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抑揚頓挫、親暱、撮嘴呼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難點: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教學準備:

  1、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出示老人塑像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昆明市的翠湖湖畔,矗立著一尊老人的塑像。你們瞧,他面帶微笑,手捧食物伸向海鷗,海鷗在他手上、身邊蹁躚環繞,這位老人是誰呢?他叫吳慶恆,人們尊稱他為“海鷗老人”,這是為什麼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21課《老人與海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主讀書:

  一組內預習生字交流

  小組為單位開始交流,先交流:

  1號,主持同桌互查生字詞。(字音、字形、筆順)

  2號統計生字詞不會的組織大家幫助想法識記。

  3號多音字,其他同學補充重要的。

  4號交流解詞

  二組內預習交流主要內容

  先說用什麼方法概括的,再說自己概括的主要內容;交流形式同生字交流。

  三、交流評議:

  (一)全班交流

  1、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2、小組交流主要內容:課文就是圍繞著老人與海鷗,向我們講述了他們之間感人的故事。(板書:老人 海鷗)

  3、文中哪句話最能體現老人與海鷗的關係呢?(板書:親人)

  【出示語段】“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指名讀、齊讀。

  (二)品讀,感悟真情。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1-13自然段,找找從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邊讀邊在旁邊寫下批註,可以寫下自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隨機出示)

  [1]、人群中很容易認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膠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1)抓住:“每天”、“只為了”理解。

  2)這是位怎樣的老人呢?課文是怎樣寫的?指明讀句子。哪個詞用了三次,讀了你有什麼感受?

  3)讓我們再來看一份資料。想一想你有什麼新的體會?

  4)帶著你的體會齊讀這段話。

  5)老人為什麼如此打扮,因為朋友告訴我,一起讀——【出示句子】(齊):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2]、出示:“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1)這是寫老人喂海鷗的情景。板書:喂

  2)大家自由讀讀這段話,希望你們用那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看看老人和一般喂海鷗的人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自讀自悟,自由談感受,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交流:

  4)多麼美好的畫面,多麼和諧的場景,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海鷗,怪不得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3]、在海鷗的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1)這是老人呼喚海鷗的情景。板書:喚

  2)老人怎麼呼喚?抑揚頓挫地呼喚;變了調的呼喚;用地方話呼喚,親暱地呼喚。 讓我們學著老人親暱地抑揚頓挫地唱唱海鷗的名字。自由讀。個別讀。

  3)過渡:老人把海鷗當作自己的兒女,給它們一個個起了名。文中特寫了哪兩隻海鷗?

  從這些描寫裡,你還能感受到什麼樣?

  3)這樣的親密,怎麼不就是親人?所以朋友告訴我:出示:“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4]、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1)這是老人在談海鷗的情景。

  2)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在這“生動的眼睛”裡折射出的是老人怎樣的心意呢?

  3)老人是怎樣談海鷗的?我們也學著老人的樣子談談海鷗(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四、整合運用:

  1、同學們,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十多年來,一到冬天就和海鷗們一起相約翠湖畔,老人深深愛著這群可愛的海鷗,把海鷗們都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而海鷗們也把這位老人當成了——親人。當海鷗飛走的時候,老人的心情怎樣?從課文的哪裡可以看出?

  2、老人在企盼什麼?發揮你的想象,說說老人此時可能企盼什麼?

  3、小練筆:發揮你的想象,在老人與海鷗之間,還會有哪些感動的畫面,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

  老人 喂 喚 談 親人

  教學反思

  《老人與海鷗》一文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文章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昆明一位叫吳慶恆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如親人般照顧餵養翠湖邊的海鷗。當老人去世後,海鷗自發為老人守靈,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課堂上,我能圍繞我校的三環式陽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引導學生感受到老人與海鷗之間親人般的深厚感情。

  一、自主讀書:

  課前,能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主要是教給學生批註的方法:疏通文字,初見梗概,發現疑問,提出問題。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批註,在閱讀過程中實施。批註的內容:在老師引導下對重點句的`賞析,以及老師和其他同學講述的要點、言簡意賅的評語等。如:在學生閱讀全文後,教師立刻請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老人與海鷗之間關係的一句話,也就是文章的第13自然段:“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新人一樣”。然後,從1-13自然段中找出體現老人與海鷗這種親人般關係的語句。這樣,整篇文章的線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教師在小結處以及提到老人部分的時候也適時出現該中心句,隨著閱讀感受的不斷增加,對該句的朗讀處理自然也一次好於一次。

