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釐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

釐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釐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

  《釐米的認識》是我在學校上的一堂教研課,我根據老師們對本課的點評,對此節課進行了反思。具體如下:

  第一、本節課的匯入還不錯。

  在上《釐米的認識》時,我曾考慮過三種匯入的`方法:

  一是按書上的情境匯入。

  上新課之前老師要請小朋友們做一件事情,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度量工具量一量課桌的桌面有多長。

  學生測量。(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有的用鉛筆量,還有的用文具盒)透過討論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匯入新課。

  二、是直接以問題匯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皮老師手上的紙有多長嗎?用什麼方法就知道呢?學生說用尺子,那怎樣從尺子上知道皮老師手上的紙條有多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是教師把11釐米長和10釐米長的紙條,分別橫著和豎著貼在小黑板上,舉起來讓學生觀察看哪根紙條長哪根紙條短。學生一般會認為橫著的紙條長,這時教師可提問: “怎樣才能知道究竟這兩根紙條哪根長呢?”從而引出課題。

  在選擇匯入時,經過比較後,我在上課時用了第二種匯入,透過設疑匯入新課,我覺得效果還可以。

  二、本節課的練習設計不錯。

  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

  1、實踐活動。

  (1)找一找,你身上的尺子在哪裡?

  啟發:一手掌長、一手掌寬、一拃等等

  手掌寬____釐米 1拃(zhǎ)長____釐米

  (一拃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因為每個同學手掌寬度和一拃長度不盡相同,只取整釐米即可。)

  (2)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透過設計這道題,讓學生學會了用身體上的尺寸量物體的長度,並學會了估算長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透過量長度不僅可以知道物體有多長,而且還有其它作用。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猜一猜這是什麼圖形?你是怎樣驗證的?

  透過驗證後,學生髮現當兩個圖形相似,當不能用眼睛判斷時,還可以透過量一量來判斷,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最大的敗筆是在介紹尺子時,由於自己沒有很好的對學生說的尺上的圖案進行總結,以至學生說了許多非本質的東西,浪費了一些時間,所以後面的練習都沒有時間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