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中文專業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中文專業社會調查報告

中文專業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為了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並最終形成調查報告。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文專業社會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文專業社會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與調查目的

  文綜教學的物件在通常意義上主要包括歷史與思想品德,該學科有其本身固有而獨特的學科特點,在具體的初中文綜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方法有目的的去實施每一個教育教學環節,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文科素養,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但是就目前而言,文綜教育在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受歡迎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全民認識也曾經是那麼的“深刻”,這種現象一直在維持,文綜課程在很多的中學不受重視,文綜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普遍受到了社會的質疑,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想透過這樣一個“關於初中文綜教學”的題目,深入教學一線,積極去發現初中文綜教育在近年來所遇到的瓶頸,希望透過這樣一個調查活動,分析我們文綜教學教學模式中切實存在的問題,探討其下一步的改革之道。

  二、調查時間:

  調查物件:藁城中學文綜教師

  調查方法:聽課;交流

  三、調查結果

  透過將近一個多月的聽課和當地文綜教師的交流,我發現就初中文綜而言,基本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初中文綜教師環境欠佳,氛圍頹廢。

  我們在藁城九門鄉中學實習期間常常可以從身邊一些不愛坐下來思考的人的身上感受到他們對於文綜教師的不屑與輕視,這怎麼說呢,一方面可能真的咱們技不如人,文綜教育確實在最近遇到了不小的瓶頸,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都不到有效解決,整個文綜課堂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現象很普遍,以至廣大文綜教師也深感壓力,整個文綜教師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都不是特別理想,“哦,你是歷史老師啊”這樣的話語在某種意義上就有一邊待著去的味道在裡面。所以說初中文綜教師環境欠佳,氛圍頹廢,沒有一個特別優秀的供大家作為楷模。

  第二、文綜教學理念陳舊,視野不夠寬廣。

  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一線教師不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教學研究能力有限,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意識較差,這當然可能跟他們所處的大環境有關,但我們知道文綜教師要有較為廣博的知識面,才能在組織課堂的過程中得心應手,引得學生的喜愛,如果一個文綜教師即沒有寬廣的知識面,又不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甚至課件也不能熟練掌握的話,這樣的文綜課堂我們是可以想象的。

  第三、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仍在發揮作用。

  應試教育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違揹人的發展規律,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現。但現在初中文綜教育中仍然存在應試教育的某些消極影響,甚至有些歷史課堂在講授新課時基本上是在劃知識點,留下時間讓學生自行記憶,這樣學習歷史乃至文綜的弊端在前面已經說過,到頭來學生只知道些零碎的知識點,學生背了很多,考的也不錯,但如果他不知道第二次戰爭與洪楊之亂的聯絡的話,這種教育基本上是失敗的,歷史首先需要我們從整體上去把握,最終迴歸到對這個整體的一個較為完整客觀的認識。

  四、結果分析

  面對發現的初中文綜教學中存在的上面幾個問題,我想廣大文綜一線教師要積極思考,擺脫困境,我個人有如下建議:

  首先,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系統性注重前後知識點的連貫,講究學生掌握知識的完整性,以歷史學科而言,歷史是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這樣的學科定義裡面就已經強調了其系統性,因此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前後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儘管這種關聯性有直接和間接之分),這種關聯性有時間和空間之區分,如中國近代史,洪楊之亂,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中國近代社會與世界社會,期間的歷史關聯性是必須予以關注的,古人有言“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正是說明了這樣一個觀點,注意歷史事件前後聯絡的意義,一則使學生從總體上感知特定的一段歷史,二則有力的防止近年來文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說,增強文科教學課堂中的活力。

  其次,要注重對學生答題技巧的訓練。基本的知識點掌握了,並不等於說就可以馳騁考場了,好的文綜成績除了有過關的基礎知識外,還必須在答題技巧上下功夫,這方面結合實際情況主要說兩點:

