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幼兒園學習分類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幼兒園學習分類教學反思

幼兒園學習分類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學習分類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學習分類教學反思1

  在幼兒園公開展示課中我準備了一節小班的數學活動“分類”其目標為1、嘗試按物體的顏色、形狀進行分類。2、在遊戲情境中掌握簡單的分類方法,對集體活動感興趣。這是一節很傳統的數學活動。

  整個活動我以情景貫穿,這符合了孩子的年齡特點,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匯入部分我出示黃、白兩隻小狗,然後讓孩子們說說小狗喜歡的食物,然後順利地過度到今天我們要請小狗吃餅乾(給小狗餵食)。給小動物餵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這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按顏色分類,第二環節按形狀分類、第三環節二次分類。環節清晰,層層遞進。孩子們在操作中掌握了分類的方法。單從目標的達成度、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性上看,這節活動是成功的。但在這節活動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需要自己好好的反思。

  第一,從材料的準備上,我沒能很好的考慮周到,在出示的兩幢房子上我添加了很多的顏色,這就干擾了孩子不能準確的說出黃房子和白房子。檢驗用的盤子我也提供的太過於花哨,這不利於孩子的檢驗。

  第二,像老師們說的一樣,整個活動就是孩子在不停的操作,缺少了點什麼?現在的課程都比較綜合,在這節數學活動中缺少了孩子的語言滲透,比如孩子在第一次操作按顏色分類時,可以引導孩子說“黃黃的餅乾,給小黃狗吃,白白的餅乾,給小白狗吃”。第二次按形狀分類時可引導孩子說“三角形的餅乾給,嘴巴是三角形的小狗吃,圓形的餅乾給,嘴巴是圓形的小狗吃”。第三次送小狗回家(二次分類)可以引導孩子說“我是黃黃的小狗,(根據自己手中小狗的顏色)我站在黃黃的房子旁,我戴著三角形的鑰匙,開啟三角形的門”。這個環節也是本節活動的難點,這種言語的滲透起到了突破難點的作用。

  作為一名老教師雖然有一定的現場調控能力,對於突發事件也能從容應對,但從本次的活動中我深刻反思到,自己在課前沒能花時間去精心準備,考慮的問題也不是很全面,犯了教學中的一個大忌,沒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切忌犯類似的錯誤。好好上好每堂課。

  幼兒園學習分類教學反思2

  《分類》這節課教學結束後,感覺較成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總結出來,為以後教學積累經驗。

  1、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活動,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於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

  2、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為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我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透過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學生能看得到、摸的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美麗及生命力。

  3、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如: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環節中找“人”的分類標準,有的學生說可以按男女來分,這時我抓住機會問他:你在生活中什麼時候見到過按男女來分的呢?有個學生就說:“上廁所時就是按男女來分的”。很形象的'體現了數學對於生活的重要性,體現了數學價值。

  4、始終關注學生的感受,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本節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並很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如課一開始,教師就把玩具、學習用品、服裝等東西凌亂地堆放在教室裡,讓學生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自然而然產生收拾東西的慾望。有了慾望,教師並沒忙於讓學生動手,而是讓學生思考:5個小組如何分工才合理?當學生討論得出應把東西分成5大類,然後各組整理一類。教師又讓學生商量:你們組想整理哪一類?結果有4個小組想整理玩具,於是教師又趁機教育學生應互相謙讓,從而使其中三個小組自願整理服裝、水果、鞋子,作為教師,關注學生的感受,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學生。又如:在引導學生把雜物分成五類物品時,我問學生:如果大家一起上來,會怎樣?讓學生想象這樣做的危險和混亂,自然產生了講秩序的想法,體驗秩序能使生活有條理,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的思想,無形中也初步培養了學生有條理做事的好習慣。

  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課堂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總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學習分類教學反思3

  在教學活動《多角度的分類》中,我以“小熊商店開業”匯入,讓幼兒嘗試將架子裡的物品進行分類(有食品、日用品、玩具)。我先出示材料然後引導幼兒思考架子裡的物品你要怎麼分,這一環節激發了幼兒思考。可能是上學期我們已經學過按物品的用途分類,這一環幼兒都能按物品的用途分類。緊接著,我又引導幼兒在剛才分類的物品中在找出另一種特徵:還可以怎麼分。幼兒都很認真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最後的分組操作中孩子們活動順利,都能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多角度分類,活動成效顯著。

  可惜,最後在交流環節中,我關注全體幼兒不夠,請個別幼兒上來說,沒被我提問到的幼兒會在位置上小聲嘀咕:哼,我舉這麼久老師都沒叫我……

  反思:

  (1)關注幼兒表達慾望,組織集體、小組、個別發言,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

  (2)提供豐富的材料,注重操作材料的多樣性,層次性,根據幼兒操作,適當提升難度,讓活動更具挑戰性;

  (3)注重操作活動後的小結提煉,鞏固幼兒對知識點的掌握。

  由本次活動中表現,自己在組織教學上還存在許多不足,所以我要繼續在這一次次的活動課中反思、總結、整改、落實,儘可能地讓自己的業務能力在反思與實踐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