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1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最為光輝絢麗的文章,應屬於他的抒情小品。而這之中,我偏愛於荷塘月色。沒有皇家園林之富麗堂皇,沒有江蘇園林之人間天堂,亦沒有杭州西湖之鬼斧天工,有的只是寧靜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它之所以那樣使人百讀不厭,就在於作者以飽蘸著感情漿液的彩筆,情景交融地抒寫了他特定時期的心緒。

  優秀畫家善於運用不同的色彩,表現不同的情緒。隨著表現喜怒哀樂心曲的需要,朱自清巧妙地給自己的作品塗上或濃或淡或暖或冷的色調。因此,此文設色淡冷、籠罩著感傷,寂寞的氣氛。

  此文作於1927年7月。這年春天,使中國天空佈滿了烏雲。對此,朱自清曾評論說:“近來廣州的事變,殺了那麼些人,燒了那麼些家屋,也許是大恐怖的開始吧!”他不滿黑暗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清前進的方向。“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罷了。”“那裡走”這個問題,“只要有些餘暇,它就來盤踞心頭,揮也揮不去。”在這種心境下寫的《荷塘月色》,就抒發了作者彷徨、煩悶的情緒。

  作品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開頭,既揭全文之旨,又設計了整篇的感情色調。作者先描寫荷塘小路的幽靜自己月下獨行僻徑,“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這種“獨處的妙處”,反映了朱自清企圖超脫現實的心情。風致的荷葉,潔白的荷花,飄香的荷塘,寄寓著作者潔身自好、不與反動勢力同流合汙的志向。荷葉下面脈脈的流水,何嘗不是朱自清的脈脈情思?不能朗照的月光,與作者內心的愁緒相交織,組成一曲和諧的旋律。

  作者還由眼前的荷花,聯想到古詩中描繪的江南採蓮的熱鬧場面。思古是為了當今,他真正惦記的還是自己生活過、戰鬥過的南方,那個有著他的回憶的地方。朱自清為什麼“惦著江南”?他在寫過《荷塘月色》後,曾說過一段話:“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說福氣,這也是福氣了。

  因為平平常常,正像‘糊塗’一樣‘難得’,特別在這年頭。但不知怎的,總不時想著在那兒過了五六年轉徙的生活的南方。轉徙無常,誠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說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時候容易深切的感著。”在白色的恐怖的年頭,作者深感事態炎涼,因而特別嚮往過去在南方生活的人生味。“惦著南方”同樣反映了朱自清不滿現實而又找不出路的苦悶情緒。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朱自清的筆下永生。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2

  我走近寫字檯放著CD,聽著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著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3

  “荷塘之上,瀉下牛乳般的月光,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這美好的月色,出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柔軟的月光,宛如親身感受月色。

  朱自清筆下的荷塘中,月色柔美,荷葉像亭亭玉立舞女的裙,白色的荷花如一粒粒明珠,又像是碧天裡的星星,清純得如出水的美人,嫋娜地開著。月光如流水般地灑在葉子和花上,彷彿為它們鍍上一層銀邊。這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景,我在鄉下的奶奶家也有過這樣的體會,然而,這樣的美景,在我們很多地方,由於人類的行為正在失去。

  工業汙水、工業廢物、生活垃圾、溫室效應……一系列的汙染正在毀壞著我們生存環境,毀壞著我們美麗的家園。聽我奶奶說,過去農村,夜晚,月光寧靜,小河裡水質清澈;夏日裡,水稻裡螢火漫舞,蛙聲一片。

  可現在,建起了化工廠、水泥廠、造紙廠,安詳的鄉村的夜晚不再寧靜,水稻田裡的蛙聲稀少而無力,就連皎潔的月光也失色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工廠的嘈雜聲、汽車的喇叭聲;空氣不再清新,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灰塵;河水不再清澈,取而代之的是刺鼻的臭味。

  我們看到是黑色的黃色的煙塵滾滾,死去的魚蝦……再也看不到朱自清筆下那月光下的荷塘美景,那流水般的月光,柔美的月夜,還有那熱鬧的蟬鳴與蛙聲。

  與其說地球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不如說地球是子孫借給我們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們借了子孫的地球,我們就要還子孫一個美麗地球,適宜他們生存的地球。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迴圈利用。

  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環境,重現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月色吧!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所作。這是能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能滋養我們的精神的生命!

