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好玩的冰》教案

《好玩的冰》教案

《好玩的冰》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好玩的冰》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玩的冰》教案1

  活動目標: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若干乾淨的冰塊、不同形狀的容器、裝飾物品:彩色顏料,毛線繩

  活動過程:

  匯入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那就是水寶寶。你們知道水寶寶在什麼時候會變成冰寶寶嗎?

  1、幼兒瞭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自選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徵。

  3、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的變化。

  4、教師與幼兒合作製作冰燈。

  5、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積極性都很高。孩子們親眼見證了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過程。激發了孩子們的求職慾望。

  活動設計背景:

  北方的冬天,到處充滿著寒意。儘管北風呼呼地吹著,也擋不住小朋友們對冬天的熱情,堆雪人、打雪仗、拉冰車等等,玩的不亦樂乎。這節課的設計是讓孩子們更深刻的理解“冬季”這個季節。探索“冰”的奧秘。

  小百科: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結晶,水分子間靠氫鍵連線在一起形成非常“疏鬆”(低密度)的剛性結構(圖2-3)。最鄰近水分子的O—O 核間距為0.276nm,O—O—O鍵角約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體的鍵角109 度28分。但僅是相鄰而不直接結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間距要大的多,最遠的要達0.347nm。每個水分子都能締合另外4 個水分子,形成四面體結構,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數為4。

《好玩的冰》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北方的冬天,到處充滿著寒意。儘管北風呼呼地吹著,也擋不住小朋友們對冬天的熱情,堆雪人、打雪仗、拉冰車等等,玩的不亦樂乎。這節課的設計是讓孩子們更深刻的理解“冬季”這個季節。探索“冰”的奧秘。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若干乾淨的冰塊、不同形狀的容器、裝飾物品:彩色顏料,毛線繩

  活動過程匯入語: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那就是水寶寶。你們知道水寶寶在什麼時候會變成冰寶寶嗎?

  1、幼兒瞭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幼兒自選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徵。

  3、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的變化。

  4、教師與幼兒合作製作冰燈。

  5、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積極性都很高。孩子們親眼見證了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過程。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望。

《好玩的冰》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感官感知冰的特性。

  2、體驗參與小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塊、熱水、溫水、冷水各一杯,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師:老師這裡有一樣東西,誰來摸一摸,猜猜是什麼呢?

  你怎麼知道是冰呢?冰是怎麼來的?

  2、感知討論

  (1)幼兒玩冰

  提問:你有什麼發現?

  (2)比較發現

  提問:冰和水有什麼不一樣呢?還有什麼辦法能讓冰變成水?

  3、冰塊實驗

  (1)介紹材料及方法

  出示記錄表及實驗用具:把冰分別放入冷水、溫水、熱水中,比一比哪一個會融化得比較快。

  幼兒猜想

  (2)幼兒實驗並記錄

  (3)交流驗證:把冰塊放入不同溫度的水中,水溫越高,冰塊融化得越快。

  4、拓展延伸

  繼續進行水結成冰的實驗,如做冰花等。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此活動可以整合語言“冰鍋蓋”,在聽賞兒歌的過程中瞭解水的“三態”變化,並體驗兒歌的有趣。

  2、活動中的冰可以事先引導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本次活動中冰在冷水、溫水、熱水中的融化僅僅是教師預設的,冰的融化也可以用其他不一樣的方法,如讓它自然融化、放在手中用手的溫度融化、用吹風機吹等等,本次活動後,可以讓幼兒在探索區繼續實驗探索,教師多提供一些輔助的材料。

  3、長時間玩冰,幼兒的小手有凍傷等危險,建議老師在旁指導。

《好玩的冰》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初步瞭解冰遇熱會化成水,水預冷會結成冰。

  3、學習製作冰花,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盒冰,一杯溫水。

  2、提前製作的冰花,彩紙或顏料,各種形狀的透明杯子,水、線等。

  3、課件。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感知冰的特徵。

  (1)請幼兒看一看冰是什麼顏色的?摸一摸,捏一捏有什麼感覺?

  (2)將小塊冰放到手心裡,看看冰有什麼變化,手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3)觀看冰塊在溫水裡慢慢融化的過程,冰是怎樣形成的呢?

  小結:冰是透明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遇到熱會化成水,水預冷會結成冰。

  2、學習製作冰花。

  (1)觀看各種冰雕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2)出示已做好的冰花,讓幼兒觀察跟之前的冰塊有什麼不一樣?說一說是怎樣做出來的?

