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關於認識與實習報告彙編8篇

認識與實習報告

關於認識與實習報告彙編8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與實習報告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認識實習(紡紗部分)是為紡織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紡紗原理》提供有關棉紡生產的感性認識,學生透過實習瞭解棉紡生產的工藝流程、各工序任務、主要裝置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主要作用,便於理解紡紗基本理論,為學習《紡紗原理》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實習內容

  1、棉紡生產基本工藝流程

  2、開清棉工序的任務和主要裝置的基本作用

  3、梳棉工序的任務及梳棉機的主要機構組成和工藝過程4、並條工序的任務及並條機的主要機構組成和工藝過程5、精梳工序的任務及精梳準備和精梳裝置的基本作用6、粗紗工序的任務及粗紗機的主要機構組成和工藝過程7、細紗工序的任務及細紗機的主要機構組成和工藝過程8、後加工的任務和基本工藝流程9、典型棉紡織廠現場參觀三、實習思考題

  1、棉紡生產的三大系統及工藝流程

  普梳生產系統:配棉→開清棉→梳棉→頭並→二並→粗紗→細紗→後加工

  精梳生產系統:配棉→開清棉→梳棉→精梳準備→精梳→頭並→二並→粗紗→細紗→後加工

  棉與化纖混紡生產系統:配棉→開清棉→梳棉→精梳準備→精梳→頭並→

  二並→三並→粗紗→細紗→後加工2、棉紡生產各工序的主要任務及裝置

  (1)開清棉

  任務:1、開松:將棉包中壓緊的塊狀纖維開松成小棉塊或小棉束。

  2、除雜:去除原棉中50%~60%的雜質。3、混和:將各種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

  4、成卷:製成一定重量、一定長度且均勻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當採用清

  梳聯時,則輸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臺梳棉機的儲棉箱中。

  主要裝置:開棉機,成卷機。如:豪豬開棉機,A076E型單打手成卷機等。

  (2)梳棉

  任務:1、梳理:將小棉束、小棉塊梳理成單纖維狀態。

  2、除雜:除去小棉塊內的細小雜質及帶纖籽屑。

  3、均勻混和:將不同成分原棉進行纖維間的混和,並使輸出品均勻。

  4、成條:製成符合一定規格和重量要求的棉條,圈放在棉條筒內。主要裝置:梳棉機。如:A186G梳棉機等(3)精梳

  任務:1、排除短纖維,以提高纖維的平均長度及整齊度,改善成紗條幹,減少紗線

  毛羽,提高成紗質量。

  2、排除條子中的雜質和棉結提高成紗的外觀質量。

  3、使條子中纖維伸直、平行和分離。有利於提高紗線的條幹、強力和光澤。

  4、併合均勻、混和與成條。

  主要裝置:

  ①精梳準備:預並條機、條卷機、併捲機和條並卷聯合機②精梳:精梳棉機。如:JSFA288A型精梳機等

  (4)並條

  任務:

  1、併合:將6~8根棉條併合喂入並條機,以改善條子長片段不勻率。

  2、牽伸:為不使併合後製成的棉條變粗,須經牽伸使之變細。牽伸使彎鉤呈捲曲狀態的纖維平行伸直,並使小棉束分離為單纖維,改善棉條的結構。

  3、混合:透過各道並條機的併合與牽伸,使各種不同效能的纖維得到充分混合。

  4、定量控制:透過對條子定量的微調,將熟條的重量偏差率控制在一定範圍以

  內,保證細紗的重量偏差率符合要求,並降低細紗的重量不勻率。

  5、成條:將並條機制成的棉條有規則的圈放在棉條筒內.主要裝置:並條機。如:FA320A型並條機等

  (5)粗紗

  任務:

  1、牽伸:將棉條抽長拉細成為粗紗。

  2、加捻:給粗紗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紗強力。以避免卷繞和退繞時的意外伸長,併為細紗牽伸做準備。

  3、卷繞:將加捻後的粗紗卷繞在筒管上。製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卷裝,以便儲

  存、搬運和適應細紗機上的喂入。

  主要裝置:粗紗機。如:FA422粗紗機等

  (6)細紗

  任務:1、牽伸:將粗紗牽伸到所要求的特數。

  2、加捻:使紗條具有一定的強力、彈性和光澤。

  3、卷繞:將細紗卷繞成管紗,以便於運輸和後加工。主要裝置:細紗機。如:FA506型細紗機

  3、梳棉機的工藝過程及機構組成

  (1)梳棉機工藝過程:棉卷棉卷羅拉給棉羅拉和給棉板共同握持刺輥分梳刺輥分

  梳板梳理除塵刀三角小漏底錫林固定蓋板錫林+蓋板工作區錫林+前固定蓋板道夫剝棉羅拉喇叭口大壓輥圈條器條筒

  (2)認識和了解梳棉機主要部件及作用

  給棉羅拉:握持給棉;表面有溝槽,以增大與棉層的摩擦力。

  給棉板:與給棉羅拉一起形成握持鉗口,前端工作面便於刺輥梳理。刺輥:完成對棉叢的梳理。

  錫林和蓋板:將經刺輥鬆解的纖維進行自由分流,使之成為單纖維,有混合作用。除去纖維中殘留的細小雜質和短絨。製成質量較好的纖維層,轉移給道夫。

  固定蓋板:裝在錫林前後,與錫林配合分梳纖維。

  道夫:剝去錫林上的纖維,凝聚成較好的棉網。透過壓輥圈條裝置,製成均勻的棉條。

  小漏底:託持纖維,排除短絨。

  剝棉機構:將道夫針齒上的纖維剝取下來形成均勻的棉網,輸向大壓輥,由喇叭口聚合成條子。

  圈條機構:將條子有規律地圈放在條筒內,以增加條筒的容量,延長換筒時間;有利於後道工序加工,使條子能順利引出而無意外牽伸或紊亂斷裂。

  4、並條機的工藝過程及機構組成

  (1)並條機的工藝過程:棉條導條板導條羅拉導條壓輥導條柱給棉羅拉膠輥壓力棒集束羅拉弧形導管喇叭頭緊壓羅拉圈條盤圈條斜管輸出棉條輸出條筒

  (2)認識和了解並條機主要部件及作用

  導條羅拉:位置緊靠著喂入條筒,把棉條拉引到平臺上

  牽伸機構:由羅拉,膠輥,壓力棒等組成。將纖維集合體拉長拉細,使須條單位長度內的重量變輕和橫截面內的纖維根數減少。

  牽伸羅拉與膠輥:牽伸羅拉和上皮輥組成羅拉鉗口,握持紗條進行牽伸。

  壓力棒:是改變欠伸摩擦力界分佈,增加對須條的控制力,減少變速點遊離現象,降低成紗粗細節、改善成紗條幹。

  加壓機構:把棉帶壓成緊密而光滑的條子,使條子在引出時減少意外伸長。出條喇叭口:使條子在引出時減少意外伸長,並增加棉條筒的容量。圈條機構:經緊壓羅拉壓縮的條子進入圈條器的斜管齒輪,以擺線形狀圈入棉條筒內。

  5、粗紗機的工藝過程及機構組成

  (1)粗紗機的工藝過程:棉卷導條羅拉導條輥喂入牽伸裝置後羅拉鉗口前羅拉鉗口錠翼適當加捻並卷繞在筒管上

  (2)認識和了解粗紗機主要部件及作用

  導條輥:使棉條在喂入的過程中儘量減少意外牽伸。喇叭口:引導棉條喂入牽伸裝置。

  牽伸機構:主要由羅拉、膠輥、膠圈銷、下膠圈銷、集合器、加壓裝置及清潔裝置等組成。

  牽伸羅拉和膠輥:羅拉由多節組成,每節4~6錠,各節用螺紋連線而成。前後羅拉表面有不等距溝槽,用以保護膠輥,中羅拉表面呈菱形滾花,以加強與下皮圈的摩擦。膠輥為雙節活芯式,中間加壓,兩節受壓。膠輥用搖架夾持膠輥芯子的中部並給予加壓。

