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有那麼一天》課文教學設計範文

《有那麼一天》課文教學設計

《有那麼一天》課文教學設計範文

  【文字分析】

  《我也可以飛》講述的是一隻小鳥由不會飛到學會飛翔的過程。在小鳥還沒學會飛翔之前,它對自我的認知並不明確。當鳥爸爸鳥媽媽因為它太小,而沒有教它學會飛翔的本領時,它就想學螞蟻在樹幹上走路,學松鼠在樹林之間跳躍,學鼴鼠挖地洞,學小魚游泳,當然最後它都失敗了。它最後學會了飛翔,但不是和鳥爸爸鳥媽媽學的,而是碰巧遇見了蜜蜂,是蜜蜂鼓勵它試著飛翔。當它在天空中拍著翅膀“撲哧撲哧”飛翔時,它還沒意識到這是它作為飛鳥的本能,它不停地叫著“我要當蜜蜂、我要當蜜蜂”。這是隻多麼懵懂無知而又天真可愛的小鳥啊!

  本書的圖畫簡單,畫筆簡練,內容也非常容易理解,更適合一年級的小朋友來閱讀。整個故事可以說是一隻小鳥自我認知的過程,其實,小孩子們也和這隻小鳥一樣,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對自我的認知還不明確。但是隨著他們慢慢長大,總有一天,他們也能展翅飛翔。

  【教學過程】

  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是怎麼學會走路的嗎?(學生回答)

  是啊!當我們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我們什麼本領都不會,是我們身邊的.親人,教會我們“爬行、走路、說話”的本領。其實,不僅我們人類,動物也是一樣的,它們也要透過學習才能學會自己的本領。(出示圖書封面)

  觀察圖畫書封面。

  你發現了什麼?你能猜到這個故事大致講了什麼嗎?

  畫面中的小鳥最後學會飛翔了嗎,它是怎麼學會的,期間有經歷了什麼困難呢?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個故事吧!

  共讀圖畫書。

  讀了第1、2頁,你知道鳥爸爸鳥媽媽為什麼不讓鳥寶寶飛翔嗎?(因為還小)

  如果你是鳥寶寶,爸爸媽媽因為你小而不讓你飛翔,你會想些什麼?鳥寶寶是不是就此放棄了呢?

  (繼續共讀圖畫書)沒想到吧?鳥寶寶居然去學螞蟻爬樹去了!它能成功嗎?

  角色扮演。

  1.請一位學生扮演鳥寶寶。請幾位同學分別扮演螞蟻、松鼠、鼴鼠、小魚。

  2.表演動物之間的對話。

  3.你們發現鳥寶寶的回答有什麼特點嗎?(說的話都是一樣的)

  出示:可以的,我可以的。我這就去試試看。

  是啊!鳥寶寶多麼著急啊,它多麼希望學會一些本領啊,可是每一次都失敗了。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鳥寶寶有點灰心了。看它是怎麼想的。

  出示:“我不會像螞蟻一樣在樹幹上走路,我不會像松鼠一樣從這跟樹枝跳到那根樹枝,我不會像鼴鼠一樣在挖地洞,我不會像小魚那樣在海里游泳……我什麼都不會做!”

  你從鳥寶寶的話裡感受到了什麼?(失望、灰心)

  就在這時,蜜蜂出現了,看它是怎麼鼓勵鳥寶寶的?

  出示:“你可以的,你一定可以的!你要再試試看哦!”

  看,在蜜蜂的鼓勵下,鳥寶寶終於飛了起來。可是它卻一直在叫“我要當蜜蜂”。

  交流。

  鳥寶寶為什麼在學會飛翔時叫的是“我要當蜜蜂”。

  2.鳥爸爸鳥媽媽此刻會怎麼想呢?

  3.當你在學習新的本領,遇見困難時,你會怎麼做呢?

  六、繪畫。

  看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你可以畫下來。也可以想象一下,鳥寶寶在沒有學會飛翔前還會遇見哪些動物,又會想學哪些本領呢!請你把它畫下來。

  【課後反思】

  《我也可以飛》是個簡單而有含有深意的繪本圖書,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加以分析。作為兒童他們讀不懂深意,但是透過上課交流,我覺得學生們對這個故事都有自己的見解了。

  我發現孩子們在讀這個故事時,對鳥爸爸鳥媽媽不讓鳥寶寶飛翔,對鳥寶寶說“現在時候還不到。你還太小啦!”這句話的反映是最強烈的。有些孩子就說了:“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讓我先試試呢!”“說不定鳥寶寶已經可以飛了”“不試試怎麼知道呢?”或許這和他們的生活非常相似,他們的爸爸媽媽也經常以孩子太小為理由,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你還太小,不能自己出去玩。”“你還太小,不能騎單車”。“你還太小,不能做……”看來,孩子們都有顆渴望嘗試未知世界的童心。

  小鳥在學會飛翔前,學習過種種其它本領,基本上都失敗了,雖然它也能夠“挖地洞”,可是它自己也發現“挖地洞”對它跟本沒有用,它適應不了地洞的環境。只有在學飛翔後才能獲得成功和滿足,也是它作為“飛鳥”的本能習性。那作為孩子,他們應該著力去學的本領是什麼呢?是“向上、向善、向好”的一切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