  (3)教師示範並介紹冰花製作過程:在不同形狀的透明杯子裡,倒入水,將彩紙或顏料放入水中,放上一根繩(一半在杯內,一半在杯外),然後將杯子放入冰箱冷凍一段時間取出即可。

  (4)幼兒嘗試製作冰花。

  活動延伸:

  與幼兒一起欣賞自制冰花。

《好玩的冰》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冰是涼的、硬的、光滑的,初步瞭解冰是由水變成的,冰遇熱會化成水。

  2.學習製作“冰花”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讓家長提前在家為幼兒動制一盤冰和一個八寶粥小碗。每組一盆溫水。

  2.教師做好的冰花、彩紙、大的果凍盒、水、毛線等物品。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家長做的冰塊。

  教師問孩子這些冰是誰給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2.教師引導孩子感知冰的特點。

  (1)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冰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沒有顏色、很亮……

  (2)師:剛才你們摸冰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幼兒:涼涼的、很炸手。

  (3)孩子們,捏冰的時候怎樣?幼兒:很硬很硬、捏不動…..

  (4)老師請小朋友將冰放在手心裡,看看冰有哪些變化?手上的水又是怎樣來的。

  (5)並在手裡會慢慢化成水,說一說還有什麼方法化成水?

  (6)請幼兒將自己的冰放在溫水盆裡,觀察冰慢慢融化的過程。

  3.教師演示製作冰花的方法,幼兒學習製作冰花。

  (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做的冰花漂亮嗎?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教師問幼兒現在的冰和剛才你們玩的冰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說說不一樣在哪兒?

  (3)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的冰花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你們想想做?

  (4)教師和幼兒共同製作冰花。

  (5)教師和幼兒把做好的冰花放在室外,(因為幼兒園沒有冰箱)待第二天欣賞冰花。

  4、欣賞冰花。

  第二天把冰花取出,掛在外面的一根繩子上,共同欣賞誰做的冰花最漂亮。

  【活動延伸】

  請家長配合,在家在製作一個冰花。讓幼兒觀察冰花融化的現象;早晨的時候,觀察窗戶上的冰花。

  【設計意圖】

  現在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時候,我利用冬天的特徵,讓孩子們透過親身體驗得知水遇冷會上凍結成冰,那冰遇到熱就會化成水這一科學道理。於是我精心設計了這節科學課。

  小百科:冰是無色透明的固體,分子之間主要靠氫鍵作用,晶格結構一般為六方體,但因應不同壓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結構。密度比水小。

《好玩的冰》教案6

  設計思路:

  根據《指南》所提倡的“應注重引導幼兒透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好玩的冰”。透過兩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禮物,讓孩子們在與冰的親密接觸與操作中具體感知冰的特性並獲得冰融化經驗,最後在欣賞夾心冰塊製作過程中激發幼兒動手製作冰製品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辦法讓冰融化並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

  活動準備:

  冰塊,杯子,夾心冰塊,積木、筷子、熱水、盤子,毛巾,盆,PPT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發興趣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麼?"屈、老師、教、案網出處"老師把冰放在後面的杯子裡,請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來告訴老師冰是怎麼樣的?

  2、幼兒探索並交流。

  提問:冰是怎麼樣的?

  3、小結:原來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玩一玩,還會變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讓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師想送你們一些小禮物,可是這些禮物都藏在冰塊裡,你們要想個辦法才能拿到禮物,想個什麼辦法呢,誰來說一說?你們覺得這麼多的辦法都能拿到禮物是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熱水、木塊、小棒,請你去試一試,看誰能夠拿到禮物。

  2、嘗試取物並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拿到了禮物?你發現最後冰變得怎麼樣了?

  3、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辦法,有的用熱水泡冰塊,有的用小棒攪拌,還有的用木塊敲,冰塊慢慢化掉了,越來越小,最後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禮物,真開心!

  三、播放PPT,瞭解夾心冰塊製作過程。

  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禮物放在冰塊裡面的?誰先來猜猜看。(幼兒猜想)還是請夾心冰塊寶寶自己來告訴你們吧。(播放PPT)

  四、延伸:、製作夾心冰塊送給爸爸媽。

  活動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於冰的特性並不是很瞭解。在開展“冬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好玩的冰》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

  2、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3、製作冰燈

  活動重點:

  知道冰的變化,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徵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一些乾淨的冰塊

  2、準備不同形狀的容器,各種裝飾物品,繩子,彩色顏料水。

  3、“好玩的冰”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說什麼了?