  牽伸羅拉和膠圈:上、下膠圈為厚薄均勻的丁腈橡膠圈且要有較好的彈性,下膠圈套在中羅拉上,隨中羅拉回轉,並由下銷支援其前端,使膠圈張緊。形成彈性鉗口。

  集合器:逐漸收攏牽伸後須條的邊緣纖維,防止纖維擴散,以利於下一牽伸區對纖維運動的控制。

  加壓機構:粗紗機大多采用彈簧搖架式加壓機構,它由搖架體、手柄、加壓桿、加壓彈簧、鉗爪、加壓調節器和緊鎖片等組成。

  錠翼:把粗紗適當加捻並將粗紗卷繞在筒管上。筒管:粗紗卷繞在筒管上。

  6、細紗機的工藝過程及機構組成

  (1)細紗機的工藝過程:粗紗粗紗架導紗杆橫動導紗喇叭牽伸機構加壓機構前羅拉加捻成細紗導紗鉤鋼絲圈鋼領細紗卷繞在筒管上

  (2)認識和了解細紗機主要部件及作用

  粗紗架:支承粗紗,放置預備粗紗和空管。導紗杆:穩定粗紗退繞張力,防止意外牽伸。

  橫動導紗喇叭:粗紗經過導紗杆及緩慢往復運動的橫動導紗喇叭引入牽伸裝置牽伸。牽伸機構:細紗機牽伸機構由幾對牽伸羅拉組成,一般為皮圈式牽伸。

  加壓機構:在牽伸過程中對纖維組成的須條施加適當壓力,產生附加摩擦力場以控制纖維的運動。

  前羅拉:牽伸後的須條由前羅拉輸出,經加拈成細紗後卷繞在紗管上。

  導紗鉤:導紗鉤屬於紡織機械-細紗機用的零部件,它由導紗板和齒條構成。鋼領(板):起加拈和卷繞作用。

  7、小結和體會三天的紡紗認知實習已近結束,在這三天中有在教室聽老師講解有關紡紗的理論知識的時候,學校也安排了去校外工廠和學校實驗室參觀實習。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紡紗工藝流程和有關的紡紗裝置有路一定的瞭解。為下學期所要學習的《紡紗工程》奠定了基礎。

  紡紗認知實習的第一天上午在紡織服裝學院B104聽老師講解有關紡紗的知識,包括了紡紗工藝流程,各道工序及其作用,每道工序所需的裝置以及裝置的主要構件等。老師還介紹了三大紡紗生產過程,普梳棉紡生產過程,精梳棉紡生產過程和棉與化纖混紡生產過程。並具體介紹了相應的生產流程。除此之外,還簡要介紹了毛紡,麻紡,絹紡等。使我對紡紗工藝流程和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下午就來到紡紗實驗室參觀了豪豬開棉機,A076E型單打手成卷機,A186G梳棉機,JSFA288A型精梳機等紡紗裝置。還聽了老師的仔細介紹。使我們對上午的理論知識有了更好的理解和鞏固。

  實習第二天來我們乘車來到了無錫第一棉紡廠參觀學習。開始我們在無錫一棉的會議廳看了有關該廠的詳細介紹,對無錫一棉有了一定的瞭解。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建於1919年。經過近90年的發展,今天已是一個以棉紡織為主,涉足色織、服裝的企業集團,是中國最優秀的紡織企業之一。工廠採用國際先進的紡紗裝置,配備全套烏斯特試驗儀器,選用優質的國產和進口原料,生產高品質的一系列紗線,如全棉色織用紗、全棉針織用紗、滌棉紗、腈棉紗、氨綸包芯紗、太湖精密紡紗、莫代爾、天絲、羊絨棉紗等,供應優秀使用者生產世界著名品牌。看完介紹,開始在廠區內參觀紡紗機械裝置,有開棉機,梳棉機,精梳機,並條機,粗紗機,細紗機等。讓我看到了規模化,現代化的紡紗生產,受益匪淺。

  最後一天上午在紡織服裝學院B104收看了有關棉紡生產工藝流程的影片,雖然影片中裝置較老,有些資料也比較滯後,但是流程還是不變的。也使我們較為直觀地瞭解了紡紗各流程和相應的裝置。下午在紡紗實驗室參觀學習,聽老師介紹了並條機,粗紗機和細紗機。是我對這些裝置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三天的理論學習和現場參觀學習是我對紡紗生產的工藝流程有了較為詳細的瞭解,到工廠和實驗室的參觀學習也彌補了理論的不足。經過這三天的認知實習我終於知道了棉花是怎麼最後變成紗線的,這就是很不錯的收穫。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2

  這兩週認識實習本人感受很深,受益也不淺,在學校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這次取證培訓學習拓展了本人在實踐操作方面的能力,使本人在實際操作方面得到很好地提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級電工認識實習報告,希望能讓你更加了解電工這個職業。

  一、實習目的:

  透過兩個星期的電工實習,本人對電器元件及電路的連線與除錯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打好了日後學習電工技術課的基礎。同時實習使本人獲得了自動控制電路的設計與實際連線技能,培養了本人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提高了本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獨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養了本人與其他同學的團隊合作、共同探討、共同前進的精神。

  二、實習內容:

  1、進行拆解自動控制電路、收拾桌面、地面,打掃衛生

  2、觀看關於實習的錄影,從總體把握實習,明確實習的目的和意義;講解電器元件的類別、型號、使用範圍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確選擇元器件

  3、組裝、連線、除錯自動控制電路;試車、答辯及評分

  4、講解控制電路的設計要求、方法和設計原理;

  5、分發與清點工具;講解如何使用工具測試元器件;講解線路連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6、書寫實習報告

  三、具體如下:

  1、可以正確識別和選用常用的電器元件,並且能夠熟練使用數字萬用表。

  2、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維護與修理。

  3、瞭解電器元件的連線、除錯與維修方法。

  4、基本掌握電路的連線方法,能夠獨立的完成簡單電路的連線。

  5、熟悉控制電路板設計的步驟和方法及工藝流程,能夠根據電路原理圖、電器元器件實物,設計並製作控制電路板。

  6、熟悉常用電器元件的類別、型號、規格、效能及其使用範圍。

  四、實習心得與體會:

  1、對連線自動控制電路實習的感受

  在兩週的實習過程中,最挑戰本人動手能力的一項訓練就是連線電路。對本人來說,這無疑是一門新的學問,既是一種挑戰,也使本人學到了很多有使用價值的知識。這個實習是本人最感興趣的實習,因為從小本人就喜歡組裝和拆卸。總結這個實習,本人感覺自己有時候十分的粗心。剛開始檢測電器元件的時候,由於粗心,竟然將已損壞的元件誤檢測成為正常元件,結果導致本人又重新連線線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連線元件過程中,由於事先沒有計劃好元件之間的連線,導致接線在電路板上長距離繞行,既浪費了材料,又使電路板面顯得凌亂。但值得欣慰的是,本人連線的線路的接線頭達到了老師講解時提出的似露非露的標準。在這個實習環節中,本人明白了細心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還十分的不足,缺乏鍛鍊,在這種情形下無法勝任以後的工作,所以在日後的學習過程中,本人應該努力的將理論與實際聯合起來,著重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使自己面對以後的工作時有一定的底氣與信心。

  2、對交流接觸器的認識

  交流接觸器廣泛用作電力的開斷和控制電路。它利用主接點來開閉電路,用輔助接點來執行控制指令。主接點一般只有常開接點,而輔助接點具有兩對常開和常閉功能的接點,小型的接觸器也經常作為中間繼電器配合主電路使用。

  交流接觸器的接點,由銀鎢合金製成,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耐高溫燒蝕性。它的動作動力來源於交流電磁鐵,電磁鐵由兩個山字形的幼矽鋼片疊成,其中一個固定,在上面套上線圈,工作電壓有多種供選擇。為了使磁力穩定,鐵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環。交流接觸器在失電後,依靠彈簧復位。另一半是活動鐵芯,構造和固定鐵芯一樣,用以帶動主接點和輔助接點的開斷。

  3、對中間繼電器的認識

  中間繼電器是一種特殊的接觸器(即開關)。它上面是常閉觸點,下面是常開觸點,當線圈通電後,利用電磁力使上面常閉觸點分開,下面常開觸點閉合。它用於在控制電路中傳遞中間訊號。

  中間繼電器的結構和原理與交流接觸器基本相同,與接觸器的主要區別在於:接觸器的主觸頭可以透過大電流,而中間繼電器的觸頭只能透過小電流。所以,它只能用於控制電路中。

  五、實踐總結

  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是個很大的鍛鍊。實踐出真知,縱觀古今,所有發明創造無一不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沒有足夠的動手能力,就奢談在未來的科研尤其是實驗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實習中,本人鍛鍊了自己動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做控制電路組裝與除錯時,好幾個元件的間距特別小,稍不留神,就把連線好的接線又弄斷了,但是本人還是完成了任務。最後,特別感謝在實習過程中所有幫助過本人的老師和同學。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3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學校讓學生到各種地點去實地學習。認識實習不僅對學生能否在參觀中學習知識,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