  第一、矯正解題思路,規範試卷書寫。一般意義上,理科有解題思路,文綜也有,這次九門鄉中的思想品德考試中,我們注意到好多學生不會應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答擺在眼前的試題,一道關於家的材料分析題,學生看到後面的題目,他不去想這與我們課堂上的哪一個知識點有關,應該從書本上的哪些方面去入手答題,而是憑著自己的理解胡亂解答,一道大題儼然成了一個作文題了,第一小題實際上在問家的功能,而學生的答案是“家是我們離不開的,我們每天生活在家裡”云云,而事實上關於家的功能課本上有相當精煉的描述,學生在課堂上也是能夠倒背如流的,只是他沒有“分析材料—剖析題幹—聯絡知識點”的解題思路,如果按這樣的思路,再加上規範的試卷書寫,乾淨利索,理想的成績則如探囊取物。

  第二、關注時事動態,注重答案的層次性。答案要注意層次性,先應該說明什麼,什麼是這道題答案的關鍵,這是必須明瞭的,比如可以提醒學生從後面括號裡的分值來判斷該題大份量,從而確定怎麼去解答它,一道十幾分的題學生卻只寫了一句話,無論你的這句話如何的高度精煉高度概括,也是不符合出題人的意願的。所以說,注重答案的層次性,關注時事動態,擴充套件學生視野,是提高文科素養的有效途徑。

  我記得我用過一個詞叫文綜素養,這個詞可能不是我們常常說的,但不代表它是不重要的,學了政治,學生在看是不是喜歡看新聞聯播了?能不能去客觀的分析其中的是非曲直?學了歷史,學生是否從心底裡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有一種民族認同?在看電視劇《洪武大案》的時候是不是知道說的就是明朝建國皇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而與書本知識有一個更深的理解?這就是簡單意義上的文科素養,而初中文綜教育當以培養學生的文科素養為重。

  初中文綜教育作為初中教育教學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其課堂效果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初中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但面對目前存在著的諸多問題,要求廣大文綜一線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我們也不呼籲學生學好文綜,學好歷史,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用錢穆的話說只是希望孩子們對自己所處國家以往歷史和現狀有一個瞭解,並對她懷有一種溫存與敬意。

  此次調查報告僅為一個在探索初中文綜教育中的一個簡單嘗試,希望能夠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使文綜教育真正在初中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發揮其原應有的作用。

  中文專業社會調查報告2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歷來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活動當中,對於如何更好地開展高效的文言文教學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卻是困擾大多數教師的共同難題。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學習態度;文言文體裁

  文言文教學必須能引領學生徜徉於千古佳作,流連於祖國深厚文化海洋的神奇境界,使學生對文字形成審美的愉悅,讓學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風采,在思想內容上多些感悟、多些昇華,在形象上多些感動、多些嚮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教學真正獲得成功。為此,我們在20xx年10月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了一次調研活動,藉此瞭解學生在文言文學習方面的想法與要求,以利於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增進教學效益。

  一、文言文學習態度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可是一直以來,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絕大部分時間只花費在字、詞、句、語法等比較抽象、枯燥無味、說不上有多少興趣的知識點記憶上,加上對文言文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錯誤地認為它繁難不易學,從而產生厭學情緒。有一段採訪一高中生的記錄,似乎可以代表現在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觀點:“我不是很喜歡讀文言文,短短的一篇文章,要分析、要註解,往往一篇短短的文章旁邊抄的筆記就塞得滿滿的,然後每個用字的意思要去揣摩,每句話都要分析,看看是不是有刻意倒裝或者故意少字,而且文言文的閱讀測驗考的題目比白話文還難,少了課本的翻譯要我們直接去閱讀,常常就因為一個字的意思就要在那邊想半天,最討厭的還是要背課文、默寫,現在社會上又不用文言文,考這些多無聊啊?”

  從問卷資料統計來看,41.7%的學生認為高中階段學習文言文是很有必要的,36%認為必要性一般,剩下的近22%認為沒什麼必要。學生自身比較清楚文言文教學的深層價值,即培養文學鑑賞能力,傳承傳統文化。在調查“文言文教學價值”題目的五個選項中,選擇這兩個的比例分別佔30.85%和23.42%。