  《荷塘月色》共分了四個專輯。第一輯是《感悟生活》;第二輯是《故人舊事》:第三輯是《行走的蹤跡》;第四輯是《思索人生》。

  感悟生活是朱老對生活的理解。大致將朱老眼中的生活分為兩種。第一種:生活中細小的細節中的美,如果細細品味這美的話,生活將美好。第二種便是興趣或愛好了,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絕對是一種享受。

  第二輯《故人舊事》。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我所見的葉聖陶》朱老眼中的葉聖陶實在出乎我的意料。葉老十分樸實,朱老總覺得他像一個天真的小孩。

  第三輯《行走的蹤跡》,朱自清先生是一個樂於尋覓美、享受美、感悟美的人。美無處不在:自然風光裡,人文景觀裡、地方習俗裡、吃喝閒談中都有美的蹤跡。尋覓美的蹤跡,便是一個行走的過程。朱自清先生能將它描繪得淋漓盡致,這些文字不一般啊!

  第四輯《思索人生》。作為一名傳統有良知、有氣節的知識分子,朱自清先生對人生的思索從未停止過。他的那個時代,戰亂頻仍,時局動盪,民生困苦、外強奴役,種種的一切,彷彿汙濁不堪的空氣,使人窒息壓抑。面對社會的不公和醜惡,朱自清用自己的筆高聲吶喊,甚至疾言厲色,冷嘲熱諷。他筆下的文字述說了社會的醜惡,讓人渾身不舒服。

  這觸動靈魂的優美文字,源自文學大師的心靈深處,在歲月的長河裡,如寶石般閃爍星的光芒,陪伴我們一路遠行。

  向朱自清先生敬禮!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5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來自朱自清寫的著名篇目《荷塘月色》,讀完這一篇文章之後,有許多的感受。在其中,我最喜歡其中的第五段了。

  在這一段中,起先便開始由月光映入荷花開頭,讓人不覺的想象到了一個美麗的夜景,月光像流水一樣靜靜的洩在荷葉上,把荷花照應著一樣牛乳洗過一樣的白,一切都好像夢一樣,環繞著我們。之後,又把景物轉到了四周,遠光穿過高高的樹木,灑在了荷塘中,透過月光的照射,路旁柳樹的影子映到池塘的荷花上,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景色。

  在這一段中,作者把所見所聞形象的描寫了出來,靜靜的月光,勃勃的青霧,在月光照耀下的荷花,淡淡的雲,樹影和月影,這些景觀處處顯示著幽雅寧靜,而這些獨特的感受只有在獨自處於夜晚的荷塘邊才能感受得到.

  在這裡,荷塘中的荷花與月色相互交融在一起,再透過一些周圍的景物的烘托,為第六段在寫荷塘四周的景物做了鋪墊。在這一段中,作者也用了一些修辭手法,比如“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一句,作者就用了通感的手法,從視覺轉移聽覺,形象的溝通了人的感官,進行了多角度的描寫,使文章更加的充實,更加的豐富。

  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一句,用一個“瀉”字,以動寫靜,寫出了月光的柔和,幽靜,使讀者身處於此環境之中。

  總之,在這篇文章中,有許許多多的優美語段,但我獨愛這一段,或許因為喜歡這柔和的月光吧。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讀後感600字6

  今天我又一次閱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突然有一種回到學生時代的感覺,突然想到了我的語文老師——_陸愛平。我記得在我讀高中的時候,陸老師給我們上這篇課文,他點名讓我起來讀。

  現在想來也許是我的名字中有一個“月”的緣故吧。可惜我把煤屑路的“屑”讀成了“肖”的發音,那時我的普通話真是差勁。但是陸老師卻並沒有責備我,而是糾正了事。

  所以我倒也沒有多少羞愧,有的只是感激。但這件事卻讓我記到現在,我想還會記到將來,記到永遠的。到後來他能一氣呵成地按照順序給我們講解古詩文,我開始有點佩服他並崇拜他直至受他的影響了。

  再後來他跟我們欣賞課文《雨霖霖》,那是柳永的名詞。讀著“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說。”這些很婉約的字句,我那時開始有一種對古詩詞的朦朧的熱愛。因為那時我們所處的年代是瓊瑤時代,而我又特別熱衷於瓊瑤作品中的詩詞。

  因為感覺差不多,所以愛屋及烏了。但當陸老師講到這樣雋永的文筆是一種專門的文學流派——婉約派時,我才真真知道原來柳永真的和瓊瑤阿姨是一派的。從此,我也就真的喜歡上了文學,雖然,我的這只是停留在欣賞這一層次上,但我還是要感謝朱自清,感謝我的語文老師——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