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上冊《6~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上冊《6~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上冊《6~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時以“外國小朋友 凱蒂”為話題,把孩子帶入學習情境,透過編兒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透過編兒歌時遇到困難而產生學習的願望, 從而激發瞭解決問題的求知慾。這時透過演示藉助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的方式,再次激發學生探究兒歌的興趣,從而為學生利用學具自編兒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下面學生編乘法口訣作了很好的鋪墊。在本課最後教師又迴歸到情境中去,利用所學乘法口訣解決情境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給計算帶來的.簡便。

  二、藉助學具體來幫助。

  由於二年級兒童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本課中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學具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教師在直觀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向抽象過渡,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如:在理解“6個沙包幾塊布”時,教師首先是藉助學具擺一擺、說一說,具體形象地說兒歌,然後藉助課件變成文字形式整理兒歌,很自然的完成了從具體性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轉化過程,這樣既有利於理解乘法的意義,又為編7的乘法口訣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