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範文(精選5篇)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範文(精選5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能夠利用到講話稿的場合越來越多,講話稿一般是開會前或出席重要場合前準備的發言稿。你寫講話稿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話題是“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法律”這個詞在我們心中並不陌生,但對於法律大家又瞭解多少呢?鄧小平爺爺曾說道: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確,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是一個及其單純而特殊的團體,我們小培養法律意識,養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我就舉例來說吧:殺人犯趙某僅12週歲,因向一女童索要一包泡麵,遭拒絕,竟將她拖至水中溺死。另一初中生楊某,只因與同學幾句不和,竟一氣之下將該同學捅死。事後,他竟無知的說:“是他先來說我的,難道我錯了嗎?”這看似觸目驚心,其實也就是一時的衝動,競釀成了如此大的悲劇。法無處不在,但不要將它變成生活的負擔,而要將它作為生活的準則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一旦觸犯法律,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後悔莫及!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們偉大祖國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必須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認真學習法律知識,遠離違法犯罪。要對自己的前途負責,不要因為眼前一點一行而放棄了為將來所要奠定的基礎;對家庭負責,不能辜負父母和所有愛你的人一片苦心和期望;對學校負責,不為母校臉上抹黑;對社會負責,不做危害社會的事。知法、懂法、守法,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週末同學們有沒有收看關於“如何培養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節目呀?相信同學們已經學習到很多了,那麼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確實很重要。法國學者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習慣。”好習慣養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了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凡事都要早做。後來他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同學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你們。因此,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習慣於不遲到,不早退;習慣於主動打掃衛生,形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習慣於說聲“謝謝”、“你好”、“對不起”,形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習慣於每天堅持鍛鍊,形成健康的體魄;習慣於專心聽課,才能學好知識……

  最後我要送給同學們幾句話——“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扔一次垃圾,心靈就蒙上一層灰塵;撿一次垃圾,心靈就添上一塊淨土”、“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同學們,希望你們從小將“好習慣,好人生”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去成就你們生命的精彩!謝謝大家!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3

各位同學:

  大家好!

  同學們,不知道你們是否發現,牆上有多了一道傷疤?不知道你們是否發現,課桌椅的傷痕累累?不知道你們是否發現,破損的門正在對破壞者投去哀怨的眼神?當同學們走過長長的走廊時,有沒有人向傷痕累累的牆投去一絲目光?當同學們看見桌椅上的油漬和傷斑時,是不是無動於衷?當同學們進出教室時,是不是將門重重的摔上?我相信,這些沒有人去留意,也沒有人去關注!如果有人看看門上的傷痕,哪怕是不經意的掃過,也會從心底感到絲絲愧疚。

  同學們,愛護公物是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每個公民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何況學校的公物是為了給我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為什麼我們要去破壞它呢?

  同學們,愛護公物並不像我們想得那麼困難。陶鑄先生曾經說過:愛護公物乃舉手之勞,為什麼人們要多花力氣去破壞呢?是啊!踢壞一把凳子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但是擦淨一把凳子卻只需要一兩分鐘的時間,不是麼?其實愛護公物要遠比破壞公物簡單得多!我們可以在吃飯前先在桌子上墊一張紙;我們可以在進出教室時,不讓門的閉合聲嚇到屋裡的同學;保護公物,我們當然還可以作很多很多。只要人人都出一份力,即使是一份最不起眼的力,也會讓世界更添一份美好與和諧!到那時,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突然醒悟,原來幸福舒適的生活不需要金錢和物質去刻意點綴,只要擁有一顆愛護公物的心,就會擁有歡聲笑語!

  同學們,愛護公物是一個人崇高思想的表現,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寫照,公物從哪裡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它是由勞動者的汗水和智慧凝聚而成的,不論貢獻大小,人人都有一份。所以我在這裡向大家提出倡議:愛護公物,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美麗的世界在我們每個人的精心呵護下變得更加燦爛吧!

  謝謝大家!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最近,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校園裡活躍著一支小隊伍,他們以身作則、忠於職守,利用課間十分鐘,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巡查、監督、管理,使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這支小隊伍就是我校少先隊成立的“義務校園監督崗”。參與管理的是從四、五、六年級各個中隊選拔出來的管理能力強、責任心強、有服務意識的優秀隊員,共分15個小組,分別分佈在各個樓層的樓梯口,國旗下,柵欄處、操場上等重點區域,各區域設立組長,其他成員在組長的牽頭組織下對校園裡的不文明現象,如:攀爬國旗的護欄、課間在樓道內追逐打鬧、亂扔垃圾、買零食等違紀行為進行管理,並將違紀學生、違紀現象進行登記,報交政教處,與每週各班考核分數掛鉤,少先隊再對這些學生進行集中教育。透過這樣的形式規範了學生的行為習慣,並透過監督崗志願者的行動帶動其他學生參與到學校監督、自我約束的行列中來。新一屆監督崗的成立為我校注入新的活力,校園必將變得更加秩序井然、美麗和諧,成為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的樂園。

  同學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以一帶十,以十帶百,讓我校的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國旗下簡短講話稿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活動。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後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並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相傳遠古時候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殺了天帝之子,天帝便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後來逢蒙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將藥一口吞下。隨後,嫦娥就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有些地方傳說中秋節就是這樣形成的。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出現了賞月、吃月餅等節慶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傳播開來。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走月亮”、“中秋博餅”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我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