  實踐是大學生活的第二課堂,是知識常新和發展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也是大學生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大學生成長,就要勤於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一起,在實踐中繼續學習,不斷總結,逐步完善,有所創新,並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由知識、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自己事業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專業知識的大學生來說,如果在學習專業課之前直接就接觸深奧的專業知識是不科學的,為此,學院帶領我們進行了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們從實踐中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為今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今後書本與實踐的結合打下基礎。

  我們一共去了四個地點認識實習,分別是半坡遺址、xx會展中心、xxxx機場和大雁塔廣場。以下是我對這四個地點的建築風格及結構特點的分別認識。

  一、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發現,1954—1957年發掘,面積約5萬平方米,已發掘出45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其中房屋有圓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構築之分。半坡遺址是我國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1957年建成博物館。

  遺址大致分為 3個區,即居住區、墓葬區和製陶作坊區。居住區在聚落的中心,周圍有一條人工挖掘的寬6~8米,深5~6米的大壕溝圍繞,中間又有一條寬2米、深1.5米的小溝將居住區分為兩片,形成兩個既有聯絡,又相區分的兩組佈局。大壕溝外北邊是公共墓地,東邊是製陶作坊窯址群。 半坡型別的房子發現46座,有圓形、方形和長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築,有的是地面建築。每座房子在門道和居室之間都有泥土堆砌的門坎,房子中心有圓形或瓢形灶坑,周圍有1~6個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牆壁都用草拌泥塗抹,並經火烤以使堅固和防潮。圓形房子直徑一般在4~6米,牆壁是用密集的小柱上編籬笆並塗以草拌泥作成。

  方形或長方形房子面積小的12~20平方米,中型的30~40平方米,最大的復原面積達160平方米。儲藏東西的窯穴分佈於各房子之間,形狀多為口小底大圓袋狀。家畜飼養圈欄兩個均作長方形。半坡人的住房,從發掘的房屋遺蹟來看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這些房屋均採用木骨塗泥的構築方法,其建築風格:門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雛形,再向屋內發展,形成了後進的“明間”;隔牆左右形成兩個“次間”,正是“一明兩暗”的形式,如若橫向觀察,又將隔室與室內分為前後兩部分,形成“前堂後室”的格局。

  半坡晚期的方形房屋,是從早期的“半地穴式”發展而來的。這種靂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築而成。整個房子用12根木樁支撐,木柱排列3行,每行4根,形成規整的柱網,初具“間”的雛形,它是我國以間架木為單位的“牆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構框架式建築。 半坡遺址居住區佔地約30000平方米,其佈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為中心,中小型房屋窯穴等散佈周圍,其外圍環繞一條大型壕溝。

  遺址發掘出房屋46座,可分為圓形和方形兩種,每種又各有半地穴和地面上木架建築兩類。與房子相關的遺蹟還有柱洞和灶坑,半坡遺址發現柱洞200餘個,都屬於泥圈柱洞。灶坑共發現89個,其中42個儲存較好,在灶坑附近或裡面,往往有大量完整的陶器,多為炊煮用的粗陶罐或飲食用的細陶缽。主要用來儲藏食物和用具的窯穴,共發現200多個,多密集分佈在居住地區內,和房屋交錯在一起。可分為早晚兩期,早期較小,有多種形 狀;晚期的較大,一般為口小底大的圓形袋狀坑,壁和底部均加工平整。

  在居住地區的外圍,環繞一條大型防禦性壕溝,平面呈南北向不規則圓形。壕溝現存長度約300米,各部分形制基本一致,上寬下窄,北部一段口寬6—8米,深5—6米,靠居住區的一邊溝壁坡度較大,並且溝口比另一壁高出約l米。在溝底發現3根炭化木柱,間隔各有4米。

  二、xx會展中心

  西安xx會展中心一期專案展館面積4.6萬平方米、廣場8萬平方米,已於20xx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展館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會議中心面積5萬平方米;同時配備酒店、商務寫字樓、餐飲、康體及體驗中心,構成西安會展經濟示範園區。

  展廳佈局採用雙排式,7個相同的展廳由一條中廊隔開,北面4個南面3個。展廳錯開排列,這樣的佈置有利於連續順暢的參觀流線。每個展廳為一個設計單元,7個相同的單元組成整個會展。便於快速施工及將來的獨立使用。72mX144m的無柱展廳,展廳最小淨高14m,也可用於舉辦其他活動,如體育活動、音樂會等。每個展廳面積各約為10300m2,能容納約570個展位。

  所有展位均由地坪下每隔9m設定的管溝提供所有必要的水、電、通訊等。主管溝由中廊的裝置房引出,到達展廳中部,然後向東西向展開,從主管溝順著展位的佈置,再分別向南北向延伸出。每兩排展位,共用一條裝置管溝。新會展中心的屋頂採用圓筒式鋼結構屋架,結構輕盈、形式獨特。北面和南面的山牆設計為玻璃幕牆,與其對比,側立面為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實牆。 沿側立面設一個大型的封閉式通風道,由它為展廳冬天供暖,夏天供冷。展廳設計了天窗及側高窗,解決了採光與通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能源。

  中廊:會展中部為長380m寬42m的會展通廊。其東、西面為寬敞的入口大廳,內有售票處、登記處、問訊臺、存衣間和入口檢查。三座帶有室外餐廳的綠色內院吸引來訪者逗留憩息,賦予整個會展中心一種舒適、明朗的氛圍。在入口處和內庭院裡設定雕塑式的問訊臺以及快餐出售櫃檯等室內建築體,以進一步強調會展通廊輕鬆的氣氛,與展廳強調功能的造型設計新成鮮明對比。中廊兩側寬為12m的條形建築的底層和一層內設有技術間、衛生間、倉庫等輔助用房。通廊採用混凝土結構加快工程進度。

  三、xxxx機場

  xxxx機場位於中國內陸中心,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空中交通樞紐,中國第八大機場,同時也是中國東方航空集團西北公司、海南航空集團長安公司、南方航空集團西安公司、幸福航空和鯤鵬航空的基地機場。機場位於西安市西北、咸陽市東北方向,陝西省咸陽市底張鎮境內。

  T3航站樓的設計

  T3航站樓由26萬平方米的T3A和28萬平米的T3B組成。T3B將在遠期實施。T3A和T3B之間將建設空港城的中央商業交通核心。 T3航站樓及空港城的陸側中心正好被空側的候機指廊牆所包圍,形成了一個可以自由貿易的城市中心,而牆外的候機指廊區是需要經過安檢的隔離區,因此中央商業交通核心平面採用古城九宮格的佈局方式,延續中國傳統精神。航站樓一期T3A平面形成“爵”型圖案,二期T3B平面形成“鼎”型圖案,整體呈軸線對稱佈局。所有這些體現著高科技、現代化的設計與西安歷史文化的融會,體現機場門戶人性、莊重、大氣、和諧的品質。

  26萬平米的T3A航站樓有三個主要的功能層,即出發、到達和行李處理。為方便旅客的使用,主樓的二層為出發層,東南側為國際出發,其他部分為國內出發。這樣可以使國內部分的執行與北側的1、2號樓連在一起,提高執行上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由於未來機場快軌將從西側接入,而地面交通可以從東西雙向到達T3A航站樓,因此出發層採用了七組沿東西向佈局的島式辦票櫃檯,使出發大廳全部開敞,形成了即面向西安又面向咸陽的獨特效果。 綠色節能在大尺度的航站樓建築中是一個綜合的挑戰。由於主樓的正立面很長,如果單純地壓低主樓的高度來減少室內的體積以降低能耗,將使建築的比例失調,無法體現城市門戶標誌的作用。反過來看,國內最大的幾個機場都為了體現城市門戶的宏大而採用中間很高的弧形屋蓋,但在功能上高而無用,反而大量增加室內空間的能耗。 受西安古代建築的啟示,反向利用起翹和飛簷,就可以走出這一兩難的困境。這一想法的巧妙之處在於:

  一,動態的多重起翹即可以增強建築的外立面高度感,又不需要增加室內空間的高度; 二,多重起翹的出挑屋簷正好可以增加建築東西兩側的遮陽效果,減少夏季的空調能耗; 三,多重動態起翹是一種外放內收的漸變,在出挑部分起伏最大,但在建築內中心的根部則收連成一體,附合結構的受力規律,併產生了動態的空間效果。 四、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 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通高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築砌簷柱、斗拱、欄額、檀枋、簷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結構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闢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定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佈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聖教序記》兩通石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人稱“二聖三絕碑”。

  大雁塔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牆,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64米,佔地100餘畝,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遊商貿設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定“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景觀。

  以上為本次實習的建築結構方面的認識,透過短短的實習,讓我大開眼界,也學會了不少東西,也讓我對自己今後要從事的行業有所思考。原來的那種心高氣傲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學習的決心和信心。當我擺正自己的心態,從初涉社會工作的被動狀態轉變到開始適應社會的主動狀態,以放鬆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緊張的學習工作當中時,我忽然有種這樣的感受:短短一週,彷彿思想又得到了一次昇華,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的確不錯,透過此次實習,使自己對土木工程這個專業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真正知道了理論和實際的差別,激發了對這一專業的興趣,學到了一些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為以後的課程積累了許多感性認識,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完善與提高,同時團隊意識也有著明顯增強。此次學院安排這次實習活動,對我們這些剛剛接觸此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是真真正正一次很好的機會。總之,透過此次實習,受益頗多透過這些實習活動,感受頗多,收穫頗多.作為一個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對專業還只是從書本上知道一點理論性的東西,在實踐上幾乎是空白,但此次實習之後,情況就大有改變.