  但是,由於文言文的課文內容沒有很大吸引力,課文的學習難度大等原因,並且這兩種原因分別佔不喜歡文言文的四個原因中的34.57%和36.28%,使得學生對文言文重要性的認識並非出自內心的喜愛和有利於提高語文素養,有54.57%的學生是考慮到高考中文言文的分值高。當然,也有原因是高中生對當前文言文教學的整體感覺是模糊的,他們的概念中,文言文教學就是開始於字詞、結束於課文翻譯、背誦這些模式。大多數學生沒有真正走進文字的人文內涵,發掘其中的思想感情,致使學生對文言文在生活、情感上沒有觸點,興趣缺乏,至於沒有從心理上真正重視其地位。

  二、文言文教與學

  錢夢龍先生說過:“經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流傳下來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詩歌)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精華……這些作者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營的章法,也都足以垂範後世。”然而,在傳播、弘揚我們的“精華”的時候,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礙。

  學生學習文言文時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有語言理解難度大、課堂教學比較枯燥、缺少知識性輔助材料、課外閱讀太少這四個方面,其中課堂教學比較枯燥就佔了37.14%,語言理解難度佔了24.64%。因為據調查資料顯示,教師在強化文言文教學時經常作文言知識的講解和歸納,佔領50%的比例,而且教師在日常課堂中,投在文言(語言)學習和文字內容寫法分析上的時間比值21的佔了24.29%,21的甚至也佔到了15.14%。而且,教師在實施文言文教學時,將“知識傳授”作為首要任務的比例佔到32.57%,而其他的'如精神滋養、藝術品位所佔的比例都非常低。這樣的課堂往往會陷入比較枯燥的境地。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文言產生牴觸情緒。

  高中文言文教學更需要的是一種創新。要以多變的形式,針對不同的文字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以“興趣”來吸引學生的關注點,找到最適合的切入點,引發學生學習古文的激情,改變以往沉悶的單線條的教學方式。還要補充適當的課外文言文,有89%的學生願意選擇一些散文類的文言作品作為課外自讀作品。

  三、文言文體裁

  從體裁上來說,諸子散文與序、記等型別的更多傾向於表達個人思想情感的散文在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亮相,預示著一個充滿生機的發展趨勢。與史傳文相比,這些散文具有更強的文學性,風格更趨多樣化,這與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古代散文選文的多樣性是相適應的。由此可見,高中文言文閱讀日常教學在重視淺易的史記傳類文章的閱讀訓練的同時,也應重視記、序、書、表、賦、說等各種體式的文言散文以及短小精悍的古代筆記小說的擴充套件閱讀。

  對於高中生而言,比較喜歡記敘性文言文,尤其是像《史記》中的人物傳記等類似小說的文字,學生更加感興趣。在理解文意之後學習課文時,讀這篇文章就像在讀現代小說一樣,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逼真細膩的人物刻畫等無不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如《鴻門宴》。相對其他體裁的文言文就比較不受歡迎。對於議論文,學生本就不太喜歡,更何況是古代的文言議論文,而且一些古文中的觀點與現代價值觀等有所差距,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困難,因此更加厭惡文言文的學習。

  針對學生的這種現象,我們不是說在選材時就放棄其他文言文體裁,而只選擇記敘文型別了。但在文字和課外文言文閱讀方面可以增加記敘性文言文的比重。如課外閱讀《史記》《世說新語》《聊齋志異》等古文。

  綜上所述,要提高文言文教學水平,首先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尤其是多媒體設施,使課堂生動活潑起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在這裡,尤其強調文化背景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作用。

  其次,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文言文教學的傳統教法是理性分解法:匯入文學常識教師範讀和學生朗讀翻譯分析總結等。而翻譯則用“串講法”,一句話從第一個字解釋到最後一個字,然後串起來解釋整句的意思,中間穿插講解繁博的文言語法。文言文教學不能把一篇美文教得支離破碎,沒有任何美感,也不能讓學生一味地做記錄機器,在所謂的正確答案面前如履薄冰。文言文教學應讓學生置身於那種文化背景的情境中,透過大量的誦讀,體悟古人的情感,提高自身精神素養。

  再次,要儘可能多地選擇學生喜歡讀的文言文體裁,並與高考題目相結合。文言文教學需要進一步改革,要像現代文教學那樣,必須把著眼點放在提高教學效率上,放在提高學生的能力上。

  最後,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遺產,是每個高中生都必須學習掌握的知識,因此,文言文教學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