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課文《燕子專列》教學反思範文

課文《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課文《燕子專列》教學反思範文

  前段時間聽了吳琴華老師執教《燕子專列》第一課時,感受頗深。這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有一年春天,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後,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並用空調列車將這些獲救燕子送到了溫暖的地方。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教學中吳琴華老師創設一個個情景,把孩子們帶進文字,讓他們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整堂課以“愛”為主線深深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濃濃的人情味。真正實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一、新聞匯入,直奔課題。

  吳老師從學生生活中選擇話題直奔課題,首先出示新聞圖片:雪停了,交通自然也在慢慢恢復。今天凌晨,這場雪災中的第一輛湖北農民工專列K398次列車,從福建泉州出發,經過27個小時的執行後,滿載著湖北省的幾百名農民工到達了漢口火車站,歸心似箭的農民工終於回到了家鄉。吳老師以年前那家喻戶曉的因雪災大量旅客滯留車站,政府為農民工增開專列,送他們回鄉過年的感動場面,讓學生明白“專列”的`意思。然後老師導語引出燕子專列,質疑入文。

  二、讀悟句子,直面燕子。

  閱讀課的生命在於師生互動、心靈對話。吳老師順學而導,書上的這個問題提得真好!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麼還用專列送呢?

  (出示文字: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吳老師非常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煩:冷、餓、累,簡單瞭解冒號的用法,並隨文理解詞語“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飢寒交迫”、“瀕臨死亡”。播放CAI、音樂,充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風雪漫天,燕子在風雪中拼命掙扎的情境中,讓學生談此時此刻燕子的心裡想著什麼,盼著什麼?學生們又一次展開想象。這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在此基礎上再透過多次不同層次地朗讀,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

  三、想象說話,昇華情感。

  在理解“長途跋涉”一詞時,吳老師啟發學生想象,她問:請想象一下,長途跋涉的燕子可能飛過哪裡?

  生1:飛過了高山峻嶺。

  生2:炎炎沙漠。

  生3:峽谷。

  師:高深的峽谷。

  生4:飛過了未解凍的小河。

  生5:飛過了無邊無際的大海。

  師:長途跋涉的燕子經歷了千難萬險,飛越了千山萬水。多麼艱辛的燕子啊!你再來讀這句話的時候,肯定對“長途跋涉”更有感受了。

  指名讀。

  生1讀,師:飛得真辛苦呀!

  生2讀,師:飛得路真長呀!

  師板書:累

  生齊讀。

  當學生們學到這時,老師說這就叫——未等老師說完,學生緊接著說——長途跋涉。這種從具體到抽象的引導過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這樣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寫話練習,感悟摯愛。

  葉聖陶先生說得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只有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讀寫結合中,才能提高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在教學瑞士政府呼籲時,吳老師很自然地過渡,面對燕子遇到這樣的麻煩,瑞士政府十分重視,呼籲人們出來救助燕子。請你想象一下。他們透過廣播、電視會怎樣呼籲?假如你就是廣播員你會怎樣呼籲?請你寫下來。學生們紛紛動筆,不一會兒精彩片斷紛紛亮相。孩子們以播音員、電視主持人的身份,熱情洋溢且激動萬分地向人們呼籲倡議:

  生1:在大雪裡,成千上萬只燕子隨時會被風雪無情地奪走性命!你們快行動起來吧!

  生2:居民們,讓我們伸出自己的手,去拯救那些瀕臨死亡的燕子吧!

  生3:燕子也是有生命的呀!這些燕子正面臨著死亡,請你們幫一下燕子,把燕子從冰冷的地上救出來,把它從死神的手裡拯救出來。請你獻出一點愛心吧!

  生4:小燕子是多麼的可愛,可如今它們卻瀕臨死亡。大家快行動起來,去拯救那些小燕子吧!

  生5:歐洲瑞士的人民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把燕子送到火車站。不要因為寒冷,而蜷縮在家裡。假如你是一隻正躺在茫茫雪海中的奄奄一息的燕子,想想,你會怎樣?

  救救燕子吧!不同的話語表達了同樣的心境,甚至於有的孩子並不是呼籲,而是告訴人們這世上如果沒有了燕子,春天就不美麗了,生態的平衡將會遭到破壞,害蟲將無法消滅……孩子們的表現真棒!這的教學將孩子們對燕子的愛上升到了環境保護的層次,真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種精神影響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