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水滸傳學生讀後感

水滸傳學生讀後感

水滸傳學生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滸傳學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水滸傳學生讀後感1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最的圖書之一。

  水滸傳是一本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故事。我最喜歡宋江及李逵,宋江有一個綽號叫“及時雨”,講的是他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在後面他陸續和弟兄們交往中能夠看得出來。李逵綽號為天殺星黑旋風,最魯莽的人物,儘管如此,但他為人心粗膽大、率直忠誠、仗義疏財,是《水滸傳》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宋江有義氣,而且還很善良,如果有人想要和他做兄弟,他一句話也不說,就讓那個人進來了,不管原來是敵人還是自己的人,只要想入夥,就說一聲,馬上就可以進來了。

  李逵十分厲害,也很有膽量,有一次,他把他的老母親接過來的時候,在半路上他去打水了,他回來的時候發現有一隻老虎在吃他的母親,他發怒了,他拿起棒子拼命的打老虎的頭,直到打死了為止。

  《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林沖、魯智深、武松、吳用、李逵、宋江等人物神采!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裡面講義氣、講友情。

水滸傳學生讀後感2

  最近,在網上看到不少人對《水滸傳》裡武松打虎的故事,提出了別樣的看法。有人認為武松打虎是不保護野生動物,因此武松稱不上英雄。

  為此,我根據當時的歷史環境和特點,重新審讀了一遍《水滸傳》,得出的觀點是——武松打虎乃真英雄也。

  試想一下,古代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所以武松打虎時並不違法。在當時,那隻大老虎經常危害山下的村民,使大家苦不堪言,除掉老虎,也是眾望所歸。那天,老虎和武松對峙的`時候,如果武松不把老虎打死的話,老虎就會把武松吃掉,人命可比虎命珍貴哦。再者,武松打虎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宋代,當時老虎數量可觀,不像今天這麼稀有;後來李逵不是一下子殺了五隻老虎嗎?可見當時虎有很多,猛虎傷人也是常事;當時人們是談虎色變,官府也貼告示重賞能除惡虎之人。

  武松有勇有謀,他憑一身好武藝,憑著十八碗酒的後勁兒,出生入死才打死老虎,當武松為民除害後,受到官府嘉獎,圍觀人們個個稱他是“英雄”。我們可不能讓英雄在幾百年後成為罪人。

  所以,武松當然是真英雄!

水滸傳學生讀後感3

  《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魯智深。他在整本書中是一個富有正義感、勇猛,卻有些莽撞粗魯的形象。

  魯智深在渭州的一個小酒樓內與朋友飲酒聊天。突然聽到有人在哭泣,聞聲走過去。原來是一對父女正在哭泣,趕忙上前詢問。一個叫鎮關西鄭大官人欺負了他們。一打聽,他是一個賣肉屠夫。魯提轄怎能袖手旁觀呢?

  只見花和尚“按”“踢”“踏”“提”一陣亂打,竟然把鎮關西打死了!他當時都沒有考慮後果就打上去,我覺得他這件事辦的比較魯莽。他大大小小也算是一個公眾人物,發生這種事情後對他自己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身為提轄,他並沒有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而是義氣行事。這樣就不利於官府來管理老百姓。從大的方面來說,他沒有對國家社會和人民負責。從小的方面來說,他沒有對自己負責。他是否考慮過殺了人,進了監獄,自己的將來怎麼辦?我認為他的做法不夠成熟,有些欠妥。

  他應該利用自己的職權、運用法律來維護金翠蓮父女。

  魯智深身上有許多特徵,有優點也有缺點。書中還有許多和他有關的故事,都十分豐富精彩。情節一波三折,刻畫人物惟妙惟肖,拿起書你一定會愛不釋手。讀完後你一定會收穫不少,快去讀一讀吧!

水滸傳學生讀後感4

  “籲——”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讀完了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小時候,聽媽媽說裡面的內容太血腥,不適合我看。從此,我便對《水滸傳》心存畏懼,有很大的偏見。但直到我看完了這本名著,我才重新認識了一本全新的《水滸傳》。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百零八位好漢起義的故事。我天生不喜歡看這種打打殺殺的小說,但我從這些英雄好漢中看到了一種良好的品質——忠義。在當今社會上,有多少個人能做到忠義?做到“忠”不容易,做到“義”更不容易。忠,忠心。義,義氣。寵物狗向來對主人忠心耿耿,如果捫心自問,有些人在“忠”上,表現的能比寵物狗好嗎?“義”這個字實在讓人難以琢磨。“義”,只有短短的三畫,但它是值得我們傾盡一生去書寫的字;“義”只有短短的三畫,但它蘊含了多少人一生都無法理解的含義!古人曰:“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是哪四個?一為禮,二為義,三為廉,四為恥。義也作為關於國家興亡的一大重要因素,可謂“義”在人們心裡,是多麼重要!

  忠義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同學們,讓我們朝著“忠義”出發,一路坎坷崎嶇,我們都會挺過。只要心無邪念,我們最終就會達到心靈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