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品德與社會《我是家庭一員》教案設計

品德與社會《我是家庭一員》教案設計

品德與社會《我是家庭一員》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家庭的主要情況,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懂得承擔家務勞動是自己的責任。

  2.瞭解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能力目標

  教育學生懂得為家人分憂,注重培養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熟悉並瞭解自己的家庭及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願意為父母分擔辛苦和家務,關心家長,願意參加家務勞動;當好父母的小幫手,盡到一個家庭小成員的責任。

  2.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和自覺糾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培養對自己生命負責任的態度以及勤儉節約的美德。

  教學建議

  1.今天我當“媽媽”

  我們設計的小學生的體驗活動,是讓學生親身體驗媽媽從早到晚地忙碌和勞累。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從而為父母分憂,儘自己的一份義務與責任。

  (1)首先要求同學們認真觀察父母在家時的精神狀態,記住父母下班回到家後,需要做哪些家務活兒?當你看到父母忙著做家務活兒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想一想,為什麼他們要做這些家務活兒?不做這些活兒行不行?為什麼?你該不該去做?引導學生透過討論明確每個同學都生活在家庭裡,每個家庭都有家務活兒, 家務活兒應該是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去做的,所以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做家務活兒。父母是家庭的主人,我們雖然年紀小,也是家庭的小主人,也有責任幹 家務活兒。和媽媽商量商量,你能不能當一天“媽媽”,承擔起這個責任。

  (2)對於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大多數是完不成媽媽一天的家務勞動的。這種體驗一是教育學生對家庭要有責任感,年紀雖小,但是有責任做一些家務活兒;二是要教育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家務勞動,真正做家庭的小主人。

  (3)應該考慮到,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長怕麻煩,或心疼孩子不讓他們做家務活兒,這時候你該怎麼辦?怎麼說服家長?例如你想幫媽媽乾點活兒,可是媽媽說:“不用你幹,幹不好,會幫倒忙的。你去做作業吧!”你應該怎樣說服媽媽?

  (4)教材中“今天我當‘媽媽”’,是虛擬的一次活動,實際上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家的實際來當一天“媽媽”。

  (5)由於每個家庭不同,當“媽媽”的實踐活動也就不同,學生親身的體會就不一樣,不要千篇一律地要求,也不要脫離實際地編寫,更不能沒有當成“媽媽”卻虛構體會。

  (6)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絡自己家的實際,開展做家庭小主人的活動。在課堂上可以設定一些家庭情景,把學生生活中鮮活的事例搬到課堂上,透過 各種形式進行表演,同時注意創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透過討論,明確自己怎樣做才是家庭的小主人。也可以列舉一些學生的事例讓他們判斷對錯,並要求 說出理由來。如: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媽媽都加班兒,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早餐我在街上飯館裡買了一份套餐吃了;午飯時,我從冰箱裡把剩飯熱了熱,又做了一個 西紅柿炒雞蛋;下午,我把菜擇好、洗乾淨,等媽媽下班回來做飯就省事了……類似的問題可以由學生們自己出,自己判斷對錯,說說各自的理由。

  2.填寫家務勞動記錄卡

  (1)透過學生填寫家務勞動記錄卡的活動,提示學生自己能夠做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而且要堅持做下去,養成習慣。表中所列的專案只是小學生一般 能夠做到的事情。每個學生的行為、能力、體力、家庭狀況不一樣,因此,建議教師指導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來設計。

  (2)建議教師向學生提出要求:一定實事求是,力所能及;要注意安全,不做有危險的事情。填表時,一定要誠實,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紀錄卡雖 然只是一週的記錄,但要教育學生明確家務勞動是需要長久堅持下去的。家務勞動要主動幹、學著幹、堅持幹。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不會做的家務活兒要學著做, 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勞動本領。在填寫家務勞動卡的活動中,一方面能夠提高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3)除了學生的自評外,鼓勵家長參與評價。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講究營養