  師:水寶寶在什麼時候變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徵。

  (1) 提問:你們想用什麼方法來玩冰娃娃?

  (2)初次提問: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玩冰,並用筆畫著記錄下來。

  (3)提問:你們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砸、嘗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觀察並表揚探索方法特別的孩子,促進幼兒間相互學習。

  3、討論、瞭解冰的物理特性。

  (1) 提問:你覺得冰娃娃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

  (2)小結冰的特性

  師:原來冰娃娃有這麼多的秘密!無色、無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師: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有什麼不一樣?

  師:你真棒說出了一個新詞——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寶寶的。

  小結:原來冰娃娃在手裡會融化掉!變成水寶寶!

  5、幼兒製作彩冰燈。

  師:讓我們動起靈巧的小手,一起來製作漂亮的冰燈吧!送給我們可愛的冬爺爺做新年禮物吧!

  課後延伸:組織幼兒玩冰燈。

  教學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在這個奇特的世界裡有雪花在漫天飛舞,有美麗的冰稜倒掛在簷邊邊,也有小娃娃陪著我們快樂的玩耍。雖然北風呼嘯、寒風凜冽,但在這個寒冷的世界裡,我們開展的活動卻是熱火朝天、喜氣洋洋,消融了冰凍帶帶給我們的寒意,讓濃濃的溫暖洋溢在我們愛意濃濃的班級裡。

  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於冰的特性並不是很瞭解,在開展“冰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就是要透過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生認知的衝突,形成思維爆炸,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我在設計此節科學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慾望。孩子具有好奇心,提供適合他們的認知特點的內容,喚起他們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其次,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徵。

  我認為,教師不應該把一節課的結束視作探究的重點,更不應該把孩子束縛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應引導孩子把探究的興趣和關注的事物延伸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注重長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教學,生成系列的不斷深入的.探究活動。我們的延伸活動,是讓孩子們到戶外玩冰燈,激發他們繼續探究冰的奧秘。

  設計背景:

  “冬爺爺來了,冬爺爺來了”小朋友們拍著手、唱著歌,跳著優美的舞蹈,迎接著冬爺爺的到來。儘管北風呼呼的吹著,天是那樣的寒冷,小朋友的手、小臉、小耳朵都被凍得紅撲撲的,但依然沒有冰凍孩子們的熱情與好奇心,他們正用那明亮而閃爍的大眼睛,靈活而又堅強的小手探索著屬於冬爺爺的奧秘。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發展的願望,於是我設計了此節科學探索活動——好玩的冰,讓孩子們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所隱藏著的奇特奧秘。

《好玩的冰》教案8

  設計思路:

  根據《指南》所提倡的“應注重引導幼兒透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好玩的冰”。透過兩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禮物,讓孩子們在與冰的親密接觸與操作中具體感知冰的特性並獲得冰融化經驗,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嘗試讓冰融化的各種方法,並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冬天的季節特點。

  2、物質準備:冰塊,杯子,夾心冰塊,積木、筷子、熱水、毛巾、PPT等。

  活動過程

  1、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麼?

  (2)自主探索冰的特性。

  師:請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會告訴大家冰是怎麼樣的?

  (3)幼兒探索並交流。

  提問:冰是怎麼樣的?

  小結: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玩一玩,還會變成水。

  2、第二次探索,感知讓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

  老師想送你們一些小禮物,可是這些禮物都藏在冰塊裡,有什麼辦法能拿到禮物,誰來說一說?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熱水、木塊、小棒,請你去試一試,看誰能夠拿到禮物。

  (2)嘗試取物並交流

  你用了什麼辦法拿到了禮物?你發現最後冰變得怎麼樣了?

  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辦法,有的用熱水泡冰塊,有的用小棒攪拌,還有的用木塊敲,冰塊慢慢化掉了,越來越小,我們成功獲得禮物,真開心!

  3、播放影片,瞭解夾心冰塊製作過程。

  (1)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禮物放在冰塊裡面的?誰先來猜猜看。(猜想)

  (2)還是請夾心冰塊寶寶自己來告訴你們吧。(播放影片)

《好玩的冰》教案9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吹風機、錘子、餐刀、熱水袋、熱水。內含一顆糖果的冰塊若干(同幼兒數)。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大冰塊,激發孩子參與的熱情,初步感知冰塊的特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麼?摸摸看,你有什麼感覺?

