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稱象》講讀教案及評析

《稱象》講讀教案及評析

《稱象》講讀教案及評析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當地加上一些詞語,可以把話說得更加具體、形象。

  2.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教育學生學習曹衝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裝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船、玩具泥象、小卵石、秤,或相應的替代物品。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一)同學們,你們知道怎麼稱東西嗎?

  ch5ng

  板書“稱”,學生齊讀“稱”。

  (二)你們見過大象有多大?這麼重的大象古時候怎麼稱呢?板書“象”,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個古時候稱象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評:解題著眼於對課文整體內容的瞭解,相機引導學生理解生字“稱”的字義。]

  二、初讀課文

  (一)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輕聲讀課文。

  再指名讀課文。注意給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齊讀。

  (二)學生再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想一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學生回答時,教師相機板書:曹操官員曹衝。

  [評:初讀課文要求明確:

  ①識字教學注意字的音、形、義的結合,初讀眼見字形,口讀字音,感知字義,但把重點放在掌握字音上;

  ②初讀時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一件什麼事。這樣,既讓學生有較多讀的機會,又突出了讀的層次性。]

  三、講讀課文

  (一)指讀第一自然段,教師簡介曹操,理解“官員”一詞。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

  這頭象長得怎麼樣?為了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官員們想出了哪些辦法?

  學生回答大象長得樣子時,結合理解“一堵牆”的意思。

  學生回答官員們的稱象方法時,相機板書:“議論”“宰”,並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查字典,說一說“宰”有幾種解釋,結合句子說說在課文裡的意思。

  比較句子:“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按以下步驟教學:

  第一步:引導學生弄清這兩句話的異同點,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到底”一詞的意思。

  第二步:從說話語氣角度體會“到底”一詞的含義。先引導標出句子重音和聲調變化:“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再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象重量大,急於知道大象有多重。

  [評:詞句訓練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宰”的教學突出了培養學生藉助字典,聯絡具體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能力。句子的訓練,體現了在比較中理解,在朗讀中理解,滲透了理解方法,重視理解能力的培養。]

  2.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議論態度怎麼樣?

  比較句子:“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按下列步驟教學:

  第一步:找出句子異同點,初步瞭解“直”的意思。

  第二步: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直搖頭”,進一步體會曹操不同意官員們稱象的笨拙辦法這層意思。

  [用比較和動作直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詞語“直搖頭”的意思。對於不同的詞句,採取了不同的理解方法。]

  3.討論:

  曹操聽了官員們稱象的方法,為什麼直搖頭?

  4.朗讀指導

  (三)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曹衝想出了一個什麼辦法稱象?結果怎樣?

  2.學生一句句地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這個辦法每一步都是什麼。

  師生逐句共同理解。

  第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總的寫曹衝有稱象的辦法。)

  比較句子:“曹操的兒子曹衝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衝才七歲。”

  運用前面比較句子的方法,體會“才”強調了曹沖年紀小,但很聰明這層意思。

  第二至四句寫的是什麼?(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這個方法的第一步怎麼做?第二、三步怎麼做?

  第五句:怎麼知道大象的重量?議答:“石頭總重量=大象重量”

  學生先一步一步地說,再完整地說一說曹衝稱象的方法。

  [評: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先讓學生整體瞭解本段寫的是曹衝想出的`稱象辦法,再到部分,逐句理解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然後回到整體,真正理解了曹衝稱象的科學方法。在逐句理解每句話時,滲透了句與句間的聯絡。]

  3.實驗演示。兩名學生到講桌前,一人講方法,一人操作。然後再找其餘數名同學演示。

  [評:透過直觀實驗,使學生明白裝上石頭船下沉的深淺和大象上船時一樣,大象和石頭的總重量相同。這樣,以船代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象,解決了宰象的笨想法。]

  4.為什麼曹操聽了點頭微笑?從哪個詞看出曹衝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理解“果然”的意思。)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5.朗讀指導。

  四、課堂作業:

  課後第三題,抄寫句子。

  [評:透過抄寫,加深了對曹衝稱象辦法的印象。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後作業,既體現了強化教學重點,又減輕了學生課外作業負擔。]

  第二課時

  一、比較曹衝與官員們的稱象方法。

  然後再引導思考:年僅七歲的曹衝為什麼會想出稱象的好辦法?(稱象的方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受官員們的啟發:以船代秤,以石代象,化整為零,聚零為整。這是曹衝善於觀察事物,善於動腦思考問題的結果。平時多觀察,多思考,人就會變得聰明起來。)

  [評:透過曹衝與官員們稱象方法的比較,概括了全文,深化了認識,又回到了整體。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朗讀課文

  三、練習複述。

  以前後桌四人為一組把這個故事互相講給同學聽。

  四、寫字指導。

  (一)啟發學生想辦法記生字的字形。

  1.部首相同。秤議

  稱論

  2.分析結構。

  左右結構:砍石—欠

  塊土—夬

  沉氵—冗

  線糹—戔

  上中下結構:量曰—一—裡

  3.指導筆順。曹止然

  (二)抄寫生字詞

  [評:字形識記是生字教學的難點。在掌握了生字的音、義基礎上,針對本課生字特點運用歸類識字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識記,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果,使生字的音、形、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五、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裡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