  學生儘管每日三餐,但對什麼是利學合理的飲食搭配,什麼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卻不清楚。所以,教材從最基本的每日三餐人手,透過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 科學用餐習慣,使學生了解吃的學問。至於為什麼,教師可以用自己或學生提供的資訊資料來說明原因。(如:讓同學們欣賞影片“良好的飲食習慣”;圖片“不挑 食”;還可給同學們講文字資源“良好的飲食習慣”中的知識。)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認知不要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培養學生用資料來闡述自己觀 點的學習方式。例如可以設計:你知道我的好處嗎?讓學生扮成胡蘿蔔、白菜、西紅柿等蔬菜,說說自己的營養成分,對人的身體有何益處。總之,教師要啟發學生 創設活動,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對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建議教師採用“小品”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提高認識。例如,開展“不吃 燒烤食品”、“告別零食攤”等活動。糾正學生的不良飲食習慣,還有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讓學生提出他們的困惑,在討論、爭論甚至辯論中明確問題。學生只有 在積極參與下,才會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自覺的行為。

  (2)穿衣舒適簡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穿著越來越講究,一些學生刻意追求時髦、鮮豔甚至名牌服裝,而不懂得著裝要合理、得體和舒適,忽視了衣著的簡樸。教材從三 個方面導人:穿校服、攀比不應該、勤儉是美德。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穿校服有什麼好處?在商品日益豐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還要不要 勤儉節約?小學生穿名牌衣服好不好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應該怎樣做。教師還可以請班級裡著裝樸素的同學談談他們的想法。

  (3)鍛鍊身體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的圖畫,談談他們的想法;然後在小組裡交流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和雙休日安排。請班級裡堅持體育鍛煉的同學說說他們的鍛鍊專案和對 自己的影響。組織學生討論“不良生活習慣還有哪些,我們應該怎樣做”,作為本主題學習的一個總結。形式不侷限於討論,可以組織辯論會、角色表演、說唱、繪 畫展覽、小組牆報等多種形式(如:讓同學們欣賞影片“不良習慣”;音訊“電視迷上課”;圖片“迷戀遊戲”、“抽菸”;還可講“看電視節目的利與弊”、“令 人憂慮的電子遊戲機”等知識,詳見文字資源。)學習,目的就是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與行為。

  4.共享家庭歡樂

  (1)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對小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絡實際,看看自己的家庭 有哪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人是環境的產物,是在創造環境中實現其自身發展的。家庭環境在兒童成長中起著基礎的作用。家庭環境的優劣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 的作用。

  (2)有的家長愛打麻將,其不良行為深深地影響著兒童。建議教師組織學生對教材中的每一幅圖進行討論,圖中只有一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案例。要求學生 能夠聯絡自己身邊的案例來討論。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看,他們的辨別能力和自制能力較弱,但是可塑性很強,良好的家庭環境必然會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 要從正面教育人手,引導他們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成長。

  (3)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建立和發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抵制。要求兒童體會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的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懂得為家人分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難點

  使學生願意為父母分擔辛苦和家務以及明白怎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主題教學思路

  教材設計從“今天我當 ‘媽媽’”引人,在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起著不同的作用。學生在自己的家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員。家長要撫育孩子,工作又忙碌,一天下來非 常辛苦。每個家庭都有很多繁雜的家務,這是每個成員都應該參與並共同分擔的,所以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做一些家務勞動。這一點孩子是意識不到 的,總習慣別人為我服務。這是一個教育的誤區。要引導兒童知道:家庭成員不分大小都是家庭的主人,我們雖然年紀小,但也是家庭的小主人。假如家長工作忙或 出差不在家,我們應該怎麼辦?“今天我當‘媽媽’”的體驗就是透過假設的活動讓學生體驗父母的辛勞,從而瞭解自己的父母,主動為父母分憂,承擔一份家務。