  透過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旁站,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學到了很多很適用的具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書本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礎的知識。我堅信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對我終身受益,在以後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這於實踐當中接觸實際的工作,觸控一下社會的脈搏,給自己定個位,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選擇。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4

  針對文員這個職位的特點,具體到挫折時,不妨從調整心態來舒解壓力,面對挫折。古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樹立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要認識到正是挫折和教訓才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學會自我寬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圖強。善於化壓力為動力,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鬆,重新爭取成功,從而讓目光面向未來。

  影印、傳真、公文處理等文秘工作我都基本熟練。文秘管理要制發文件,處理檔案和管理檔案。在各種檔案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各級秘書人員經常接近領導,看一些重要檔案,參加一些重要會議,所以,秘書人員在公共場合活動時要注意內外有別,把握分寸,對什麼應該說什麼不應該說要心中有數。

  準確,是對工作質量的要求。文秘管理的準確性是指正確體現政策,正確表達領導意圖,正確地辦文辦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達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領導工作的準備性。文秘管理的準確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簡要地說,就是:辦文要準,辦事要穩,情況要實,主意要慎。而要做到這些,必須態度認真,作風過細,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馬虎潦草。比如說辦理公文,就要保證檔案的質量,用詞要準確,材料要真實,抄寫要認真,校對要仔細,力求每一個環節都不發生差錯。否則就會貽誤工作,甚至釀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我在實習的過程中,既有收穫的喜悅,也有一些遺憾。也許是實習日子短和我並非文秘專業的關係,對文秘有些工作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聽人講如何做,未能夠親身感受、具體處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領會其精髓。

  但時透過實習,加深了我對文秘基本知識的理解,豐富了我的實際管理知識,使我對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認識到要做好日常企業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把實踐與理論兩者緊密相結合。

  透過在職的一個多月裡,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會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取長補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表現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麼地方任職,都會努力!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5

  大學生專業認識實習是大學學習階段在完成一定的課程後所要進行的最重要的一段實踐環節。實習是每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增強專業意識和實踐意識,鑑於此,學校根據教學計劃於9月11日——9月17日安排我們電信04專業的同學對網通機房、校鍋爐房、校配電房、電視塔、網通公司進行了認識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們得到了學校和實習單位的大力支援,更有相關專家的悉心指導,透過實習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透過撰寫實習報告,使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企業問題的能力,併為畢業以後的工作做準備。一個周的實習讓自己增長了不少知識。

  現對實習報告整理如下:

  9月11日上午:實習動員

  負責老師著重向我們介紹了這次專業實習的目的、內容、方式、時間安排以及一些實習要求等。

  專業實習目的

  專業實習是本科教學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生產知識,印證、鞏固和豐富已學過的專業基礎課內容。使學生了解電子產品的現代化生產方式和先進的工藝過程,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得到電子產品工藝、組裝和除錯方面的訓練,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能。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熱愛專業、奮發向上、致力於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思想。

  專業實習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實習目的,實習主要內容應包括:

  1。瞭解實習單位的生產過程和生產組織管理情況。

  2。分析和掌握某一通訊業務的工作原理、發展和未來的前景。

  3。掌握使用電氣裝置進行各分機和整機除錯的技術和方法。

  4。學會所用電氣裝置、電信業務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工作原理。

  專業實習方式

  1。組織參觀

  組織學生到通訊公司或有關車間進行專業性的參觀,以瞭解電信業的現代業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重點了解實習單位的工作過程和生產組織管理情況和先進通訊方式、先進裝配和除錯技術。

  2。聽取報告

  在生產實習開始時,由實習單位指派人員向學生介紹單位情況及進行安全保密教育。為了保證和提高實習質量,在實習期間還可請實習單位有關人員作技術報告,介紹:

  ①各個主要裝置的作用、工作方式、工作原理;

  ②各裝置間的相互聯絡以及一些主意事項;

  ③目前所用裝置所存在的問題和一些簡單的應急方案;

  ④目前電信技術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方向;

  ⑤工作組織及管理方面的經驗及問題。

  3。車間實習

  實習體會:

  透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對實際操作有了更多的瞭解,增強了專業知識的感性面及認識面,對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不能在書本上徹底理解的。短短的實習,讓我大開眼界,也學會了不少東西,也讓我對自己今後要從事的行業有所思考。短短三天彷彿思想又得到了一次昇華,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讀書固然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途徑,但是多一些實踐,暢徉於實踐當中接觸實際的工作,觸控一下社會的脈搏,給自己定個位,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選擇。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6

  實習目的:

  1、增加實際認識,提高實踐能力;

  2、透過此次的認識實習使學生認識鋼鐵生產企業的概貌,瞭解鋼鐵企業的主要生產工藝,增加對安全工程專業學科的感性認識,瞭解安全工程專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地位、作用和發展趨勢;

  3、熟悉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程式,獲得組織和管理生產的初步知識;

  4、虛心向工人和技術人員學習,培養熱愛專業、熱愛勞動、熱愛工農的品德。

  實習任務:

  1、聽安全報告。主要內容有:工廠安全管理的體制、安全管理機構的設定及人員的配備、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教育及培訓、安全生產投入及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報告登記調查處理與統計分析等。

  2、聽生產工藝報告,並參觀瞭解工廠的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包括燒結工藝、焦化工藝、鍊鐵工藝、鍊鋼工藝、軋鋼工藝等)。

  實習要求:

  1、參觀中必須聽從引導人員的指揮,嚴格遵守工廠的安全規章制度,牢樹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注意安全。一旦發現有違反紀律者,實習成績一不及格處理。

  2、實習時必須認真聽報告、做好筆記。實習參觀過程中主動向工程技術人員請教有關生產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

  實習內容

  作為安全工程二年級的學生,根據學校的安排,我們以7月3日至7月13日在武鋼進行了為期近兩週的認識實習。與上學期金工實習不同的是這次實習以聽報告和參觀為主,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從7月3日開始先後參觀了武鋼焦化廠,燒結廠,鍊鐵廠,鍊鋼廠和熱軋廠五個廠。.

