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認識平行》教學案例與反思範文

《認識平行》教學案例與反思

《認識平行》教學案例與反思範文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第七冊39~41頁。

  教學目標:1、透過觀察、操作,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認識平行線。

  2、探索平行線的畫法,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3、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1、課件

  2、直尺、三角板長方體模型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三幅圖片,

  2、提問:在這三幅圖片中,有兩件物品擺放的位置是不同的,你能找出來嗎?

  3、用直線在“我的編輯區”畫出這三種位置情況。

  4、提問:仔細觀察你畫的直線,你覺得哪組兩條直線相交了,哪組兩條直線不相交?

  5、揭示課題:像這樣永遠不會相交的兩條直線,數學上稱它們互相平行。(出示課題:認識平行)

  二、自學課本,聯絡生活,理解平行。

  1、強化感知。

  (1)出示窗戶、路燈、五線譜幾組圖片,從圖中找出類似於這些不相交的幾組直線來?

  (2)電腦演示,抽象出幾組直線來。

  (3)學生舉例,說說你見到過的平行現象。

  2、自學平行概念。

  (1)讓學生自學書本39頁,結合生活中的現象,理解什麼是互相平行?什麼是平行線?

  (2)交流彙報。

  (3)課件出示平行的概念,齊讀。

  (4)提問:透過自學,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5)理解在同一平面的含義。

  藉助長方體理解

  3、練一練:

  (1)完成練習(1)

  (2)完成練習(2)

  三、探索平行線的畫法。

  1、小組合作,創造出一組平行線。

  (1)合作用多種方法創造平行線,

  (2)集體交流,展示成果。

  (3)小結:剛才同學們透過多種方法創造了平行線。但是,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侷限性。書本上茄子老師介紹了一種科學、準確的`畫平行線的方法。

  (4)自學書上畫平行線的步驟,並照樣子試一試。

  (5)指名上黑板演示講解畫法。

  (6)總結畫法,板書:畫線、靠緊、平移、畫線。

  (7)鞏固練習:

  練習(3)(4)

  四、聯絡實際,拓展應用。

  課件出示地圖

  小組合作完成

  交流展示。

  五、全課總結:

  你覺得今天自己學得怎麼樣?老師這裡有一張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後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填一填。

  教學後反思:本堂課有兩個重點,一是認識平行的意義,二是掌握畫平行線的一般方法,其中,認識平行的意義中,對“在同一平面內”的理解是本堂課的難點。實踐證明:運用兩個長方體組合成一個大長方體,理解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轉動其中一個長方體,使兩條直線不在同一平面,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內”的含義。由此可看出:直觀教具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應充分、合理地運用。

  平行線的一般畫法,內容比較簡單,一般學生透過自學就可以掌握,但是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擺直尺、平移三角板的過程只是在“做樣子”,直尺實際沒有起到固定三角板位置的作用,針對這一點,一方面,教師應以身示範,杜絕板書的隨意性;另一方面要告訴學生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因此我們應該嚴謹地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