  透過填寫家務勞動卡的活動,提示學生自己應該做哪些事情,能夠做哪些事情,主動學做哪些事情。紀錄卡雖然只是一週的記錄,但是,要求學生明確家務勞動 是天天的,需要長久堅持做下去。家務勞動要主動幹、學著幹、堅持幹。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講究營養、勤儉節約和鍛鍊身體三個方面切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學習。例如,教材以圖片的形式呈現了早、中、晚三餐科學用 餐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幫助他們分析早餐、中餐的重要性,糾正他們存在的不良用餐習慣,如早晨空著肚子上學等。教材列舉了少量的不良的生活習 慣,教師可以用各種形式把學生的思路擴充套件開,使學生充分反省和提高認識。

  小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環境中,接受家庭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陶冶、影響,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 才能促進兒童健康的成長髮育。目前,社會上、家庭中打麻將成風,不正當的處事方式蔓延,不文明行為習慣的存在深深地影響著兒童。有些兒童在現代生活中,抵 擋不住誘惑,迷戀動畫片、迷戀網上玩遊戲,學著吸菸等等,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讓兒童從小認識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 利於家庭的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空間,自己和家人都要做出努力。

  教材分析

  (一)本課內容結構分析

  第28頁是一個體驗活動,教材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像“媽媽”一樣做家務,體會家務勞動的辛勞。

  第29頁是為學生製作的一張家務勞動記錄卡。記錄卡可以記錄學生一週在家庭中的勞動、自理等生活表現,進行自我評價,讓家長也參與評價。

  第30頁的幾幅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科學用餐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人的成長需要全面的營養,粗細糧、蔬菜水果、肉蛋奶魚等要合理搭配,不可挑食和偏食。

  第31頁的四幅圖片,說明勤儉節約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一水多用、一物多用,既節約又減少垃圾與汙染。左下方圖片反映了在一些小學生中攀比之風滋 長,穿衣比名牌的現象。品牌服裝一般質地優良,設計合理,穿著舒適,但是價格較高。小學生穿名牌本身無可非議,但是它往往助長學生的虛榮心,滋長追求享樂 的意識。攀比之風正是在你穿我也穿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應該提倡學生穿校服上學,提倡勤儉是美德。學生勸阻媽媽給自己買新書包,這樣的孩子還是有的。尤其 是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孩子,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生活負擔,城市下崗家庭的孩子,也知道節儉。教師應該大力表揚這樣的孩子,讓他們在同學中間感到自己的行為 受到了尊重。

  第32頁的四幅圖片,說明在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中體育衛生也不能忽略,早睡早起身體好,體育鍛煉不能少。在城市孩子中,雙休日晚上不睡,早晨睡懶覺是普遍現象,人體的生物鐘被打亂,造成周一學生萎靡不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合理的作息時間,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第33頁透過一組圖片反映了我與家人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外出旅遊;我給爸爸、媽媽拉手風琴;一家人過中秋節;爸爸媽媽做飯,我給奶奶讀報。我與家人愉快地生活。

  第34頁透過兩個學生寫的日記,表現了家庭的溫暖。

  第35頁透過一組圖片,用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反映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有利於家庭的幸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響家庭幸福。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起著不同的作用。學生在自己的家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成員。家長要撫育孩子,工作又忙碌,一天下來非常辛苦。每個 家庭都有很多繁雜的家務,這是每個成員都應該參與並共同分擔的,所以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做一些家務勞動。這一點孩子是意識不到的,總習慣別人 為我服務。這是一個教育的誤區。

  學生正是身體成長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他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刻不容緩。因此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準備

  1.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家庭情況,特別是特殊的家庭情況,以便做個別指導。

  2.學生向家中長輩瞭解家庭的情況,如:瞭解家族成員,父輩、祖輩等家人生日,家鄉的故事與傳說;記錄家務勞動的內容,拍攝一些家務勞動的照片,或家庭大掃除前後變化的照片等;一張家庭勞動記錄卡,資料等。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可以找一些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

  老師:同學們,平時你們家的家務都是誰做的呢?