  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於1955年開始建設,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產。它是中央和xx國資委直管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與鄂鋼、柳鋼聯合重組後,集團公司已成為年產鋼XX萬噸規模的大型企業集團,在中國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6位。武鋼本部廠區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東郊,長江南岸,佔地面積21.17平方公里。作為中國重要的板材生產基地,武鋼擁有礦山採掘、煉焦、燒結、冶煉、軋鋼及配套公輔設施等一整套先進的鋼鐵生產工藝裝置。在近50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為中國國民經濟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站——武鋼焦化廠

  焦化廠由備煤、煉焦、回收、精苯、焦油、其他化學精製、化驗和修理等車間組成。其中化驗和修理車間為輔助生產車間。備煤車間的任務是為煉焦車間及時供應合乎質量要求的配合煤。煉焦車間是焦化廠的主體車間。煉焦車間的生產流程是:裝煤車從貯煤塔取煤後,運送到已推空的碳化室上部將煤裝入碳化室,煤經高溫乾餾變成焦炭,並放出荒煤氣由管道輸往回收車間;用推焦機將焦炭從碳化室推出,經過攔焦車後落入熄焦車內送往熄焦塔熄焦;之後,從熄焦車卸入涼焦臺,蒸發掉多餘的水分和進一步降溫,再經輸送帶送往篩焦爐分成各級焦炭。回收車間負責抽吸、冷卻及吸收回收煉焦爐發生的荒煤氣中的各種初級產品。

  焦化主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源有:粉塵危害、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氣體和物質流傷害、火災爆炸傷害、高溫和噪聲危害等。事故的類別為:火災、爆炸、機械傷害、中毒、灼燙事故等.根據冶金行業焦化廠事故原因分析可知,導致事故發生的王要原因分別是:違章作業和操作失誤,安全技術知識缺乏和安全操作技術不熟練,技術和設計缺陷,裝置設施和工具缺陷。

  基於這些危險因素,焦化廠在安全方面有很嚴格的管理體系。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 焦化設施的設計應保證安全可靠,對於危險作業、惡劣勞動條件作業及笨重體力勞動作業,應優先採取機械化、自動化措施。

  2 散發有害物質的裝置應進行密閉,避免直接操作。

  3 焦化主體設施的設計和製造應有完整的技術檔案,設計審查應有使用單位的安全部門參加。

  4 施工必須按設計進行,如有修改應經設計單位書面同意。隱蔽工程,應經使用單位與施工單位共同檢查合格,才能封閉。施工完畢,應由施工單位編制竣工說明書及竣工圖,交付使用單位存檔。

  5 新建、擴建、改造和大修的焦化設計,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合格,並有完整的安全操作規程,才能投入執行。焦化設施的驗收,應有使用單位的安全部門參加 。

  6 對焦化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和操作培訓 ,經考試合格,方可獨立工作。

  7 存在危險物質的場地,應設醒目的安全標誌。

  8 可能洩漏或滯留有毒、有害氣體而造成危險的地方,應設自動監測報警裝置。

  9 較高的通行、操作和檢修場所,應設平臺或防護欄杆。

  10在易燃、易爆場所,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

  第二站——燒結廠

  武鋼股份有限公司燒結廠,系專門為高爐生產人造富礦的主體生產廠。現有4個燒結車間,佔地面積82.93萬平方米,設計年產燒結礦1303萬噸。燒結廠投產46年來共生產入爐燒結礦2.17億噸,球團礦430.9萬噸。

  燒結廠於1959年8月29日投產,建有4臺75平方米燒結機。20世紀60年代末期興建了二燒車間,70年代興建了三燒車間,在80年代進行了二燒改造,90年代興建了現代化的四燒車間,又先後於XX年、XX年和XX年對一燒、三燒、二燒進行了技術改造,新建了新三燒、新二燒。燒結廠透過開發新工藝、新技術,引進與消化移植當今世界燒結行業先進工藝裝置,模糊控制技術,從而使燒結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能源消耗水平、環保質量等得到不斷完善與提高,躍居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成為全國最大的現代化燒結廠。

  燒結是把含鐵廢棄物與精礦粉燒結成塊用作鍊鐵的原料。其工藝過程是按鍊鐵的要求,將細粒含鐵原料與熔劑和燃料進行配料,經造球、點火、燃燒,所得成品在經過破碎、篩分、冷卻、整粒後運往鍊鐵廠。

  透過聽報告我們瞭解到燒結生產在安全環保方面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鐵精礦運輸。鐵精礦是燒結生產的主要原料,在選礦廠生產過程中,常夾雜著大塊和其他雜物,在膠帶運輸中經常發生堵塞、撕裂皮帶,甚至進入配料圓盤使排料口堵塞事故。處理時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為避免以上事故,膠帶機的各種安全設施要齊全,保證靈活、可靠,並應實現自動化控制。

  2 主體裝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帶式燒結機。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燒結機的機體又大、又長,生產與檢修工人會因聯絡失誤而造成事故。隨著燒結機長度的增加,臺車跑偏現象也很嚴重;受高溫的變化,易產生過熱“塌腰”現象。所以應當為燒結機的開、停,設定必要的聯絡訊號,並設立一定的保護裝置。

  3 要注意除塵與噪聲防治。一是燒結廠防塵:燒結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粉塵、廢氣、廢水,含有硫、鋁、鋅、氟、釩、鈦、一氧化碳、二氧化矽等有害成分,嚴重地汙染了環境。因此應抽風除塵。燒結機抽風一般採用兩級除塵:第一級集塵管集塵和第二級除塵器除塵。大型燒結廠多用多管式,而中小型燒結廠除了用多管式外還常用旋風式除塵器。二是燒結廠的噪聲防治:燒結廠的噪聲主要來源於高速運轉的裝置。這些裝置主要有主風機、冷風機、通風除塵機、振動篩、錘式破碎機、四輥破碎機等。對噪聲的防治,應當採用改善和控制裝置本身產生噪聲的做法,即採用合乎聲學要求的吸、隔聲與抗震結構的最佳裝置設計,選用優質的材料,提高製造質量,對於超過單機噪聲允許標準的裝置則需要進行綜合治理。

  第三站——鍊鐵廠

  武鋼股份有限公司鍊鐵廠現有六座現代化大型高爐,是我國生鐵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鍊鐵廠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產。經過47年的建設、改造和發展,年生產規模達到1000萬噸。 具有精良的生產裝備和先進的技術優勢,1958年9月13日煉出第一爐鐵水至今,已累計生產生鐵16648萬噸。

  40多年來,鍊鐵廠依靠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尤其是以1991年10月五號高爐建成投產為標誌,鍊鐵生產以科技進步為特徵進入加速發展時期,並堅持“優質、低耗、高產、長壽、創新”的高爐技術操作方針,走引進、消化、移植與自主開發之路,無料鍾爐頂、軟水密閉迴圈、inba爐渣處理系統、高爐專家系統等一大批當代先進的鍊鐵工藝廣泛應用於高爐生產之中。XX年7月16日,六號高爐投產,使鍊鐵廠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日新月異,焦比、煤比、風溫、工序能耗、高爐利用係數、全員勞動生產率均居國內同行業前茅。

  鍊鐵是將鐵礦石或燒結球團礦、錳礦石、石灰石和焦炭按一定比例予以混勻送至料倉,然後再送至高爐,從高爐下部吹入1000℃左右的熱風,使焦炭燃燒產生大量的高溫還原氣體煤氣,從而加熱爐料並使其發生化學反應。在1100℃左右鐵礦石開始軟化,1400℃熔化形成鐵水與液體渣,分層存於爐缸。之後,進行出鐵、出渣作業。

  鍊鐵生產所需的原料、燃料,生產的產品與副產品的性質,以及生產的環境條件,給鍊鐵人員帶來了一系列潛在的職業危害。例如,在礦石與焦炭運輸、裝卸,破碎與篩分,燒結礦整粒與篩分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在高爐爐前出鐵場,裝置、設施、管道佈置密集,作業種類多,人員較集中,危險有害因素最為集中,如爐前作業的高溫輻射,出鐵、出渣會產生大量的煙塵,鐵水、熔渣遇水會發生爆炸;開鐵口機、起重機造成的傷害等;鍊鐵廠煤氣洩漏可致人中毒,高爐煤氣與空氣混合可發生爆炸,其爆炸威力很大;噴吹煙煤粉可發生粉塵爆炸;另外,還有鍊鐵區的噪聲,以及機具、車輛的傷害等。如此眾多的危險因素,威脅著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因此瞭解並牢記安全生產技術相當重要。

  針對高爐危險源的特點,鍊鐵廠採取管理控制、人行為控制與技術控制相結合的控制管理辦法。

  1 對電氣裝置及作業人員的管理:電氣作業一般由電工執行,發生電氣事故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中多是電氣作業人員。發生電氣事故的原因主要表現在未經過電氣知識培訓 不懂電氣安全技術、對作業現場不熟悉、責任心差、違反規章制度、電氣裝置隱患等幾個方面。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控制辦法為: (1) 電氣作業人員必須經過電氣知識培訓 合格,有安全部門頒發的特殊工種作業上崗證,持證上崗; (2) 各高低壓配電室配電櫃設定電器原理圖; (3) 定期對電工工具、電氣線路、裝置進行點檢巡查,確保絕緣良好。對電氣工具、裝置等查出的隱患及時整改; (4) 嚴守電氣作業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兩票三制度”,經常性的安全教育與