  二、交流評議,引導學生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去感受這親人般的深情。

  課文的1-13自然段,字裡行間洋溢著老人對海鷗那份濃濃的愛,深深的牽掛。這些內容的教學基本以學生感悟、朗讀為主。在教學中,我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朗讀課文,然後找出相關句子,如“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我再把這些句子透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走進老人的內心世界,挖掘文字背後蘊涵的深意,真正的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然後小組彙報個人體驗,學生在彙報中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那親人般的情誼。

  反思整節課的教學,基本達成教學目標,但在具體操作上總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因為在交流評議環節浪費了時間,所以導致在整合運用一環節中的小練筆沒有進行。另外,在教學時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太少,在幾個學生談到點的時候,並沒有再讓學生深入品讀下去,如老人企盼能和海鷗去滇池一處就挖掘得不夠。課堂教學中也缺乏教育機智應對。如當學生髮言不夠積極時,特別是男同學不夠積極時,沒能較好的進行引導,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還要加強學習,繼續研究三環式陽光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習得語言工具的同時,感受到人文的薰陶,讓學生在人文情感的衝擊下,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同時,語文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開放的、寬鬆的教學場中進行自主言說,自主表達。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語言,感受人文的過程中加深對生字詞的理解。

  2、在語言品味的過程中,感受到語句背後深刻的人文內涵,能夠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

  3、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領悟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並在領悟品味的過程中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容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感悟語言、品味語言,領悟語言背後所藏的深意,並能透過讀、寫、說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識課文

  1、(板書課題:老人與海鷗)請生齊讀課題。

  匯入:那是一個普通的冬日,人類學家鄧啟耀在昆明的翠湖之畔遇到了一個普通的老人,看到了一群普通的海鷗,但是這普通的老人與普通的海鷗之間卻有著極不普通的故事。

  同學們都已讀過這個故事了,你們從課文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能加上你的情感再來讀讀這個題目嗎?(生讀)還看到了一群怎樣的海鷗呢?(再請生讀。)

  二、再讀課文,理清框架

  1、請生再讀課文,思考文章結構:

  師:這真是一個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老師還想請同學們再次瀏覽這篇課文,看看課文為我們講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哪幾個感人的片斷。

  2、請生回答,瞭解課文段落結構。

  三、精讀課文,感受震撼

  1、品讀第二個場景:海鷗盤旋翻飛,泣老人駕鶴西歸:

  ⑴ 師:同學們讀了課文,哪個場景讓你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⑵ 請全體學生自讀第二個場景,看看哪個句子,讓你的心為之一顫。

  ⑶ 指名品讀句子:

  ①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理解:“翻飛盤旋”中的焦躁不安、心如刀絞,“連聲鳴叫”中的聲聲呼喚,聲聲哭泣。

  (這是誰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鷗一開始“突然飛來”時,也許以為是老人又來給它們餵食了,許多天沒來的老人終於又來了,於是它們沒等老人呼喚它們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飛來”。然而它們很快就發現不對,於是它們圍著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它們一定是發現十多年來天天與它們朝夕相處的老人今天與往常不一樣了。它們用聲聲鳴叫呼喚老人。)

  請生再讀這個句子,齊讀。

  ②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家屬。

  理解:“瞻仰”中所包含的對老人的敬愛,“家屬”中所包含中對老人的親密。老人與海鷗雖不是親人,卻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齊讀。

  ③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海鷗有人類一樣的情感,它們知道老人不會再回來,竟紛紛排隊為老人肅立,為老人守靈,多麼感人至深的情感。齊讀。

  ④ 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理解:“白色漩渦”

  師:它們為什麼如此狂叫、如此疾飛?齊讀。

  ⑷ 概括:

  師:這些感人至深的情景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同學們,如果要你用一個詞來形容海鷗們對老人的深情,你會用上什麼詞呢?