  學生:(略)

  老師:現在大家想一想:我們應不應該分擔一些家務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影片“主動承擔家務勞動”。)

  老師:好多同學說的不錯,我們應該承擔一些家庭的家務,應為我們也是家庭的一員。(過渡)

  【講授新課】

  一、我是家庭的一員(板書)

  老師:同學們,大家先開啟課本第二十八頁,我們看一看圖中的同學在做什麼?

  學生:(略)

  老師:這位同學利用星期天,體驗了一次當“媽媽”的感覺,他都有什麼感受呢?大家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你做過這樣的體驗嗎?你當時的體驗是怎樣的呢?

  學生:(略)

  老師:爸爸媽媽每天都要上班,已經夠辛苦了,可回來還要做那麼多的家務,可想他們有多麼的辛苦!我們是家庭的一員,是家裡的小主人,我們也應分擔一些家務,這樣既減輕了家人的負擔,又培養了自己愛勞動的好習慣,大家說對不對呢?

  學生:(略)

  老師:可有的同學說家人不讓他們做家務;還有的說我不會做家務,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在遇到這些情況時,可以向自己的家人說明這也是自己的責任,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對於不會做的家務,我們可以學著做,大家說是不是呢?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圖片“好孩子”、“幫忙洗菜”、“洗碗”、“打雞蛋”、“做家務”、“做飯”等。)

  老師:我們都做過哪些家務活呢?大家來說一說吧!

  學生:(略)

  老師:下面大家開啟課本第二十九頁,這裡有一張家務勞動記錄卡,我們可以以此為例,自己也做一張家務勞動記錄卡,來記錄自己做家務的情況,大家說好嗎?

  學生:(略)

  老師:家務勞動可以培養我們愛勞動的好習慣,在生活中,我們還應養成更多的良好習慣,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過渡)

  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板書)

  老師:大家開啟課本第三十頁,我們來看一看該怎樣吃飯呢?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我們應該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要少而精。吃飯時,營養要全面,不挑食,不偏食,這樣才能使身體強壯,更好的學習。

  (讓同學們欣賞影片“良好的飲食習慣”;圖片“不挑食”;還可給同學們講文字資源“良好的飲食習慣”中的知識。)

  老師:這回大家明白了嗎?

  學生:(略)

  老師:我們除了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外,還有好多的好習慣要養成,大家開啟課本第三十一頁,我們看一看圖中的同學在做什麼,他們做的好嗎?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節儉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我們應養成節儉的好習慣,不攀比,不浪費,大家還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好習慣呢?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影片“良好的生活習慣”;圖片“回收舊電池”、“回收”、“變廢為寶美化家庭環境”、“節約用水”、“良好的衛生習慣”等。)

  老師:我們正在長身體,生活要有規律,堅持體育鍛煉,才能身體健康,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看課本第三十二頁中,哪些同學做的好呢?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大家知道哪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呢?我們該怎樣做?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影片“不良習慣”;音訊“電視迷上課”;圖片“迷戀遊戲”、“抽菸”;還可講“看電視節目的利與弊”、“令人憂慮的電子遊戲機”等知識,詳見文字資源。)

  老師:家庭是我們幸福成長的搖籃,我們享受著爸爸媽媽的愛和家人的關懷,因此我們也要把我們的愛獻給家中的每一位親人,共享家庭歡樂。(過渡)

  三、共享家庭歡樂(板書)

  老師:大家開啟課本第三十三頁,我們圖中的同學在做什麼?她和家人歡樂嗎?

  學生:(略)

  老師:大家還有什麼好方式,好方法能給家庭添歡樂呢?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讓同學們欣賞課本第三十四頁的兩篇作文。)

  老師:當然有些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利於家庭的幸福,大家開啟課本第三十五頁,我們看一看這四種生活方式,哪個有利於家庭的幸福呢?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說一說。

  學生:(略)

  (最後,老師總結。)

  【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懂得了承擔家務勞動是自己的責任。知道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和應自覺糾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怎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