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運河》原文與翻譯《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運河》原文與翻譯 原文: 明成祖肇建北京,轉漕東南,水陸兼輓①,仍元人之舊,參用海運。逮會通河開,海陸並罷。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運道三千餘里,而總名曰漕河。 永樂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陳瑄督轉運,一仍由海,而一則浮淮入河,至陽武,陸輓百七十里抵衛輝,浮於衛,所謂陸海兼運者
《帝問侍臣盜賊》原文閱讀及翻譯《帝問侍臣盜賊》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曰:“漸少。”帝曰:“比從來少幾何?”對曰:“不能什一。”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比見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於支計,不時翦除。又昔在雁門,許
《新唐書·王思禮傳》原文與及翻譯《新唐書·王思禮傳》原文與及翻譯 原文: 王思禮,高麗人,八居營州。父為期方軍將。思禮習戰鬥,從王忠嗣至河西,與哥舒翰同籍麾下。翰為隴右節度使,思禮與中郎將周位事翰,以功授右衛將軍、關西兵馬使。叢討九曲,後期當斬,臨刑,翰釋之,思禮徐日:“死固分也,何復貸為?”諸將壯之。天寶十三載,吐谷渾蘇毗王
《宋史郭守文傳》的原文及翻譯《宋史郭守文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郭守文,字國華,幷州太原人。父暉,從周祖徵河中,戰死。守文年十四,居喪哀毀,周祖憐之,召隸帳下。廣順初,補左班殿直。宋初,遷西頭供奉官。蜀平,遷知簡州。時劍外多寇,守文悉招來集附。從曹彬等平金陵,護送李煜歸闕下。時煜以拒命頗自歉不欲生見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謂煜曰
《宋史·李復圭傳》原文閱讀及翻譯《宋史·李復圭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李復圭字審言,通判澶州。北使道澶,民主驛率困憊。豪杜氏十八家,詭言唐相如晦後,每賕吏脫免,復圭按籍役之。知滑州。兵匠相忿鬩,揮所執鐵椎,椎殺爭者於廳事,立斬之。徙知相州。 自太宗時,聚夏人降者五指揮,號“廳子馬”,子弟相承,百年無它役。復圭斥不如格者,
《宋史·種誼傳》原文閱讀及翻譯《宋史·種誼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種誼字壽翁。熙寧中,兄古入對,神宗問其家世,命誼以官。從高遵裕復洮、岷,又平山後羌,至熙河副將。使青唐,董氈遣鬼章迎候境上,取道故為回枉,以誇險遠。誼固習其地裡誚之曰爾跳梁坎井間謂我不知遠近邪命趨便道鬼章怒脅以兵誼聲氣不動卒改塗外為路都監。自蘭州渡河討賊,
《宋史宇文昌齡傳》的原文及翻譯《宋史宇文昌齡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宇文昌齡,字伯修,成都雙流人。進士甲科,調榮州推官。熊本經制梓夔,闢幹當公事。凡攻討招襲,建南平諸城砦,皆出其畫。本歸闕,言其功,擢提舉秦鳳路常平。 神宗患司農圖籍不肅,選官釐整,昌齡以使夔路入辭,留為寺主簿,遂拜監察御史。鄜延帥奏所部劉紹能與西羌通,
《宋書·劉道產傳》原文與翻譯《宋書·劉道產傳》原文與翻譯 原文: 劉道產,彭城呂人。初為輔國參軍,無錫令,在縣有能名。高祖版為中軍行參軍,又為長沙王道憐驃騎參軍,襲父爵晉安縣五等侯。廣州群盜因刺史謝道欣死為寇,攻沒州城,道憐加道產振武將軍南討,會始興謙之已平廣州,道產術至而反。(景平)元年,除寧遠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的原文及翻譯《中大夫陝府左司馬李公墓誌銘》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公諱郱,字某,雍王繪之後。王孫道明,唐初以屬封淮陽王,又追王其祖父。曰雍王、長平王。淮陽王生景融,景融親益疏,不王;生務該,務該生思一,思一生岌。比四世,官不過縣令州佐,然益讀書為行,為士大夫家。 岌為蜀州晉原尉,生公,未晬以卒。無家,母抱置
《新五代史·劉昫傳》原文閱讀及翻譯《新五代史·劉昫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劉昫,涿州歸義人也。昫為人美風儀,與其兄暄、弟皞,皆,好學知名燕、薊之間。後昫兄暄為怨家所殺,乃避之滄州。唐莊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為翰林學士。明宗時,累遷兵部侍郎居職。明宗素重昫而愛其風韻,遷端明殿學士。長興三年,拜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
《宋書王誕傳》的原文及翻譯《宋書王誕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王誕,字茂世,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從兄也。誕少有才藻,晉孝武帝崩,從叔尚書令珣為哀策文,久而未就,謂誕曰:“猶少序節物一句。”因出本示誕。誕攬筆便益之,接其秋冬代變後雲:“霜繁廣除,風回高殿。”珣嗟嘆清拔,因而用之。襲爵雉鄉侯,拜秘書郎,琅邪王文學,中軍功曹。