  2.教師小結:原來冰塊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有一顆糖。

  提問:你們想吃冰塊裡的糖嗎?怎麼才能把糖果取出來吃呢?

  二、介紹工具

  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

  三、幼兒嘗試

  1。幼兒自己取冰塊,教師引導孩子觀察冰塊,進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問:你拿的冰塊摸起來有什麼感覺啊?

  2.幼兒取工具,嘗試將冰塊中的糖塊取出。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把糖果取出來的?

  四、幼兒集中分享經驗

  1.提問:小朋友都很努力試過了,你們都吃到糖了嗎?誰願意來介紹一下自己取糖的經過?

  2.小結:小朋友們很聰明,都利用工具從冰裡取出了糖,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

《好玩的冰》教案10

  活動內容: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根據這一理念和幼兒對水各種形態變化的興趣,設計了“會變的水精靈” 網路課程。其中《如何使冰化的最快》就是其中的一節延伸活動,它主要知識點為透過科學探索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利用簡單的科學方法使幼兒瞭解“冰”溶化的最快方法。

  活動目標:

  1、透過有趣的科學操作比賽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想象、創造遊戲規則和方法的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利用簡單的實驗記錄和操作,找到使“冰”溶化的最快方法。

  活動重點:是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比賽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為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活動難點:是引導幼兒透過操作實驗,找到使冰溶化的最快方法,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我班幼兒年齡較小受其原有知識經驗和思維水平的影響,對事物及其關係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在活動中鼓勵、支援幼兒的動手操作,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掌握實驗記錄的方法,幼兒才能順利的去參與活動,就象人長了腿才會走路一樣,幼兒只有具備了能力才能發展興趣,擴充套件視野。

  活動準備:

  提前和幼兒預計和準備了實驗所須的物品:同樣大小的冰塊、熱水、涼水、鹽、電吹風、毛衣、風扇、棉被、酒精燈、燒杯、小錘、水彩筆。

  活動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

  1、複習鞏固以前的知識,自然進入主體教學

  師:水放入冰箱會變成冰,那冰從冰箱內拿出來會變成什麼呢?

  (在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觀察“冰會化成水”的同時,我利用孩子們觀察冰塊溶化時的焦急情緒,用激趣法提出“噯,我有一個辦法就能使冰塊化的最快,”這時孩子們肯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什麼辦法,我說:“就不告訴你。你自己猜?”這時孩子們的探索慾望就被調動起來了,很自然的討論互動起來,把幼兒帶進了主體教學,猜想記錄部分。)

  2、猜想記錄部分重點是引導幼兒學習記錄方法。

  A、幼兒猜想。我作為一名耐心、細心的傾聽者,認真的傾聽幼兒的每一個建議,對於個別不愛交流、膽小的幼兒鼓勵他們參與活動,如果他們回應了大家的意見,我一定會給他一個最具有鼓勵與讚許的目光或一個動作。如果,個別幼兒非常不喜歡說話,我們也不要強迫他說,我想如果他長期在這種互相交流的環境中薰陶,總有一天他會大膽的提出自己的建議,喜愛與老師、同學說話與交流的。

  B、討論記錄方法。我會作為一名尋求幫助者,和幼兒產生有效的互動。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那麼多辦法來,我用腦子都記不住了,你能幫我想辦法記錄下來嗎?”孩子們自然會積極的用腦去思考,大膽的提出記錄的方法,共同的討論互動起來。

  C、當幼兒記錄的方法統一和記錄好後,引導幼兒觀看記錄表。

  3、用比賽遊戲的方法,突破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操作實驗記錄。

  (本課題對於我班四歲左右幼兒來說操作性比較強,操作記錄的方法也需要幼兒進一步去適應和學習。幼兒積累經驗的方法還停留在遊戲中,獨立地按擬訂的目標去實驗比較困難,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比賽遊戲的方法,來引導幼兒進行操作實驗。遊戲的規則、方法和名次的記錄,都由幼兒討論得出。我只充當幼兒的朋友和具有調空措施的裁判員,充分的尊重和支援幼兒的意見和探究的方法,進行實驗,這樣會使幼兒有安全感、有更多的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猜想和假設,這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條件。)

