文章為什麼要採用第一人稱來寫?

  C、于勒的兩封信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八、課內小結:

  鼓勵學生自我進行課文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