  預設:戀戀不捨、難捨難分、焦急萬分、心如刀絞、欲哭無淚、肝腸寸斷、深情厚誼……

  2、品讀第一個場景:老人日日餵食,與海鷗相依相伴:

  過渡:海鷗們面對著老人的遺像久久不願離去,它們站在老人的遺像前肅立著、哀鳴著、盤旋著,遺像中的老人一動不動,但老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定會再一次在它們的腦海裡閃現。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在海鷗們的腦海裡會閃現出老人的什麼。(簡單語句學生講過即可,重點語句,請學生讀讀。)

  ⑴ 外貌: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膠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師:為海鷗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補充說明,老人是一個退休工人,月工資只有308元,他對自己的生活極為苛刻,可是卻每天會花9元左右為海鷗買餅乾,一個月就是270元哪!錢不夠了,他就乾脆自己買了麵粉、雞蛋等,自己親自做。是呀!在海鷗們的腦海裡一定會閃現出老人熟悉的身影!板書:外貌。)

  請生讀好。

  ⑵ 動作: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一舉手一投足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那麼和諧!海鷗和老人之間絲毫沒有距離感,他們之間是如此親密。老人的每一個動作也一定深深地印刻在了海鷗們的心裡!板書:動作。)

  ⑶ 語言:

  在海鷗的鳴叫聲裡,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多麼親切的稱呼,他們儼然就是老朋友。老人的言語不止一次讓它們感到幸福與溫暖!板書:語言。)

  “當然,哪個都有個名兒。”(竟然每一隻海鷗都有名字)

  “你看你看!那個腳上有環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給我看,他忽然對著水面大喊一聲:“獨腳!老沙!起來一下!”

  (老人的言語中包含著無限的興奮與幸福。)

  “海鷗最重情義……嘖嘖……”

  (老人的言語中充滿了對那隻海鷗的懷念,“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老人說到這兒似乎在想著什麼?老人的言語中還充滿了對海鷗們的讚美。)

  “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說它們歇在滇池裡,可惜我去不了。”

  師:(針對四句)老人的話雖然是對旁人說的,可是海鷗們聽見了,它們感受到了老人對它們的無限關愛。

  ⑷ 神態:

  老人邊給它餵食邊對它親暱地說著話。(可讓學生描述一下此時老人的表情。)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可讓學生描述一下此時老人的眼神。)

  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裡帶著企盼。

  師:是呀!老人的每一個眼神,海鷗們,他的子女們一定看在眼裡,印在了心裡呀!板書:神態。

  3、回扣第二個場景:老人海鷗相別,道世間真情長存:

  ⑴ 過渡:可是這一切卻已經隨風而逝了,再不會回來,海鷗們只能佇立在老人的遺像前,默默回憶。(播放媒體圖片及音樂。)

  ⑵ 師:讓我們再跟著老師來讀課文第二部分。引讀:海鷗們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四、拓展昇華,激情薄發

  1、這便是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讓我們隨著大螢幕,再一次和海鷗一起進入過去的回憶:

  播放課件: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

  2、抒寫海鷗對老人的真情追憶:

  師:同學們老人的舉動感動了昆明的每一個人,人們在翠湖邊為老人塑了一尊銅像,如果要在銅像的底座上刻上一段話,你會寫上什麼呢?

  請學生伴著音樂動情誦讀。

  五、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老人十幾年如一日與海鷗相依相伴,是緣於一個字,那便是──愛,海鷗與老人相知相隨,也是緣於一個字──愛,這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擦去“與”字,板書:愛。

  其實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人愛自然,自然也才會愛人,地球也才能永遠充滿愛,充滿和諧。

  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體會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2、品味課文重點詞句,學習透過人物和動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以及場面描寫表達情感的協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交流。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海鷗有了怎樣的瞭解。

  (點評:在學生交流對海鷗瞭解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同時,這一交流內容,對本節課學習的學習做了情感鋪墊。)

  今天,我們將繼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齊讀課題。

  二、品讀悟情——感受海鷗對老人的愛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並歸納作者在敘述老人與海鷗的故事當中,為我們描寫了哪幾個畫面?