《新唐書·李景讓傳》原文與翻譯《新唐書·李景讓傳》原文與翻譯 原文: 李景讓,字後己,贈太尉憕孫也。性方毅有守。寶曆初,遷右拾遺。淮南節度使王播以錢十萬市朝廷歡,求領鹽鐵,景讓詣延英亟論不可,遂知名。沈傳師觀察江西,表以自副。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商、華、虢三州刺史。 母鄭,治家嚴,身訓勒諸子。嘗怒牙將,杖殺之,軍且謀變,
姚鼐《鄭大純墓表》原文閱讀及翻譯姚鼐《鄭大純墓表》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閩縣鄭君諱際熙,字大純,為人介節而敦誼,勤學而遠志,年三十六,終於舉人,而士知其生平者,靡弗思焉。君初為諸生,家甚貧,借得人地才丈許,編茅以居,日奔走營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蕷,君意顧充然。鄰有吳生者,亦介士,死至不能殮。君重其節,獨往手殯之。將去,顧見
《元史·闊裡吉思傳》原文閱讀及翻譯《元史·闊裡吉思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闊裡吉思,性勇毅,習武事,尤篤於儒術,築萬卷堂於私第,日與諸儒討論經史,性理、陰陽、術數,靡不該貫。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繼尚愛牙失裡公主。宗王也不幹叛,率精騎千餘,晝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時方暑,將戰,北風大起,左右請待之,闊裡吉思曰:“當署得風,天讚我也。”
《新唐書·吳保安傳》原文閱讀及翻譯《新唐書·吳保安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吳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義尉。其鄉人郭仲翔,即元振注從侄也。仲翔有才學,元振欲成其名宦。 會南蠻作亂,以李蒙為姚州都督,帥師討焉。蒙臨行,辭元振。元振乃見仲翔,謂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將行,如破賊立功,某在政事,當接引之,俾其薄俸也
《北史·李訢傳》原文閱讀及翻譯《北史·李訢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李訢,字元盛。父崇,馮跋吏部尚書。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貴,吾每觀,或未可知。”遂使入都為中書學生。太武幸中書學,見而異之,指謂從者曰:“此小子終效用於朕之子孫。”因識眄之。帝舅陽平王杜超有女,將許貴戚,帝曰:“李訢後必官達,益人門戶,可以妻之,勿許他貴
《晉書·陽裕傳》原文閱讀及翻譯《晉書·陽裕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陽裕,字士倫,右北平無終人也。少孤,兄弟皆早亡,單煢獨立,雖宗族無能識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曰:“此兒非惟吾門之標秀,乃佐時之良器也。”刺史和演闢為主簿。王浚領州,轉治中從事,忌而不能任。石勒既克薊城,問棗嵩曰:“幽州人士,誰最可者?”嵩曰:“燕國劉翰,德
《宋史·苗授傳》原文閱讀及翻譯《宋史·苗授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苗授,字授之,潞州人。父京,慶曆中,以死守麟州抗元昊者也。少從胡翼之學,補國子生,以蔭至供備庫副使。 王韶取鎮洮,授為先鋒,破香子城拔河府羌雖敗氣尚銳輒圍香子以迎歸師韶遣將田瓊救之瓊死乃簡騎五百屬授授奮擊敗之。休士二日,羌復要於架麻平,注矢如雨,眾懼,授
《明史·劉榮傳》原文閱讀及翻譯《明史·劉榮傳》原文閱讀及翻譯 原文: 劉榮,宿遷人。初冒父名江。從魏國公徐達戰灰山、黑松林。為總旗,給事燕邸。雄偉多智略,成祖深器之,授密雲衛百戶。從起兵為前鋒,屢立戰功。徇山東,與朱榮帥精騎三千,夜襲南軍於滑口,斬數千人,獲馬三千,擒都指揮唐禮等。戰滹沱河,奪浮橋,掠館陶、曹州,大獲。還軍救
《宋史·黃幹傳》原文與翻譯《宋史·黃幹傳》原文與翻譯 原文: 黃幹,宇直卿,福州閩縣人。幹往見清江劉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遠器,時學非所以處於也。”因命受業朱熹。千家法嚴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時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幹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歸。幹自見熹,夜不設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熹語人曰:“直卿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