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奉寄韋太守陟翻譯賞析

奉寄韋太守陟翻譯賞析

奉寄韋太守陟翻譯賞析

  《奉寄韋太守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

  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

  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

  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

  【前言】

  《奉寄韋太守陟》是唐代詩人、畫家王維創作並寄贈友人韋陟的詩作。此詩描繪了邊塞孤城衰敗、蕭條的景象,抒發了詩人無限的惆悵、悲涼之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層層遞進,語言精煉簡潔,借悲景訴悲情,最後直抒胸臆,讀來蕩氣迴腸。

  【註釋】

  ⑴奉:敬詞。太守:一郡的行政長官。韋太守陟:即韋陟,王維的好友,兩人多相唱和之詩。

  ⑵荒城:荒涼的古城。唐杜甫《謁先主廟》詩:“絕域歸舟遠,荒城繫馬頻。”蕭索:蕭條冷落;淒涼。晉陶潛《自祭文》:“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徵,草木黃落。”

  ⑶迥:遠。

  ⑷嘹唳:形容聲音響亮悽清。南朝齊謝朓《從戎曲》:“嘹唳清笳轉,蕭條邊馬煩。”唐陳子昂《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詩:“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歸鴻:歸雁。詩文中多用以寄託歸思。三國魏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四:“目送歸鴻,手揮五絃。”

  ⑸寒塘:寒冷的池塘。唐韋應物《三臺》詩之二:“冰泮寒塘始綠,雨餘百草皆生。”衰草:枯草。宋陸游《秋晚思梁益舊遊》詩:“滄波極目江鄉恨,衰草連天塞路愁。”

  ⑹高館:高大的館舍。《晉書·華譚傳》:“虛高館以俟賢,設重爵以待士。”疏桐:梧桐樹間因為稀疏而落下的斑駁的影子。

  ⑺歲方晏:一年將盡的時候。唐白居易《觀刈麥》詩:“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晏:晚。

  ⑻顧景:即顧影。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後漢書·南匈奴傳》:“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悲翁:古曲名。《思悲翁》的省稱。晉陸機《鼓吹賦》:“簫嘈嘈而微音,詠《悲翁》之流思。”

  ⑼故人:舊交;老友。《莊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

  ⑽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陽之西。此指韋陟任職之地。

  【翻譯】

  城郭荒涼本自荒涼冷落,萬里山河分外遼闊澄空。秋高氣爽顯得太陽更遠,南歸鴻雁傳來哀鳴悽切。塘水寒碧倒映殘荷枯草,館舍高聳飄落幾葉梧桐。正當這一年將盡的時節,顧影徘徊吟詠起思悲翁。老朋友已經難以見到了,你寂寞地獨處平陵之東。

  【鑑賞】

  該詩首聯開門見山,直接描寫邊塞孤城的蕭條衰敗。一座非常荒涼,被人荒廢的池城,隨著歲月的侵蝕,更添了些歲月斑駁的.痕跡,越發地衰敗,荒涼。極目望去,萬里河山只一片空曠寂寥,這空不只是空間的空虛,也是回首後,戍守邊疆,保家衛國之事業付諸東流的空。這一聯中,一“自”一“空”,如神來之筆,畫龍點睛。自,表現了城池荒廢,自身自滅,無人管轄的悲涼。或許當年無數英雄為戍守家園在此叱吒風雲,而如今,那雄偉壯闊已消失殆盡,只雜草叢生,一片衰颯。空,亦是沉重的悲涼,這廣闊的邊城曾經何等的壯闊,何等地雄偉,如今,“浪花淘盡英雄”,英雄事業轉頭空。無盡的蒼涼,無盡的悲壯,盡在這“自”與“空”中。

  第二聯,落筆於高空。秋氣肅殺,高遠闊大的邊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蒼涼。滿目瘡痍,抑制不住滿心悲愁。忽城外幾點孤雁,淒厲的鳴叫傳入耳際,那是尋找同伴的哀鳴,是跋涉在故鄉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腸。鴻雁尤可展翅飛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涼之地了,不禁自問何時能歸鄉。內心的愁緒與陰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層。

  第三聯,詩人從身邊的細節著眼。城池的荒廢,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這滿眼的肅殺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凜冽的水,岸邊衰敗的草,驛館外稀疏枯乾的梧桐,處處如此,又能夠向何處逃呢。而現在恰是年終之際,歸鄉也不得,既然躲不過,那就直面這肅殺之景,高詠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憂,今詩人詠歌以遣懷。孰不知,“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第四聯,詩人故作剛強,似勉強還能控制住內心無限的惆悵、悲涼。

  至尾聯,忽念及自己在這偏遠的邊塞荒城上,竟無一好友相伴,一時所有的情感如開閘之水,奔湧洶湧出來,再也難以控制了。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難以遣懷的悲愁,卻久久不散。

  縱觀全詩,首句概寫,第二聯亦從大處落筆,而第三聯則從身邊細節入手,由遠及近,層層遞進。且精煉簡潔地描繪出邊塞荒涼之景,借悲景訴悲情。至結尾兩聯,則環顧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層,至顧荒城之憂,思故鄉之輩,懷故人之戚,愐肅秋之愁,夾雜纏繞如奔騰河水,晝夜不息,蕩氣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