  提示、互保,明確職責,杜絕違章作業等。

  2 對預防皮帶絞碾的管理:皮帶絞碾事故均發生在皮帶機頭、機尾、拉緊裝置(如包角滾筒) 等處,預防皮帶事故,要做到: (1) 皮帶事故開關、拉線開關、啟動警鈴保持靈敏可靠,皮帶機機頭、機尾、拉緊裝置處的防護罩、防護網符合安全規範完好,每班檢查實行嚴格的交接班; (2) 作業人員勞保用品穿戴整齊,要將袖口扎注防止袖口捲入滾筒,女工禁止留長髮,頭髮應挽入工作帽內,聽到開機訊號離開皮帶,巡檢和清掃地面衛生應距皮帶0. 5m;清理皮帶滾筒粘料、處理皮帶故障均應停機進行; (3) 檢修皮帶嚴格“停電掛牌”制度,設專人負責,檢修完畢,確認皮帶機上下無人方可試車等。

  3 煤氣事故的預防與管理:鍊鐵高爐分廠作為高爐煤氣的生產單位,也是高爐煤氣與焦爐煤氣的使用單位,煤氣區域點多、面廣,煤氣區域作業頻繁,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煤氣區域作業的安全規章制度與防範措施並嚴格執行,是杜絕發生煤氣事故的保證。

  (1) 煤氣系統實行專人負責,專業管理。高爐的安全、煤氣工程師主管,負責整個鍊鐵煤氣系統的處理、管理。下設煤氣防護站,煤氣防護站人員經過煤氣專業知識培訓 ,具有相當的現場煤氣防護處理人員擔任,負責煤氣防護設施的維護、保養、使用;

  (2) 煤氣系統動火執行動火申報制度,動火單位須提前報動火計劃申請,制訂處理措施方案,報安全工程師處稽核批准,由煤氣防護人員負責監督動火措施的落實與檢測監護,並開具動火證。

  (3) 進入煤氣區域作業,執行“翻牌”制度,要求至少兩人同行,帶上煤氣報警儀,看好風向,一人監護,一人工作,到有煤氣洩露的地方必須叫煤氣防護人員監護。

  (4) 煤氣系統設施每日點檢,保證無煤氣洩露。與煤氣系統相連的燃燒爐嚴格執行先點火後送氣的規章制度。

  (5) 工業用蒸汽與取暖用蒸汽徹底分開,各蒸汽管路的變更均要透過安全管理人員批准。

  (6) 每年定期進行煤氣知識培訓 與講座,不斷增強職工對煤氣知識的認知和處理能力等。

  4 噴煤事故的預防與管理:噴煤由於其生產原料為煤炭的特殊性,極易發生著火、爆炸事故。因此在處理中要嚴格控制:

  (1)系統內的含氧量、溫度不超標;

  (2) 氮氣壓力穩定,事故充氮裝置靈敏可靠;

  (3) 各儀表定期校驗,測量準確;

  (4) 各處煤粉儲存不超過規定時間;

  (5) 煤粉揮發份不超過25 % ,原煤無著火,無明火進入噴煤生產系統;

  (6) 在停煤、停風狀態下,噴吹與高爐的連線可靠切斷等。

  5 高爐出渣、出鐵或鑄鐵事故的控制管理:高爐出渣、出鐵或鑄鐵,易發生燒傷、爆炸事故。主要控制鐵口、渣口、小坑事故。

  (1) 淺鐵口、潮鐵口造成鐵口失常出鐵時跑大流,或褪泥炮時渣鐵跟出均有可能造成人員燒傷或發生爆炸事故。在淺鐵口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在開鐵口時不能開穿,用釺子開啟,鐵口眼要小,鐵水要平穩流出,必要時高爐應減風減壓處理;潮鐵口應將鐵口烘乾後出鐵;所有鐵口問題均應作好小坑、沙壩等預防措施以預防鐵水跑大流可能造成的事故。

  (2) 渣口放渣鐵水不能超過安全容鐵量,出渣前應檢查渣口是否漏水,防止渣口過鐵發生爆炸。

  (3) 小坑應勤檢查,每班認真測量小坑水溫,防止小坑內冷卻水管燒漏;按工藝要求壘沙閘時其高度應根據鐵口的工作情況決定,摳淨殘渣殘鐵、作牢烤乾、出鐵時通暢等。

  第四站——鍊鋼廠

  武鋼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鍊鋼廠1971年1月開始籌建,1977年11月25日,1#轉爐正式投產,1978年10月27日1#連鑄機熱負荷試車一次成功。1984年,二鍊鋼廠在全國首批開發應用了轉爐頂底複合吹煉技術。同年,第一個在世界上實現了矽鋼連鑄生產。

  1985年3月,率先在全國實現全連鑄。1999年,第一個在世界上實現轉爐濺渣與復吹爐齡同步,超過了15000爐爐齡,並持續保持爐齡最高世界紀錄。XX年3月,1#轉爐成功達到了30368爐,第五次重新整理了復吹轉爐爐齡的世界紀錄。

  二鍊鋼廠透過不斷地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持續開展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形成了以純淨鋼冶煉控制、復吹轉爐濺渣護爐、rh真空精煉工藝、連鑄機動態輕壓下系統應用、結晶器液壓非正弦振動系統應用等為代表的一批二鍊鋼廠的專有實用技術,優質鋼比達100%,其中80%以上是品種鋼,成為武鋼和全國優質品種鋼的冶煉生產基地。現有鋼種產品結構涵蓋了國內17大系列430個牌號鋼種,大部分屬於國家精品名牌產品。其中,冷軋取向矽鋼和高牌號無取向矽鋼冶煉水平國內始終保持領先;高強度中厚板專用鋼系列率先在國內採用“轉爐——連鑄”生產取得成功;以橋樑鋼為代表的板材鋼系列在國內重點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彩板鋼為代表的冷軋薄板鋼系列替代了進口,振興了民族工業;耐火耐候鋼系列的生產,充分滿足了社會和公眾安全對鋼鐵產品的嚴格要求,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鐵水中含有c、s、p等雜質,影響鐵的強度和脆性等,需要對鐵水進行再冶煉,以去除上述雜質,並加入si、mn等,調整其成分。對鐵水進行重新冶煉以調整其成分的過程叫作鍊鋼。

  鍊鋼的主要原料是含炭較高的鐵水或生鐵以及廢鋼鐵。為了去除鐵水中的雜質,還需要向鐵水中加入氧化劑、脫氧劑和造渣材料,以及鐵合金等材料,以調整鋼的成分。含炭較高的鐵水或生鐵加入鍊鋼爐以後,經過供氧吹煉、加礦石、脫炭等工序,將鐵水中的雜質氧化除去,最後加入合金,進行合金化,便得到鋼水。鍊鋼爐有平爐、轉爐和電爐3種,平爐鍊鋼法因能耗高、作業環境差已逐步淘汰。轉爐和平爐鍊鋼是先將鐵水裝入混鐵爐預熱,將廢鋼加入轉爐或平爐內,然後將混鐵爐內的高溫鐵水用混鐵車兌入轉爐或平爐,進行融化與提溫,當溫度合適後,進入氧化期。電爐鍊鋼是在電爐爐鋼內全部加入冷廢鋼,經過長時間的熔化與提溫,再進入氧化期。

  鍊鋼生產的主要安全技術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氧槍系統安全技術:轉爐和平爐透過氧槍向熔池供氧來強化冶煉。氧槍系統是鋼廠用氧的安全工作重點。

  (1)彎頭或變徑管燃爆事故的預防。氧槍上部的氧管彎道或變徑管由於流速大,區域性阻力損失大,如管內有渣或脫脂不乾淨時,容易誘發高純、高壓、高速氧氣燃爆。應透過改善設計、防止急彎、減慢流速、定期吹管、清掃過濾器、完善脫脂等手段來避免事故的發生。

  (2)回火燃爆事故的防治。低壓用氧導致氧管負壓、氧槍噴孔堵塞,都易由高溫熔池產生的燃氣倒罐回火,發生燃爆事故。因此,應嚴密監視氧壓。多個爐子用氧時,不要搶著用氧,以免造成管道回火。

  (3)汽阻爆炸事故的預防。因操作失誤造成氧槍回水不通,氧槍積水在熔池高溫中汽化,阻止高壓水進入。當氧槍內的蒸氣壓力高於槍壁強度極限時變發生爆炸。

  2 鋼、鐵、渣灼傷防護技術:鐵、鋼、渣液的溫度很高,熱輻射很強,又易於噴濺,加上裝置及環境的溫度很高,極易發生灼傷事故。

  (1)灼傷及其發生的原因:裝置遺漏,如鍊鋼爐、鋼水罐、鐵水罐、混鐵爐等滿溢;鐵、鋼、渣液遇水發生的物理化學爆炸及二次爆炸;過熱蒸汽管線穿漏或裸露;改變平爐爐膛的火焰和廢氣方向時噴出熱氣或火焰;違反操作規程。