  (點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對第三學段的要求中提到“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課堂上相機讓學生進行快速默讀能力非常必要。快速默讀不是目的,在快速默讀基礎上捕捉有效資訊才是目的。此時,老師讓學生在快速默讀的同時思考並歸納內容,看似要求簡單,實則是非常有益於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歸納、表達能力的培養。)

  在這四個生動的畫面中,最讓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一個畫面?(隨學生交流而確定學習內容。)

  預設:學生交流到描寫海鷗的畫面我們意想不到。引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內容。

  請用橫線劃出海鷗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邊讀邊體會。

  2、交流、討論

  預設:“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1)指名讀。

  讀者想要感動聽眾,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去讀,請你再來。

  (2)這一遍,融入了情感,有進步。

  (3)如果感情再投入一些會更好,指名讀。

  接下來,你又找到了什麼?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1)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體會?

  (2)請把這種捨不得的體會讀出來。

  (3)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後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叫作品讀。(板書:品讀)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你們能繼續使用它。

  接著,你還勾畫了哪一處句子?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1)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海鷗的心情嗎?(讀出哀痛)

  (2)海鷗的心情還是怎樣的?(讀出不捨)

  (3)對逝去的所敬愛的人哀悼、守靈,是人才有的行為,發生在動物身上,是多麼令人驚異和震撼啊!讓我們把海鷗為老人守靈時的那份誠摯的感情讀出來。(生有感情地齊讀)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1)在這段話中,作者幾次寫到了“撲”,換成“飛”行不行?

  (2)我們請一名同學把“撲”換成“飛”讀一讀。

  (3)“撲”好在哪裡?

  (4)請你讀出來。

  小結:一個小小的“撲”字,撲出了海鷗失去老人時的肝腸寸斷,撲出了海鷗對老人無限的依戀。看來在寫作時,用詞要反覆推敲,才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設計意圖:旨在體會作者如何準確用詞來表達情感,也許“飛”字更加真實合理,但“撲”字卻更加人性化,更加突出海鷗對老人的那種情誼,這就是文學藝術的魅力。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領學生懂得如何遣詞造句,推敲語言。)

  同學們,透過這些詞句我們彷彿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海鷗對老人勝似親人般的情感。想想,作者為什麼會讓我們的感受這麼強烈?(引導學生進一步有意識地領悟、歸納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引導質疑。

  我們找到了四處海鷗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出示幻燈),這一組組鏡頭,讓我們為之震驚。同學們,假如當時你就在翠湖邊上,看到這樣的情形,你的腦海裡會產生什麼問題?

  小結:要想了解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走到老人的生前去看一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文字大膽質疑,並帶著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四、品讀悟情——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

  讓學生用上面的“批劃、讀思、歸納“等學習方法學習這一部分,老師相機進行組織、引導。

  學生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到老人外貌的細節描寫,對“餅乾丁”的讀法等。

  小結:作者不僅僅抓住動作,關鍵還描寫得非常細緻,比如:很小心,退開一步等,作者抓住了這些看起來細微的地方,卻表達出了最真摯的情感,這種寫法就是細節描寫。(板書:細節描寫)。課文在老人喚海鷗、談海鷗的片斷中也運用了這種寫法,留給你們自己去學習、去發現。

  陳老師還想提醒大家:平時的寫作中,可以採用這種寫法,不止在人物的動作上、(眼神啟發學生——)還可以在神態、語言等方面進行細節描寫,相信你的文章一定會生動起來,一定會有真情實感!

  五、內化感受,運用語言

  老人走了,留給人們的什麼呢?(音樂響起,課件出示昆明湖畔)昆明市民為了紀念這位愛鷗情深的老人,主動捐款在翠湖畔為老人築了一座銅像,如今,“海鷗老人”的雕像,永遠與心愛的海鷗們相依相伴。每到西伯利亞的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會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它們餵食,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再次出現在美麗的翠湖畔。

  五年級語文下冊《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情。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鷗與老人之間的情感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練習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描寫海鷗的動作行為的語句,體會海鷗對老人深深的情意,並揣摩作者的如何把老人的情感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出示圖片:

  師:你們認識圖片上的動物嗎?

  生:海鷗。

  師:你瞭解它嗎?