  A、討論比賽方法和規則

  師:“那麼多的方法,那一種能使‘冰’化的最快呢?我們全班來一個化冰塊比賽,好不好?”孩子們會跟著我的鼓動語,又一次振作起來,在討論比賽的方法、規則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鼓勵幼兒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設想,並說出為什麼。

  教師必要時,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導幼兒正確對待,如“我們實驗所用的物品中,有的是1個人不能獨立操作的怎麼辦?”來引發幼兒自由結伴實驗。

  B、開始比賽

  比賽開始教師當裁判員,裁判員是賽場上的組織者,也是調控者。一次實驗過後,我會引導幼兒檢驗規則是否公證,是否在同一時間下一起開始比賽的,比賽規則是否合理,這會使幼兒感到我們關注的不是活動的成敗,而是活動的方法與規則,儘可能的使幼兒在每一次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和成功的體驗。培養幼兒遵守規則和講求公證的科學精神。

  另外在幼兒操作實驗時,還要注意幼兒操作的方法和安全。每次實驗完後都要把讓幼兒把實驗的物品放回原位,養成良好的物品擺放習慣。

  總之在驗證猜想這一部分,教師要充當好幼兒的順應者、鼓勵者、調控者、幫助幼兒順利的掌握實驗記錄的方法。

  4、用討論求證法得出結論。

  這一個環節既是本次研究活動的高潮,又是新的研究與探索的開端。是引導幼兒尊重事實,大膽提出質疑,對答案開展比較,討論,分析、從中進一步尋求正確答案的方法。它能幫助幼兒用操作結果的真實性來判斷自己的預測正確與否,使幼兒養成事實求實的科學素養、推理判斷的思惟方式,尊重科學的精神。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哪一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如果有兩種融化的最快方法,教師可以請個別幼兒當場再次實驗一次來確定最快的一種方法,同時師生共同歡呼、慶祝,體驗探究活動成功的快樂,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

  最後:引導幼兒提出質疑,那麼哪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慢呢?為什麼這種方法慢?在本次實驗課中幼兒得出用毛衣和棉被的方法最慢,我接著提出:“毛衣、棉被有加溫作用嗎?”引發了幼兒下一次科學實驗活動興趣。

《好玩的冰》教案11

  內容與要求

  1、讓幼兒知道冰的物質特性,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2、透過實驗讓幼兒瞭解冰在冷水和熱水中融化的快慢程度不同。

  材料準備:

  1、冰塊若干;抹布;冷水、熱水每人各一杯。

  2、ppt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

  一、幼兒感知了解0攝氏度以下水會結冰。(觀看ppt第1張-第4張)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說什麼了?

  師:水寶寶在什麼時候變成冰娃娃?

  小結:原來水寶寶在溫度降到0攝氏度以下時會變成冰娃娃。

  二、自由玩冰,探索物理特性。

  師:老師把冰娃娃請來,小朋友和他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冰娃娃是什麼樣子?

  師:說說“冰娃娃握在手裡有什麼感覺?”

  師:冰娃娃身上還有什麼什麼秘密?

  師:我們一起看冰娃娃是秘密吧!(觀看ppt第5張)

  小結:原來冰娃娃有這麼多的秘密!握在手裡是硬硬的、冰是冷冷的、冰是光滑的、冰是會融化的。

  三、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1、師:你們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後有什麼不一樣?

  師:你真棒說出了一個新詞——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寶寶的。

  小結:原來冰娃娃在手裡會融化掉!變成水寶寶!

  2、教師請大家一起做實驗。

  師:還有一些冰娃娃好多天沒有洗澡了!我們來幫助他好不好?

  ①摸摸兩杯水,說說不同的感受。

  師:請小朋友每個人輕輕的去取一杯水坐好!每個人再到我的前面取一杯水坐好!

  師:請你看看、摸摸這兩杯水,有什麼感覺!

  ②每杯水放進一塊冰,引導幼兒比較、觀察冰塊變化。

  師:請你每個杯子放進一個冰娃娃,觀察一下!

  師:你觀察到了什麼?冰娃娃有什麼變化?兩塊冰娃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③觀察結果進行記錄。

  小結:冰娃娃在熱水中融化的比在冷水中快。

  四、活動延伸

  課後思考題目:小朋友,為什麼冰在熱水裡比在冷水裡化得快呢?

  師:這個問題你們能回答麼?我們下一次再做實驗,尋找和揭開這個秘密吧!

  師:現在請你把杯子的水輕輕的搬起椅子回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