  (2)安全對策:定期檢查、檢修鍊鋼爐、鋼水罐、鐵水罐、混鐵爐等裝置;改善安全技術規程,並嚴格執行;搞好個人防護;容易漏氣的法蘭、閥門要定期更換。

  3 鍊鋼廠起重運輸作業安全技術:鍊鋼過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都需要起重裝置和機車進行運輸,運輸過程中有很多危險因素。

  (1)存在的危險:起吊物墜落傷人;起吊物相互碰撞;鐵水和鋼水傾翻傷人;車輛撞人。

  (2)安全對策:廠房設計時考慮足夠的空間;革新裝置,加強維護;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嚴格遵守安全生產 規程。

  武鋼熱軋廠是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生前批准引進的。以高速化、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的生產裝備和規格齊全、質量上乘的鋼鐵產品聞名遐邇,被人們稱為鑲嵌在長江之濱的鋼鐵明珠。一熱軋投產27年來,堅持把“為中國工人階級爭氣、為社會主義祖國爭光、各項工作爭一流”的“三爭”精神作為建設和發展熱軋廠的強大精神支柱,取得了產品創“十大名牌”、質量攻“六大高地”、產量破設計水平、熱軋板卷銷往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的可喜成績。到XX年10月31日為止,熱軋廠已累計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優質板材8965萬多噸,產品總長度可以繞地球58圈,成為全國最大的板材基地之一。

  一熱軋在投產時僅有8個品種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開發出20餘系列的100多個品種的產品,瓶鋼、耐候鋼、汽車用鋼、集裝箱用鋼、2c、3c船板、高強度石油管線鋼等十大品種均由熱軋廠填補國內生產空白。其中4項產品獲全國金銀獎,7項產品獲實物質量金盃獎,40餘項產品榮獲部、盛市優產品稱號,92%產品的實物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

  二熱軋2250mm熱連軋於1994年底開始籌建,其生產能力及規模在國際上屬於領先水平。

  二熱軋瞄準國家的大工程、大專案及一些國內空白產品品種,積極開展新產品的試製工作,成功開發了炮管用鋼、杭橋鋼、汽車專用鋼、高強度耐侯鋼、高強度x70、x80鋼等新產品。

  軋鋼是將鍊鋼廠生產的鋼錠或連鑄鋼坯軋製成鋼材的生產過程,用軋製方法生產的鋼材,根據其斷面形狀,可大致分為型材、線材、板帶、鋼管、特殊鋼材類。

  熱軋,是以板坯(主要為連鑄坯)為原料,經加熱後由粗軋機組及精軋機組製成帶鋼。從精軋最後一架軋機出來的熱鋼帶透過層流冷卻至設定溫度,由卷取機捲成鋼帶卷,冷卻後的鋼帶卷,根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經過不同的精整作業線(平整、矯直、橫切或縱切、檢驗、稱重、包裝及標誌等)加工而成為鋼板、平整卷及縱切鋼帶產品,它的強度不是很高,但是塑性、可焊性較好,外觀顏色不亮。

  軋鋼主要有以下幾項安全技術

  1 原料準備的安全技術:要設有足夠的原料倉庫、中間倉庫、成品倉庫和露天堆放地,安全堆放金屬材料。鋼坯通常用磁碟吊和單鉤吊卸車。掛吊人員在使用磁碟吊時,要檢查磁碟是否牢固,以防脫落砸人。使用單鉤卸車前要檢查鋼坯在車上的放置狀況。鋼繩和車上的安全柱是否齊全、牢固,使用是否正常。卸車時要將鋼繩穿在中間位置上,兩根鋼繩間的跨距應保持1m以上,使鋼坯吊起後兩端保持平衡,再上垛堆放。400℃以上的熱鋼坯不能用鋼絲繩卸吊,以免燒斷鋼繩,造成鋼坯掉落砸、燙傷。鋼坯堆垛要放置平穩、整齊,垛與垛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便於工作人員行走,避免吊放鋼坯時相互碰撞。垛的高度以不影響吊車正常作業為標準,吊卸鋼坯作業線附近的垛高應不影響司機的視線。工作人員不得在鋼坯垛間休息或逗留。掛吊人員在上下垛時要仔細觀察垛上鋼坯是否處於平衡狀態,防止在吊車起落時受到震動而滾動或登攀時踏翻,造成壓傷或擠傷事故。

  2 加熱與加熱爐的安全技術:燃料與燃燒的安全。工業爐用的燃料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與燃燒的種類不同,其安全要求也不同。氣體燃料有運輸方便、點火容易、易達到完全燃燒,但某些氣體燃料有毒,具有爆炸危險,使用時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使用液體燃料時,應注意燃油的預熱溫度不宜過高,點火時進入噴嘴的重油量不得多於空氣量。為防止油管的破裂、爆炸,要定期檢驗油罐和管路的腐蝕情況,儲油罐和油管迴路附近禁止煙火,應配有滅火裝置。

  工業爐發生事故,大部分是由於維護、檢查不徹底和操作上的失誤造成的。首先要檢查各系統是否完好,加強維護保養工作,及時發現隱患部位,迅速整改,防止事故發生。

  為了預防軋鋼生產事故,檢修前組織好檢修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安全準備工作,並在檢修過程中加強安全監護。重視不安全因素,除有安全防範措施外,檢修現場要設定圍檢、安全網、屏障和安全標誌牌。高空作業必須戴安全帶。

  實習體會

  透過這次認識實習,我對我們的專業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熟悉了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程式,獲得了組織和管理生產的初步知識;也更加明確了未來工作的方向和工作任務。這樣也便於我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容易抓住重點,學好專業知識。安全為天,警鐘長鳴!作為安全專業的學生,我們的任務是艱鉅的。雖然現在科技發展快,各行各業都引進了一些高科技的機械裝置,但安全隱患並未隨之減少,相反且很有可能帶來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刻苦鑽研,爭取研究出更加安全環保的裝置或者是科學的安全環保措施!

  最後感謝學校給我們安排了這次實習,也感謝武鋼各廠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以及各廠相關人員對我們的指導,更感謝兩位專業老師兩週以來,頂著炎熱的的太陽帶領我們參觀,並耐心的幫我們解決各種疑難困惑。以後我會努力學好安全專業的相關知識,將這次實習的收穫體現到我的行動中去。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7

  大學生專業認識實習是大學學習階段在完成一定的課程後所要進行的最重要的一段實踐環節。實習是每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增強專業意識和實踐意識,鑑於此,學校根據教學計劃於 9月11日——9月17日安排我們電信04專業的同學對網通機房、校鍋爐房、校配電房、電視塔、網通公司進行了認識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們得到了學校和實習單位的大力支援,更有相關專家的悉心指導,透過實習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透過撰寫實習報告,使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企業問題的能力,併為畢業以後的工作做準備、一個周的實習讓自己增長了不少知識。

  現對實習報告整理如下:

  9月11日上午:實習動員

  負責老師著重向我們介紹了這次專業實習的目的、內容、方式、時間安排以及一些實習要求等。

  專業實習目的

  專業實習是本科教學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生產知識,印證、鞏固和豐富已學過的專業基礎課內容大學生專業認識實習報告範文。使學生了解電子產品的現代化生產方式和先進的工藝過程,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得到電子產品工藝、組裝和除錯方面的訓練,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能。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熱愛專業、奮發向上、致力於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思想。

  專業實習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實習目的,實習主要內容應包括:

  1、瞭解實習單位的生產過程和生產組織管理情況。

  2、分析和掌握某一通訊業務的工作原理、發展和未來的前景。

  3、掌握使用電氣裝置進行各分機和整機除錯的技術和方法。

  4、學會所用電氣裝置、電信業務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工作原理。

  專業實習方式

  1、組織參觀

  組織學生到通訊公司或有關車間進行專業性的參觀,以瞭解電信業的現代業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重點了解實習單位的工作過程和生產組織管理情況和先進通訊方式、先進裝配和除錯技術。

  2、聽取報告

  在生產實習開始時,由實習單位指派人員向學生介紹單位情況及進行安全保密教育。為了保證和提高實習質量,在實習期間還可請實習單位有關人員作技術報告,介紹:

  ①各個主要裝置的作用、工作方式、工作原理;

  ②各裝置間的相互聯絡以及一些主意事項;

  ③目前所用裝置所存在的問題和一些簡單的應急方案;