  生答。

  2、揭示課題:

  師:(指著圖片)這就是昆明的翠湖公園,那在湖面上翩翩飛舞的就是海鷗,這裡就像是海鷗的樂園,人們在這和海鷗和諧相處。

  在昆明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叫吳慶恆。十多年前的冬天,他在翠湖與海鷗相遇後,就愛上了海鷗這種可愛的動物。他每天步行20餘里,從城郊來到翠湖公園,為的只是給海鷗餵食。他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捨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甚至捨不得給自己買一點好吃的。可他卻用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一半以上用來給海鷗買食物。十年來,老人與海鷗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發生在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人故事。(板書課題:老人與海鷗。)

  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答)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翠湖湖畔與一群前來過冬的海鷗相遇後,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會到翠湖喂海鷗,他視海鷗為兒女,天天來照顧它們。老人死後,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大聲鳴叫、肅立不動,並站成兩行,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

  2、分析文章結構:

  師:看看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生答。(先寫了老人像照顧自己兒女一樣照顧海鷗;再寫老人死後,像老人的兒女一樣為老人守靈。)

  三、品讀課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意

  1、師:你們真了不起,這麼長的文章一下子就把結構理清楚了,那麼這篇文章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動呢?

  生:老人死後,海鷗對老人如同父母般的情意最令我感動。

  師:英雄所見略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二部分。

  2、師:老人去世了,我們把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誰願意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師:是什麼令人意想不到?

  生: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板書)

  師:(自由讀讀這句話)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呢?

  生答。(海鷗捨不得老人,作者對海鷗的行為感到吃驚。)

  師:誰願意再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得驚異些。(指名讀)

  全班再來讀一讀。

  3、師:老人去世了,海鷗竟突然飛來,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讓我們這些旁觀者在驚異的同時,都自然地退到了一邊,為海鷗們讓出一片空地。

  接下來海鷗又做出了什麼驚異的舉動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描寫海鷗行為的句子。

  生: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全班齊讀)

  師:讀了這句話,看看此情此景,你在什麼時候看到過類似的情景?

  生:親人去世時看過。

  師:是啊,這本來只發生在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之間的事,卻發生在這些動物身上,難怪作者把此時的海鷗比作是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師: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答。

  師: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全班齊讀)

  4、師:接著,海鷗又做出了什麼舉動?誰找到了?

  生: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這句話,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答。(我體會到海鷗們也像人一樣,它們很尊敬老人,它們在為老人守靈。

  師: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

  生:紛紛落地、站成了兩行、肅立不動(板書)。

  師:你能從句子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嗎?你從哪體會到的?

  生:我覺得作者很驚異。

  師:誰願意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老師範讀。

  師:一群海鷗像兒女一樣為老人站成了兩行、肅立不動。這樣的場面,相信誰都會為之動容。用我們的朗讀帶領大家到那片空地上,去目睹那讓人為之動容的一幕吧!願意讀的同學,我們一起站起讀一讀吧!

  5、師:當老人的遺像被我們收起時,海鷗們又有怎樣的舉動呢?

  生: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自由讀讀這句話,說說你的感受?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生:海鷗捨不得老人,它們朝老人的遺像撲過去,並大聲鳴叫。

  師:從“白色旋渦”,你可以看出什麼?

  生:海鷗圍得很緊,捨不得走。表現海鷗與老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指名讀)

  練讀,再指名讀。

  6、師:海鷗瘋狂的舉動使我們幾乎無法脫身,它們真情的流露使作者更加感動,可我們還是不得不把遺像帶走,海鷗們還會做出什麼令人吃驚、令人感動的事?作者都不忍再寫下去了,所以打上了“……”(板書)

  大家想想,海鷗可能還會做些什麼呢?(請一兩個人說)

  四、情感昇華、拓展

  1、透過第二部分的學習,你感受到了什麼?

  (海鷗對老人深深的愛。)

  2、海鷗對老人的情感,作者是透過具體寫什麼讓我們感受到的?

  生:是透過動作描寫寫具體的。

  3、小結:

  是啊,動作描寫寫出可海鷗對老人深深的感情,使文章更加感人。在我們的文章中,也可以運用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豐富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情感世界,使我們的文章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