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三首》情景式默寫片段《杜甫詩三首》情景式默寫片段 《望嶽》(杜甫) 1.杜甫在《望嶽》中,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的語句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2.杜甫在《望嶽》中,虛實結合,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詩句是: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3.杜甫在《望嶽》中表現泰山高峻,幽深的詩句:蕩胸生
探索杜甫的最終歸宿探索杜甫的最終歸宿 杜甫,河南鞏縣人,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素有“詩聖”之稱。早年遊歷過江南、山東一帶,後來飄泊於甘肅、四川一帶,最後離開四川,在湖北、湖南等地流浪,一直到死為止,都過著貧窮的日子。這位深為後人敬仰的詩人最後歸葬何處呢? 詩聖杜甫的墓園,在全國至少有八處,如河南鞏縣、偃師,湖南耒
重回杜甫草堂選文重回杜甫草堂選文 五月,大地流火。夢裡煙雨迷漓的江南草木繁茂,西湖沒有帆影。 蟬的聲音響徹雲霄。雖然不是歇斯底里,依舊帶著讓人無法安靜的喧囂。紅牆黑瓦的寺廟,除了木魚鐘鼓、執著的香客,裡裡外外全都是古樹的身影。嫋嫋的香火永不停歇,它們的堅持刻劃著空靈與紅塵的分別。在人頭攢動的蘇堤,吳音軟語暗藏玄
詩杜甫溝裡紅櫻桃詩杜甫溝裡紅櫻桃 杜甫溝裡紅櫻桃 -----僅以此歌獻給所有留守姐妹 鶯飛草長的杜甫溝, 枝頭上又紅又大的櫻桃, 點燃了山脊上的豔陽, 注滿了山妹子那企盼的眉梢 曠野上,一襲花衫和秀髮, 裹住了她的紅樸樸的嬌嗔, 山澗和風轉著呼拉圈, 吹瘦了她的小蠻腰 我的`哥也,你可記得結婚
散文:清明時節,懷念杜甫散文:清明時節,懷念杜甫 閒來無事,翻看《杜甫傳》。記得去年,微博上流行一組圖“杜甫的一天”,以高中語文課本上的杜甫插畫被惡搞,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加了幾筆塗鴉。隨後,層出不窮的惡搞圖片在微博上瘋轉,堂堂“詩聖”時而扛槍,時而切瓜,時而騎馬,時而飛天……被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 我們很難想象,
杜甫《漫成一首》古詩配畫賞析的內容杜甫《漫成一首》古詩配畫賞析的內容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流寓巴蜀時期寫的,詩寫夜泊之景。 【賞析】: 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數尺”是說
杜甫《野望》評析杜甫《野望》評析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註解】: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
杜甫《兵車行》閱讀杜甫《兵車行》閱讀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
關於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的導遊詞關於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的導遊詞 五代時,詩人韋莊在成都做前蜀政權的宰相,他尋找到“柱砥猶存”的草堂遺址,便“重結茅屋”來表達對杜甫的懷念之情。北宋元豐年間(11世紀),成都知府呂大防再次重修,並把杜甫像畫在牆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紀念祠堂的性質。以後歷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兩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
《沙丘城下寄杜甫》鑑賞《沙丘城下寄杜甫》鑑賞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
杜甫是詩聖,也是情聖杜甫是詩聖,也是情聖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今年適逢杜甫誕辰1303週年。最近,杜甫突然爆紅網路,關於他的塗鴉圖片在微博上瘋轉。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杜甫影象被惡搞,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加了幾筆
杜甫科考為何屢考不中?杜甫科考為何屢考不中? 【導讀】眾所周知,自大傳位給兒子後,中國開始了世襲制。在那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只能打洞”的時代,一直延續到魏晉的九品中正制,誰的門第高、誰接班、誰當官,真正是“拼爹”。 今天的高考和古代的科舉考試都可稱得上是國家的“搶才大戰”。可為什麼流芳百世、被人譽為“詩
大詩人杜甫的家境並不糟糕大詩人杜甫的家境並不糟糕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當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們感嘆杜甫的心懷天下的同時,或許也對他的遭遇表示過同情,但是大詩人杜甫的家境真的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糟糕嗎? 在許多讀者的心目中,杜甫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詩人。這個認識,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但是,既不全面,也不
《杜甫詩三首》的課文結構分析《杜甫詩三首》的課文結構分析 一、層次結構 1、《望嶽》: 第一層:前四句為一層,著力寫出了泰山的整體形象。 第二層:後四句,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 2、《春望》: 第一層:前四句,寫出了國家在戰火中的破敗,痛切地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時的感情。 第二層:後四句,表達了對
杜甫詩三首教法指引杜甫詩三首教法指引 1、朗讀教學法。反覆朗讀、吟誦,感知詩歌的聲韻美,透過想象與聯想,把握詩的景與情。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鑑賞的主體。教師儘量少講,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3、古詩五步教學法。《望嶽》採用這種教法,從知詩起,經歷說詩、想詩、悟詩、品
關於《杜甫詩三首》的同步達綱練習關於《杜甫詩三首》的同步達綱練習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 岱宗( ) 決眥( ) 石壕( ) 幽咽( ) ② yè( )城 shù( )守 yú( )越 老yù( ) ③ 濺( ) 搔( ) 簪( ) 矣(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① 齊魯青未了( )
《杜甫詩三首》的疑難解析《杜甫詩三首》的疑難解析 1、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明確: 杜甫善於在敘事詩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車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樞,《新婚別》中的新婦,都十分動人,能給讀者留下雋永的印象。而律詩主要用於抒情,雖有敘事成分,不過是作為抒情的依託,並不承擔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務。這首詩卻略有不同:
杜甫詩三首知識歸納杜甫詩三首知識歸納 一、近體詩 與古體詩(又稱古風)相對,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嚴格講究格律,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 二、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因有嚴格的格律而得名。形成於南北朝,定型於唐代。主要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律”、“七律”。全詩八句,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杜甫詩三首》的課文導讀《杜甫詩三首》的課文導讀 一、《秋興八首》(其一) 《秋興八首》為歷代評家所重。當代學者葉嘉瑩編有《杜甫秋興八首集說》(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可參。 秋天和大江是杜詩中最常見的意象,《秋興》八首也以之為主體意象。這裡所選的第一首即為領起之作,《讀杜心解》雲:“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
《杜甫詩三首》同步練習《杜甫詩三首》同步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決眥入歸鳥 眥( ) (3)白頭搔更短 搔( ) (4)渾欲不勝簪 簪( ) (5)老翁逾牆走 逾( ) (6)三男鄴城戍 鄴( ) 戍( ) (7)如聞泣幽咽 咽( ) (8)老嫗力雖衰 嫗(