  ④目前電信技術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方向;

  ⑤工作組織及管理方面的經驗及問題。

  3、車間實習

  實習體會:

  透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對實際操作有了更多的瞭解,增強了專業知識的感性面及認識面,對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不能在書本上徹底理解的。短短的實習,讓我大開眼界,也學會了不少東西,也讓我對自己今後要從事的行業有所思考。短短三天彷彿思想又得到了一次昇華,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讀書固然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途徑,但是多一些實踐,暢徉於實踐當中接觸實際的工作,觸控一下社會的脈搏,給自己定個位,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

  實習是每一個畢業生必經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真正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

  一、綜述

  實習單位基本情況:

  實習崗位描述:

  二、主體

  實習過程介紹:

  (1)瞭解過程

  起初,剛進入車間的時候,車間裡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車間裡的工作環境也不怎麼好,呈現在眼前的一幕幕讓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將在這較艱苦的環境中工作3個月。第一天進入車間開始工作時,所在小組的組長、技術員給我安排工作任務,分配給我的任務是簡單加工一種名叫黑色套管的產品,我按照技術員教我的方法,運用操作工具開始慢慢學著加工該產品,在加工的同時注意操作流程及有關注意事項等。畢業實習的第一天,我就在這初次的工作崗位上加工產品,體驗首次在社會上工作的感覺。在工作的同時慢慢熟悉車間的工作環境。

  作為初次到社會上去工作的學生來說,對社會的瞭解以及對工作單位各方面情況的瞭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開始我對車間裡的各項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及工作中的相關注意事項等都不是很瞭解,於是我便閱讀實習單位下發給我們的員工手冊,向小組裡的員工同事請教了解工作的相關事項,透過他們的幫助,我對車間的情況及開機生產產品、加工產品等有了一定的瞭解。車間的工作實行兩班制(a、b班),兩班的工作時間段為:早上8:30至晚上8:30;晚上8:30至早上8:30。車間的所有員工都必須遵守該上、下班制度。

  (2)摸索過程

  對車間裡的環境有所瞭解熟悉後,開始有些緊張的心開始慢慢平靜下來,工作期間每天按時到廠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點等待小組組長集合員工開會強調工作中的有關事項,同時給我們分配工作任務。明確工作任務後,則要做一下工作前的準備工作,於是我便到我們小組的工具存放區找來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關用具(比如:膠料袋子、脫模劑、產品標識單等)。在機臺位置上根據員工作業指導書上的操作流程進行正常作業,我運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將機器生產出的產品加工包裝好,並將加工包裝好的產品貼好產品標識單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另外在工作中,機器生產出的產品有時會出現異常(比如:產品出現缺膠、料花、氣紋、色差等)。出現上述情況時,要及時告知小組組長、技術員,讓他們幫助解決出現的問題,小組長、技術員透過對機器的調節讓生產出的產品恢復正常,符合檢驗的要求。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目的

  1. 瞭解建築給排水系統及游泳池水迴圈系統。

  2. 瞭解汙水廠水處理流程。

  3. 瞭解城市給水水廠處理流程

  4. 給將要走入社會的學生提供一次熟悉社會,瞭解社會的好機會.

  5、 透過實習培養學生工程形象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了如何查資料,培養對專業課程的興趣。

  6、 透過認識實習,使學生對給水排水工程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對給水排水工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中的作用及地位的認識,增強感性認識,穩定專業思想。

  二、實習內容

  1、建築給排水工程

  7月3日早上,專業老師對實驗的目的、注意事項、日程安排做了簡單介紹之後,我們開始了為期一週的實習。

  我們先到前湖校區建工樓實習。

  建築給排水分為建築給水、建築排水和建築消防三部分

  建築給水系統的任務是按其水量、水壓供應不同型別建築物及小區內的用水,即滿足生活、生產和消防的用水需要;而建築排水系統的任務是將建築物內的生活、生產中使用過的水收集並排放到室外的汙水管道系統。

  前湖校區建工樓為13層,為高層建築。

  高層建築的供水系統與一般建築物的供水方式不同。高層建築物層多、樓高,為避免低層管道中靜水壓力過大,造成管道漏水;啟閉龍頭、閥門出現水錘現象,引起噪聲;損壞管道、附件;低層放水流量大,水流噴濺,浪費水量和影響高層供水等弊病,高層建築必須在垂直方向分成幾個區,採用分割槽供水的系統。裝置工程師在設計高層建築的供水系統時,首先要確定整幢建築物的用水量。在高層建築內工作和生活的人數很多,用水量很大,裝置使用頻繁,所以對供水裝置和管網都有更高的要求。由於城市給水網的供水壓力不足,往往不能滿足高層建築的供水要求,而需要另行加壓。所以在高層建築的底層或地下室要設定水泵房,用水泵將水送到建築上部的水箱。

  建工樓的供水方式為分割槽供水,下區(1-5層)為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水,上區(6-13層)為由升壓貯水裝置(屋頂水箱)供水。

  他共有兩個水箱,樓下一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屋頂一個不鏽鋼的。屋頂的水箱的壓力的調節是透過穩壓泵來實現的。設於屋頂的調節貯水水箱是常用的儲水裝置,但由於其存在二次汙染嚴重等缺點,現在水箱從材料和加工上已有很大改進,向多元化發展。新穎水箱從材質上說有鍍鋅、搪瓷、複合鋼板、塗塑、玻璃鋼和不鏽鋼的水箱,其和水接觸的內表面不易鏽蝕,對水質無汙染,出減輕結構重量,解決施工不便等問題。

  材質改變了,水箱的成型方式和形狀也隨之改變,組合式水箱、裝配式水箱可以提高水箱質量,有利於工廠化生產並縮短現場施工安裝時間,也減少了水箱內底的死水區範圍;球形水箱和槽形水箱是外形變化,用呼吸閥替代浮球閥,解決了因浮球閥關閉不嚴造成的漏水問題,同時也使水箱從重力供水變為壓力—重力供水的新工況。鋼筋混凝土貯水池也是常用的儲水裝置,其底部及內壁應鋪設白瓷磚。

  建工樓的水箱是消防和生活共用的。水箱的大小消防要求,以火災延續時間內所需的消防用水總水量計。

  給水管網的幹管呈枝狀或環狀佈置。給水管網布置的基本要求:

  1.要確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條件,力求經濟合理。管道盡可能與牆、梁、柱平行,呈直線走向,宜採用枝狀佈置力求管線簡短,以減小工程量,降低造價。

  2.管道不受損壞。給水埋地管應避免佈置在可能受重物壓壞處,如穿過生產裝置基礎、伸縮縫、沉降縫等處。如遇特殊情況必須穿越時,應採取保護措施。

  3.不影響生產安全和建築物的使用。

  4.利於安裝、維修。管道周圍應留有一定的空間,給水管道與其他管道和建築結構的最小淨距應按規範要求留置。

  建築消防給水系統有兩種:一是消火栓給水系統,二是自動噴系淋統。

  建工樓的給水管網於自動噴水滅火管網是分開設定的。它的水泵房有4臺水泵,兩臺消防水泵,兩臺自動噴淋泵。消防水泵由消防管道接通到消火栓,並有兩支管接通到樓外面的4個水泵結合器。

  (a)消火栓給水系統是由水槍、水帶、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結合器及增壓水泵組成的。水泵結合器是為了保證當樓內沒有水可以用於消防滅火時可以由消防車向室內消防給水系統加壓供水。

  建工樓的消火栓佈置滿足了有2支水槍的充實水柱達到同層內的任何部分。水帶長25米,消火栓距地面安裝高度為1.1米。

  (b)建工樓的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為溼式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其特點是系統管網中為常壓水,噴頭為常閉。當建築物發生火災,火點溫度達到開啟閉式噴頭時,水從噴頭噴出進行滅火。地下室是直立噴頭。在地上每個樓層都有煙感應器和溫度感應器、吊頂噴頭。當溫度達到73度時,噴頭就會自動破裂噴出水來水,水的噴射半徑為1.8米,保證樓層內的每個點都能噴到水。若火災持續一段時間使溫度超過一定時警鈴便會響起來並自動啟動供水水泵。

  三、實習小結

  透過這次認識實習,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知識,開闊的自己在建築領域的眼界,我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透過建工樓知道了建築排水和建築消防給水的基本原理。另外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們認為很艱難的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過程,最後我們都能愉快的渡過;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沒有走不過的,生活中的牆也沒有越不過的,只要我們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們都能夠走向光明,關鍵是我們要堅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