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2017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2017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助於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助於學會做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助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除了加強自身修養外,還有建設未來中國新文化的任務;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助於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一)

  為了推進依法治教,切實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小學生的違法和犯罪現象,繼續深入開展我校法制宣傳教育,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現結合我校教育工作實際,制訂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高舉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標,緊緊圍繞教育局提出的相關決定,堅持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緊密聯絡教育改革,注重教育的實效,深入進行以憲法、基本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校師生的憲法觀念和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學校依法辦事和依法管理水平,增強青少年學生的知法守法意識,積極開展依法治校,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實現教育事業的依法管理。

  二、學習內容及要求:

  主要學習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法律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重點抓好《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條列》等法規教育。做到法制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條文灌輸與形象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思想教育與行為訓練相結合;面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組織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學法的積極性。

  三、教育物件

  實施普法物件是: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重點物件是少年學生。

  四、方法與步驟

  1、堅持面授為主,組織自學為輔的教育方式。充分發揮校業餘黨校、校業餘團校、政教處等教育機構的宣傳培訓教育骨幹作用,層層培訓普法骨幹師資。利用課常主渠道作用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堅持使學校法制學習制度化、經常化。採用集中學習輔導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抓好教職員工的普法工作。各類普法物件在組織面授予的基礎上均應進行合格考試。

  2、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協同有關部門要注重搞好法制教育宣傳輿論工作。要透過發放法制宣傳教育讀本、召開教師會議、學生班隊活動、晨會課、《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宣傳櫥窗傳展覽、學校廣播之聲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

  3、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要結合本校實際,把開展法制教育與"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社群教育"、"以案說教"等多種活動形式有機結合。

  4、考試和考核:透過培訓學習,每個階段學法、用法情況進行考試和考核,健全學法用法情況登記制度。

  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二)

  一、內容:

  第一講 緒 論: 2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學習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意義;同時瞭解該課程需要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教學要求、教學安排等等。

  二、主要教學內容

  學習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目的和意義:文化的概念、分類及結構;學習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必要性;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課的基本內容;學習的重點、難點內容、教學要求、教學安排等。

  三、思考題

  學習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講 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及傳統文化產生的背景 4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並從中總結出相關的規律。同時使學生了解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產生,受到地理環境、經濟結構和血緣宗法制度的影響。

  二、主要教學內容

  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雛形期、定型期、強化期及轉型期;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背景:大陸地理環境,以農為本的經濟模式,血緣宗法制度。

  三、思考題:

  怎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背景?

  第三講 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的危機與轉變 6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與時俱進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認識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反映,認識到傳統文化只有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才能永保生命力。

  二、主要教學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的危機與兩次轉變;五四新文化時期的文化論爭;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統文化在臺灣。

  三、需要延伸的課外內容

  觀看資料片:詩詞欣賞。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而的詩詞是繼承傳統,併發揚光大的典範之作。

  四、思考題

  1、在近代,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角地位,為什麼會遭遇如此嚴重的衝擊?

  2、近代中國出現反傳統文化極端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第四講 少數民族在中國歷史與文化中的作用 4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到中華民族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國各民族人民所共同創造的。

  二、主要教學內容

  1、少數民族在中國歷史中的作用:蠻戎狄夷在“漢族”形成中的作用;少數民族充實了漢族,漢族也充實了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區域性政權為中國統一準備了條件;元、清兩朝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近代以來少數民族的反帝愛國鬥爭。

  2、中國各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農業方面;畜牧業方面;手工業方面;民族語言和文字方面;醫藥學方面;繪畫、雕刻方面;音樂、舞蹈方面等

  三、需要延伸的課外內容

  放映反映南方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的影像資料:《南方少數民族》,使學生對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有一個比較直觀的瞭解和認識。

  四、思考題

  1、中國各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哪些貢獻?

  2、中國各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有哪些貢獻?

  第五講 儒家和道家哲學 4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儒家和道家哲學的主要內容,同時瞭解中國傳統哲學對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影響。

  二、主要教學內容

  儒家和道家主要思想內容介紹;儒家和道家哲學對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思考題

  1、道家和儒家哲學思想的區別和聯絡是什麼?

  2、道家和儒家哲學思想對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有哪些影響?

  第六講 佛教的傳播及其對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影響 4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佛教對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影響,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知識水平,同時使學生對當今社會的宗教現象有正確地認識。

  二、主要教學內容

  佛教的傳播;佛教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佛教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三、需要延伸的'課外內容

  學生可參觀一些宗教建築場所,以便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四、思考題

  1、佛教對中國文化的主要影響有哪些?

  2、佛教在中國歷史中有哪些作用?

  第七講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徵 4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特定的價值系統、思維方式、社會心理、倫理觀念等,瞭解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體現中華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觀念。

  二、主要教學內容

  強大的生命力和內聚力,突出的人文精神;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重名譽尚氣節的人格精神。

  三、需要延伸的課外內容

  參觀古代建築,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

  討論: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基本功能。

  四、思考題

  1、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徵有哪些?

  2、你認為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內容是什麼?

  第八講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4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主要技術發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中國近代科技落後的主要原因。

  二、主要教學內容

  中國古代技術發明;中國古代天文學;中國古代數學;中國古代物理學;中國古代化學;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中國近代科技落後的原因

  三、需要延伸的課外內容

  討論:中西科學技術發展的軌跡不同的原因。

  四、思考題

  1、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2、中國近代科技落後的原因有哪些?

  第九講 中國傳統軍事思想: 2學時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把握中國軍事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及與其他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絡,瞭解中西軍事文化的差異,建立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在現代軍事及社會生活中地位與作用的正確認識,培養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二、主要教學內容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孫子兵法》與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對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需要延伸的課外內容

  參觀:軍事博物館;

  討論:如何看待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對當代國際政治軍事鬥爭的影響

  錄影:《孫子兵法》

  四、思考題

  1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哪些特點?

  2 、如何看待當前的《孫子兵法》熱?

  二、教學安排及方式

  學生利用業餘時間,以班級為單位,參觀北京的名勝古蹟,主要包括:傳統建築,民俗地區等,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徵,欣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然後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並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之一。

  三、考核方式

  本課程可採取兩種考核方式:

  1. 課堂閉卷或開卷考試

  2. 寫課程論文或報告

  四、參考教材

  1、《中國傳統文化》金鳴娟主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國傳統文化》 張豈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3、《中國文化概論》 金元浦主編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